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8)
- 2023(7383)
- 2022(6143)
- 2021(5546)
- 2020(4756)
- 2019(10456)
- 2018(10494)
- 2017(19858)
- 2016(11043)
- 2015(12391)
- 2014(12623)
- 2013(11902)
- 2012(11041)
- 2011(9708)
- 2010(9941)
- 2009(9718)
- 2008(9639)
- 2007(9068)
- 2006(8059)
- 2005(7604)
- 学科
- 济(42307)
- 经济(42227)
- 管理(40683)
- 业(35467)
- 企(33442)
- 企业(33442)
- 财(17507)
- 方法(15500)
- 制(15315)
- 数学(13049)
- 数学方法(12924)
- 务(11990)
- 财务(11958)
- 业经(11938)
- 财务管理(11937)
- 体(11699)
- 企业财务(11482)
- 中国(10883)
- 农(10069)
- 银(9111)
- 银行(9094)
- 体制(8918)
- 融(8737)
- 金融(8730)
- 行(8675)
- 学(8078)
- 理论(7401)
- 划(7080)
- 技术(6793)
- 环境(6666)
- 机构
- 大学(158291)
- 学院(157192)
- 济(65428)
- 经济(63968)
- 管理(58925)
- 研究(52597)
- 理学(49730)
- 理学院(49240)
- 管理学(48468)
- 管理学院(48172)
- 中国(41835)
- 财(36755)
- 京(33305)
- 科学(29100)
- 财经(27769)
- 所(26168)
- 江(25254)
- 经(24992)
- 中心(23982)
- 农(23859)
- 研究所(23081)
- 业大(21169)
- 北京(20819)
- 财经大学(20559)
- 经济学(20454)
- 州(19487)
- 院(19395)
- 农业(18573)
- 范(18399)
- 经济学院(18308)
- 基金
- 项目(100245)
- 科学(79405)
- 研究(75303)
- 基金(73246)
- 家(63153)
- 国家(62615)
- 科学基金(54082)
- 社会(48651)
- 社会科(46118)
- 社会科学(46107)
- 省(38845)
- 基金项目(38125)
- 教育(35379)
- 自然(33723)
- 自然科(32957)
- 自然科学(32947)
- 划(32550)
- 自然科学基金(32363)
- 编号(30334)
- 资助(29906)
- 成果(26319)
- 制(24877)
- 部(23126)
- 重点(22716)
- 课题(21981)
- 创(21097)
- 发(20346)
- 国家社会(20338)
- 性(20276)
- 教育部(20255)
共检索到249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珂
一、国有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1.企业预算软约束。它是指企业投资风险机制与债务约束的软化。在目前的信贷制度下,投资企业实际上不承担破产与债务风险,形成了债多不愁、有借无还的赖债机制。不管负债规模是否超过有效支付能力,国有企业都竭力扩大债务投资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黎东升 杨义群 肖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玉冰
农村封闭性熟人社会中形成的道德约束、信息对称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与惩戒机制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互联网的普及下正不断失去效力,急需重塑一个与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信用约束机制。在金融科技繁荣发展的时代,数字信用体系的构建步入探索期,多元化与碎片化信用信息的整合、信用白户的信用评估与信息的共享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现代农村信用约束机制的重塑也应紧抓金融科技的契机,在强化与传统信用约束机制衔接的基础上,线上线下多渠道弘扬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建立农村大数据征信与智能化信用评估体系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第三方力量完善监督机制,补全硬性约束机制、健全基于区块链的失信惩戒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峰 武秋北 刘菊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度集中的国家单一投资主体格局逐渐被打破 ,形成了包括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但新的格局中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依然是责、权、利不对称的政府机构。而非经济组织 ,导致原有的高度集中投资体制下的弊病难以真正克服 ,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加入WTO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解决投资体制中存在的诸多矛盾 ,建议 :重塑投资主体格局 ;培育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民间投资主体 ;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法律环境 ;拓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 ;加强对民间投资政策信息引导和服务。
关键词:
投资主体 民间投资 格局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润娥
"限塑令"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政府、生产者、商家及广大消费者。政府成本与社会福利的比较,决定了制度效率。在制度约束下,替代品成本的高低关系到违规的可能,而商家的竞争,使限塑面临挑战。购物袋的有偿使用,是通过抑制消费需求来控制供给,成本的转稼造成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行为必然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府本意相冲突。因此,限塑作为一种制度约束,需要市场主体的共同认同,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关键词:
制度约束 市场主体 行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尊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国家、企业主体错位的复归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国家为主兴办科研的体制。科研机构由国家建立,经费由国家调拨,人员由国家分配,成果由国家鉴定、推广。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性、开发性研究,全都由国家来管,和应用科研成果的企业毫无瓜葛,既无所属关系,更无责权利的利益制约联系。这就造成了科技远离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生产相互脱节,两张皮的弊端。企业需要什么技术,科研机构不知道,科研机构搞什么科研企业不关心。以致于国家每年拿出的大量搞科研的钱财,绝大部分见不到效益,打了“水漂”。科研单位搞出的所谓成果,不是不适用,就是没人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政
建立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约束机制李政(一)建筑市场发育、发展十几年来,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有建筑产品价格问题、地方行业保护问题、市场交易不规范问题、生产要素市场不发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市场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市场交易主体行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太明 沈宏 王红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烟草公司地市公司和县级烟草公司的主体与实体关系的管理机制开展调研,对两者之间管控关系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进行了数据分析,明确了管理机制的现状定位,对现有管理机制的强弱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定位,为下一步开展管理机制的优化和管理创新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烟草公司 动力机制 约束机制 实证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静
本文阐述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内部约束机制安排,揭示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内部约束机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内部约束机制的优化途径。
关键词:
基金 契约型基金 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元京 沈志群
在现实经济中,一方面,国家为约束国有资产投资运行中的不负责行为,多年来已出台了一系列调节与约束措施,形成了特定的投资责任约束体系;然而,另一方面,国有资产投资责任约束措施的实际效应与设计预期存在极大反差,从总体上看,国有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摊子大,负债多,成本高,周期长,收益低,资金循环与周转不畅,投资综合风险严重失控。因此,强化国有资产投资责任约束势在必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劳秦汉
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归根结底就是重塑国有企业的产权基础结构,构建起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和信托经营制度及与之相衔接的企业内部会计运行机制。 一、国有企业产权基础结构的重塑 从社会经济发展轨迹可知,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即两权集中于同一经济主体,是古典商品经济亦是国家高度集权的商品经济的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因在职能上的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知 赵奇伟 严兵
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样本,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国有企业长期投资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造成国有企业投资非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却是既有文献所忽视的。本文从委托—代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剖析国有企业董事长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期揭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偏低的深层原因。文中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刻画其约束机制,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的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来测度其激励机制。OLS回归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越短,长期投资越少,而持股比例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而持股比例越高,长期投资越少。为克服OLS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论文进一步利用Ⅳ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宏斌
长期以来,由于各个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主要表现为身份失位、身份越位和身份缺位,致使全球环境治理效果差强人意。中国倡导构建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理念,对于引导和鼓励各个治理主体进行身份重塑以适应新型全球环境治理的要求,对于全球环境领域强有力的治理中心和权威的确立,对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平等、包容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在未来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中国必将充当重要角色并发挥独特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