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5)
2023(7577)
2022(6335)
2021(5847)
2020(4714)
2019(10512)
2018(10216)
2017(19120)
2016(10389)
2015(11369)
2014(11085)
2013(10758)
2012(10053)
2011(9013)
2010(9153)
2009(8748)
2008(8603)
2007(7767)
2006(6774)
2005(6527)
作者
(28821)
(24360)
(24186)
(23332)
(15586)
(11773)
(10987)
(9267)
(9198)
(8730)
(8416)
(8361)
(7958)
(7690)
(7660)
(7647)
(7149)
(7121)
(7100)
(7082)
(6019)
(5885)
(5731)
(5615)
(5517)
(5445)
(5430)
(5402)
(4807)
(4726)
学科
(41934)
经济(41854)
管理(34843)
(29150)
(24283)
企业(24283)
方法(14126)
(13342)
(13325)
数学(12067)
数学方法(11965)
(11913)
中国(11357)
业经(10279)
地方(9638)
(9218)
(7919)
体制(7790)
(7779)
财务(7762)
环境(7750)
财务管理(7740)
农业(7718)
(7657)
银行(7651)
(7533)
金融(7530)
企业财务(7374)
(7338)
(7033)
机构
学院(146145)
大学(145883)
(61362)
经济(60067)
管理(54154)
研究(51153)
理学(46107)
理学院(45513)
管理学(44811)
管理学院(44533)
中国(39131)
(31701)
(31473)
科学(29566)
(24745)
财经(24282)
中心(23918)
(23083)
研究所(22088)
(21986)
(21815)
业大(19916)
(19810)
师范(19655)
北京(19632)
经济学(19400)
(18963)
财经大学(17977)
(17918)
经济学院(17378)
基金
项目(98423)
科学(79061)
基金(73017)
研究(72851)
(63116)
国家(62614)
科学基金(54661)
社会(48577)
社会科(46044)
社会科学(46032)
基金项目(39114)
(37485)
自然(34644)
自然科(33833)
自然科学(33824)
教育(33591)
自然科学基金(33201)
(32090)
编号(28750)
资助(28360)
(24254)
成果(23254)
重点(22681)
(22287)
(21139)
课题(20741)
(20717)
国家社会(20493)
创新(19579)
教育部(19506)
期刊
(73326)
经济(73326)
研究(46861)
中国(32008)
(25686)
管理(21144)
科学(20691)
(20684)
学报(20561)
大学(16475)
学学(15633)
(15513)
金融(15513)
教育(15335)
农业(13755)
财经(12545)
经济研究(11689)
业经(11537)
技术(11233)
(10802)
问题(9414)
资源(7258)
(7100)
(6883)
现代(6833)
(6821)
理论(6637)
科技(6605)
世界(6328)
(6282)
共检索到226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王平  李阳兵  李潇然  
为深入研究地形地貌和经济背景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进程与时空差异的影响程度,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 GIS 9.3和Fragstats 4.2软件,采用样带梯度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方法,基于研究区独特地貌特征和不同经济环境,设置南北向和东西向等7条样带,对1995—2014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的样带响应和驱动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就相同时期同向样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整体变化特征而言,靠近城市中心的南北向样带c和东西向样带f的斑块密度PD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值分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王平  李阳兵  李潇然  
为深入研究地形地貌和经济背景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进程与时空差异的影响程度,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 GIS 9.3和Fragstats 4.2软件,采用样带梯度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方法,基于研究区独特地貌特征和不同经济环境,设置南北向和东西向等7条样带,对1995—2014年研究区景观格局演变的样带响应和驱动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就相同时期同向样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整体变化特征而言,靠近城市中心的南北向样带c和东西向样带f的斑块密度PD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值分别呈最低值和最高值,远离城市中心的样带却恰好相反,可见各样带整体景观特征差异受同期城市化水平、地形因素、政策驱动影响明显;2)随着与城区中心(或丘陵、台地)距离的增加,南北向样带和东西向样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不断提高,景观聚集度却不断降低,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变差。2001年之后城市化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影响程度增强,地形因素减弱,以耕地景观为主导的景观格局也逐步向以城市景观为优势的方向转变;3)在1995—2014年期间,南北向c样带南段18km和东西向f样带西段8 km附近城乡居民点最大斑块指数LPI值均为最高,随城市向外蔓延,c样带北段6 km处LPI值出现100%,由于2001年之后老城区内部改造,南北向c样带南段18km和东西向f样带西段8 km附近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AWMPFD也多由波峰值降为最低值(接近于1),且城市化空间推进过程中不均匀性特征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庭禄  李莉  陈珍启  叶姮  
运用多年份的统计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全面分析了内陆开放背景下重庆主城区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内陆开放以来,重庆主城建成区向外扩张以连片蔓延和大规模跳跃式扩张为主,扩张过程规整有序;扩张速度和扩张方式与经济发展及内陆开放政策呈现时段性一致。(2)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总体数量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比例下降和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上升;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变化表现为工业用地郊区化迁移和园区化整合,商务办公用地由中心高度集聚向多点、多核分布转变,住宅用地在主城边缘连片蔓延或在飞地工业用地周围扩张,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演变具有明显的内陆开放时段特征。(3)在内陆开放背景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瑛  李同昇  冯小杰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手段,定量分析西安市主城区居住空间住宅价格分布格局与驱动机制,并辅以定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新房与二手房分布密度呈现城南城北大于城东城西的空间布局形式,新房居住空间呈现出二环以外大明宫—张家堡、曲江—电视塔、高新区南二环—锦业路3个连续组团,二手房居住空间呈现整体南倾的格局。(2)商业中心位置与大部分居住空间布局关系不紧密;随文化景观要素和重点中学要素的距离增加,大部分居住空间住宅价格降低;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居住空间住宅价格不一定越高。(3)产业布局会影响西安市居住空间布局,城市整体路网密度的提升可能会弱化交通通达因素的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兵  王式功  
利用2003~2008年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轻度污染以上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10浓度具有独特的"双峰双谷"日变化特征;污染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污染期为秋末到初春;污染天气具有连续性特征,污染天气持续时间尺度主要集中在2~7d;污染天气过程具有典型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特征,本地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以低压或均压场为主,中高纬度高空以纬向环流或西北气流为主,天气以阴天或阴晴相间为主;污染天气过程中本地气象要素变化呈现规律性,地面24h气压变化总趋势为负变压,24h变温为正变温,平均相对湿度维持在72%~85%,风速的变化趋势不大,基本维持在1...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琳  陆玉麒  
以2007年1∶10000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基础资料,在ARCGIS 9.0软件支持下,提取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信息并把研究区公园绿地分为综合性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带状公园绿地、专类公园绿地和风景林地5种类型,建立研究区公园绿地GIS数据库。在景观生态软件FRAGSTATS支持下,计算相应的景观生态指数,进行研究区公园绿地景观单元特征分析和景观异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康文  李月臣  周梦甜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采用120m×120m栅格大小的数据为模拟基准,借助CLUE-S模型、情景分析法、SPSS软件及ArcGIS10.1软件建立了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相结合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宏观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较全面地考虑了多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各因子的回归模型,提高了模拟结果的精度,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模拟及精度分析,整体模拟精度达86%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模型在研究高分辨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方面有很好的适应性,对土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红  费芳  方七零  张台柱  陈小健  
为保护和发挥岳阳市内河湖水系的生态、景观、生活、生产等综合效用,针对岳阳古城伴随城市化建设出现的内河湖水系生境破碎、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加速下降的现状,提出了以贯通岳阳古城内河湖水系为基础、以"一环两带五片六廊"为架构的岳阳市主城区水系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方案,并从水系联通设计、岸线设计、滨水区设计、廊道设计、水质保护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光辉  
影响住宅需求的因素很多 ,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均GDP是影响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采用一般性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 ,得出了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住宅需求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城市人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缪驰远  徐霞  魏欣  曾宪勤  
文章根据重庆市自建气象站以来的降雨过程资料(1954~2001),对重庆市主城区降雨侵蚀力(R)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月~9月,48年里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值变幅均较大,但从整体上来看,趋势保持平稳,其离差系数Cv和变化趋势系数r值分别为0.65和0.061;研究区次降雨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月降雨量与月降雨侵蚀力均呈乘幂关系,而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呈现指数关系;为了解决在降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对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文章利用不同的降雨资料与侵蚀力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两种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颖丽  刘勇  刘秀华  
以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2449个住宅小区均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特征价格模型、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住房市场进行模拟,寻求探索多中心山地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进而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多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1)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对特征价格模型有所改进,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模拟效果与估计精度两个方面均优于空间扩展模型,并可将具体空间模式可视化,是探索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2)房龄、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到城市次中心的距离是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颖丽  刘勇  刘秀华  
以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2449个住宅小区均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特征价格模型、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住房市场进行模拟,寻求探索多中心山地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进而对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多中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1)空间扩展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均对特征价格模型有所改进,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模拟效果与估计精度两个方面均优于空间扩展模型,并可将具体空间模式可视化,是探索空间异质性的最佳方法;(2)房龄、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到城市次中心的距离是影响住房价格最为重要的因子;地形位指数显著影响住房价格,且地形愈趋于平坦,房价越高;(3)各影响因子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在不同空间有显著差异。重庆住房价格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相比单中心城市更为复杂,主要与重庆山水分割和"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格局密切相关;(4)多中心结构减弱了住房子市场的垄断,增加了住房的有效供给。优质公共设施在中梁山、铜锣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聚集,而郊区公共设施供应不足,需加大资金投入来改善郊区住房对优质公共设施的可达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伟  谢德体  刘洪斌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景观生态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以分形理论为指导,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研究重庆市景观格局的变化。采用1995和200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并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应用景观空间格局分形模型,获取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以及景观多样性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水田、旱地、水域等土地类型的分形维数在研究时间段内有明显上升,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等景观要素类型的分形维数降低;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指数以及均匀度略有增加,而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向书江  张骞  王丹  王舒  王子芳  谢雨琦  高明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探明碳储量对LUCC的响应及脆弱性,对区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为例,运用InVEST模型研究了近20年主城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转移的响应,采用潜在影响指数(PI)评估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服务的脆弱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主城区耕地面积减少743.29 km2,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773.48 km2。前10年土地转移面积6.05%,后10年转移13.98%,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主要的土地转移类型。(2)近20年主城区碳储量累计减少5.78 Tg,其中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是碳储量急速下降的主导因素。碳储量分布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3)近20年主城区均表现为碳源,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提高14.73,PI指数为-2.50~-2.59 Tg,均表现负面潜在影响,且2000—2015年间脆弱性不断恶化,2015—2020年间脆弱性有所缓解。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并为西部其他同类型山地城市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雨  周宝同  付伟  王蓉  
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手段,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等计算方法,对渝北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形、坡度下各种景观类型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在相似条件下的城市最佳土地利用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渝北区土地资源以中、高级地形位为主,海拔200 m以下,坡度6°以下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2)渝北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和林地,但耕地景观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林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长较快,总体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3)研究期内,中低级地形位区间内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景观面积的分布趋势随着地形位指数成正相关关系,其优势地形位主要集中于高级别地形位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