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6)
- 2023(8201)
- 2022(6780)
- 2021(5982)
- 2020(4939)
- 2019(10747)
- 2018(10775)
- 2017(19458)
- 2016(10060)
- 2015(10959)
- 2014(10830)
- 2013(10623)
- 2012(9979)
- 2011(9239)
- 2010(9673)
- 2009(9178)
- 2008(8906)
- 2007(8077)
- 2006(7767)
- 2005(7148)
- 学科
- 济(65351)
- 经济(65305)
- 管理(36337)
- 业(31722)
- 企(27664)
- 企业(27664)
- 方法(17376)
- 技术(17231)
- 地方(16839)
- 中国(14894)
- 数学(14869)
- 数学方法(14761)
- 业经(12953)
- 地方经济(12503)
- 制(12283)
- 农(11263)
- 技术管理(11198)
- 学(10792)
- 财(10643)
- 体(9899)
- 融(9174)
- 金融(9174)
- 环境(9167)
- 银(8855)
- 银行(8843)
- 行(8624)
- 农业(7900)
- 经济学(7860)
- 理论(7597)
- 产业(7462)
- 机构
- 学院(149954)
- 大学(149750)
- 济(77899)
- 经济(76555)
- 研究(58303)
- 管理(56436)
- 理学(46998)
- 理学院(46499)
- 管理学(45984)
- 管理学院(45650)
- 中国(43900)
- 财(34362)
- 京(31524)
- 科学(30853)
- 所(29002)
- 财经(25898)
- 研究所(25600)
- 经济学(25501)
- 中心(25209)
- 江(24605)
- 经(23433)
- 经济学院(22470)
- 院(20860)
- 北京(20595)
- 农(19719)
- 范(19261)
- 师范(19140)
- 财经大学(18871)
- 州(18657)
- 省(18033)
- 基金
- 项目(91543)
- 科学(73464)
- 研究(70931)
- 基金(66331)
- 家(57349)
- 国家(56890)
- 科学基金(49055)
- 社会(48398)
- 社会科(46078)
- 社会科学(46066)
- 省(35866)
- 基金项目(33972)
- 教育(31395)
- 划(29001)
- 自然(27834)
- 自然科(27187)
- 自然科学(27183)
- 编号(26719)
- 自然科学基金(26702)
- 资助(25682)
- 创(22360)
- 发(22064)
- 成果(21884)
- 国家社会(21425)
- 创新(21292)
- 重点(20930)
- 部(20321)
- 课题(19803)
- 制(18951)
- 发展(18713)
共检索到254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彭进忠
案情简介某单位进行生产技术革新,取消老旧生产线,由此造成近20名员工无法安置工作,单位按裁减人员的程序解除了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该部分员工都是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进入单位工作,双方在计算经济补偿时,出现争议,遂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经济补偿年限如何计算的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田思路 李干 饶志静
2014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公开发布了《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于2015年1月24召开研讨会对其进行了集中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六大问题,分别从法、理、情的角度加以分析,供起草单位参考。■裁员的性质以及与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关系第十八条企业出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人数达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隗宙 徐永革
用人单位规模性裁减人员应当重点关注裁员方式的选择、补偿方案的制定。由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用人单位应当首选以协商一致的方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协商不成,再行选择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此外,用人单位制定补偿方案的过程中,也应当在可承受范围内,并参考当地的一般标准、企业的以往标准以及劳动者的平均工龄、个人情况等制定较高的补偿标准,以使劳动者接受裁员决定。
关键词:
裁员 裁员方式 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瑾
大量解雇是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一项特别制度,其法律构造与个别解雇多有不同,除解雇事由专门设计之外,解雇人数、程序也另有特殊要求。我国大量解雇法律制度存在制度架构简单,法律规定粗陋、操作实效有限等问题,实践中无法为被裁员工的劳动权益提供有效保护。在寻求解雇权和工作权均衡的制度理念下,以《企业裁减人员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为契机,重新检视与反思我国大量解雇制度,是劳工权益保护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琼隽
一 在南北贸易模型的研究中,引进新产品作为技术革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学家的肯定,技术水平差距的概念成功地用以研究现今最重要的国际专业化分工现象——北方(发达国家)生产“新产品”,而南方(发展中国家)生产“旧产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源 李成智
随着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财务行业对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的兴起,更引发了新一轮的财务变革热潮。本文从场景优化、技术革新维度探讨ChatGPT影响下智能财务体系的变革,并进一步探讨该背景下财务人员能力框架和财务部门人机协同方式该如何更新迭代,以期在AIGC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企业智能财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光卫
韩国经济率先步出了危机的阴影,其根本原因与韩国政府、企业近年来所实施的技术革新战略密不可分。90年代初,韩国企业在政府的大力协助、推动下开始了由以成本优势为主的传统竞争战略向技术革新为主的新型竞争战略的转变。实施技术革新战略提高了韩国科技实力,使企业在危机中保存了技术、人才优势,促进了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缓解了就业、通胀的压力。
关键词:
韩国 技术革新战略 经济复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琴
自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之后 ,创新研究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不断丰富和完善 ,但是传统上对技术革新的分析大多立足于企业角度 (即技术提供者角度 ) ,消费者对技术推广的影响分析尚未深入 ,本文以 0zshy模型出发 ,讨论消费者态度对技术革新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革新 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 网络外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贤腾 周江评
服务质量日益改善、运行速度逐步提高的交通技术正不断地"压缩"着人们的时间和空间,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象的普遍意义,试图提供一个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以交通技术革新最活跃的沪宁交通走廊为例,分析其间的运输方式因交通技术革新带来的时空收敛现象,测度其时空压缩速率,分析其时空收敛具有的特征。最后指出,交通技术革新造成的时空压缩会带来如下效应:交通出行综合成本的降低、城市居民活动时空棱柱的扩大、参与活动的共轭时间会增加以及沿线城市的区位效用会提高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安希
本文在分析世界农业科技新动向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既要迎接新科技革命,又要深化常规科技革新。并就我国农业科技革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琳
我国物流技术已发展到信息化阶段,已经从单一的储存和运输环节转变为具有多层次、系统化、集约化特点的物流模式。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导致物流技术革新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信息技术开发、人才建设和转变经营发展方式能够有效推进物流技术的进步,从而在整体上促使商贸流通业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
物流技术 商贸流通 革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菊华
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经济时代,就业结构仍存在许多与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体现为就业结构仍以低技能劳动力为主,同时社会总体就业吸纳力较弱,导致结构性就业困难。而流通业技术革新将使流通业产生新业态、新变化,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创造更多技术人才、高级人才需求,从而优化就业结构。为验证流通业技术革新的具体作用,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流通业技术革新对就业结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流通业技术不断革新,高级人才占比和非生产一线员工占比将不断升高,同时非生产一线员工占比上升速度更快;随着批发业技术不断革新,高级人才占比不断上升,而非生产一线员工占比变化不明显;随着物流业技术不断革新,高级人才占比和非生产一线员工占比不断上升;随着零售业技术不断革新,高级人才占比和非生产一线员工占比变化不明显。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熊红芳 徐建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本文分析日本的技术革新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并探究其历史的经济根源,在这其中,加入了劳动规制缓和的影响。在技术革新和劳动规制缓和的背景下,正规雇佣减少,非正规雇佣和失业增加,工资受到压抑,技能不足的问题也深刻化,即就业的不安定性明显地扩大。技术革新并不必然会导致不安定就业,其结果与技术革新的动因、企业的对应措施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调整有关联。
关键词:
技术革新 规制缓和 不安定就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美国银行业技术革新带来高效益近年来,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美国银行业。据报道,通过美联储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网络的转款业务平均每天高达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普通款项的计算机网络往来正与日俱增,日常的资金往来即所谓电子现金业务已占到美国通货流量的十分之一。目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