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3)
- 2023(6512)
- 2022(5484)
- 2021(4846)
- 2020(3685)
- 2019(8544)
- 2018(8375)
- 2017(15688)
- 2016(8399)
- 2015(9409)
- 2014(9520)
- 2013(9428)
- 2012(9177)
- 2011(8611)
- 2010(8949)
- 2009(8117)
- 2008(8078)
- 2007(7508)
- 2006(6969)
- 2005(6613)
- 学科
- 济(43352)
- 经济(43317)
- 业(25074)
- 管理(22852)
- 企(19072)
- 企业(19072)
- 地方(17961)
- 中国(16189)
- 农(13355)
- 业经(11826)
- 地方经济(10233)
- 农业(9475)
- 发(9460)
- 方法(9231)
- 银(8358)
- 银行(8350)
- 融(8267)
- 金融(8266)
- 行(8239)
- 贸(7772)
- 贸易(7761)
- 制(7506)
- 易(7398)
- 技术(7246)
- 数学(7121)
- 环境(7092)
- 发展(7050)
- 数学方法(7036)
- 展(7030)
- 策(6707)
- 机构
- 学院(124351)
- 大学(119875)
- 济(52142)
- 经济(50910)
- 研究(48360)
- 管理(44961)
- 中国(37013)
- 理学(36924)
- 理学院(36414)
- 管理学(35907)
- 管理学院(35643)
- 科学(28411)
- 京(27104)
- 所(24884)
- 财(23093)
- 研究所(22165)
- 中心(21287)
- 江(20988)
- 农(20434)
- 范(19146)
- 师范(18978)
- 北京(18020)
- 院(17529)
- 州(17370)
- 财经(17188)
- 业大(15644)
- 省(15536)
- 农业(15491)
- 经(15331)
- 师范大学(14955)
- 基金
- 项目(74240)
- 科学(58342)
- 研究(57841)
- 基金(50633)
- 家(43384)
- 国家(42924)
- 科学基金(36404)
- 社会(36146)
- 社会科(34290)
- 社会科学(34284)
- 省(30590)
- 基金项目(26128)
- 教育(25839)
- 划(25459)
- 编号(24706)
- 发(23243)
- 自然(21424)
- 自然科(20897)
- 自然科学(20893)
- 成果(20579)
- 自然科学基金(20495)
- 资助(20332)
- 发展(19197)
- 展(18824)
- 课题(18569)
- 重点(17102)
- 创(15726)
- 部(15433)
- 年(15293)
- 创新(14598)
共检索到212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关键词:
重庆大都市圈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开发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希东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更是影响不同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助推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我们迎来了一个高铁化的城市区域时代跨界大都市圈将纷纷崛起,同城化将成为某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在大大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也将对区域跨界治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大都市圈跨界治理、战略重建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高铁时代 大都市圈 战略重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亦杨 谢守祥
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 ,构建有系统的城市群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与世界五大著名都市圈相比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明显存在着传统和自然发展的痕迹 ,特别是因其属于三个省级行政区管辖下的经济区 ,所以某些政治地缘关系还制约着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因此系统思考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协同发展问题 ,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是促进大都市圈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中起 张伊娜
交通对经济扩散具有重大影响,可利用经济距离来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城市圈层结构。基于目前的交通轴与经济扩散圈层的关系,长三角仍是“之”字型点轴系统结构;该点轴系统结构的进化将趋向于网络系统结构;因此,应构造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广域交通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圣军
经济整合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大都市圈发展同样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能。文章通过探讨经济整合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功能特征,指出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经济整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最终归宿;大都市圈发展推动了经济整合;差异性造就了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特色。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我们理解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
经济整合 大都市圈 发展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臧淑英,吕弼顺,李继红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从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 ,揭示其发展所具备的条件、背景和机遇 ,提出建设大都市圈的预期模式及主要战略措施
关键词:
大都市圈 城市化 哈尔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和构建,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城市间以合作为主、竞争升级且立体复杂的新型合作-竞争关系成为主流。文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城市竞合情况进行梳理,为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中把握机遇、扩大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圈 城市群 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俊林
当代,是世界各国进入国际化的新时期,广州市领导提出把广州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广州是多功能的城市,向中级国际化城市发展比较合适,最现实的是赶上和超过新加坡和香港,但广州必须在保持社会主义特色的方针下求发展,以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为目标,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基础,带动城市功能向世界扩展,成为覆盖面宽、辐射力强和聚集力强具有现代化国际中心作用的大都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蕾 王桂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九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王建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三个国土大国,幅员面积比美国还要辽阔,但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国土资源条件与日本类似。鉴此,我国应采取哪种区域发展模式最有利呢?随着我国高速增长时代的到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与日俱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圣军 张宇
我国三大都市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区域核心辐射源的缺乏、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协调机制缺失、交通体系不健全、城市层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本位论思想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阻力。化解城市本位论思想,寻求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大都市圈内部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城市本位论 都市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左连村 贾宁
基于《珠纲要》(2008-2020)提出的把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的战略背景,通过对都市圈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的阐述,及对世界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经验的总结,重点分析了粤港澳都市圈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粤港澳都市圈发展的主要对策思路。
关键词:
粤港澳 都市圈 比较 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