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1)
2023(15909)
2022(13212)
2021(12011)
2020(9684)
2019(21733)
2018(20952)
2017(39360)
2016(21263)
2015(23310)
2014(23058)
2013(22605)
2012(21139)
2011(19263)
2010(19755)
2009(18625)
2008(17692)
2007(15724)
2006(14181)
2005(13218)
作者
(62583)
(52229)
(51931)
(48934)
(33078)
(25169)
(23386)
(20252)
(20012)
(18489)
(18085)
(17480)
(16862)
(16539)
(16378)
(16039)
(15351)
(15339)
(15071)
(14988)
(13078)
(13071)
(12506)
(11972)
(11872)
(11683)
(11646)
(11570)
(10525)
(10267)
学科
(87499)
经济(87363)
管理(61654)
(61447)
(48295)
企业(48295)
中国(32538)
(29249)
方法(28909)
(28695)
金融(28692)
(27138)
银行(27090)
(26245)
(26102)
地方(25352)
数学(24923)
数学方法(24695)
(23913)
业经(23427)
农业(20221)
(16810)
(16763)
贸易(16745)
(16249)
(15560)
(15542)
财务(15518)
财务管理(15487)
企业财务(14839)
机构
学院(300635)
大学(297982)
(125992)
经济(123338)
管理(110068)
研究(108664)
理学(93399)
理学院(92279)
管理学(90873)
管理学院(90323)
中国(88798)
科学(65312)
(63625)
(61989)
(57564)
(55459)
中心(50780)
研究所(49963)
财经(47462)
(46875)
业大(46080)
农业(44772)
(42959)
北京(40320)
(39473)
经济学(39292)
(39263)
师范(38976)
(37512)
经济学院(35330)
基金
项目(198202)
科学(155744)
研究(143736)
基金(143335)
(126498)
国家(125361)
科学基金(106262)
社会(93599)
社会科(88791)
社会科学(88773)
(78195)
基金项目(75844)
自然(67052)
(65952)
自然科(65450)
自然科学(65432)
教育(64440)
自然科学基金(64281)
编号(56913)
资助(56867)
(47745)
成果(46356)
重点(45341)
(43201)
(42215)
课题(40610)
(40398)
创新(39570)
国家社会(39340)
发展(37803)
期刊
(146646)
经济(146646)
研究(92821)
中国(69412)
(55820)
学报(49955)
(47882)
科学(46168)
(45102)
金融(45102)
管理(41500)
大学(38142)
农业(36931)
学学(36335)
教育(31180)
业经(25635)
财经(23920)
技术(23200)
经济研究(23180)
(20505)
问题(19145)
(18794)
(15265)
(14983)
科技(14298)
国际(14051)
世界(14048)
商业(13741)
理论(13562)
现代(13525)
共检索到474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亚辉   杨遨郗   刘燕   杨庆媛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重庆市创设地票制度的初衷在于推动城乡统筹与融合发展,但目前缺乏相应评估。论文根据1998—2020年间全国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2008—2020年地票交易数据和地票生成地的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合成控制法系统评估了重庆市地票制度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票制度促进了重庆市城乡融合发展,表现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劳动力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以及耕地流失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下降。地票作为“杠杆”将城乡地域系统中“人—地—业—钱”各类要素进行耦合互动关联,助推城乡融合发展。鉴于地票制度已在全国多地试点,有必要探索如何实现城市近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远郊地票制度的联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平衡性调整;同时,政府应积极拓展地票制度服务于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的功能,适度增加乡村振兴用地并将农村闲置用地恢复为生态用地,协同促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熊柴  蔡继明  刘媛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即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进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村户均土地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为此,要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让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入市,让土地资源在城市内部和乡村内部、城市之间和乡村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人口与土地的空间配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军  乔夏阳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城乡兼顾"作为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原则,全面统筹城乡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安定城乡局面、恢复城乡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土地改革、政策扶持、生产技术革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缩小了城乡物质差距;利用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与医疗救济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初步健全了城乡组织机制与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改造与重建了农村社会风尚,消除了城乡融合发展观念差异。这些举措不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历史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金峰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战略思路,按照城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和户籍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也暴露出国民收入分配、城乡互动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本文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二是必须加快经济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三是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必须坚持理顺体制关系,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五是必须加强领导,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鲜苗  宋福忠  
该文介绍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即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资源配置机制来实现资源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机制,以动力机制为"推进器",通过城乡联系和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庆城乡统筹的主要经验概括起来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城乡联系与互动、加强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占录  李鹏辉  
在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背景下,分析区域间基于发展权交易的土地要素流动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基于2008-2017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地票交易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差距空间相关性及显著性水平较高,而区域间土地发展权交易的空间相关性水平较低。(2)土地发展权交易显著影响各个区县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地票交易量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3)土地发展权交易对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大土地发展权交易实施力度,适当提高土地发展权交易金额和数量;重塑土地发展权内涵,建立一般土地发展权制度;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搭建城乡间、区域间要素流动的有效通道,从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形成土地、资本、劳动力多要素协同作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季风  
本文在梳理和分析日本乡村振兴视阈下城乡融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日本经验,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意识到消除城乡差距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的半个世纪时间里不断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现已成为世界上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主要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目标;以人为本,健全基层组织和治理机制;保障权益,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化;城乡开放,实现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优化调整,实现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改善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收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化。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国的制度优势,本文提出了中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立法和顶层设计、完善以本地居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机制创新、完善城乡要素融合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鹏  刘春鑫  
借鉴西方国家土地发展权的相关理论,利用土地发展权还原机制,以地票形式搭建起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供需平台,重庆土地地票交易制度由于城乡土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间的差异,存在广阔的交易空间和制度变迁的动力。地票交易制度有利于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其可能产生的"马太效应"、耕地保护、双轨制供地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东强  田书芹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是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和参与,在与职业教育多元主体互动活动中科学地总结了重庆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同时,揭示了重庆经验所隐含的职教面向人人、城乡统筹协调、社会共同治理、发展重在创新等科学发展观深层理念,以期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现实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琪   胡晓亮   张小林   李红波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然而已有研究仍缺乏对城乡融合发展参与主体的探讨。近些年,日本学界与政界提出“田园回归”理念,关注人的主体性,提倡以城市乡村化为前提的城乡融合发展主体多元化,并以此尝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论文首先介绍了田园回归的提出背景及概念内涵。随后,从主体视角出发,通过对日本相关政策、时代背景、重大历史事件及社会舆论等内容的梳理,分析了田园回归理念下日本城乡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变迁过程,总结出“定居人口→移居人口→交流人口→关系人口”的变迁路径,表明参与日本城乡融合发展事业的相关社会群体范围在不断扩大。此外,田园回归理念还践行不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观,注重社会主体价值的实现,为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晓彤   冯鲍   阎世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更换回归模型、进行政策冲击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最弱;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要素流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作用来推动城乡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晓彤   冯鲍   阎世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更换回归模型、进行政策冲击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最弱;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要素流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作用来推动城乡融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  冯长春  孙阳  
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短缺"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市地票为例,对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运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维度:从空间维度而言,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是边缘地区支持了核心地区的城市扩张需要;从产权维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质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从收益维度,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显化了土地的级差地租。对置换机理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置换的理论基础,并发现置换中潜在的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雨生  孙召发  韩杨  王艳梅  张瑛  
文章利用中国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据此考察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三权分置”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在高城乡融合度地区、财政强省、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三权分置”政策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城镇化共同推动了城乡融合;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地流转相互促进,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能推动城镇化水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的城乡融合具备清晰的作用路径与完善的自我实现机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悦  
政策和制度障碍是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重庆市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仍然没有完全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还需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要统筹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体制,并加快城乡统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