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8)
2023(6657)
2022(5499)
2021(5100)
2020(4099)
2019(9581)
2018(9105)
2017(17532)
2016(9212)
2015(10765)
2014(11035)
2013(10679)
2012(9886)
2011(8872)
2010(9518)
2009(9130)
2008(8236)
2007(7780)
2006(7060)
2005(6933)
作者
(25937)
(20821)
(20807)
(19801)
(13657)
(10110)
(9823)
(8296)
(7897)
(7880)
(7282)
(6988)
(6801)
(6710)
(6702)
(6497)
(6369)
(6185)
(6022)
(5944)
(5324)
(5062)
(5046)
(4840)
(4782)
(4777)
(4753)
(4734)
(4294)
(4119)
学科
(35811)
经济(35766)
(27462)
金融(27461)
(26210)
管理(25546)
(24321)
银行(24317)
(23654)
(22344)
企业(22344)
中国(19125)
方法(13329)
(12786)
(12770)
中国金融(11152)
数学(11002)
数学方法(10894)
(9859)
贸易(9845)
地方(9702)
(9478)
(9361)
(9087)
财务(9061)
业经(9044)
财务管理(9038)
企业财务(8613)
理论(8449)
(7531)
机构
学院(128920)
大学(127251)
(56021)
经济(54525)
管理(44963)
中国(43286)
研究(42709)
理学(36253)
理学院(35874)
管理学(35441)
管理学院(35180)
(31114)
(26469)
财经(23622)
中心(22945)
(21425)
(21308)
(21226)
(21164)
科学(21117)
银行(20691)
(20356)
金融(19982)
(19294)
经济学(18514)
(18219)
研究所(18158)
财经大学(17716)
北京(17499)
人民(17376)
基金
项目(71446)
研究(57499)
科学(55008)
基金(50056)
(41454)
国家(41050)
科学基金(35328)
社会(35159)
社会科(33437)
社会科学(33424)
(27442)
教育(26773)
基金项目(25467)
编号(24992)
(22773)
资助(21782)
成果(21705)
自然(20578)
自然科(20115)
自然科学(20113)
自然科学基金(19755)
课题(17915)
(16508)
重点(16223)
(16105)
(15792)
(15571)
项目编号(15567)
(15226)
大学(14749)
期刊
(68220)
经济(68220)
研究(47576)
(35950)
金融(35950)
中国(31131)
(25813)
管理(18626)
教育(17195)
(15048)
学报(14819)
科学(13720)
财经(12618)
大学(12069)
技术(11637)
学学(11035)
经济研究(10963)
(10829)
国际(10516)
业经(10218)
(9541)
农业(8711)
问题(8661)
理论(8441)
实践(7626)
(7626)
财会(6885)
世界(6601)
商业(6403)
图书(6394)
共检索到226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宏才   王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胡冰  
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金融也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各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而建立离岸国际金融市场则成为各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世界经济及金融发展表明,离岸金融市场使所在国获益匪浅。巨额国际资金的流动及其存量,有利于所在国利用。离岸业务的费用收入带来可观的金融效益并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所在国经济发展。离岸市场也使所在国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提高。我国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必须加快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步伐,其中,尽早在我国的主要经济中心上海设立离岸金融市场,应该说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聪  孙超波  
十四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这对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思路和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环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把上海构建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 尽管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类型多种多样,但凡称得上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标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宏鸣  
文章认为,目前官方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认为,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刁仁德  
现代社会的信用特色越来越显明,以至于国际上现代大都市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根据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而定。正因为如此,上海重新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已成为我国政府与金融界的一种共识和追求目标。同时,这一大胆构想为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及货币资本的国际交易需要,通过与国际资本的融通,扩大我国商品的国际流通渠道及国际投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涉及到与各方面复杂的关联。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围绕这一构想作理论探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吕炳斌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需要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法制协调。在法制建设上,目前上海市已经展开地方立法。借鉴国际经验,为推进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必要以全国性立法的形式颁布纲领性、框架性法律,上海市人大或政府再进行相关的立法,具体实施相关监管措施、鼓励措施、限制措施等。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我国的相关金融立法也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连平  
建立上海离岸金融市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作为中国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具备一系列有利的条件:1.上海经济发展和浦东开发开放日新月异.伴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经济发展迈开了大步.1992年上海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值和工业增加值三项主要指标预计都比上年增长了20%左右,创近27年来的最高纪录.就浦东新区来看,1992年1—11月国民生产总值也比上一年增长20%,比全市高出6.1个百分点.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平凡业绩将对国际贸易界、金融界、投资界产生强大磁力,从而有助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和运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翔硕  黄亚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宁巧  
关于上海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探讨宁巧TheDevelopmentandOpeningupofPudongandtheReadjustmentofEconomicStructureintheAreaoftheMiddleandLowerBeachesof...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欣欣  储伟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上海金融市场的资源聚集和辐射效应持续增强,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多种金融市场风险也开始逐步集聚和暴露。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构建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在金融市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随着风险来源的增多和叠加、风险破坏力的集中释放以及转化为金融危机概率的提升,目前可控、潜在的市场风险就有可能发生趋势性转变。本文以研究上海金融市场风险为出发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潜在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初步设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求  
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与全球性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大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发展大国金融的前提条件,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发展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关键。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主法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与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相匹配的军事实力,亦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大国金融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钧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有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一些资源贫瘠的小岛上实行完全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银行金融机构,使这些小岛一举成为举世闻名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这类金融中心缺乏内在的经济实力,而仅仅具有一个表面繁荣的金融外壳,实质上是外国银行避税和逃避管制的“避税港”,这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不应该成为上海的目标模式.在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为中心而中心,而是要通过建立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国际金融网点,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国际经济动向和调动国际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以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海应该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