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2)
- 2023(10438)
- 2022(8975)
- 2021(8183)
- 2020(7183)
- 2019(16118)
- 2018(15589)
- 2017(29438)
- 2016(16763)
- 2015(18597)
- 2014(18563)
- 2013(18410)
- 2012(17256)
- 2011(15641)
- 2010(15614)
- 2009(14396)
- 2008(14593)
- 2007(13462)
- 2006(11527)
- 2005(10074)
- 学科
- 济(66734)
- 经济(66668)
- 管理(44680)
- 业(44181)
- 企(34449)
- 企业(34449)
- 方法(33167)
- 数学(29628)
- 数学方法(29324)
- 农(19588)
- 学(18068)
- 财(17884)
- 中国(16693)
- 贸(14326)
- 贸易(14321)
- 业经(14004)
- 易(13913)
- 农业(13336)
- 地方(13217)
- 制(11771)
- 务(11001)
- 财务(10984)
- 财务管理(10950)
- 企业财务(10343)
- 环境(10256)
- 技术(9958)
- 银(9907)
- 银行(9835)
- 和(9774)
- 理论(9308)
- 机构
- 大学(246235)
- 学院(243785)
- 济(96385)
- 经济(94467)
- 管理(89667)
- 研究(87215)
- 理学(77922)
- 理学院(76948)
- 管理学(75357)
- 管理学院(74918)
- 中国(63327)
- 科学(60163)
- 农(57475)
- 京(52548)
- 所(47649)
- 业大(47476)
- 农业(45696)
- 研究所(44099)
- 财(42336)
- 中心(39607)
- 江(37566)
- 财经(34117)
- 北京(32830)
- 院(31663)
- 经(31020)
- 范(30897)
- 农业大学(30426)
- 师范(30409)
- 省(30163)
- 经济学(29618)
- 基金
- 项目(170732)
- 科学(130880)
- 基金(122592)
- 研究(113208)
- 家(112597)
- 国家(111712)
- 科学基金(92086)
- 社会(70505)
- 省(67808)
- 社会科(66830)
- 社会科学(66802)
- 基金项目(65802)
- 自然(63410)
- 自然科(61941)
- 自然科学(61913)
- 自然科学基金(60856)
- 划(58102)
- 教育(51813)
- 资助(50102)
- 编号(43657)
- 重点(39620)
- 部(36540)
- 发(36503)
- 计划(35753)
- 创(35133)
- 科研(34564)
- 成果(34375)
- 创新(32996)
- 科技(32808)
- 课题(30629)
- 期刊
- 济(100978)
- 经济(100978)
- 研究(63695)
- 学报(54697)
- 农(50560)
- 科学(45003)
- 中国(44881)
- 大学(39281)
- 学学(37590)
- 财(33710)
- 农业(33308)
- 管理(29186)
- 教育(21469)
- 技术(19132)
- 融(18961)
- 金融(18961)
- 业(18582)
- 业经(17509)
- 财经(16868)
- 经济研究(16446)
- 业大(15282)
- 版(14926)
- 经(14500)
- 林业(14366)
- 问题(14301)
- 科技(13361)
- 技术经济(12483)
- 农业大学(12178)
- 贸(11697)
- 资源(11283)
共检索到351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焜 张洪江 程金花 张君玉 孙龙 马西军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影响不同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方法】观测了2009年5-9月份25场降雨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重庆四面山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5种类型林分林冠截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①不同类型林分的总林冠截留率大小顺序为暖性针叶林(42.70%)>温性针叶林(39.35%)>针阔混交林(39.0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6.28%)>常绿阔叶林(27.73%);平均林冠截留率大小顺序为暖性针叶林(50.08%)>针阔混交林(44.91%)>温性针叶林(44.18%)>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2.13%)>常...
关键词:
重庆四面山 林冠截留 灰色关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金花 张洪江 王伟 杜仕才 李根平 任改
森林的保土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重庆四面山5种林分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不同林分保土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其中保土综合能力最强的林分类型是杉木-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其综合评定值为1.1581),杉木-马尾松针叶混交林(1.4152)和石栎-木荷阔叶混交林(1.4595)差别不大,杉木纯林(2.5580)保土综合能力最弱,明显弱于其他林分。从排序可看出,树种组成丰富、枯落物储量多的针阔混交林保土能力最强,要优于针叶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单一针叶林保土功能最差。
关键词:
重庆四面山 保土功能 坐标综合评定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饶良懿 朱金兆 毕华兴
该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四面山林地枯落物的年蓄积量为 6 8~ 2 0 2 1t hm2 ,最大持水量在 1 8~ 4 6mm之间 ,其中石栎林、天然阔叶林枯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作用 ,而马尾松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较弱 .应用幂函数方程拟合了不同林分枯落物累积吸持水量与吸持时间之间的关系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表明 :四面山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1m深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在 7 84~ 1 8 87mm范围内变动 .土壤入渗实验表明 :林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强于对照荒地 .回归分析表明 :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
关键词:
枯落物 林地土壤 水文效应 四面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东媛 张洪江 王伟 吕文星 王幸
本文对重庆四面山林地土壤持水、蓄水和水分渗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持水与蓄水功能,其土壤饱和持水量与非毛管持水量分别为274.43、66.05t/hm2;有效蓄水容量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为107.82t/hm2,人工林为123.36t/hm2。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较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土壤水分初渗速率与稳渗速率,天然次生林为46.500与3.257mm/min,人工林为37.917与2.088mm/min。Horton渗透模型对研究区内林地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拟合程度较好,r为0.959。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性、蓄水性和渗透性优于人工林,应加强对人工林的管理...
关键词:
林地土壤 持水量 蓄水容量 渗透特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炜丽 张洪江 陈奇伯 吴霖 栗宏林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格局形成的潜在生态过程。本研究以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变量和双变量函数分析了样地中杉木林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四面山杉木林共调查到乔木65种、灌木31种、草本20种。杉木种群径级结构呈衰退型,表现为以大树为主,中树次之,无小树;腺萼马银花、元江栲、细枝柃等种群径级结构呈增长型,表现为以小树、中树为主,大树次之。(2)在0~25 m尺度内,杉木种群呈随机分布,栲和元江栲呈聚集分布,而腺萼马银花、细枝柃、光叶山矾和长蕊杜鹃等4个种群则在小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呈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3)生物学特性以及生...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径级结构 重庆四面山 杉木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亮生 闫文德 项文化 梁小翠 伍倩
文章对比分析长沙城区内与城郊樟树人工林2011年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效应,研究得出结论:城郊樟树林年降水量为2 028 mm,年截留量为515.8 mm,林内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4.57%,达1 512.2 mm;市区樟树林年降水量、截留量、林内降水量均低于城郊,虽然年截留量低于城郊,但截留率则高于城郊。市区和城郊樟树林的穿透水变化规律虽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相似,两块检测样地在雨量极低时截留作用差异较为明显,但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率差异变小。通过研究分析两块样地的监测数据可看出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城郊樟树人工林林冠均有明显的截留效应。
关键词:
樟树人工林 林冠截留 截留效应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巩合德 张一平 刘玉洪 杨国平 鲁志云 卢华正
为了评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哀牢山典型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定位监测了林冠层对1 a中共144次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间降水总量为1 707.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是1 421.8,15.4和270.6 mm,穿透雨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83.3%,0.9%和15.8%。总降雨量大于3.7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漏斗"状的林冠结构和持续的降雨,均可造成穿透雨量大于林外大气总降水量,而树木较大分枝角度和较多附生物,可能使有些胸径和冠幅较大树木的树干茎流量反而更小;穿透雨量和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邓湘雯 赵仲辉
根据1999—2002年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林冠截留在杉木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年林冠截留降雨量267·0mm;林冠截留蒸发散量占杉木人工林总蒸发散量的27·2%,林冠截留水分的物理蒸发量占杉木林集水区水分输出的18·97%;林内净降水的营养物质为143·329kg·hm-2a-1,比冠上大气降水输入的63·924kg·hm-2a-1多74·905kg·hm-2a-1,增加了117·2%;林冠截留减少了到达林地表面和入渗土壤的水分,减少了集水区地表水和土壤漏水的输出,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输出,可见,林冠截留是系统保存营养物质的重要机制之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春华 关文彬 吴建安 程根伟 罗辑
林冠截留能力是反映森林与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该研究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 ,采用机械布样与林分叶面积指数相结合方法 ,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暗针叶林群落林内降雨 .结果表明 ,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线性相关 ,其回归系数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蒸发系数 ,而截距可以用来估计林冠蓄水容量 ;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在原有预测季节或生长季林冠截留模型基础上 ,引入单场降雨平均强度 ,用叶面积指数修正林冠透水系数 ,建立新的林冠截留概念模型 ,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单场降雨的林冠截留特征
关键词:
暗针叶林 林冠截留 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汉强 邱治军 张宁南 徐大平 周光益
2006、2007年对位于高要市高要林场的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进行了监测,结合大气降雨数据,分析了马占相思人工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结果表明:(1)高要林场2006、2007年降雨量分别为1767.1 mm和1 692.7 mm,降雨主要集中在雨季的4~9月份,其降雨量分别占2006、2007年降雨量的81.7%和84.5%;(2)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与降雨量呈线性关系,林冠截留量、穿透雨率、树干流率与降雨量呈对数曲线关系;截留率与降雨量呈乘幂指数曲线关系;(3)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年平均穿透雨率、树干流率和林冠截留率分别为84.2%、7.3%、8.5%;由于降雨和林冠层的季...
关键词:
马占相思 林冠截留 穿透雨 树干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朱金兆
在山西省吉县研究了当地的水土保持林刺槐、油松、油松刺槐混交林,以及沙棘、虎榛子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探讨了林内降雨、林冠截留的规律,并采用季节模型对各林分的截留作用进行了模拟.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林冠截留,数学模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通过对大量森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功能研究资料的分析,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三个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发挥最主要的层次出发,比较分析了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降水截留规律。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包括: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寒温带、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东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热带西部山地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西部高山常绿针叶林;温带山地落叶与常绿针叶林;温带、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竹林;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还对充分发挥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科学经营管理水源林和集水区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降水截留,数量分析,中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培 郭冬青 王本楠
该文将文献[14,15]的林冠截留理论模型应用到郁闭度不等于1的情况下,用数值方法计算了截留量、截留率、透流量和透流率,并与文献[16]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在定量上获得了较好的符合。尤其是,它的定性行为的合理性是经验的回归方程难以做到的,该文还讨论了这个模型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QBASIC程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曙光
对林冠截留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71年,Rutter等人就推导出了一个具有清楚物理意义的林冠截留模型,结束了以往的林冠截留模型中只有统计模型的历史。1987年,刘家冈用数理方法,对林冠截留的时空演变过程作了很好的描述。但使用他们的模型对林冠截留进行估计时,需要同时对其它多个气象因子进行测定,而且人们普遍关心的不是林冠对次降雨截留的大小,而是林冠对降水的年截留量大小。 1979年,Gash用分析法代替了Rutter模型中的数值法,建立了截留模型,该模型能在只有降雨数据的情况下,对林冠的季节截留进行估计,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该模型将林冠截留分成两部分,即树冠截留和树干截留,因而引进了较...
关键词:
截留过程 林冠截留模型 油松人工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燕 鲁绍伟 杨新兵 岳德鹏 宋庆丰 杨卓
【目的】探讨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理。【方法】基于2006-05-10的21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的模拟值分别为57.33,1.03和229.51mm,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的模拟值分别比实测值减小12.6和0.39mm,相对误差分别为18.02%和27.46%,穿透雨量模拟值高于实测值13.17mm,相对误差为6.09%;累计林冠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累计林冠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32.64%,相对误差在20%~30%的占7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