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3)
2023(11335)
2022(9926)
2021(9291)
2020(7572)
2019(17490)
2018(17513)
2017(33502)
2016(18461)
2015(20781)
2014(21056)
2013(20794)
2012(19055)
2011(17223)
2010(16876)
2009(14995)
2008(14116)
2007(12076)
2006(10491)
2005(9057)
作者
(54728)
(45444)
(45022)
(42837)
(28850)
(22025)
(20400)
(17882)
(17324)
(16067)
(15813)
(15102)
(14416)
(14293)
(14091)
(13934)
(13538)
(13432)
(13107)
(12787)
(11332)
(10958)
(10880)
(10241)
(10185)
(10048)
(9997)
(9972)
(9154)
(8931)
学科
(71869)
经济(71795)
管理(54064)
(47354)
(39696)
企业(39696)
方法(33627)
数学(29060)
数学方法(28695)
(19148)
(18623)
中国(17679)
地方(17405)
(16391)
环境(16305)
业经(16009)
(12955)
农业(12665)
(12468)
贸易(12457)
(12016)
理论(11976)
(11721)
(11592)
技术(11124)
(10529)
财务(10454)
财务管理(10431)
(10027)
银行(9975)
机构
大学(258967)
学院(257019)
管理(104417)
(95346)
经济(93061)
理学(90820)
理学院(89802)
管理学(88081)
管理学院(87652)
研究(87009)
中国(62986)
科学(58260)
(55975)
(44041)
(43823)
业大(42544)
(41252)
研究所(40659)
中心(39608)
(36399)
北京(35215)
农业(34708)
(34342)
师范(33969)
财经(33731)
(32326)
(30684)
(30264)
技术(28113)
师范大学(27730)
基金
项目(186670)
科学(145207)
基金(134369)
研究(133086)
(118800)
国家(117891)
科学基金(100332)
社会(80954)
社会科(76664)
社会科学(76645)
(73012)
基金项目(72622)
自然(68077)
自然科(66380)
自然科学(66363)
自然科学基金(65109)
(62560)
教育(59860)
资助(54956)
编号(54195)
成果(42642)
重点(41916)
(39793)
(39698)
(38559)
课题(36947)
科研(36115)
创新(36002)
计划(35305)
大学(33983)
期刊
(100488)
经济(100488)
研究(71199)
中国(46084)
学报(45544)
科学(40970)
(38947)
管理(37235)
大学(33322)
学学(31318)
(29532)
农业(27660)
教育(27309)
技术(22733)
(19181)
金融(19181)
业经(16575)
图书(16161)
经济研究(15267)
财经(15044)
(14615)
科技(13874)
资源(13697)
理论(13135)
问题(13011)
(12698)
实践(12383)
(12383)
(12288)
业大(12073)
共检索到363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莲  程玥晴  罗友进  陈霞  谢永红  
果园作为一种重要的农用植被类型,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摸清重庆三峡库区柑橘果园系统碳储量及碳汇潜能,本文通过分类样地果园实测分析和野外调查其碳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树干基径与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可利用此模型预测植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柑橘生物量和平均碳储密度随基径增大而增大,但各器官生物量及碳含量差异明显;果园系统碳密度是一个随树龄增加而增加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幼林果园系统碳密度较低为157.90 t·hm-2,成林果园和老果园系统碳密度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分别为214.63和222.51 t·hm-2;重庆三峡库区柑橘果园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鹏程  彭道黎  黄国胜  王雪军  曾伟生  马炜  叶林妹  
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地点,建立库区优势树种立木生物量模型,并测定乔木含碳系数,结合库区第7次和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估算了整个三峡库区乔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库区乔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第7次调查为12 583×104t和6 471×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75.70t/hm2,碳密度38.93t/hm2,第8次调查为14 253×104t和7 396×104t,单位面积生物量77.46t/hm2,碳密度40.20t/hm2。可见,这5a中,三峡库区生物量和碳储量都有所增加。(2)对于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来说,松类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分别占三峡库区生物量和碳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卫东  汪军  
重庆三峡库区实施低碳农业战略对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现的现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研究,针对重庆三峡库区资源和环境特点,提出重庆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必须采取全过程控制,即从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碳排放固化等源头、过程和终端进行控制。建议建立低碳农业建设的引导机制,建立碳交易平台,建立低碳农业的市场基础;完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提升对低碳农业的吸引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强化财政支持。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陈雅如  
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受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年(前期论证)、1996年(大江截流)、2002年(水库正式蓄水)、2006年(全面建成)和2012年(全面运行),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讨库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揭示19922012年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同时,运用本地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三峡库区各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永发  周启刚  王陶  罗泓然  伍龙江  
探明区域长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耦合PLUS-InVEST-Geodector模型,探究三峡库区1990~2035年不同情景下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关系角度定量揭示其影响碳储量变化归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三峡库区碳储量表现为“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性,整体减少6.66 Tg,减幅为1.25%,其中耕地大面积转移至建设用地是导致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1990~2035年三峡库区碳储量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其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南低北高且库首>库腹>库尾”的分布特征;(3)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7.53和0.37 Tg,生态保护情景较自然发展情景能显著降低库区碳储量损失;(4)影响碳储量时空变化因素较为显著,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其主导因子,其次则为温度、人口密度、高程和土壤类型,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均对碳储量变化解释力增强。研究可为库区碳库管理以及碳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志丹  王义祥  翁伯琦  蔡子坚  温寿星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福州地区林龄7年的柑橘果园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储量为158.282 t.hm-2,其中土壤(0-100 cm)碳储量为151.734 t.hm-2,占总有机碳储量的95.86%,植被碳储量为6.548 t.hm-2,占4.14%;氮储量为14.602 t.hm-2,其中土壤(0-100 cm)氮储量为14.399 t.hm-2,占总氮储量的98.61%,植被氮储量为0.203 t.hm-2,占1.39%.相关分析表明,柑橘果树不同器官碳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6),不同土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秀峰   张仕超   张煊赟   张湘  
[目的]碳排放增长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耕地作为碳源和碳汇双重作用载体,剖析其碳排放演进特征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1997—2020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变更数据和农业数据等,对农作物生育过程中碳吸收及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做了分类测算。[结果](1)江津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碳汇均成增长趋势,与1997年相比,碳排放增加了3.46万t,涨幅高达86.86%,碳排放强度涨幅为91.18%,主要碳源是农业化肥施用和农膜使用;(2)碳吸收增加了50.30万t,涨幅为27.31%,碳吸收强度涨幅为30.78%,蔬菜、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的碳吸收贡献比最大;由于碳吸收远大于碳排放,碳汇值均为正值,与1997年相比涨幅为26%,碳汇强度涨幅为29.50%;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比1997年相比均为增加态势,碳足迹增加0.11万hm2,涨幅为42.31%,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加了0.011hm2/hm2,涨幅为45.45%,但24年间净碳足迹值均为负值。[结论]近24年间重庆市江津区耕地利用处于碳生态盈余状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孝坤  
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目前,重庆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保持Ⅱ~Ⅲ类水质,无明显恶化趋势,但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水环境形势将十分严峻。在深入剖析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工业污水、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可持续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萍  黄森  盛娅农  
重庆三峡库区石柱县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疑虑;二是流转行为不够规范;三是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四是土地流转价格不合格;五是流转区域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因此,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1)进行土地流转的宣传教育;(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城镇化步伐;(3)规范流转行为,推行合理的定价机制;(4)加强对土地流转的信息、融资、保险等服务;(5)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培训体系;(6)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大户和龙头企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秀峰   张仕超   赵修杰  
耕地碳状况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达成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又可反应农业对生态影响程度。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农业数据、耕地数据等,对库区各区县近20年来耕地利用碳状况的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库区耕地利用碳吸收从2000年到2020年增加了818.15万t,增幅为62.68%,蔬菜和粮食作物的碳吸收比例最大;碳排放量21年间增加了8.49万t,增幅为15.23%,化肥为主要碳排放贡献者,年均碳排放比例为57.22%;库区耕地利用21年间均存在碳生态盈余,且碳足迹与单位面积碳足迹逐年递减,碳足迹减幅高达44.72%。(2)从空间上看,库区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在空间上均成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而碳足迹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格局,但三者的空间差异和变化幅度差异都较大。库区耕地利用的碳汇功能总体在增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清山  洪伟  吴承祯  林勇明  陈灿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福建省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显示,柑橘各器官的相关性较好,树干、树叶、果实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树高和基径的相关系数为0.89;柑橘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为222.80 t.hm-2,其中,土壤(0-100 cm)碳密度为200.21 t.hm-2,占总有机碳密度的89.86%,果树碳密度为22.58 t.hm-2,占10.14%;1978-2007年,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从3.16×106t增加到37.97×106t,年均增加1.20×106t,表现为碳汇;在第4-6次(1993-2003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期间,柑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力  彭新育  吴利蓉  
三峡水库的兴建,使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该区域是本世纪末和下一世纪初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区域,这给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空前的机遇;全国对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左太安  苏维词  张凤太  宋增伟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费用法等研究方法,核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802亿元/a,其中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为203万元/a、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为1196万元/a、土壤肥力保持价值为14.662亿元/a。为正确的核算三峡库区绿色GDP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睿  周李磊  彭瑶  嵇涛  李军  张虹  戴技才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组成,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得到了2000~2013年时间序列区域土壤保持服务"流量"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04.39 t/hm~2·a,沿长江干流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区域差异显著;(2)三峡库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随着高程的增加,以300 m与900 m为节点,出现递减-递增-递减的分段规律,与人类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增加森林覆被面积是改善区域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婷  赵伟  张智红  曾亚  张明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地理单元的独特性,以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或特大型城市,对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基于RS与GIS技术,通过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TM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建成区数据,利用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和速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及形状指数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 a间城市空间扩展及形态演变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1)随着时间增长,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及速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紧凑度持续降低,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递增,城市扩展极不稳定;(2)城市空间形态受重大事件影响易发生"突变",随着时间的沉淀,空间形态再发生"整合";(3)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前10 a的移民安置工程为城市形态的"突变"提供了良好契机。2007年之后,在经济发展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核心动力支撑下,研究区城市扩展主流模式侧重于沿一到两个方向扩展,形成"一心两辅"的发展态势;(4)在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避免"边发展、边污染"的被动局面,同时结合自身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势,在各个方向上形成依附在中心城镇周围的腹地并作为未来扩展的基础,构建副中心城市,将城市形态有序沿城市发展中心蔓延,形成"一核多翼"的发展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