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3)
- 2023(7873)
- 2022(6336)
- 2021(5711)
- 2020(4346)
- 2019(9834)
- 2018(9462)
- 2017(17773)
- 2016(9448)
- 2015(10153)
- 2014(10131)
- 2013(10020)
- 2012(9751)
- 2011(8930)
- 2010(9237)
- 2009(8531)
- 2008(8469)
- 2007(7873)
- 2006(7252)
- 2005(6901)
- 学科
- 济(49202)
- 经济(49165)
- 业(26109)
- 管理(25784)
- 企(19377)
- 企业(19377)
- 地方(17639)
- 中国(16640)
- 农(13718)
- 方法(13048)
- 业经(11838)
- 数学(11123)
- 数学方法(11050)
- 地方经济(10176)
- 财(10001)
- 农业(9935)
- 发(9777)
- 融(9214)
- 金融(9214)
- 银(8406)
- 银行(8396)
- 行(8264)
- 环境(7991)
- 学(7860)
- 技术(7681)
- 制(7594)
- 发展(7337)
- 贸(7318)
- 展(7317)
- 贸易(7308)
- 机构
- 学院(138241)
- 大学(136286)
- 济(59652)
- 经济(58348)
- 研究(53193)
- 管理(50847)
- 理学(42323)
- 理学院(41733)
- 管理学(41086)
- 中国(41028)
- 管理学院(40826)
- 科学(31238)
- 京(30144)
- 财(27655)
- 所(27301)
- 研究所(24297)
- 中心(23583)
- 农(23071)
- 江(22074)
- 财经(20784)
- 范(20230)
- 师范(20037)
- 北京(19856)
- 院(19421)
- 经(18754)
- 州(18409)
- 业大(18351)
- 农业(17640)
- 经济学(17445)
- 省(16979)
- 基金
- 项目(86317)
- 科学(68776)
- 研究(64881)
- 基金(61416)
- 家(53261)
- 国家(52727)
- 科学基金(45366)
- 社会(41897)
- 社会科(39730)
- 社会科学(39722)
- 省(34559)
- 基金项目(32151)
- 划(28890)
- 教育(28844)
- 自然(27750)
- 自然科(27135)
- 自然科学(27131)
- 自然科学基金(26643)
- 编号(25962)
- 发(25088)
- 资助(24178)
- 成果(21169)
- 发展(20430)
- 展(20047)
- 重点(19809)
- 课题(19386)
- 部(18345)
- 创(18290)
- 国家社会(17284)
- 创新(17028)
共检索到23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天健
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但对其实际效果及决定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在70年的长期视野下,利用区县层面数据探讨重大产业投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及其原因。通过倾向值匹配和工具变量法减弱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发现:重大投资项目激发人口等经济要素在本地集聚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化改革打破了要素流动限制;而在开放环境中,更易于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的投资项目对集聚经济的形成发挥了更强作用,且这一效应在靠近沿海港口的地区更为强烈。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顺应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重大投资项目才能够激发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和推动长期的经济增长,从而揭示了“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有红
目前,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的法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备,引导带动效应日益凸显,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但是,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联动效应与预期相比还不够显著,政府投资引导的精准性有效性尚有待提升。建议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强化政府投资科学决策和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有序发挥PPP模式带动社会投资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投资 社会投资 PPP 专项债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耀
中心城市是人口经济高度集聚的空间形态,是区域经济、流域经济的增长极,具有较强的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控制力和对区域、流域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以沿黄都市圈、城市群的培育建设和一体化发展,引领带动黄河全流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心城市 带动作用 都市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茵
论述广佛地区图书馆群应共建图书馆资源服务平台,形成双赢格局,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同时,指出推动区域文化一体化是当今广佛同城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更是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广佛同城 辐射作用 资源共享 双赢格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洪丹丹 成丹 司亚伟
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尤其是打通国内大循环有赖于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在梳理辽宁区域发展中沈大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从中心城市能级、辐射效应两个角度剖析沈大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中带动作用不足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尔娟
从京津冀发展现实来看,北京"大城市病"的实质是在有限的空间里集中了过多的功能,只有功能疏解才是明智之举。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对区域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布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北京实现产业升级和阶段跃升的最好时机。北京应从五个方面发挥对区域的核心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在"瘦身"中"强体",即通过功能疏解,突破发展瓶颈,更好地发挥首都核心功能;二是在区域合作中"增能",即提升北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三是在"输出"中"带动",即通过产业技术的扩散转移,促进京津冀产业整合、布局优化、链接融合;四是构建科技与产业对接平台,探索资源整合、资本运营新模式,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引领作用;五是通过疏解部分行政...
关键词:
北京 京津冀 协同发展 核心引领带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3年来,海关总署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出台两轮《海关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举措》(以下简称《重点举措》),在物流监管、保税监管、执法服务、风险防控、打击走私等领域推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海关一体化改革,同步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大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周年。3年来,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市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各扬所长、协同发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高位部署、高位推动,不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各项任务全面提质、各方主体全面参与,不断取得新成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名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旅游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围绕人民群众的多重需要,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支撑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陈明玉
本文提出的理论逻辑表明,消费升级可以通过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带动产业升级,有利于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本文用制造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产业升级,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代表消费升级,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升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升级,其中城镇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的消费升级是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还对产业升级是否落后于消费升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促使消费升级进一步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 高端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汉权 田兰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印生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也是走向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陕西省作为我国中西部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对加快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陕西省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全国以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品牌效应差、产业链短、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缺陷,为此应集中力量,培育和壮大一批高质量的龙头企业,转变管理理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陕西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韬钦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需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循环理论来指导实践,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介变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发展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升级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内产业深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利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复杂技术产业在国内区域分工和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一带一路"在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良性局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韬钦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需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循环理论来指导实践,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介变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发展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升级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内产业深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利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复杂技术产业在国内区域分工和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一带一路"在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良性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