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7)
2023(10537)
2022(9333)
2021(8759)
2020(7365)
2019(17054)
2018(17117)
2017(33128)
2016(18056)
2015(20318)
2014(20267)
2013(20194)
2012(18517)
2011(16537)
2010(16379)
2009(14641)
2008(14062)
2007(12021)
2006(10334)
2005(8834)
作者
(52358)
(43290)
(42962)
(41125)
(27570)
(20772)
(19533)
(17105)
(16455)
(15351)
(14958)
(14409)
(13680)
(13592)
(13360)
(13163)
(12908)
(12886)
(12285)
(12226)
(10810)
(10634)
(10481)
(9844)
(9645)
(9638)
(9515)
(9420)
(8601)
(8526)
学科
(73704)
经济(73630)
管理(49158)
(47785)
(39918)
企业(39918)
方法(33791)
数学(29151)
数学方法(28833)
(19271)
中国(17506)
(17361)
业经(17142)
地方(16695)
(15997)
农业(12711)
技术(12241)
(12052)
产业(11892)
理论(11838)
(11825)
贸易(11820)
(11791)
(11401)
环境(11292)
(10273)
财务(10215)
财务管理(10200)
(9688)
企业财务(9683)
机构
大学(252834)
学院(251851)
管理(103513)
(97624)
经济(95464)
理学(90608)
理学院(89598)
管理学(87996)
管理学院(87563)
研究(84527)
中国(60266)
科学(55025)
(54132)
(42315)
(42118)
(40277)
业大(39297)
研究所(39101)
中心(37807)
(35247)
财经(34638)
北京(34149)
(33917)
师范(33616)
农业(31604)
(31509)
(31303)
(29021)
经济学(28116)
师范大学(27379)
基金
项目(181586)
科学(142792)
研究(131706)
基金(131433)
(114977)
国家(114077)
科学基金(97974)
社会(81333)
社会科(77103)
社会科学(77083)
基金项目(71235)
(71014)
自然(65273)
自然科(63701)
自然科学(63689)
自然科学基金(62529)
(60132)
教育(59005)
编号(53696)
资助(53691)
成果(42527)
重点(40716)
(39314)
(39278)
(37918)
课题(36591)
创新(35302)
科研(34971)
教育部(33228)
大学(33213)
期刊
(103870)
经济(103870)
研究(72252)
中国(42918)
学报(40588)
科学(38355)
管理(36600)
(35842)
大学(30164)
(29234)
学学(28444)
教育(26326)
农业(25537)
技术(21172)
业经(17901)
(16858)
金融(16858)
经济研究(16215)
财经(15601)
图书(13926)
问题(13711)
科技(13510)
(13228)
(13096)
理论(12963)
资源(12349)
技术经济(12227)
实践(12092)
(12092)
现代(11745)
共检索到353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庆  
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其主城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重庆主城区产业布局特征,提出了布局调整构想,并对调整对策作出探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兵  王式功  
利用2003~2008年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轻度污染以上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10浓度具有独特的"双峰双谷"日变化特征;污染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污染期为秋末到初春;污染天气具有连续性特征,污染天气持续时间尺度主要集中在2~7d;污染天气过程具有典型的大气环流和天气特征,本地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以低压或均压场为主,中高纬度高空以纬向环流或西北气流为主,天气以阴天或阴晴相间为主;污染天气过程中本地气象要素变化呈现规律性,地面24h气压变化总趋势为负变压,24h变温为正变温,平均相对湿度维持在72%~85%,风速的变化趋势不大,基本维持在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缪驰远  徐霞  魏欣  曾宪勤  
文章根据重庆市自建气象站以来的降雨过程资料(1954~2001),对重庆市主城区降雨侵蚀力(R)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5月~9月,48年里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值变幅均较大,但从整体上来看,趋势保持平稳,其离差系数Cv和变化趋势系数r值分别为0.65和0.061;研究区次降雨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月降雨量与月降雨侵蚀力均呈乘幂关系,而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呈现指数关系;为了解决在降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对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文章利用不同的降雨资料与侵蚀力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两种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嵇涛  杨华  何太蓉  
以多时相的遥感影像为基础,选用归一化裸露指数(NDBI)、重归一植被指数(RDVI)和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修改后的NDWI),通过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提取建设用地信息,结合重庆主城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利用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扩展弹性指数、紧凑度指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及扩展方向分析研究了不同阶段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88~2011年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了393.32km2,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现增大的趋势;扩展弹性系数、建设用地扩展系数波动变化,反映了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宇  唐红玉  程炳岩  李永华  
利用一种改进的定义汛期降水集中期的方法对重庆主城区近百余年汛期降水集中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集中期的重心日、雨量及其与汛期降水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百余年重庆主城区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阶段变化显著。百余年来发生过两次突变,分别发生于1914年和1925年,分别突变为增加和减少趋势。3a左右的周期为汛期降水的主要周期。6月为降水集中期重心日发生最多的月份,8月出现相对较少,4月上半月和10月均没有出现过。近百余年重庆主城区降水集中期雨量及其占汛期降水总量的比例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它们的阶段性变化比较一致,尤其是21世纪以来近10a显著偏多。集中期雨量与汛期降水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舒沐晖  
本文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密集建设区内的绿色空间网络规划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中的规划布局要点。在理论上认为连接性、服务覆盖面和多功能复合性是规划布局的要素,并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景观安全格局和网络效应原理可以用来指导规划布局。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体现"梳理——评价——辨析——成果"思路的工作程序和布局重点,并得出重庆市主城区适宜的"临山、临水、临路"三种廊道类型和相应的规划布局成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三环"以内,与建设用地的扩展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城市外围因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导致的城市功能缺失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跃  沈山  史春云  
利用大数据与GIS空间技术,从供需平衡的视角入手,综合运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可达性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等方法,测度徐州市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结果显示:各街道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道路绿地和河流绿地人均面积和可达性差异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绿地空间布局效率差异较大,部分区域存在服务范围交叠和“人绿错位”的现象。针对布局现状设计优化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吴晓  强欢欢  
依据2008年南京市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和2007年南京市用地现状图,修正匹配得到南京市主城区各街道统计单元服务业、制造业及总的就业密度值,对城市就业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就业集聚指数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主城区总体和分行业的就业空间集聚区分布,并结合地统计方法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识别其就业中心。结果显示:南京市服务业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扇形放射"分布,形成了强集聚的单中心就业结构;制造业就业集聚区集中分布于主城南、北部边缘区域,呈现出较明显的"圈层+环带"结构,且主城范围内无就业中心;总体就业集聚区集中于主城中心区域,呈"单核放射+散点"分布,形成了单中心主导的就业结构,其分布格局与服务业类似,且拥有共同的就业中心,但相较于服务业,总体就业中心影响力较小;历史因素、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相互作用,是影响就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紫华  何波  
随着国内城市对容积率宏观研究与控制的加强,合理确定城市建筑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外大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从城市的毛容积率、人均建筑量、人均商业建筑量以及居住建筑量、工业仓储建筑量、行政办公建筑量的比例等方面总结相关的经验数据。在总结相关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对重庆主城区的合理建筑量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到2020年,按照1200万人计(其中含300万流动人口),重庆市主城区建筑总量宜控制在7.4亿平方米左右。在规划建筑量的基础上,居住建筑量、商业建筑量需要进行较大的调减,工业仓储建筑量维持不变,行政办公建筑量则需较大调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庆  
经济结构调整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产业布局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依据重庆市情、劳动地域分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要求和重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思路,划分和界定重庆三大产业区,以此作为产业布局调整的一种地域形式,在综合评价三大产业区产业现状和发展优势基础上,对三大产业区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初步探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邵景安  周焱  魏朝富  谢德体  
区域城市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区域产业现代化的航标。针对重庆市资源禀赋、现有产业格局、世界经济形式以及国家赋予重庆的历史重任等,基于产业群理论,厘定了四种重庆主导产业布局的新模式:重心极核、技术置换、生产销售结合和研发结合,这样企业间将会通过既竞争又彼此合作的相互依赖关系,置于一个完善的网络中,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布局现状,以2020年为优化时间结点,兼顾布局效率和布局均衡,首先以居民出行成本最小化为效率性目标,构建选址模型以对新增公园绿地进行选址;再以可达性差异最小化为均衡性目标,构建面积优化模型以确定公园绿地的合适规模。两种模型共同实现了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研究表明:(1)现状条件下,公园绿地布局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游憩需求,空间效率性和均衡性较低;(2)要实现本文的优化目标,需新增全市性公园绿地28座,共计1 100 hm2;需新增区域性公园绿地34座,共计868. 01 hm2;(3)区位选址模型显著降低了居民到达公园绿地的出行成本,人均出行成本由1 311. 24 m降低到了915. 93 m;(4)区位选址和规模优化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使得公园绿地布局与居民人口比配达到均衡,居民至整体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系数由0. 71降低到了0. 54。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康  戴文远  黄万里  欧惠  胡秋凤  
基于2011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由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用设施和景观度4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组成的土地储备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居住、商服和工业等主要经营性用地在4个方面的权重,测算福建宁德主城区土地整体收储潜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等扇分区法分析2011—2016年宁德主城区各个方向建设用地扩张情况,并根据8个方向的扩张强度对土地收储潜力进行修正。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收储的主要方向位于东北方向,与近年来城市向东南方向发展的规划并不一致;②采用不同方向的城市扩张强度系数表征产业发展的态势,以此对土地收储潜力进行修正后,研究区未来收储布局的重点区域为蕉南与蕉北街道的老城区和漳湾片区,其次为城市东部的三都澳新区,与主城区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③通过科学制定土地收储计划,可以有效协调好中等城市的产城融合,引导城市科学有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