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3)
2023(10973)
2022(9648)
2021(9131)
2020(7931)
2019(17874)
2018(17724)
2017(34805)
2016(19191)
2015(21748)
2014(21750)
2013(21484)
2012(20446)
2011(18642)
2010(18784)
2009(17460)
2008(17565)
2007(15962)
2006(14021)
2005(12544)
作者
(56298)
(47234)
(47197)
(44960)
(30297)
(22603)
(21642)
(18168)
(17814)
(17102)
(16106)
(15736)
(15232)
(14839)
(14775)
(14747)
(14585)
(13969)
(13856)
(13720)
(11821)
(11790)
(11471)
(10835)
(10834)
(10680)
(10608)
(10440)
(9587)
(9489)
学科
(77596)
经济(77515)
管理(52611)
(50642)
(38794)
企业(38794)
方法(33894)
数学(29874)
数学方法(29476)
(24789)
中国(19607)
(19391)
地方(19029)
(16876)
业经(16468)
(16467)
贸易(16462)
农业(16380)
(15898)
(14708)
(12018)
理论(12010)
(11994)
银行(11986)
(11895)
环境(11575)
(11489)
金融(11484)
(11425)
(11203)
机构
大学(275837)
学院(275471)
(112147)
经济(109588)
管理(104355)
研究(96510)
理学(89060)
理学院(87973)
管理学(86316)
管理学院(85787)
中国(73091)
科学(60218)
(59216)
(51991)
(50791)
(49911)
中心(45366)
研究所(45351)
(43766)
业大(42176)
财经(40565)
农业(40186)
(38426)
师范(38078)
北京(37204)
(36611)
(34674)
(34427)
经济学(33712)
师范大学(30571)
基金
项目(180646)
科学(141381)
研究(132499)
基金(129560)
(113136)
国家(112185)
科学基金(95070)
社会(82085)
社会科(77631)
社会科学(77607)
(70956)
基金项目(68468)
自然(61885)
教育(60804)
(60434)
自然科(60388)
自然科学(60364)
自然科学基金(59313)
编号(55130)
资助(53367)
成果(46163)
重点(40787)
(40021)
(39971)
课题(38321)
(36951)
创新(34607)
科研(34536)
教育部(33712)
大学(33427)
期刊
(125849)
经济(125849)
研究(80534)
中国(53949)
(46026)
学报(43516)
科学(40247)
(40170)
管理(36014)
大学(32213)
农业(31360)
教育(30223)
学学(30021)
(26623)
金融(26623)
技术(24026)
业经(20856)
经济研究(19877)
财经(19209)
(17206)
问题(16829)
(16541)
图书(15550)
(14370)
(14203)
技术经济(13747)
理论(13381)
资源(13344)
现代(12547)
统计(12427)
共检索到415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怡君  陈思佳  黄远  马宁  王光辉  牛文元  
"8·12天津港爆炸"属于生产安全类中特别重大事故,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工作稳步推进,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的舆情阵地却快速陷落,成为"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的重要次生灾害。因此,本文以"8·12"事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分析对象,基于该舆情传播的几大特征,建立集主体、信息、心理、观点四种要素的多层多属性舆情传播模型,应用仿真工具进行多情景分析,全面获取此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形成及演化规律,据此提出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意见领袖扮演着传播、引导、推动舆论发展等重要作用,有效识别意见领袖对实现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网络舆情在微博平台的传播特征,从影响力、活跃度和认同度3个维度出发,构建微博意见领袖指标体系,应用一种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要素权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一种意见领袖识别模型及影响力排序方法。[结果/结论]提供了一种意见领袖识别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意见领袖进行识别和影响力分析。[局限]指标量化维度和隐性指标数据存在一定的可扩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宇环  文佳媛  王红梅  
尝试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协作网络展开评估,构建以灵活适应、分散式信息管理、双边协作、应急协作行动四种能力为维度的评估框架,选取响水"3·21"爆炸事故作为研究案例,基于全网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对城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协作网络结构进行描述并展开研究,为构建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协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康伟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研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问题。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安楠  邓修权  赵秋红  
在现代应急管理领域,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增强,构建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的动态应急组织系统成为了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我们的应急决策者能够把握环境动态变化下不变的组织机制规律性本质,探索出一种适应不同情境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动态模式。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借鉴分形的思想,将分形方法引入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组织系统理论研究中,以应急单元间的供需关系(DS)和委托-执行(DT)关系为主线,生成了应急组织分形元,构建了分形应急组织系统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情境下的应急组织动态重构机制。最后以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分析了情景突变下的分形应急组织的重构过程,验证了分形应急组织应对环境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利敏  李夏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楠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煤矿事故得到众多网络社交媒体与网民的关注。为了有效应对煤矿事故网络舆情并进一步解决煤矿事故,通过阐述煤矿事故网络舆情的特点,并经过对煤矿事故及其网络舆情的数据分析研究当前政府应对煤矿事故网络舆情的现状,如煤矿安全网站管理不当、与网络媒体缺乏合作等。运用文献分析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出政府、网络媒体与网民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对有效解决煤矿事故网络舆情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成俊会  张思  吉清凯  
庞大用户群体的积极参与、方便快捷的信息发布形式与特有的信息裂变传播模式使微博成为社会舆情的放大器。在中国情境下,分析舆情传播规律进而有效引导舆情健康发展是当前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舆情的发展演变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以2017年热点事件"于欢案"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了该事件不同传播阶段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于欢案"微博舆情阶段性传播网络较为稀疏,各阶段的传播规律差异性较大,产生阶段表现出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由于互动的增加和观点的碰撞汇聚,爆发阶段呈现出中心化的传播特性,消亡阶段伴随大量节点退出传播,网络呈逐渐消解趋势。微博用户在舆情传播网络中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受到知名度、专业性、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影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连喜  曹树金  
从学科交叉视角探索网络舆情在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中的研究共性和差异性。以CNKI数据库中两门学科核心期刊的网络舆情研究文献为样本,在关键词规范化的基础上,一方面从微观角度结合词频和TF-IDF方法提取重要关键词,并对两门学科的关键词进行交集分析、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另一方面从全局角度采用LDA模型对样本进行主题建模。然后,分别对基于共词聚类和基于LDA的热点主题划分结果进行语义关系规范和主题标识。研究发现,舆情传播与监测、高校舆情分析、危机预警与管理、政府舆情应对等是两门学科共同关注的主题,网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新  邓贵仕  佟斌  
本文考虑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舆情传播模型。模型假设网络中每个个体的初始状态只有两种情况,并且在单位时间步内只选择一个邻居进行交流,并以概率λ接受该邻居的意见。解析结果显示存在概率λc使得网络中持某种观点人数比例的期望值是一个常数,而其它状态下系统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都会达成一致。本模型有助于衡量某给定社会网络中舆论传播的快慢程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重大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广泛及较高的公众关注度,舆情传播会给政府公信力与工程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减弱重大工程的社会效益,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基于网络群体的不同利益关切度建立了舆情传播模型,首先分析了在重大工程网络舆情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度与政府舆情处置行为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其次主要研究了公众信任值考量下的政府决策行为及政府临界值管理模型,并得到了在不同网络舆情传播方向下政府选择采取积极处置措施的最优时间结点的计算方式。最后算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决策管理部门实现舆情信息的有效处置及化解舆情危机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洪小娟  姜楠  洪巍  黄卫东  
信息传播通过社会关系进行。媒体基于转发等关系形成媒体信息传播网络,网络结构决定信息传播效果。以2014年食品安全微博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深入研究整体网络、子群网络的结构与特征,探讨媒体网络位置与信息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整体稀疏,呈现无标度网络特征,少数纸质媒体微博和电视媒体微博影响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网络中存在子群现象,且子群内部媒体分布呈地域性特征。媒体信息传播能力与其专业性、权威性及参与度密切相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高文红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发生,运用STAMP模型从控制角度针对实验室爆炸事故进行系统分析,以识别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控制缺陷,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文化等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分析结果表明,STAMP模型能够全面分析组织内及组织间控制缺陷,找到事故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解释,为预防和减少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提供更为系统的建议指导。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旭  孙瑞英  
【目的/意义】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政府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以"魏则西事件"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该事件舆情扩散过程,绘制了"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并以定量方式对"魏则西事件"舆情传播网络进行了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拓展了SNA的应用,发现该事件舆情四个阶段传播规律,识别、总结该舆情传播网络中关键节点结构特征,并提出针对突发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宾  王兰成  
大数据时代发布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社会热点舆情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生异化,产生网络衍生舆情的链式反应不可避免。文章依据网络衍生舆情传播的不同特性,将网络衍生舆情分为单向直线式、复合裂变式、焦点汇聚式、多向放射式和综合叠加式5种类型,进而对不同的网络衍生舆情模型提出相应的概率计算方法,并对网络衍生舆情的分析流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方法研究和实证研究,能够以定量计算更加科学地支持网络舆情信息的预测研判和智能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