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8)
- 2023(8700)
- 2022(7998)
- 2021(7691)
- 2020(6656)
- 2019(14708)
- 2018(14716)
- 2017(28726)
- 2016(15749)
- 2015(17742)
- 2014(17763)
- 2013(17615)
- 2012(15966)
- 2011(14283)
- 2010(14090)
- 2009(12697)
- 2008(12168)
- 2007(10158)
- 2006(8808)
- 2005(7370)
- 学科
- 济(59503)
- 经济(59436)
- 管理(45419)
- 业(42164)
- 企(35856)
- 企业(35856)
- 方法(29762)
- 数学(25739)
- 数学方法(25425)
- 农(15157)
- 中国(14740)
- 财(14657)
- 学(14385)
- 业经(13136)
- 地方(12491)
- 理论(10672)
- 和(10596)
- 农业(10188)
- 贸(10084)
- 贸易(10078)
- 环境(9838)
- 务(9821)
- 技术(9769)
- 财务(9762)
- 易(9761)
- 财务管理(9747)
- 制(9450)
- 企业财务(9241)
- 划(8907)
- 教育(8838)
- 机构
- 大学(218919)
- 学院(216579)
- 管理(90959)
- 济(80549)
- 理学(79788)
- 理学院(78908)
- 经济(78557)
- 管理学(77577)
- 管理学院(77200)
- 研究(70293)
- 中国(50138)
- 京(47192)
- 科学(45737)
- 财(35283)
- 所(34710)
- 业大(34100)
- 农(33745)
- 研究所(31981)
- 中心(31420)
- 江(29751)
- 北京(29749)
- 财经(29123)
- 范(28892)
- 师范(28633)
- 农业(26602)
- 经(26515)
- 院(26339)
- 州(24770)
- 师范大学(23345)
- 技术(23108)
- 基金
- 项目(156182)
- 科学(122085)
- 研究(114039)
- 基金(112629)
- 家(97905)
- 国家(97086)
- 科学基金(83653)
- 社会(69340)
- 社会科(65588)
- 社会科学(65570)
- 省(61061)
- 基金项目(61028)
- 自然(56126)
- 自然科(54772)
- 自然科学(54761)
- 自然科学基金(53745)
- 划(51895)
- 教育(51819)
- 编号(47337)
- 资助(46512)
- 成果(37709)
- 重点(34249)
- 部(33881)
- 发(32519)
- 创(32394)
- 课题(31862)
- 创新(30082)
- 科研(30029)
- 项目编号(29469)
- 大学(29111)
共检索到301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滋睿 覃志豪
该研究从动物疫病区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动物重大疫病区域划分和各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系统地研究了动物疫病区划的目标、原则、分类体系、区划方法及区划程序。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呈现区域性特点。通过计算动物疫病流行指数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进行了区划,并分析了各个区的地理分布和疫病流行特点。
关键词:
动物疫病 区划 区域化管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丽 刘芳 何忠伟
畜禽养殖户采取疫病防控的动因可以分为3个方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健康委托代理关系、政府的强制性监管。本研究在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风险下,分析三者在公共危机系统中的地位,探讨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市实证研究,提出推动养殖户开展疫病防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重大动物疫情 养殖户 防控行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华 张洋 罗彤 何忠伟
本文利用中国重大动物疫情公众认知与行为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公众对重大动物疫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进一步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众个体特征对其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在重大动物疫情期间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可显著提升其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而知觉行为控制则可有效降低其风险感知。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规模在部分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年龄较大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更易受到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较低的公众群体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风险感知程度受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更大,规模较大的家庭其知觉行为控制将显著降低其风险感知程度。最后,本文从政府、行业、公众个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相应的重大动物疫情风险管理策略提出相应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浦华 王济民
重大动物疫病具有致病性强、治愈性难、流行性大、易感性烈、人畜共患性强等特点,如控制不及时极易给畜牧业生产及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损害。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达国家为减缓重大动物疫病对本国畜牧业的冲击而采取的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模式及相应的财政援助政策,并提出了对中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金祥 郑增忍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逐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我国1998年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2001年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经过十五年的实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制约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应创新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理念,推进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璞玉 郑晶 孙红
养殖户预防要素投入不足和隐瞒疫情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爆发和蔓延,造成巨大损失。通过构建养殖户重大疫病防控决策树,说明了养殖户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了疫情披露和预防要素投入的激励相容条件,认为补偿除弥补扑杀损失功能外,也应通过激励养殖户预防要素投入而成为公共风险管理的工具,并通过案例验证了理论模型。以理论分析为依据,认为当前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存在重监管、轻激励、补偿程度低和补偿机制失当等问题,并可有以下改进:第一,增加扑杀补偿程度和违规惩罚程度可以激励养殖户披露疫情,其中,增加惩罚是更加节约成本的方式;第二,在补偿机制的设计中加入信号显示变量,实现养殖户投入社会最优防疫要素水平的激励相容条件。其中,信号显示机制可以包含并综合考虑这三种机制:按规模差别化补偿;染病率与补偿呈反比的机制(如只对存活的禽畜进行补偿);相对染病率比较的补偿机制,即补偿不仅依赖该养殖户染病情况,还部分依赖与同区域内同类型养殖户的染病情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璞玉 郑晶 方伟
重大动物疫病会造成严重社会经济影响,养殖户在疫病防控中作用极其重要。本文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激励相容模型,并以禽流感为例,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管理目标下的最优政策。研究发现,当前政策尚不足以激励养殖户揭露疫情和投入足够的防疫要素。若政府疫病防控目标为社会成本最小化,则最优政策组合倾向于较高监管程度、较高惩罚程度和较低补偿;若政府防控目标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则最优政策组合倾向于较低监管程度、较低惩罚程度和较高补偿,但补偿水平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以防止对养殖户防疫要素投入产生挤出,且对规模养殖户的补偿标准要高于散养户。福利最大化管理下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损耗相对较小。基于我国散养户基数巨大的特征,未来政策管理目标应逐渐向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燕凌 王珺
本文针对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事件中社会失信问题,构建了监督机构、企业和消费者群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4次调查"黄浦江浮猪"事件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危机事件风险变化影响了监督机构、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决策,从而导致短期内社会信任明显降低。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动态演化博弈 社会信任修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燕凌 车卉
本文提出了从危机演化时间节点、演化阶段和演化成因等多维度开展农村突发性公共危机演化机理研究的分析框架。以"黄浦江浮死猪"事件为案例,对农村突发性公共危机演化机理及演变时间节点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媒体信息传播、政府防控管制、消费者风险感知、养殖户危机响应等是突发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机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建议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突发性公共危机建立危机演化数据观测点开展典型性农村突发公共危机演化机理及演变时间节点模拟研究,创新危机治理理念并发挥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危机管控的积极性,增强政府在关键时间节点上管控危机的能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璞玉 郑晶
梳理国内外养殖户层面动物疫病防控激励研究进展,现有文献从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分析养殖户防控激励。其中,经济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经济激励,内部经济激励来自防控措施对疫病损失的规避效果;养殖户疫病防控的外部性产生了公共政策干预和养殖户之间策略互动两类外部经济激励。非经济激励包含对疫病、风险和补偿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文化、声誉和责任感等因素。当前我国疫病防控政策对养殖户的经济激励重视不足、外部和内部经济激励错配,加之没有考虑非经济激励的营造与构建,是造成养殖户防控要素投入不足、疫情隐瞒等公共政策激励不相容的原因。针对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缺陷,从经济与非经济激励两方面提出了矫正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子权 李静 马元莲 刘玉梅
[目的]以宗教信仰为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牧户的动物疫病防控行为,探索改善牧民防控行为的可行方案,能为少数民族地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青海省537份实地调查数据,在利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宗教信仰对牧户动物疫病防控行为的影响以及信息渠道的调节作用。[结果]相比于无宗教信仰者,有宗教信仰的牧户进行动物疫病免疫的概率要低29.0%,进行动物疫病上报的概率要低14.2%,即宗教信仰对牧户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通过宗教类信息渠道和更多信息渠道数量了解动物疫病防控能有效缓和宗教信仰对牧户防控行为的负影响,即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结论]政府要重视宗教对少数民族地区牧户动物疫病防控行为的影响,积极拓展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措施、方式等信息的传播渠道,适当协调宗教组织配合政府普及科学的疫病防控理念,促进宗教与政府、社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推动宗教组织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控做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祺 游士兵
为了解区域动物疫病损失情况,在总结疫病损失评估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标准单位疫病"的经济学损失评估方法。首先以山东省作为标准单位地区,构建了地区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和环境损失评估体系,然后使用熵权法与疫病程度系数相结合,以赤峰市作为待评估地区对"标准单位疫病"法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受禽流感影响,2013年山东省总损失为87.628 4亿元,赤峰市总损失为1.555 1亿元。演示"标准单位疫病"法具备了在相关详细数据不完整的客观情况下,对待评估地区的动物疫病损失进行快速评估,从而提供决策参考的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建华 廖华明 刘牛 李媛 张金瑜
通过对全省44个县(市)稻瘟病发生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得出感病品种面积比、病菌生理小种无显著地域差异,对稻瘟病区划形成不具显著影响。酸性土壤面积比、平均pH值、5~6月雨量、5月均温、海拔高差、500~800米栽插水稻面积比、森林覆盖率对四川稻瘟病区划形成具极大影响。并据此建立了依据生态因子的四川省稻瘟病区划,提出了稻瘟病不同发生区的区划标准。
关键词:
稻瘟病,区划,生态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