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6)
- 2023(4916)
- 2022(4159)
- 2021(3901)
- 2020(3555)
- 2019(7423)
- 2018(7325)
- 2017(14483)
- 2016(7637)
- 2015(8213)
- 2014(8460)
- 2013(8247)
- 2012(7479)
- 2011(6752)
- 2010(6873)
- 2009(6475)
- 2008(6732)
- 2007(5834)
- 2006(4963)
- 2005(4658)
- 学科
- 济(27279)
- 经济(27246)
- 业(26444)
- 管理(23940)
- 企(20788)
- 企业(20788)
- 方法(14992)
- 数学(13312)
- 数学方法(13163)
- 险(10804)
- 保险(10711)
- 财(10200)
- 银(9001)
- 银行(8992)
- 中国(8989)
- 制(8916)
- 行(8372)
- 务(7904)
- 财务(7890)
- 财务管理(7869)
- 企业财务(7502)
- 融(7363)
- 金融(7363)
- 学(6688)
- 农(5828)
- 业经(5827)
- 贸(5663)
- 贸易(5660)
- 易(5553)
- 理论(4976)
- 机构
- 大学(109701)
- 学院(108786)
- 济(42663)
- 管理(42588)
- 经济(41691)
- 理学(35723)
- 理学院(35336)
- 研究(34894)
- 管理学(34616)
- 管理学院(34414)
- 中国(32243)
- 财(24644)
- 京(23320)
- 科学(22269)
- 财经(19362)
- 农(18733)
- 所(17988)
- 经(17645)
- 中心(17076)
- 业大(16475)
- 研究所(16305)
- 江(16037)
- 农业(14912)
- 北京(14907)
- 财经大学(14804)
- 经济学(13513)
- 州(13342)
- 院(12732)
- 融(12660)
- 金融(12394)
- 基金
- 项目(73026)
- 科学(57435)
- 基金(55261)
- 家(49197)
- 国家(48826)
- 研究(48777)
- 科学基金(41994)
- 社会(31549)
- 社会科(29942)
- 社会科学(29932)
- 自然(29481)
- 基金项目(28781)
- 自然科(28762)
- 自然科学(28752)
- 自然科学基金(28276)
- 省(27127)
- 资助(23890)
- 划(23694)
- 教育(22137)
- 编号(17886)
- 重点(16523)
- 部(16220)
- 创(14844)
- 科研(14653)
- 性(14429)
- 计划(14282)
- 成果(14193)
- 创新(14001)
- 教育部(13871)
- 发(13790)
共检索到162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邢天才 宋晓彤 李孝溢
本文以保险业遭受外部冲击为研究起点,建立了基于重大灾害与资产抛售双重冲击下的保险系统性风险演化模型。通过分保偏好矩阵构建保险公司分保业务转移网络,测度不同重大灾害冲击下的保险业务赔付损失,在考虑保险保障基金的介入下进一步研究重大灾害与抛售行为对保险系统性风险变化的影响,并分析事前与事后应对措施下的对策效果。研究发现,大型直接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在分保网络中具有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在双重冲击下因破产数量较多而出现系统性风险,证实了保险业会因外部冲击造成的风险传染而产生系统性危机。其中,小型保险公司更具系统脆弱性,大型保险公司破产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更大,资产抛售行为对系统性风险存在激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救助能够有效化解保险系统性风险,业务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赔付损失,分保业务调整与资本结构调整效果较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爱民 赵业翔
基于价格冲击下银行网络的直接损失特征,本文建立了多轮资产抛售(MR-FS)模型,构建了可内嵌于理论模型中的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分析了银行间直接关联传染和间接关联传染过程,探讨了“网络和机构”双视角下资产抛售全链条机制,进而对价格冲击下中国银行网络系统性金融风险微观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否显著积累的关键在于市场风险传染与资产抛售主体、个体抛售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小冲击下以小型银行系统去杠杆抛售为主的传染机制不会显著积累系统性风险;大冲击下以大、中型银行系统破产抛售为主的传染机制会跳跃式积累系统性风险。在传染风险来源方面,系统性脆弱集是外部风险的直接“放大器”,系统性传染集是抛售传染风险的主要风险来源。在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风险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力与价格冲击大小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网络脆弱性(包括杠杆水平和杠杆偏度)和规模集中度(包括资本的向上、向下集中度)。本文的研究为间接关联理论下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提供了中国视角下的经验证据,为监管部门开展异质性监管、识别抛售风险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红 王新军
本文选取非典时期全国208个城市416组数据,对非典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针对保险需求不足的问题,利用保费补贴来补救的方法是可行的。(2)证实了人们在灾前灾后对风险发生的主观概率呈先低估后高估的特点,同时证明了最优承保水平与人们对灾害风险可能发生的主观概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重大灾害事件发生之前,公众对政府灾后救助的预期会对灾前保险购买需求产生挤出效应,但需要满足两个重要前提:保险公司公平定价以及个人绝对风险厌恶递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意 黄丽灵
遭遇负向冲击,银行会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差异选择资产抛售并因此形成风险传染。微观审慎抛售是先出售流动性程度较弱的资产,宏观审慎抛售则是先出售流动性程度较强的资产,且微观审慎抛售作为纳什均衡结果会导致更高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发现,宏观审慎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导致银行合作的激励机制。基于此理念,本文通过博弈论分析并结合构建的系统性风险指标测度出"窗口指导"、"流动性注入"等宏观审慎政策的时变政策成本与收益,发现"窗口指导"政策优于"流动性注入"政策,并以此提出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顺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政策实践情况,论证了上述宏观审慎政策的可行性及实施顺序的合理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业翔 周爱民
明晰降价抛售下系统性风险与银行系统稳定性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监管约束和个体理性,建立多分布降价抛售模型,将外部冲击、降价抛售、系统性风险和系统稳定性统一到同一理论框架下,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微观生成机制和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应用银行业2007—202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异质性外部冲击作用下中国银行业降价抛售敏感度显著不同,小冲击下降价抛售反应迅速、大冲击下降价抛售反应迟缓;第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在异质性冲击下具有一致性,外部冲击是降价抛售的导火索,直接抛售损失和抛售传染损失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财务向上聚集度、财务向下聚集度和银行资本对银行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银行系统稳定性。因此,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建立动态压力系统,鼓励银行差异化经营、提升资本留存,合理引导银行抛售预期,从而提升银行系统稳定性,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32家银行2007—2016年的细分资产数据,利用持有共同资产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从银行体系、银行资产和个体银行三个层面,分别构建了系统性风险指标、系统重要性资产指标、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系统脆弱性银行指标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同时银行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资产端来看,制造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是影响最大的系统重要性资产。从银行端来看,除国家规定的"五大行"以外,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大型股份银行也应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个体银行的系统脆弱性在总体数值和波动程度上差异较小,但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都较高,需警惕冲击引发的"联动"风险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信用卡业务、权益工具业务对银行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在逐步增强。本文把脉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事实特征,对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宗计川 李纪阳 张睢
理论研究与现实观察均表明,流动性冲击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传染性。如何防范流动性冲击触发资产折价销售进而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银行间市场,很少针对资本市场。对于那些面临赎回压力的基金而言,当遭遇流动性冲击时,市场极易形成"赎回压力—抛售股票—股票价格下跌—赎回扩大—抛售股票"的正反馈,致使股票价格偏离基础价值而持续下跌。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股票型基金在赎回压力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市场检验。继而,在实验室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协调博弈实验,对流动性冲击下的资产折价销售进行了检验。实证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冲击极易触发资产折价销售,并通过资产抛售将这一风险传染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本研究事实上提出了一种监管干预思路:在折价销售循环开始之初,监管部门介入资产市场以阻止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进而防止基金融资能力的下降,以期阻断因折价销售而引起的风险传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降刚 沈沛龙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DSGE-VAR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关键词:
银行业 资产抛售价格 系统流动性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宁 皓星 秦品 吴若池
本文利用美国和中国的金融指数数据,运用Copula方法和极值理论研究中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不论是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和之后,中国和美国内部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性风险均高于中美两国金融机构间的系统性风险,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期间,中美两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降低,与此同时,中国内部金融机构之间的系统性风险却显著增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李巍军
通过构建因子增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集,全面考察房价冲击下因子如何动态演变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时风险潜伏累积,短期内金融稳定性表面显示被加强;房价下跌时风险暴露迅速,对资金链断裂危及最重。"房价下跌→融资成本增加、资金价格波动→不良贷款膨胀→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效。进一步细化房价为新房和二手房后发现,前者价格下降相对后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更加强烈和持久。
关键词:
房价 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房 二手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林煜恩 于家齐 池祥萱
为遵循十九大报告中各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资产管理、服务于实体经济等经济发展目标,本研究以Keynes(1936)提出的谨慎性动机为切入点,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产权性质为分组条件,将自然灾害的影响划分为面积、人口、经济损失因素,讨论企业面对自然灾害的现金持有量变化,以及导致现金持有量变化的动因。结果发现:国有企业面临的地域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或经济损失较多时均会降低现金持有量,而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面对较多的受灾人口或较高的经济损失又会做出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的决策。民营企业对较多的受灾人口和较高的经济损失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而社会履行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面对较高的经济损失会提高现金持有量。其现金波动可能与高管为增加企业未来的可保性而产生的损失趋避心理有关。同时我们还发现民营企业受自然灾害冲击时表现出的损失趋避效应总体上比国有企业凸显。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现金持有 社会责任 损失趋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宗计川 庄妍 李晓伟
在中国股市“无股不押”的市场特征下,股票市场对负向冲击极其敏感,一旦发生股价跌至平仓线事件,极易引发股票折价抛售与同行风险传染。本文探索性地从质权人角度展开研究,在证实平仓线事件能够引发股票折价抛售与同行风险传染的前提下,揭示了质权人困境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放大作用。进一步,本文讨论了质权人风险内部化动机,通过将内部化动机分解为平仓线股票驱动的内部化动机和同行资产驱动的内部化动机,证实了质权人内部化动机越大,质权人困境传导行为所受抑制作用越强。本文从质权人角度丰富了股权质押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从市场风险层面拓展了股权质押后果的研究维度,对理解和认识质权人困境传导机制具有明确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股权质押 质权人 折价抛售 同行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黄卓
本文基于区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这一崭新视角,采用前沿的系统性风险分解方法与相对重要性分析技术,准确测度国际输入性风险冲击下,全球49个主要金融市场的系统关联及尾部风险,精准识别我国金融市场的薄弱环节。同时,就不同市场冲击下各影响因素对系统性风险及其子成分的作用方向、影响力度等展开深入研究,剖析输入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渠道。此外,对发达市场、新兴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与传染渠道展开对比分析。最后,本文采用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在不同风险分位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并考察它们在各时期的渐进演变。在此基础上,为有效应对输入性风险冲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健全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丽珍 李秀芳 郑苏晋
本文基于分保偏好和风险组合冲击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保险业务风险传染的视角,境内外的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重要性,分出保费占比较高的小型直接保险公司和部分再保险公司具有系统脆弱性;相对于完全分散市场,偏好市场系统性风险传染性门槛降低、传染性增强;双重冲击所导致的风险传染深度和广度要大于单一冲击,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趋同性、恐慌预期和负反馈等因素导致的"退保潮"和"续保难"造成的流动性冲击需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
分保偏好 风险冲击 保险市场 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