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
2023(1591)
2022(1320)
2021(1333)
2020(1066)
2019(2574)
2018(2557)
2017(4963)
2016(2957)
2015(3185)
2014(3265)
2013(3191)
2012(3022)
2011(2680)
2010(2856)
2009(2693)
2008(2637)
2007(2444)
2006(2050)
2005(1867)
作者
(7870)
(6530)
(6405)
(6085)
(4154)
(3098)
(3027)
(2559)
(2405)
(2256)
(2245)
(2203)
(2033)
(1952)
(1923)
(1879)
(1875)
(1874)
(1850)
(1774)
(1582)
(1576)
(1559)
(1495)
(1443)
(1428)
(1423)
(1342)
(1299)
(1291)
学科
(10961)
经济(10941)
(6997)
管理(5267)
方法(4853)
(4828)
劳动(4811)
(4758)
中国(4716)
数学(4452)
数学方法(4370)
农业(3928)
(3611)
企业(3611)
人口(2632)
(2523)
动力(2514)
劳动力(2347)
(2277)
农业劳动(2182)
地方(2146)
农业人口(2124)
业经(2013)
(1975)
金融(1974)
(1868)
(1840)
(1719)
世界(1620)
(1594)
机构
大学(39797)
学院(39207)
(17522)
经济(17202)
研究(14870)
管理(14196)
理学(12067)
理学院(11903)
中国(11648)
管理学(11625)
管理学院(11539)
科学(8561)
(8463)
(7720)
(7593)
中心(7021)
研究所(6963)
(6369)
财经(6058)
(5954)
师范(5914)
经济学(5680)
北京(5585)
(5536)
(5535)
(5275)
业大(5092)
农业(5068)
经济学院(5052)
师范大学(4903)
基金
项目(24910)
科学(19608)
研究(18540)
基金(18111)
(15804)
国家(15673)
科学基金(13036)
社会(12070)
社会科(11374)
社会科学(11373)
基金项目(9023)
教育(8704)
(8386)
(8039)
资助(7976)
自然(7936)
自然科(7764)
自然科学(7760)
自然科学基金(7612)
编号(7586)
成果(6802)
(5859)
重点(5664)
(5459)
课题(5270)
国家社会(5125)
教育部(5056)
(4848)
人文(4827)
(4753)
期刊
(18340)
经济(18340)
研究(11572)
中国(10213)
(6658)
科学(5292)
(5261)
学报(5135)
管理(5080)
教育(4915)
农业(4737)
大学(4138)
(3992)
金融(3992)
学学(3813)
技术(3158)
(2995)
世界(2960)
经济研究(2910)
财经(2847)
统计(2597)
(2475)
问题(2409)
业经(2325)
(2188)
资源(2135)
决策(2109)
理论(2103)
国际(2022)
(1948)
共检索到62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瑶奇  米清奎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劳动力资源比重低、劳动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是重庆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分析表明,劳动力规模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将从供过于求逐渐走向结构性供不应求是未来重庆劳动力供需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应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适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同时,目前影响我国区域人口规模的因素中总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迁移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波  吴丽丽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情况下,劳动力年龄的人口规模、质量及其储蓄水平对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强化直接影响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珊  
本文以近年的珠三角“技工荒”为主要着眼点,分析了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现状与原因,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中长期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借鉴和吸取国际上劳动力流动的成功经验,遵循劳动力流动的普遍规律,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建平  张娟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支出的主要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8年北京市由月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下限、企业的月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下限、带薪休假引发企业间接成本、尚未完全包括的可量化的劳动力成本组成的最低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然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小企业应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常蕊  史岩  
公司治理对中长期信用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长期信用银行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发展情况;对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复杂性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国外主要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总结了其中的主要规律。最后,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的启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和跨年度财政平衡机制的核心,发达国家主要依靠中长期预算来实现财政资源的跨期合理分配。本研究分析了美国中长期预算报告编制的经验,认为长期预算报告是整个美国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的核心理念在于向市场传达关于政府规模的稳定预期。本文在分析美国中长期预算出现的背景、原因和编制机构的同时,还列举了美国中长期预算的主要类别、内容和演变趋势,分析了美国中长期预算中的科学性与政治性问题。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晋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朱晋(杭州商学院310035)我国是产粮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进口粮食较多的国家之一。1983年以前,我国粮食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1983年以后,主要是产量“多多少少”的波动,而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从1984年开始,连续几年出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颖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比重的日趋下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作为转移劳动力的主体,16~30岁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务工选择和决策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供需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在劳动力趋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政府则应尊重劳动者的个人选择,主要发挥监管、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并在推进职业培训的同时,在农村学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最近几年,对到本世纪末年中国工业的增长预测和到2010年的发展思路,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和预测。本文主要分析对这两个时期中国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的中长期增长和结构变化,首先需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趋势为参照,判断我国工业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水平,了解今后发展的可能速度与方向。第二,分析我国工业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今后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坚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胡坚一、概述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趋势之一──配弟-克拉克趋势,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首先转入第二产业,从而导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凯旋  
为应对经济增速下降后劳动力市场的僵化趋势,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制度和政策领域不断改革,推出了以安全为前提的、积极的灵活安全模式,弱化劳动市场分隔的开放式协调法和帮扶失业者的专项基金。在当前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且多项改革齐发的情况下,欧盟的经验对我国构建安全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群  王朝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模式。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划分为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和跨区域转移等三种模式。分析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中得到启示,为浙江及其他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广晖  罗建河  
据日本官方统计,2007年日本总人口为1.2877亿人。在经历了1972年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之后,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持续下降,由12.8‰降至2007年的0.5‰。日本政府在当年9月发表的人口季度报告指出,由于战后的一代即将达到60岁的传统退休年龄,日本面临1992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枭吟  
美国经济数字化深刻作用劳动力市场的方方面面,带来更加灵活的就业模式,延伸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虚拟空间,引发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高度流动。这种积极而显著的变化是经济数字化过程中,劳动者、企业与各种产业部门之间动态变化的综合结果,并最终由于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适应经济数字化变化的措施来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