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1)
- 2023(6454)
- 2022(5719)
- 2021(5290)
- 2020(4594)
- 2019(11133)
- 2018(10946)
- 2017(21140)
- 2016(11856)
- 2015(13527)
- 2014(13815)
- 2013(14022)
- 2012(13372)
- 2011(12262)
- 2010(12392)
- 2009(11704)
- 2008(11757)
- 2007(10816)
- 2006(9254)
- 2005(8216)
- 学科
- 济(55322)
- 经济(55281)
- 业(32021)
- 管理(30201)
- 方法(27102)
- 数学(24251)
- 数学方法(24066)
- 企(23335)
- 企业(23335)
- 农(16905)
- 地方(13509)
- 中国(12444)
- 学(12208)
- 财(12024)
- 农业(11532)
- 贸(10860)
- 贸易(10854)
- 易(10497)
- 业经(10470)
- 制(8824)
- 和(8126)
- 环境(7991)
- 地方经济(7252)
- 务(6994)
- 土地(6991)
- 财务(6978)
- 财务管理(6957)
- 银(6912)
- 银行(6887)
- 融(6774)
- 机构
- 大学(179683)
- 学院(179137)
- 济(75474)
- 经济(73961)
- 管理(67682)
- 研究(63169)
- 理学(58244)
- 理学院(57519)
- 管理学(56513)
- 管理学院(56192)
- 中国(47031)
- 科学(40969)
- 京(38299)
- 农(37913)
- 所(33692)
- 财(32085)
- 研究所(30927)
- 业大(30675)
- 农业(30192)
- 中心(29303)
- 江(27413)
- 财经(25881)
- 范(24015)
- 北京(23872)
- 师范(23781)
- 经济学(23691)
- 经(23373)
- 院(22151)
- 州(21684)
- 经济学院(21655)
- 基金
- 项目(120213)
- 科学(93118)
- 基金(86473)
- 研究(84837)
- 家(77108)
- 国家(76476)
- 科学基金(63559)
- 社会(53163)
- 社会科(50320)
- 社会科学(50301)
- 省(46601)
- 基金项目(46383)
- 自然(41727)
- 自然科(40688)
- 自然科学(40673)
- 划(40283)
- 自然科学基金(39944)
- 教育(38678)
- 资助(35527)
- 编号(34544)
- 成果(27686)
- 重点(27639)
- 部(27038)
- 发(26929)
- 创(24255)
- 课题(23588)
- 科研(23393)
- 计划(23084)
- 创新(22775)
- 教育部(22476)
共检索到260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平生 谢金宁 谢世友
通过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得到耕地社会生产潜力,运用"机制法"理论计算重庆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通过预测重庆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均粮食需求量、粮经比、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探讨重庆地区耕地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虽然增产潜力比较大,但总产增产潜力不大。耕地资源短缺与锐减及其导致的粮食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耕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强 王森林
本文通过机制法、时间序列法计算了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潜力,分析了未来30年在不同生活标准水平下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认为中西部地区棉花、油料供给相对充足,粮食生产基本能满足需求,但近10年内粮食生产要满足小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从全国范围来看近期粮食生产供需较紧,不能因短期粮食供大于求而放松粮食生产,否则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耕地潜力 耕地承载力 中西部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志英 梁彦庆 葛京凤 张亚卿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将河北省分成8个农业自然区进行分析,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4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经过降水、自然灾害、土地质量等自然因素订正,分析了河北省作物生产潜力。通过对农田投入水平、历年来粮食作物产量分析,预测了河北省2010年和2030年粮食潜力总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30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结合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分别预测了预测期内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作物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河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燕宇 王胜 田红 邓汗青 何冬燕
安徽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该省气候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面向粮食安全分析其气候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粮食生产与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出发,采用逐级订正的方法计算了安徽省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化特征,并根据不同生活水平下的粮食需求指标,分析了安徽省的气候承载力和剩余空间。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异特征显著,其中北部高于南部、平原高于山区,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耕种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1961~2013年全省气候生产潜力基本呈一致下降趋势,近50年平均减少了约10%。安徽省目前粮食消费水平和结构属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阶段,在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的前提下,全省气候资源所能承载的粮食产量均显著超过不同生活水平下的总需求量。小康水平下,气候承载力的相对剩余率总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除部分城市地区和山区外,全省大部地区气候承载力的剩余空间仍较富裕,能够较好的保障粮食需求。总的来看,由于安徽省光温水以及耕地等条件配合较好,气候承载力较高;虽然受太阳辐射影响,近年来气候生产潜力下降,但在保障未来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方面,安徽省仍具有较好的气候承载力,粮食生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常庆瑞 杨勤科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俞文政 常庆瑞 翟岁显 王锐
利用逐步订正等方法,结合本地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统计资料,对青海湖地区耕地资源不同层次作物生产潜力、潜力总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限制因子。结果发现,热量和水分因子是青海湖地区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子,现有耕地的最大粮油生产潜力总量为12165165kg。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次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对影响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青海湖地区实现耕地生产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耕地 生产潜力 可持续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岩
在总结山东省耕地资源及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00年山东耕地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探讨了山东耕地的承载力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承载力的对策
关键词:
耕地承载力 粮食生产 人口控制 山东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国 龚久平 青鹏 潘科 胡启春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历年水资源承载力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一定的生态盈余,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生态足迹在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点讨论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在三次产业间和城乡间的差异。
关键词:
重庆市 水资源评价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史瑞祥 薛科社 周振亚
[目的]选取陕西省安康市作为实例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与相关数据资料收集,理论上量化、分析该区域的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现实中可为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我国有关畜禽粪污排泄的标准,运用排污系数法对安康市2014年10个区县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流失量进行核算。科学假设区域内产生的畜禽粪便都通过当年有效耕地方式消纳,并将不同畜种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统一换算为猪粪当量,计算出单位耕地面积猪粪当量负荷及警报值,在此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得到安康市各区县所对应的预警级别。[结果]2014年安康市畜禽粪便总产生量为647.79万t,其中牛粪产生量最大,产生量最少的是家禽粪;主要污染物中,COD的产生量与流失量都最大且成正比关系;所有区县中,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最多的县为旬阳县。同时,安康市2014年畜禽粪便单位耕地面积猪粪当量负荷均值是30.495 7,单位耕地面积猪粪当量负荷警报均值为0.76,总体警报值级别为Ⅲ级,表明在该区现阶段产生的畜禽粪便已对安康市整体环境有了一定影响。不同区县之间的单位面积耕地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负荷有所差异,全市警报值已经达到Ⅱ级的区县有5个,分别是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和白河县,对环境稍有影响;汉阴县、宁陕县和镇坪县警报值达到了Ⅲ级,对环境已有定影响;石泉县和旬阳县警报值最大,为Ⅳ级,对环境造成较严重威胁。[结论]针对安康市畜禽粪便对环境所产生的不同级别的威胁与压力,笔者最后提出可行地提高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建议,可能为畜禽养殖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史瑞祥 薛科社 周振亚
[目的]选取陕西省安康市作为实例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与相关数据资料收集,理论上量化、分析该区域的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现实中可为优化畜禽养殖结构,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我国有关畜禽粪污排泄的标准,运用排污系数法对安康市2014年10个区县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流失量进行核算。科学假设区域内产生的畜禽粪便都通过当年有效耕地方式消纳,并将不同畜种产生的畜禽粪便量统一换算为猪粪当量,计算出单位耕地面积猪粪当量负荷及警报值,在此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得到安康市各区县所对应的预警级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枝茂
[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三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环境 承载力 评价 河南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贵军 朱永明 张蓬涛 傅海利
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在对该区域耕地资源及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耕地资源现实粮食生产潜力和可承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评价。石家庄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评价以2009年为基础年,对2009年及以前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以2015、2020、2030年为目标年,确定不同的营养标准,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法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进行了预测,继而对该区域预测目标年的人口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耕地资源 人口承载力 预测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锦 郝晋珉 陈爱琪 王楠
为研究我国耕地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耕地供需平衡关系为切入点,以"hm~2"为计量单位,用"中国标准的耕地生态足迹"算法,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盈余/赤字系数;以2015年为例,对中国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表现为耕地生态平衡或盈余的约70%的土地面积上仅承载着约30%的人口,而表现为耕地生态赤字的仅约30%的土地面积上却承载着70%的人口,中国耕地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已严重失衡。2)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耕地生态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从严重超载状态向富富有余状态过渡,且耕地生态赤字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迁入较为集中的东部沿海城市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美靓 刘洛 王璐 彭一平 李建华 杨颢 王子锦
【目的】研究耕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内在驱动机理,为国家制定耕地政策与高效管护耕地,维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二级区、市级和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探寻其空间分异的驱动机理。【结果】(1)2000—2020年,二级区、市级、县级尺度下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的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随空间尺度的降低而加剧,县级尺度的耕地资源承载力失衡最显著。(2)研究期内,广东省整体耕地资源承载力不断下降,县级尺度的变化幅度最大,低值区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聚集分布,逐渐形成倒“U”型格局;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重心呈波浪式不断向西南方向移动。(3)广东省市级尺度的驱动因子作用力整体上大于县级尺度,市级尺度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受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显著影响,县级尺度下则受人均耕地面积的显著影响;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条件的驱动作用最大。(4)不同尺度下的因子相互作用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因子相互作用呈协同增强的效果,自然立地条件与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等因素能显著增强两两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结论】建议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收入,平衡粮食供需矛盾,助力农业发展,为乡村生产体系提供技术、金融资本,加大财政支持,推动粮食生产转型,以提高广东省耕地资源承载力、保障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