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8)
2023(8316)
2022(6735)
2021(6825)
2020(5278)
2019(12290)
2018(12244)
2017(20586)
2016(12361)
2015(14350)
2014(14536)
2013(13426)
2012(12600)
2011(11868)
2010(11893)
2009(10573)
2008(10305)
2007(9255)
2006(8198)
2005(7528)
作者
(32876)
(27335)
(27274)
(26163)
(17263)
(13025)
(12494)
(10751)
(10731)
(9728)
(9384)
(9188)
(8858)
(8797)
(8746)
(8558)
(8198)
(7992)
(7942)
(7752)
(7229)
(6675)
(6608)
(6297)
(6179)
(6101)
(6036)
(5987)
(5735)
(5574)
学科
(40857)
经济(40808)
管理(25118)
中国(22244)
教育(20520)
(19481)
方法(16167)
数学(14411)
(14297)
企业(14297)
数学方法(14266)
(11935)
(11455)
理论(10409)
(10087)
贸易(10081)
(9925)
(9824)
(9145)
(8238)
(8181)
教学(7985)
(7869)
银行(7850)
业经(7784)
(7709)
(7400)
金融(7393)
农业(7138)
发展(6875)
机构
大学(169957)
学院(163451)
研究(68852)
(65766)
经济(64369)
管理(50995)
中国(46956)
理学(42972)
理学院(42315)
管理学(41498)
管理学院(41155)
(39141)
科学(38984)
(34690)
(32129)
师范(31885)
研究所(31790)
教育(31308)
(29963)
中心(28641)
师范大学(26371)
北京(26282)
(26046)
(25033)
(24903)
财经(23498)
(21728)
经济学(21651)
技术(21472)
业大(21307)
基金
项目(106100)
研究(86078)
科学(84486)
基金(74308)
(65359)
国家(64695)
社会(53043)
科学基金(52913)
社会科(49957)
社会科学(49948)
教育(47137)
(39622)
基金项目(36933)
(36902)
编号(36355)
成果(33679)
资助(30620)
自然(30006)
课题(29466)
自然科(29327)
自然科学(29312)
自然科学基金(28816)
(26461)
重点(25993)
(24523)
(24173)
教育部(23276)
中国(22997)
(22904)
国家社会(22402)
期刊
(71615)
经济(71615)
研究(62799)
教育(53948)
中国(46923)
学报(26513)
(24364)
科学(23729)
(21999)
大学(21284)
管理(18844)
学学(18301)
技术(17178)
农业(17078)
职业(13918)
(13211)
金融(13211)
经济研究(12877)
财经(12301)
(10891)
(10319)
世界(9937)
(9926)
(9645)
论坛(9645)
问题(9626)
业经(9614)
国际(9305)
技术教育(9137)
职业技术(9137)
共检索到26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黄娇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增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翟博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刘进  庞海芍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表征,也具有时代紧迫性。新时期,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必须突出本土国情与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做好两方面的转变,即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实现理论立场的转变;从不自信到自信,要实现文化立场的转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朴雪涛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六次转换,转换中创造出的新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核心使命是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内生动力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主体任务是协调两种高等教育理想的内在张力,基本样态是高等教育国家话语占主导地位。为更充分发挥话语体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我国大学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大学治理的效能;需以中国为中心重写高等教育的现代叙事,更加强化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文雯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研究,实质上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的建设,这也是中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多年来中国学者的追求,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是中国学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昭瀚  薛小龙  安实  
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工程管理界公认的一个原创性、前沿性学术问题。近年来,中国学者积极参与了这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的自主性和原创性研究,体现了中国工程管理学界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重要转变。我国学者提炼出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础性科学问题以及新的方法体系构成了理论体系完整的学理链,率先在国际工程管理界提出了关于重大工程管理基础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学术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葵芬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是打造中国高职教育模式、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核心话语正在形成,以类型教育为特征的高职教育高质量话语形式逐步凸显,但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应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夯实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的思想根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话语,构建系统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坚持类型教育特色发展,丰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话语体系内涵;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支撑高职特色话语体系构建;拓展话语表现形式,提升高职国际话语权,从而为世界贡献中国高职方案,服务新发展格局,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是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需要。坚持中国特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之必须。国际视野,中国道路,是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关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文  张斌  
[目的/意义]增强中国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理论研究。[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机理与路径。[结论/发现]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经从学科创建到话语创建、从学科独立到话语独立、从学科自强到话语自强、从学科自信到话语自信的发展与演变。从现实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创新能力、推进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档案学话语的国际传播的时代使命。为此,亟需兼顾历史与现实,坚持本土化与国际性相统一、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内向性与外向性相统一,强化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打造中国档案学派,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面向“两个大局”推进理论创新,以时代为观照融通中外话语表达。[创新/价值]厘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经纬、主要任务、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立军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有赖于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当前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民族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界限模糊、轻重不一、缺乏系统化研究和体系化研究的问题。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制度、民族教育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为此,要把握民族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建构民族教育理论、民族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制度框架体系和解决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将民族教育理论个别问题的研究提升到体系层面的研究,将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研究聚焦为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将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般问题研究延伸到对未来的前瞻性研究。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常庆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需要把中国经济建设的轨迹、经验、规律讲透彻。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形成和运用具有马克思主义渊源的、区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但又吸纳了其思想中有益成分的新范畴。建设话语体系的理论研究的焦点,就是要尝试不断挖掘马克思的具体范畴的深刻内涵,结合实践的展开,赋予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范畴,区别于经典理性选择模型中的"经济人"观念,从关系、历史和发展的视角对人做出的全面分析,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并且能够为解释利他行为、阐明公共目标的确立、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具有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基础范畴的巨大潜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丽  李宁  
话语即权利。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向世界人民全面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价值立场、未来期待,进而获得世界上他国人民的认同与认可,获取国际交往领域话语权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西方国家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不断炮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等妖魔化中国的错误言论,加紧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国际话语权争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