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6)
- 2023(18998)
- 2022(16320)
- 2021(15285)
- 2020(12554)
- 2019(28832)
- 2018(28575)
- 2017(54281)
- 2016(29630)
- 2015(33158)
- 2014(33292)
- 2013(33087)
- 2012(30846)
- 2011(27938)
- 2010(28584)
- 2009(26628)
- 2008(25326)
- 2007(22715)
- 2006(20500)
- 2005(18499)
- 学科
- 济(127198)
- 经济(127065)
- 业(85184)
- 管理(78168)
- 企(61564)
- 企业(61564)
- 农(52588)
- 方法(51464)
- 数学(44917)
- 数学方法(44248)
- 中国(39579)
- 农业(35139)
- 地方(32826)
- 业经(30912)
- 财(29597)
- 融(29205)
- 金融(29202)
- 银(28644)
- 银行(28590)
- 行(27605)
- 学(26864)
- 制(25639)
- 贸(21422)
- 贸易(21400)
- 易(20720)
- 理论(19888)
- 技术(18937)
- 发(18819)
- 环境(18746)
- 和(18068)
- 机构
- 学院(421584)
- 大学(419999)
- 济(170111)
- 经济(166388)
- 管理(162062)
- 研究(148549)
- 理学(139381)
- 理学院(137772)
- 管理学(135043)
- 管理学院(134300)
- 中国(116762)
- 科学(92526)
- 京(90503)
- 农(85202)
- 财(78308)
- 所(76163)
- 研究所(69110)
- 中心(68644)
- 业大(67623)
- 农业(65596)
- 江(64323)
- 财经(61354)
- 北京(57357)
- 范(57188)
- 师范(56625)
- 经(55779)
- 院(52944)
- 州(52387)
- 经济学(50235)
- 省(46632)
- 基金
- 项目(282873)
- 科学(221703)
- 研究(207084)
- 基金(203508)
- 家(178316)
- 国家(176750)
- 科学基金(150490)
- 社会(129887)
- 社会科(122809)
- 社会科学(122776)
- 省(111732)
- 基金项目(107293)
- 自然(97005)
- 自然科(94749)
- 自然科学(94728)
- 教育(93881)
- 划(93769)
- 自然科学基金(92985)
- 编号(85230)
- 资助(84192)
- 成果(69854)
- 发(63968)
- 重点(63735)
- 部(61716)
- 课题(59186)
- 创(58396)
- 创新(54502)
- 科研(53587)
- 国家社会(53355)
- 教育部(52252)
- 期刊
- 济(194730)
- 经济(194730)
- 研究(127791)
- 中国(89440)
- 农(84218)
- 学报(69911)
- 科学(64187)
- 管理(58045)
- 农业(56898)
- 财(56812)
- 大学(53056)
- 融(50876)
- 金融(50876)
- 学学(50167)
- 教育(47873)
- 技术(36813)
- 业经(35050)
- 经济研究(29362)
- 财经(28983)
- 业(27869)
- 问题(25875)
- 经(24772)
- 版(21768)
- 图书(21318)
- 技术经济(20768)
- 科技(20303)
- 理论(19821)
- 统计(19356)
- 资源(19257)
- 世界(19182)
共检索到64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岱 杨佳骏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相比之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却相对落后。探索适应当地农村特点的产业融合模式,全面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继而实现农户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重庆典型区域三产融合模式、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对农户增收的效应,梳理了重庆典型区域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从强化三产融合纽带、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产业政策引导、农业智慧化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重庆 农村三产融合 农户增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焕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将有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之间需构建更为积极有效的联合、发展和保障机制,以促进三产融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农民增收 互动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贤 彭晏琳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金融科技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与农业服务业发展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积极作用于农民收入增长。同时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动态非线性关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接入水平相对较高省份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省份的金融科技增收效应更强。因此,为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推行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支持政策,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撑点,强化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的人力物力保障,夯实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贤 彭晏琳
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金融科技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与农业服务业发展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积极作用于农民收入增长。同时金融科技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动态非线性关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接入水平相对较高省份与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省份的金融科技增收效应更强。因此,为更好发挥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推行差异化的金融科技支持政策,打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支撑点,强化农村金融科技发展的人力物力保障,夯实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文涛 郑景露 唐轲
构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理论框架,以河南省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为观察对象,揭示农村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的理论逻辑、传导路径与现实困境。结果表明,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展和优化是多要素共同支撑下的综合演化过程。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拓展和多要素交互效应等多维传导路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将驱动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展和优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围绕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搭建三产融合平台,孟庄镇、龙湖镇、薛店镇的农户就业选择多样性和收入增长预期获得持续改善。尽管如此,考虑到以农业为基础的深度产业融合缺失,农户主体性地位凸显不足,多要素参与激励机制相对缺位,本地就业机会和就业类型多样性依然缺失等现实约束,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赋能农民就业增收尚且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亟待构建以“人”为核心,并以农户广泛参与为典型特征的三产融合赋能农民就业增收的可持续实现机制。
关键词:
三产融合 就业增收 理论逻辑 现实困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乾 芦千文 王玉斌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探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研究表明: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以及产品增收路径,而技术、物质资本等增收路径相对较少。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也从创造产业融合的规模经营条件、提高对产业融合的认知与诉求、促进参与产业融合主体身份转变、改善产业融合发展环境等方面对农村产业融合做出相应反馈,二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促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国斌 李博
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实现城乡各自充分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从市场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参与和政府制度保障深入剖析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基于此,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城乡产业间要素资源自由平等流动;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军 张效榕 孔祥智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的内在逻辑和影响机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影响农民收入,并在当前条件下受到制度、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政府应该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财税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创新土地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汉 辛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的几个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可供我国借鉴的思路和经验。其中日本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鼓励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的方式;美国的采取的是立足科技创新,利用先进要素渗透融合发展的方式;澳大利亚的采取的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交叉融合,提升综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英国的采取的是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的方式。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应从深入挖掘农业功能性、全面激发融合驱动力、培养多元化融合主体以及灵活性选择融合模式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持措施,促进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尚勤 何予平 王茂林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戴紫芸 丁士军
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拓展收入范围、紧密利益联结等途径提高农户收入。借助2016年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引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相较于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模式,农户增收效应在50%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路径,政策层面应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和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的同时,促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东升 孔凡丕 钱静斐
通过对黑龙江、四川两省组建土地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发现,黑龙江省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社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提高粮食产量、提升粮食品质、增加粮农收入等多重效果;四川省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实现了粮食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两地的实践表明,在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龙头企业以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粮食规模经营优势和农业产业化优势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对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国锋 王仙先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富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的主要举措,也是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目前,陕西职业教育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存在人才素质较低、技能支撑乏力、专业产业衔接滞后、融合壁垒较高等现实问题。为此,建议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整合区域资源,系统谋划三产融合;农技培训助力龙头企业,激发三产融合,打造产业集群;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职教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破解融合壁垒。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农村三产融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农村经济与金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发育良好的金融系统,有利于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而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质量的不断提高,又为金融的良性发展提供契机。浏阳个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辩证关系。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 储蓄 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