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8)
- 2023(7882)
- 2022(6645)
- 2021(6376)
- 2020(5236)
- 2019(11700)
- 2018(11751)
- 2017(22291)
- 2016(12569)
- 2015(14043)
- 2014(14265)
- 2013(13604)
- 2012(12862)
- 2011(11700)
- 2010(11982)
- 2009(10812)
- 2008(10538)
- 2007(9384)
- 2006(8498)
- 2005(7529)
- 学科
- 济(40857)
- 经济(40800)
- 管理(34653)
- 业(29988)
- 企(23312)
- 企业(23312)
- 农(15827)
- 中国(13066)
- 财(12636)
- 方法(12408)
- 地方(12373)
- 制(11564)
- 学(10409)
- 数学(10352)
- 数学方法(10136)
- 农业(10098)
- 业经(9773)
- 策(9452)
- 体(8605)
- 银(8442)
- 银行(8420)
- 行(8111)
- 理论(8102)
- 贸(8031)
- 贸易(8027)
- 及其(7830)
- 易(7720)
- 融(7710)
- 金融(7702)
- 环境(7362)
- 机构
- 学院(168105)
- 大学(165121)
- 济(62781)
- 研究(61742)
- 经济(61014)
- 管理(60662)
- 理学(50643)
- 理学院(49963)
- 管理学(49016)
- 管理学院(48668)
- 中国(47597)
- 科学(38555)
- 京(36730)
- 财(32723)
- 所(31773)
- 农(31434)
- 中心(28826)
- 江(28610)
- 研究所(28540)
- 业大(25274)
- 范(24730)
- 师范(24488)
- 农业(24461)
- 财经(24139)
- 院(23465)
- 北京(23087)
- 州(22346)
- 经(21681)
- 省(21268)
- 技术(20459)
- 基金
- 项目(109601)
- 科学(84717)
- 研究(83770)
- 基金(75675)
- 家(66238)
- 国家(65594)
- 科学基金(54784)
- 社会(49341)
- 社会科(46456)
- 社会科学(46446)
- 省(44571)
- 基金项目(39361)
- 教育(38293)
- 划(37573)
- 编号(36237)
- 自然(35391)
- 自然科(34275)
- 自然科学(34260)
- 自然科学基金(33630)
- 成果(31314)
- 资助(30894)
- 课题(26561)
- 重点(24775)
- 发(24565)
- 部(23328)
- 创(22248)
- 年(21819)
- 性(21634)
- 项目编号(21290)
- 创新(20736)
共检索到269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曹志来 王伟同 吕怀涛 孙克竞 管永昊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淼
城乡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监管,不仅直接关系到应急决策政令的执行程度和执行效果,也关系到灾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突飞猛进,但应急监管机制建设却进展缓慢,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并确立的监管模式,由于只是一种常态监管模式,其在应急状态下的监管力量、动力机制、方式手段、组织体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应急监管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监管机制 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吉多 周荣 朱清海
在汶川大地震的应急管理中,各参与主体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实际的运行中也会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唯有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建立彼此信任、资源整合、互相协调、权责统一、共同合作机制,才能促进自然灾害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汶川大地震 比较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克俊 张鸣鸣
汶川地震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一些问题已经凸显,如气候、地质等不确定性因素阻碍重建进程,个别措施不利于民众长远利益,金融贷款方面有潜在的风险,部分援建项目不适合当地的现实需求,而建设成本大幅攀升则是制约重建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在当前或今后给重建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从保障、激励、监督、利益协调、工作推进等多方面深层次探索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机制建设,在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提升重建效率。
关键词:
城乡住房 重建 机制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世庆
文章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笔者认为,汶川大地震涉及范围有很大差异性:一类是四川最发达的成德绵平原地区,也是我国西部最发达的地区;另一类是我国水能、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有"富饶的贫困"之称的经济发展最落后和居民收入最低的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富饶的贫困",如何走出"富饶的贫困",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一直希望解决,但至今仍存在许多棘手问题的挑战。第二类地区还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灾后重建应走什么道路?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对这类地处江河上游、高山峡谷、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家灿 李蔚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欧阳新辉 雷慧 涂绍生 陈雄诺
随机抽取在雅礼中学、明德中学和湖南师大附中寄读的150名汶川中学生,运用SCL-90诊断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6%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障碍,阳性项目检出率为54.37%,远远高于全国常模。根据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机制,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策略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干预模式,通过对其中的10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后发现:实验对象在抑郁等6个维度上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良好的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晓燕 吴殿廷 赵西君 张佳蕾
复杂和艰巨的灾后重建绝不仅仅是灾区面临的难题,社会各方都应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文章在总结国外灾后重建案例的基础上,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灾后重建的原则、战略、评估体系和重建规划。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星 张捷 卢韶婧 张宏磊 颜丙金 年四锋
黑色旅游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黑色旅游开发是自然灾害发生地灾后恢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研究较多关注战争与事件型黑色旅游地,对自然灾害遗址型旅游地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汶川地震北川遗址公园为案例,构建了参观者动机测量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得到了教育与纪念动机、社交与亲情动机、感受与见证动机、认同与求新动机和好奇心动机五大类参观者动机类型。为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地参观者动机的特征,探究事件关注度和认知欲望对不同类型动机的影响程度差异,分别以全体参观者和四川参观者为样本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全体参观者模型中,事件关注度对教育与纪念、社交与亲情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好奇心动机影响较小;认知欲望对教育与纪念、感受与见证以及好奇心等动机影响较大,而对认同和求新动机影响较小。在四川参观者模型中,参观者对汶川事件的关注度不能激发感受与见证动机,认知欲望对社交与亲情动机的影响也不显著,而对于汶川地震地区的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较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