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99)
2023(15600)
2022(13520)
2021(12743)
2020(10816)
2019(24394)
2018(24240)
2017(47193)
2016(25421)
2015(28337)
2014(28062)
2013(27668)
2012(25318)
2011(22733)
2010(22856)
2009(21730)
2008(20582)
2007(18071)
2006(15986)
2005(14253)
作者
(72071)
(59205)
(59029)
(56119)
(37617)
(28423)
(27113)
(23125)
(22451)
(21316)
(20202)
(19888)
(18552)
(18539)
(18530)
(18196)
(17733)
(17571)
(17125)
(16850)
(14634)
(14550)
(14307)
(13468)
(13432)
(13249)
(13183)
(13119)
(11959)
(11593)
学科
(94746)
经济(94630)
管理(72246)
(72225)
(58707)
企业(58707)
方法(44778)
数学(39105)
数学方法(38683)
中国(33558)
(29426)
金融(29424)
(29202)
银行(29164)
(28229)
(28041)
(25918)
(23315)
业经(21712)
(19985)
地方(19606)
(19039)
贸易(19023)
(18900)
财务(18831)
财务管理(18794)
(18564)
企业财务(17909)
理论(17202)
农业(17170)
机构
大学(354191)
学院(353631)
(140495)
管理(139187)
经济(137304)
理学(119804)
理学院(118532)
管理学(116503)
管理学院(115875)
研究(114539)
中国(94711)
(74670)
(70064)
科学(69809)
(57004)
财经(56012)
(54058)
中心(53994)
研究所(51694)
(50805)
业大(50581)
(50455)
北京(47476)
(44858)
师范(44432)
经济学(42894)
农业(42491)
(42282)
财经大学(41946)
(41450)
基金
项目(236901)
科学(185621)
研究(174635)
基金(171578)
(148316)
国家(147071)
科学基金(126397)
社会(109463)
社会科(103741)
社会科学(103717)
(92354)
基金项目(90924)
自然(81838)
教育(80024)
自然科(79934)
自然科学(79913)
自然科学基金(78466)
(77589)
编号(72173)
资助(71467)
成果(58883)
重点(52576)
(52277)
(50029)
(49327)
课题(49130)
创新(46002)
科研(45550)
项目编号(45181)
教育部(45107)
期刊
(150734)
经济(150734)
研究(108553)
中国(64906)
学报(53893)
(52075)
管理(49924)
科学(49202)
(48857)
(48814)
金融(48814)
大学(40758)
学学(38521)
教育(37262)
农业(33211)
技术(28627)
财经(26995)
业经(25242)
经济研究(24962)
(22874)
问题(19730)
理论(19118)
实践(17584)
(17584)
图书(17124)
技术经济(16313)
(16273)
商业(16225)
科技(16038)
现代(15992)
共检索到521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邵稚权  
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对我国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各类重大冲击下我国输入性金融风险的演变规律、作用渠道以及防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关于演变规律,重大金融冲击或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需要防范来自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输入;公共卫生事件或地缘政治冲突发生时,全球债券和黄金市场的风险输入是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的重要来源。关于作用渠道,重大金融冲击和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我国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能抑制输入性金融风险,投资者负面情绪会加剧输入性金融风险恶化。关于政策应对,可采取价格型、结构型货币政策和外汇审慎政策应对输入性金融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李巍军  
通过构建因子增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集,全面考察房价冲击下因子如何动态演变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时风险潜伏累积,短期内金融稳定性表面显示被加强;房价下跌时风险暴露迅速,对资金链断裂危及最重。"房价下跌→融资成本增加、资金价格波动→不良贷款膨胀→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效。进一步细化房价为新房和二手房后发现,前者价格下降相对后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更加强烈和持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风  
国际资本的流动增大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危机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提供了投机基础和投机空间。国际金融投机已经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对国际收支危机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防范国际收支危机的相关措施。要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在实践中可考虑利用税收手段、汇率安排、外汇外债管理等政策和措施。一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开放应与本国实际和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加强对投机资本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张平淼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特有的紧迫性与不确定性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更使得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考察"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影响,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前沿的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首先考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16个部门、共计174个变量的冲击影响。其次,采用新颖的风险溢出网络方法,研究全球"新冠"疫情事件下,我国金融市场各部门间风险传导关系的动态演变。接着,我们结合美股4次"熔断"等极端风险事件,考察"疫情之下"国际间金融风险传导的主要源头与溢出途径。最后,本文基于风险结构框架,进一步探讨了该时期全球资本市场的共振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完善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相适应的宏观治理应对机制与风险防范对策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有助于我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鉴于中短期世界经济前景不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振荡,未来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全球流动性偏紧。我国宏观调控应适时微调,避免出现国内国际紧缩双碰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我国日益融入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如何在扩大开放中防范各类经济金融风险,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冀  史晓  曹杨  
尽管健康冲击对家庭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但现有研究在健康类型、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结论。文章基于家庭资产负债表,构建包含财务边际和偿付能力在内的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来衡量家庭金融风险,并分析了四种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上升趋势明显,而健康冲击进一步加大了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但不同种类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重大疾病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是其他健康冲击的4倍。上述效应的传导机制是,健康冲击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或增加家庭支出显著提高了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但不同健康冲击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一般健康冲击主要通过支出增加提高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而重大疾病通过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共同提高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表明中老年家庭应重点防范重大疾病引发的金融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社会医疗保险对提高家庭应对健康风险冲击的作用有限,而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偿付能力,弥补社会医疗保险的不足部分,尤其是重大疾病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大税优型商业健康险的优惠力度,放宽健康险的年龄界限,提高家庭商业医疗险的持有量,强化中老年家庭对健康风险冲击的应对能力,进而降低中老年家庭的金融脆弱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张平  
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外部冲击张曙光张平1997年7月,泰国发生金融动荡,迅即波及东南亚诸国,也冲击了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进入第四季度,扩展到韩国、日本,造成各该国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增长明显下降。与此形成显明对照,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却呈现出低通胀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科  郭亚飞  田凤平  
本文基于8个维度的48个基础经济金融变量,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指标,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全球16个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和风险溢出状况展开研究,并运用TVP-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检验EPU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与EPU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溢出效应,并以EPU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主,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EPU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程度更大;EPU冲击下,发达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溢出方,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者,并且这一现象随着全球EPU水平的提升而更加显著;各金融子市场和经济部门受EPU直接冲击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一步攀升;全球EPU对我国EPU的显著冲击更使得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风险净溢入水平也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严伟祥  张维  
本文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2005-201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同时,利用MSBVAR模型分析了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情形下的四个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冲击。结果发现四个金融市场间存在极弱的风险相依关系;在低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非常稳定,市场间的风险冲击较小;在高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定,极易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而且各市场之间的风险冲击显著增加。尾部风险相依不明显,说明金融市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各市场深度融合,消除市场间的壁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严伟祥  张维  
本文运用Copula函数刻画了2005-201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相依结构,同时,利用MSBVAR模型分析了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情形下的四个金融市场尾部风险冲击。结果发现四个金融市场间存在极弱的风险相依关系;在低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非常稳定,市场间的风险冲击较小;在高风险状态时,金融市场变得极不稳定,极易向低风险状态转移,而且各市场之间的风险冲击显著增加。尾部风险相依不明显,说明金融市场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因此,应该加大力度推进金融各市场深度融合,消除市场间的壁障,使四个金融子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尾部风险变化要进行动态监控,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构建应急举措化解高风险状态时的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安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马振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多重风险叠加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采用面板局部投影法,考察风险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发现杠杆率较高、金融市场摩擦较大、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会遭受更严重的负面冲击。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详细分析全球金融风险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杠杆率较高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较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使企业风险溢价上升幅度更大,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资本流动顺周期性较强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显著抬高国家主权风险溢价,使国内基准利率上升,放大风险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通过控制宏观杠杆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  史桂芬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系统中货币市场对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大,是金融网络的风险中心。分样本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EPU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效应加重,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的输出者,资本市场是风险的承担者。“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受其他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增大,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染不再是单向渠道,而是循环式的互动关系,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呈现跨市场的风险共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帅  
重大突发事件冲击下,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构建基于非物理空间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冲击下国际金融风险的净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净传染渠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沿线国家金融风险的净传染强度超过了美国金融危机时期和欧洲债务危机时期。其次,不同区域在三种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净传染强度呈现差异性。最后,实体及金融贸易渠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传染的贡献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