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6)
2023(3460)
2022(2861)
2021(2679)
2020(2386)
2019(5155)
2018(5104)
2017(9259)
2016(5675)
2015(6343)
2014(6326)
2013(6280)
2012(6258)
2011(5822)
2010(6292)
2009(5931)
2008(6340)
2007(5635)
2006(5320)
2005(4934)
作者
(18191)
(15052)
(14994)
(14449)
(9861)
(7381)
(6789)
(5874)
(5824)
(5609)
(5458)
(5365)
(5164)
(5048)
(4935)
(4691)
(4584)
(4496)
(4367)
(4316)
(4076)
(3835)
(3703)
(3601)
(3581)
(3486)
(3447)
(3391)
(3186)
(3143)
学科
(20113)
经济(20068)
管理(16228)
(14476)
(11278)
企业(11278)
(7457)
(7122)
(6902)
方法(6816)
中国(6741)
(6423)
数学(5486)
数学方法(5330)
地方(5316)
农业(5001)
(4937)
银行(4922)
业经(4834)
(4723)
(4243)
金融(4242)
(4017)
财务(4004)
理论(3999)
财务管理(3987)
(3820)
制度(3816)
企业财务(3785)
教育(3767)
机构
大学(84673)
学院(82274)
研究(32360)
(29903)
经济(29021)
管理(28021)
中国(25412)
理学(22802)
理学院(22442)
管理学(21802)
管理学院(21644)
科学(20794)
(19071)
(17790)
(17547)
(17325)
研究所(15755)
(15684)
中心(15381)
农业(13831)
(13244)
业大(13045)
(13017)
师范(12883)
财经(12627)
北京(12381)
(11960)
(11484)
(11330)
师范大学(10409)
基金
项目(50988)
科学(39349)
基金(36526)
研究(36225)
(33112)
国家(32831)
科学基金(26699)
社会(21818)
社会科(20534)
社会科学(20525)
(19596)
基金项目(18619)
自然(18087)
自然科(17437)
自然科学(17423)
(17377)
自然科学基金(17111)
教育(16878)
资助(15359)
编号(14328)
成果(13683)
重点(12186)
(11224)
课题(10989)
(10894)
(9812)
科研(9787)
计划(9781)
(9615)
创新(9290)
期刊
(38868)
经济(38868)
研究(27740)
中国(21109)
(17249)
学报(16668)
科学(14794)
(14320)
教育(12309)
大学(12152)
(11391)
金融(11391)
学学(11135)
管理(10612)
农业(10608)
财经(6539)
技术(6307)
图书(5862)
(5669)
(5626)
业经(5468)
(5394)
问题(5082)
经济研究(4967)
书馆(4682)
图书馆(4682)
资源(4576)
业大(4356)
农村(4176)
(4176)
共检索到141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曹志来  王伟同  吕怀涛  孙克竞  管永昊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经济分析机构和专家学者,纷纷表述了各自的观点。他们运用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预测手段,分析预测了此次地震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但这些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我们关于地震灾害对中国经济、产业影响的结论,并基于短期和长期对汶川地震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有关灾情的逐渐浮出,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从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全面探讨了此次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认为,从短期看,此次地震将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物价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地区部分产业将受到的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看,此次地震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把汶川震灾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艾春荣  
本文基于独特的2007年和2009年四川省农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汶川大地震对农户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我们发现地震造成农户收入下降,但人力资本和非农务工对于缓解地震对收入的负向冲击具有显著作用。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款项起到对于收入下降的弥补作用,也使得农户的消费水平在震后保持较快增长。然而,政府提供的住房重建补贴和贷款却不足以负担农户的建房成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如何识别自然灾害对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计量难题,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观计量实证方法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作为随机事件,基于2002-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独特的城镇家庭数据,综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TD)等方法,检验了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收入、消费及储蓄行为的影响。首先,在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大规模地援建救助背景下,灾区城镇家庭的收入在地震发生一年后相对震前大幅增加,但却在地震发生五年后相对震前有所减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震后五年内援建救助任务日渐完成,援建救助对家庭收入的正向作用程度不断减弱。其次,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内,地震对灾区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始终显著为负。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灾区城镇家庭震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客观存在。最后,地震显著提高了灾区城镇家庭的储蓄率。但由于长期收入减少,长期储蓄率的增长幅度相对短期较小。此外,本文还发现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反应有所不同,最终表现为灾后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闻媛  曹佳楠  
本文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为例,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2002-201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数据,通过合成控制法研究地震过后四川省居民文化消费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震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受到显著且长期的负面影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整体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明显不如城镇居民的结果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城乡地区受灾程度的差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层次的不同、政府与社会各界对灾区民众的援助以及地震给社会整体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社会网络是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形成的关系网状结构,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在灾害治理中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灾后恢复中最可靠的资源之一。基于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开展的一项灾后快速需求调查的数据分析,本文全面描述了社会网络在灾后搜救幸存者、保证信息传播、提供社会支持和保持灾区群众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理论意涵和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