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6)
2023(2794)
2022(2304)
2021(2196)
2020(1818)
2019(3927)
2018(4060)
2017(7083)
2016(4123)
2015(4792)
2014(5109)
2013(4593)
2012(4275)
2011(3857)
2010(3844)
2009(3503)
2008(3403)
2007(3115)
2006(2711)
2005(2449)
作者
(12850)
(10695)
(10635)
(10084)
(6607)
(5019)
(4859)
(4276)
(4131)
(3823)
(3624)
(3621)
(3568)
(3479)
(3407)
(3263)
(3245)
(3191)
(3127)
(2934)
(2798)
(2726)
(2642)
(2500)
(2419)
(2406)
(2391)
(2273)
(2266)
(2207)
学科
(11619)
经济(11592)
管理(10935)
(7847)
(6317)
企业(6317)
(4919)
(4877)
(4866)
中国(4744)
(4237)
理论(3668)
(3596)
方法(3272)
教育(3245)
(3162)
银行(3147)
(3076)
地方(3029)
(3026)
金融(3018)
业经(2742)
体制(2739)
农业(2483)
数学(2474)
数学方法(2424)
教学(2339)
(2242)
(2148)
制度(2147)
机构
学院(55140)
大学(54614)
研究(21782)
管理(17898)
(17817)
经济(17225)
中国(16148)
理学(14698)
科学(14526)
理学院(14495)
管理学(14104)
管理学院(14002)
(13061)
(12643)
(11767)
研究所(10772)
农业(10327)
业大(9919)
中心(9747)
(9684)
(9510)
技术(8668)
(8267)
(8224)
师范(8112)
北京(7927)
(7856)
(7452)
财经(6910)
(6609)
基金
项目(37288)
科学(28211)
研究(27338)
基金(24998)
(22924)
国家(22721)
科学基金(18246)
(15634)
社会(15443)
社会科(14433)
社会科学(14429)
(13318)
教育(13115)
基金项目(12879)
编号(11925)
自然(11881)
自然科(11593)
自然科学(11587)
自然科学基金(11348)
成果(10486)
资助(10102)
课题(9317)
(9054)
重点(8683)
(8139)
(7706)
(7581)
计划(7554)
(7455)
项目编号(7129)
期刊
(22903)
经济(22903)
研究(16373)
中国(16118)
学报(12379)
(12269)
教育(10903)
科学(9758)
大学(8878)
学学(8314)
农业(8023)
(7928)
管理(7033)
技术(5584)
(5055)
金融(5055)
业经(4276)
(4119)
职业(3902)
图书(3688)
(3624)
业大(3600)
经济研究(3539)
财经(3401)
农业大学(3048)
(3037)
论坛(3037)
科技(3018)
(2975)
问题(2773)
共检索到90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夏瑛  
通过对A市在2010~2014年间发生的重复集体访案件进行分析,文章发现:第一,重复集体访主要发生在征地拆迁、民事纠纷、劳动争议等诉求领域,信访诉求多与访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第二,如果从信访频率和信访规模这两个维度来理解信访强度,那么,民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类上访的强度显著高于征地拆迁类。第三,越是强度高的信访越不容易得到快速解决。强度高的信访行为主要发生在民事纠纷和劳动争议这样的"非行政信访"纠纷领域。这类纠纷与政府无直接关系,理应通过司法途径加以解决,却大量涌入了行政信访渠道。这可能是导致这类纠纷难以在行政信访系统得到快速解决的重要原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巍婷  
预防和化解涉林信访事项,是做好信访工作和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深入分析林业信访突出反映在林权纠纷、占用林地、林木采伐和毁林、退耕还林补贴以及林业资源资产等五类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预防和调解林权纠纷,切实保障林农群众和林区职工的权益,全面加强林业法治建设,努力提高依法治林和依法行政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丁文顶  
怎样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厦门市土地房产管理局副局长丁文顶土地信访,是社会成员通过来信来访的形式,向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他政府组织和领导反映与土地管理有关的问题和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的一项活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土地管理部门及领导了解情况和民意的窗口,也是解决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兴国  
1.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是明晰土地产权,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信访的产生绝大部分是由于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晰而造成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是要改变现行整个土地管理法为国家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不同于正常人或者精英人物上访,非正常人或者边缘人上访通常更能够挑战常规体制、反映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发生转型,家事纠纷溢出村落并通过信访制度的转化机制成为信访事件。信访制度将不属于信访对象的人与事吸纳进信访维稳体系,导致信访渠道壅塞,信访制度功能变异。只有划定信访制度的边界,建立健全信访的识别、信息共享、分类解决和终结机制,才能恢复信访制度的活力,发挥其正向功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秦小建  
文章认为,压力型体制构成了基层信访的体制生态。基层信访身处上层压力与基层过高期望的夹缝之中,却因其功能有限性而无法承受其重。信访制度本身以及运行过程中的部分创新,顺应了压力型体制的运作逻辑,加剧了信访困境。在考究国家政权建设异化的原因后,文章指出,如果基层信访要走出困境,就应着力找寻自下而上的权威资源,建设"回应型"政权。
[期刊] 求索  [作者] 文军  吴晓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人民公社等公共组织体系的解体,在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新机制之前,国家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以何种形式将原子化农民重新组织到国家体系之中,以实现"国家-个体"之间的有效关联。从上海市C镇被征地农民的经验叙事中发现,身置转型社会的农民正是通过信访与国家搭建起了某种连接的通道,并在动态的情景中平衡"包容性自我"与"自足性自我"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信访治理为农民获得成员资格、提高生活安全感提供了渠道,但如不加以引导则有可能会对国家的自主性造成不良影响。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智勇  陈立  
近年来,因对失独群体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有限,失独群体的信访维权事件日益增多。失独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府部门满足程度存在的差距,反映出政府部门对失独群体诉求的回应能力不强。了解失独群体的利益诉求,加强政府部门的回应能力建设,是满足失独群体合理利益诉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山  黄洪凯  
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对河南省西平县基层信访治理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在基层信访治理过程中存在三种功能性治域,即行政管理治域、社会服务治域和行为文化治域,这三种功能性治域作为彼此协调互动的生命有机体,共同构建了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的实践场域。作为一个多种机制共振和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场域叙事促进了基层信访治理从崇尚功能性治域到拥抱复合性治域的起点重置。然而在复合性治域中,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构建仍然存在主体行政化、准则虚置化、工具悬浮化、客体错位和空间异质化等困境,亟须通过制度建设、监督规训、认知重塑等方式对基层信访治理共同体构建进行优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文  
信访工作作为党组织联系群众,倾听建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渠道,在国家和各地政府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其保障和维稳作用非但不应被削弱,反而应当被予以重视和加强。文章认为,尤其是在企业中,由于经济行为造成的人民内部纠纷和矛盾,信访作为法律框架之外的一种缓冲和补充,对于解决影响较小、性质较轻的社会问题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熊荣根  
涉诉信访对中国司法的冲击危害很大。涉诉信访的存在,表明司法的效益不高、权威不强。从实证、法理的双重视角出发对涉诉信访的现实成因及社会背景作了分析,认为司法机关应当从完善和改革司法理念及司法方法出发降低涉诉信访,将其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香军  
基于2023年各地信访典型案例、政府留言数据以及访谈材料的分析发现,基层信访治理不再单纯作为压制性手段,而是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从群众路线到压制作用再到回应性范式的转变,这表现在功能回应性、结构回应性与互动回应性三个维度上。基层信访承担了群众沟通、诉求解决与政策响应的三重回应性功能,功能的变迁带来了信访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程序结构与责任结构以自主调适的形式,回应系统功能和社会问题。为协调功能回应性与结构回应性,使二者保持时间上的同频与方向上的一致,基层信访治理还调动起情感要素,联动资源要素,推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回应,开创了基层回应性信访治理的生动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