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9)
2023(3644)
2022(2990)
2021(3143)
2020(2510)
2019(5770)
2018(5961)
2017(9128)
2016(6303)
2015(7302)
2014(7627)
2013(6678)
2012(6458)
2011(6083)
2010(6446)
2009(5701)
2008(5789)
2007(5579)
2006(5168)
2005(4741)
作者
(16264)
(13450)
(13335)
(12814)
(8569)
(6525)
(6297)
(5342)
(5241)
(4990)
(4759)
(4376)
(4321)
(4288)
(4250)
(4240)
(4146)
(4137)
(3955)
(3891)
(3796)
(3419)
(3419)
(3203)
(3107)
(3090)
(2988)
(2946)
(2880)
(2852)
学科
教育(19038)
管理(14156)
(13896)
经济(13875)
中国(10973)
(10884)
(10296)
企业(10296)
理论(8457)
(7903)
教学(6752)
方法(5996)
技术(5299)
(4177)
数学(4123)
研究(4061)
数学方法(3929)
发展(3854)
(3793)
(3730)
(3658)
(3605)
业经(3378)
思想(3372)
(3360)
(3357)
(3333)
政治(3250)
改革(3213)
高等(3206)
机构
大学(87701)
学院(81023)
研究(31350)
教育(27941)
管理(24081)
(22891)
师范(22773)
(21113)
(20584)
理学(20066)
理学院(19693)
经济(19657)
科学(19094)
管理学(19033)
师范大学(18898)
管理学院(18847)
中国(17377)
(16013)
(14774)
研究所(14404)
北京(14306)
技术(13874)
中心(13353)
职业(12759)
(11592)
(10940)
(10918)
教育学(10787)
(10258)
业大(9822)
基金
项目(46858)
研究(41373)
科学(37978)
基金(30015)
教育(28124)
(25387)
国家(24986)
社会(22526)
社会科(20909)
社会科学(20903)
成果(20820)
科学基金(20501)
编号(20405)
(19146)
(18573)
课题(16928)
(14861)
基金项目(14782)
项目编号(12934)
规划(12283)
资助(12250)
(11938)
自然(11911)
重点(11812)
自然科(11680)
自然科学(11676)
自然科学基金(11453)
研究成果(11371)
(11044)
教育部(10968)
期刊
教育(47512)
研究(34914)
中国(28757)
(25614)
经济(25614)
学报(12687)
技术(11733)
职业(11195)
科学(11023)
大学(10761)
管理(9506)
(9366)
(8844)
学学(8176)
图书(7365)
技术教育(7302)
职业技术(7302)
职业技术教育(7302)
农业(6424)
(6409)
论坛(6409)
高等(5413)
(5330)
书馆(5102)
图书馆(5102)
成人(5083)
成人教育(5083)
高等教育(4784)
(4579)
金融(4579)
共检索到140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本文主要考察了教育知识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宗教人”、“自然人”、“理性人”、“社会人”,概述了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特征 ,分析了它们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知识和教育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并对它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的问题 ,并就“游戏人”、“文化人”和“制造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 ,希望有助于重构 2 1世纪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人性论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小清  郝祥军  
人工智能再次崛起,凭借智能算法获得了自我学习能力,使得机器对知识从“人工植入”式被动接受,演变为类人的知识建构,将知识创造从有限条件拓展到无限可能。人工智能对知识生产的介入也进一步拉陡了知识的增速斜率。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知识传承活动,面对人工智能重塑知识观的现实,必须及时做出思考与回应。未来的教育将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人区别于机器的独特智能,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技术增能教育、技术赋能教育及技术重塑教育三个途径,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转化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的深化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锡畴  朱厚桓  
重塑国合批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新形象沈锡畴,朱厚桓国合批发企业进入80年代以来,经营状况远不如零售业,多数陷入了困境。据有关方面对杭州14家骨干批发企业工992年经营状况的调查,企业运行比较正常的占43%,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和主营业务急剧下降很不景气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凌云  胡越慧  
指出图书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通过更新图书馆理念重树图书馆的形象。着重论述了三大理念的更新问题 :变为人找书为知识导航 ;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 ;变读书场所为教育基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珊  戚万学  
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重塑教育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技术的教育应用的逻辑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背后的原理决定的。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本质上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技术重塑教育本质上是技术重塑了"进行教育的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发现、捕捉和利用是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起点。单一的技术要具备重塑教育的力量需要经过一个组合进化的过程,由单数技术、单体技术走向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教育的重塑本质上是"域"的更替,是新域取代旧域的重新域定、重新定义教育的过程。教育会随着技术的进化出现结构的变化,改变教育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等整套安排,重构教育系统结构。教育变革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教育被技术重塑的过程中,技术将逐步代替我们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演变为教育变革的阻力,教育技术的革新并不必然等同于教育的进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仲尧  
中国的供销合作社,现在拥有1.6亿户社员,720亿元资产,500万名职工,经营网点遍布全国城乡各个角落,年购销总额达8500亿元,供销合作社的工业年产值有400亿元左右。这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对农村、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管理体制不顺,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有所削弱,在社员群众中和在商品市场上的威望有所下降。形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所以,供销合作社的形象塑造问题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一、形象塑造与历史使命 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使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通过商品购销活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供销合作社在流通领域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邹锋  薛菁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正式落成、大型展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的隆重开幕,是对建党100周年的光辉献礼。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作团队参与了其中经典人物的雕塑创作,用具体而丰满的历史形象讲述了建党百年的伟大历程,领会了教育使命,弘扬了教育理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厚轩  
重塑老工业基地新形象李厚轩沈阳市科委主任自1989年国家科委确定沈阳市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在“依靠、面向、攀高峰”的方针指引下,通过实施“4515工程”、“百亿工程”、“营造科技大船工程”等三大科技产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学校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组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的学历发展的基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郝祥军  顾小清  
在数据定义万物、数据量化万物、数据联接万物的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科学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将目标直接指向了如何从数据中提取和建构知识。数据科学指向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创造过程系统描绘出从数据到知识发现的完整流程。本研究试图从数据科学的视角探寻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知识观形成,从数据与智能技术带来的知识生产方式与知识生产要素的变化中尝试刻画出重塑的知识观轮廓,并对“教什么知识”“知识如何教”“如何化知识为素养”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回答,以寻求教育迎接知识创新人才挑战的发展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民选  
9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再次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其成员国教育领域中的关注重点。本文探讨了经合组织重新重视成人教育的原因及其成员国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对的问题,以及经合组织成员国在促进成人教育发展中采取的措施和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洪银  
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创业文化仍未成为当今主流价值观。研究表明,创新文化培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创业教育需要从中小学教育方式变革中重塑创新文化内涵。中小学教育应将标准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接受式教育转变为主动性教育,权威性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创新文化教育应从大学向中小学和中职延伸,从普通高校向高职院校拓展,构建以职业生涯目标和成就事业为内驱力的高职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富有创新内涵的社会支持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娟娟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然而,有关"工匠精神"塑造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均未写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教育中严重缺失。在高职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精细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渗透"工匠精神"培育,把职业教育做"精"、做"细"、做"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创建职业教育品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蒋云尔  
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知识管理实现传统企业的重塑是传统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传统企业的重塑涉及到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建立、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流程再造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