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8)
2023(7760)
2022(6240)
2021(5722)
2020(4655)
2019(10307)
2018(9559)
2017(18425)
2016(9548)
2015(10132)
2014(10255)
2013(10046)
2012(9305)
2011(8317)
2010(8558)
2009(8172)
2008(7260)
2007(6478)
2006(5556)
2005(5192)
作者
(27122)
(22671)
(22182)
(21423)
(14238)
(10998)
(10318)
(8643)
(8583)
(7921)
(7697)
(7652)
(7206)
(7144)
(7130)
(7014)
(6600)
(6483)
(6446)
(6349)
(5659)
(5501)
(5429)
(5128)
(5100)
(5077)
(4921)
(4801)
(4544)
(4544)
学科
(41745)
经济(41709)
(27156)
管理(25977)
(25359)
金融(25357)
(22523)
银行(22516)
(21900)
(21510)
企业(21510)
中国(18475)
地方(16003)
方法(15225)
数学(13780)
数学方法(13639)
(12593)
中国金融(11107)
(10905)
(10460)
(9228)
财务(9204)
财务管理(9190)
业经(9063)
企业财务(8931)
地方经济(8841)
农业(8073)
(8000)
(6678)
(6329)
机构
学院(131997)
大学(130550)
(55819)
经济(54591)
管理(47224)
研究(46432)
中国(41471)
理学(40452)
理学院(39934)
管理学(39230)
管理学院(38983)
(28314)
科学(27862)
(26176)
中心(23774)
(23191)
财经(22592)
(21260)
研究所(21151)
(20462)
(19098)
经济学(18780)
(17988)
金融(17663)
业大(17641)
(17462)
(17276)
财经大学(17104)
师范(17087)
经济学院(17084)
基金
项目(91188)
科学(72536)
基金(66985)
研究(66163)
(59096)
国家(58624)
科学基金(50131)
社会(43728)
社会科(41758)
社会科学(41749)
(35461)
基金项目(35177)
自然(31378)
自然科(30691)
自然科学(30682)
(30260)
自然科学基金(30139)
教育(29460)
资助(26948)
编号(25476)
重点(21380)
(21340)
成果(20574)
(19878)
(19676)
国家社会(19039)
(18784)
创新(18536)
课题(18239)
科研(17606)
期刊
(57513)
经济(57513)
研究(39764)
(29810)
金融(29810)
中国(26192)
(22041)
学报(21102)
(19535)
科学(19295)
管理(16386)
大学(15824)
学学(15263)
农业(12254)
教育(11896)
财经(11460)
技术(9880)
经济研究(9795)
(9794)
业经(8558)
问题(7338)
理论(6413)
(6261)
(6238)
统计(5824)
科技(5808)
资源(5804)
实践(5757)
(5757)
财会(5753)
共检索到201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重庆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在历史上长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金融中心,应当仁不让地构建成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借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启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国内已有广州、深圳、天津等近20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之争日趋激励。对此,人们难免心存疑问,我国需要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这些城市具备基础与条件,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小烬  
金融集聚有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金融效率,然而过度的金融集聚将造成金融排斥与金融脱实向虚问题,缩小经济发展空间、滋生金融泡沫,不利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金融适度集聚与分散理论,认为实现金融资源合理分布和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合理布局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国金融资源分布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的问题,区域金融资源分布严重不均,金融发展内部分异显著。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助于实现我国金融资源合理分布,改善长期以来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对我国金融整体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益澄  
通过对区域性金融中心概念的思考,分析了宁波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利弊条件,进而提出了树立“金融领先”意识、深化金融改革、建设发达的区域性金融市场等六条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俞红玫  
我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均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但经济规律和我国经济总量、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表明,如此多的城市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势必造成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以及金融集聚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建设多层次金融中心和国家新区级金融中心,发挥各新区中心城市政府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光溪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下发,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云南成为第一个以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定位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先行突破、率先推进、特色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王燕飞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田梦现  舒红霞  
金融中心具有层级特征,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其功能也不同。结合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竞争优势、发展方向,可以将其定位为区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区域金融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玉霞  
本文针对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结合实际,对宜昌市经济、社会、区位、文化、政策等因素进行了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构建宜昌区域性金融研究中心的战略措施,其中主要措施是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培育完善的市场主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启富  
金融中心是指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承担着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区域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金德伯格,1974)。根据金融中心服务(辐射)范围的大小,可将金融中心分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性金融中心(服务全球,如伦敦、纽约)和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服务某一国际区域,如香港、新加坡),国内金融中心可进一步划分为全国金融中心(服务全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服务国内某一区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中心的最低等级——区域性金融中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丽霞  张志英  张丽宇  
运用SWOT分析法,详尽地对成都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状况、"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资金利用、成渝经济区的历史机遇、重庆的挑战等方面予以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成都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津  房红威  王瓅学  
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并共谋深入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全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赋予区域金融中心新的内涵。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应当弃数量、求质量,注重存量金融资源的利用和结构的优化,同时,顺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向创新借力。面对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机遇、变化与挑战,成都市在自身金融禀赋的优势和局限下,为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辐射力更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应该有新的着力点,即通过与现有金融中心错位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亦军  
本文提出深圳银行业的“北拓南引客户工程”建议深圳金融发展与服务部门,充分利用深圳金融的“天时”、“地利”、“人和”,将“北拓南引”作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策略,出台相关营销与服务指引,大力开展异地深圳金融推介会,打造深圳金融的全国性服务品牌,加快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