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2)
2023(8885)
2022(7437)
2021(6654)
2020(5207)
2019(11953)
2018(11878)
2017(22223)
2016(12216)
2015(13728)
2014(14319)
2013(14066)
2012(13229)
2011(12203)
2010(12607)
2009(11345)
2008(11241)
2007(10373)
2006(9485)
2005(8877)
作者
(35910)
(29643)
(29584)
(27961)
(19003)
(14150)
(13540)
(11491)
(11487)
(10979)
(10131)
(9971)
(9727)
(9314)
(9212)
(9200)
(8727)
(8704)
(8586)
(8456)
(7651)
(7288)
(7214)
(6917)
(6890)
(6673)
(6648)
(6597)
(6149)
(5997)
学科
(61442)
经济(61384)
管理(29703)
(28898)
地方(24116)
中国(23766)
(20806)
企业(20806)
(17653)
业经(15517)
方法(14909)
(13132)
地方经济(12861)
农业(12189)
数学(11955)
数学方法(11850)
产业(11534)
环境(10109)
(10030)
(10013)
(9835)
银行(9824)
(9738)
金融(9735)
(9724)
发展(9711)
(9684)
(9580)
技术(9569)
理论(8847)
机构
学院(176312)
大学(170366)
(73146)
经济(71241)
研究(65024)
管理(62135)
理学(50842)
理学院(50120)
管理学(49339)
中国(49294)
管理学院(48981)
科学(38938)
(38691)
(33009)
(32967)
(30606)
中心(29499)
研究所(29145)
(27542)
(27154)
师范(26917)
北京(25140)
(25017)
财经(24723)
(23973)
业大(22819)
经济学(22264)
(22059)
(21945)
师范大学(21250)
基金
项目(107622)
科学(84363)
研究(84039)
基金(73266)
(62382)
国家(61756)
社会(53068)
科学基金(52859)
社会科(50339)
社会科学(50332)
(45125)
基金项目(38944)
教育(37324)
(36491)
编号(35702)
(31130)
自然(30614)
自然科(29832)
自然科学(29828)
自然科学基金(29243)
成果(29111)
资助(28672)
课题(26515)
发展(25889)
(25442)
重点(24554)
(22573)
(22032)
(21642)
国家社会(21407)
期刊
(97595)
经济(97595)
研究(59806)
中国(44680)
(27621)
教育(25529)
管理(24569)
(24379)
科学(22672)
学报(21926)
(18858)
金融(18858)
农业(18634)
业经(18358)
技术(17365)
大学(16871)
学学(15340)
经济研究(14557)
问题(14386)
财经(11624)
(10628)
图书(10598)
(10351)
现代(9713)
商业(9696)
(9382)
(9305)
论坛(9305)
技术经济(8895)
经济问题(8662)
共检索到293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扈万泰  王力国  
2013年重庆提出了五大功能区战略,明确了2.32万km2的城市发展新区将成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重点区域。而全市超过一半的产业型小城镇都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这些小城镇对于城市发展新区承担产业转移,完善区域产业体系配套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五大功能区战略对小城镇节约用地、提高质量、分类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分析了当前城市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城镇产业发展应实现产业布局"从分散到品牌"、产业特征从"同质化到异质化"、产业计划"从固定到弹性"、产业人才从"外流到回流"的策略探索。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志亮  陈纪平  
重庆最具活力的40个小城镇集中代表了西部直辖市小城镇的成长历程。5个突出特征刻画了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路径和模式:(1)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综合性目标,(2)主导产业明确、集聚经济明显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3)突出以人为本的多元功能体系,(4)市场、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推动力量,(5)集自身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于一体内陆开放方式。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在政府以适当方式和力度推动下,经济后发地区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绕过经济增长与环境、城镇功能、产业布局特性之间的"破坏性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刚  
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城镇最容易融入"望得见山水"的美景之中,而乡愁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传统乡村和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就地城镇化",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小城镇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小城镇发展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在尚不能满足人口就地就业的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关联度弱;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指导,认为小城镇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系统特征,其产业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由其内生动力所主导,需重视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同时实现内外部效应的最大化,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刚  
全国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城镇最容易融入"望得见山水"的美景之中,而乡愁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传统乡村和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实现"就地城镇化",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小城镇已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小城镇发展相对落后。当前,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中存在尚不能满足人口就地就业的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关联度弱;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本文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书良,吕小文  
面向21世纪,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对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是西部开发的前提。城镇是区域的核心,是生产力、科技力量集中的地域。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提出了重庆城镇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重庆城镇发展是推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曦  赵朋飞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滞后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与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西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与严峻挑战。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应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新模式,其基本建设思路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基础、以小城镇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加快构建以先进的管理体制为前提、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为保障、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为基石和以农业与小城镇的特色文化为补充的西部小城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林容  薛国凯  
文章从小城镇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了城乡统筹给小城镇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发展要以规划为先导,经济为基础、制度为保障,发挥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载体作用,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淑芬  高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艳  
重庆城市化滞后于其产业结构高度化,两者互动性差,没能够协调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是重庆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业结构高度化落后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重庆城市化滞后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特别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的就业吸纳作用,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兰昀  吴朝宇  李恺  
重庆主城区城郊27个小城镇是主城区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区向广袤农村地区过渡的区域。深入研究新时期近郊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充分发挥小城镇衔接城乡的纽带作用,保护好主城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征,率先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小康社会先行区,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重庆的"314"总体战略部署、构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的需要,也对推进城镇化、完善主城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建华  
当前小城镇的畸形发展,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小城镇发展战略的错误理解所致,地方政府的错误决策导致小城镇发展一哄而上,重点不突出,并且其态势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认为加强包括各级政府官员在内的全体人民的规划意识教育;进一步深化规划和尊重规划的法律地位;吸纳广大居民参与、监督城镇建设;健全相关法规,确实加强对建设发展的管理,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发展小城镇的根本之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费孝通  
一、小城镇的由来 小城镇在当前中国的语言里已成了一个通用的名词,它指正在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基础的社区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由农民以亲属关系组成的农户。若干农户聚居在一地构成一个村落。各地村落的大小不同,少至几户,多至几百户。这些由客观条件形成聚居的村落,称作自然村。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常把若干较小的自然村合在一个行政系统里称作行政村(在公社时期一个行政村相当于一个生产大队)。若干行政村组成一个称作乡的行政单位(在公社时期乡相当于一个公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阳红  
本文针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三方面的土地问题 ,即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短缺与小城镇发展的矛盾、土地制度对发挥小城镇集聚效益的影响等 ,提出了包括要正确处理土地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的关系、通过土地整理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和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等三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金明  蔡运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蔡建霞  魏艳  
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等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即包括小城镇生态工业链的设计,推行清洁生产,结合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特色生态工业园区和实施工业企业绿色管理等。最后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生态工业的若干对策:制定小城镇生态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调整优化小城镇工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小城镇生态工业技术和信息支撑体系;探讨小城镇生态工业管理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