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5)
- 2023(11481)
- 2022(9946)
- 2021(9388)
- 2020(7949)
- 2019(18463)
- 2018(18681)
- 2017(34978)
- 2016(19750)
- 2015(22158)
- 2014(22515)
- 2013(22069)
- 2012(20713)
- 2011(18768)
- 2010(19263)
- 2009(18056)
- 2008(18275)
- 2007(16916)
- 2006(15142)
- 2005(13391)
- 学科
- 济(81692)
- 经济(81518)
- 业(54890)
- 农(50597)
- 管理(46560)
- 企(35366)
- 企业(35366)
- 农业(33473)
- 方法(32586)
- 数学(27089)
- 数学方法(26815)
- 业经(24331)
- 中国(22375)
- 制(20680)
- 财(20188)
- 学(17675)
- 地方(17660)
- 体(15389)
- 理论(14133)
- 银(13366)
- 银行(13324)
- 发(13181)
- 贸(13016)
- 贸易(13011)
- 行(12779)
- 和(12769)
- 易(12628)
- 农业经济(12519)
- 融(12128)
- 金融(12119)
- 机构
- 学院(280562)
- 大学(276466)
- 济(111896)
- 经济(109273)
- 管理(101721)
- 研究(100739)
- 理学(86531)
- 理学院(85545)
- 管理学(83910)
- 管理学院(83399)
- 中国(77515)
- 农(72727)
- 科学(63845)
- 京(59308)
- 农业(56186)
- 所(53574)
- 财(52969)
- 业大(50573)
- 研究所(48390)
- 中心(47523)
- 江(45717)
- 财经(40205)
- 范(38588)
- 师范(38156)
- 北京(37297)
- 经(36310)
- 省(35870)
- 州(35413)
- 农业大学(34822)
- 院(34732)
- 基金
- 项目(181227)
- 科学(139674)
- 研究(133730)
- 基金(127083)
- 家(112242)
- 国家(111125)
- 科学基金(92252)
- 社会(83025)
- 社会科(77151)
- 社会科学(77116)
- 省(73855)
- 基金项目(67408)
- 教育(61299)
- 划(61208)
- 自然(58315)
- 编号(57237)
- 自然科(56871)
- 自然科学(56849)
- 自然科学基金(55838)
- 资助(51053)
- 成果(47725)
- 重点(41269)
- 发(40425)
- 部(40013)
- 课题(39945)
- 农(39013)
- 创(36960)
- 科研(34553)
- 创新(34502)
- 性(34493)
- 期刊
- 济(136742)
- 经济(136742)
- 研究(83155)
- 农(75679)
- 中国(64984)
- 学报(51597)
- 农业(50809)
- 科学(44476)
- 财(42009)
- 大学(38765)
- 学学(36655)
- 教育(35135)
- 管理(32779)
- 融(29118)
- 金融(29118)
- 业经(28047)
- 业(25040)
- 技术(24083)
- 财经(20079)
- 经济研究(19157)
- 问题(19153)
- 版(17953)
- 经(17239)
- 农村(15675)
- 村(15675)
- 农业经济(15304)
- 业大(14541)
- 世界(14373)
- 技术经济(13589)
- 经济问题(13439)
共检索到436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会玲
重塑农民形象──对改革十五年来山西农村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阶层的分析潘会玲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引发了农村经济内部的急剧变革,农民的职业、身份演化为新的阶层群体。这一变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对改革十五年来山西省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翠红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处理好农村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文章从权力和资源占有的角度把当前中国农村阶级阶层划分为:农民、农民工、农村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和农村知识分子。他们之间既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这是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一致的根本利益,这是团结和谐的基础。要使农村各阶级阶层和睦相处,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善于通过农村党组织找到农村各阶级阶层在一致利益基础上矛盾斗争的边线,合理化解矛盾,实现利益整合。
关键词:
农村 阶级阶层分化 利益整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何慧丽
农民的社会阶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也有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农民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社会阶层:脱农阶层、亦工亦农阶层、在村兼业阶层、规模化经营大户阶层以及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其中在村兼业阶层和大户阶层农民既有可能是合作社发展中核心社员的主要来源,也有可能成为合作社里的边缘社员,而亦工亦农阶层和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的农民则是合作社中普通社员的基本来源。只有深入理解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其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机制,才能更好地认识合作社发展的复杂现实。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娟
农业改革的推进使农业经营者呈现以生产力的分化为基础的阶层重塑,这种重塑对农业经营者和农业经营过程影响深刻。各阶层因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了异质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其中以大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式规模经营为手段、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经营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其它阶层的需求之间存在本质性冲突,即资本大生产与家庭小生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并且这种冲突由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层面扩展至了社会层面,加剧了阶层间的冲突。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呈现出反映阶层力量结构的重塑趋势,即朝更有利于资源俘获能力更强的大规模经营者的方向重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晓峰 赵祥云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农地规模经营的三个典型案例发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他们为达到资本优势互补,结成了复杂的"吸纳—依附"关系网络,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而这种重塑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与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两种模式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明显加快,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能人主要负责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服务,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农业收益由多元主体共享。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所产生的阶层重塑样态表明,小规模经营仍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通过农业服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玉亮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现象,对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出发,对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
农村社会 阶层分化 现状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伟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柳
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的几十年内,丹麦的传统农业体制在政府主导的渐进性改革之下,走向瓦解。政府颁布各类农业改革的法令,涉及内容包括,圈围与整理土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使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解除农民劳役,促使大批农业生产者被从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采取给农民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许多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最终在19世纪的丹麦造就了一个自主、自由农民阶层。
关键词:
农业改革 农民阶层 渐进性 法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柳
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的几十年内,丹麦的传统农业体制在政府主导的渐进性改革之下,走向瓦解。政府颁布各类农业改革的法令,涉及内容包括,圈围与整理土地,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使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解除农民劳役,促使大批农业生产者被从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采取给农民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许多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最终在19世纪的丹麦造就了一个自主、自由农民阶层。
关键词:
农业改革 农民阶层 渐进性 法令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邹农俭
乡村集体有相当多的利益粘附于农业税上,这些利益既有不合理的部分,也有应得的部分,取消农业税以后,乡村集体的利益受到严重挤压,由于没有为乡村集体正当的得利开辟制度空间,这就必然加剧乡村社会运作的混乱,因而从整体上理顺国家、乡村集体、农民的利益关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村税费改革 利益博弈 乡村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戎杰 蒋建林 邢泷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1的数据,运用probit模型,探究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基础下,农村土地租赁以及农民阶层的分化对于农民借贷渠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租赁对非正规渠道借贷有正向显著作用,对正规渠道借贷无显著影响;收入分化对正规渠道借贷有正向显著作用,对非正规渠道借贷有负向显著作用;职业分化对正规渠道借贷有负向显著作用,对非正规渠道借贷无显著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受传统的影响,我们往往把制定制度甚至创立民主看作是政府的事情。但真正的民主是公民自己的创造和自己努力的结果。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则是实现这种创造的前提。目前,由政府推动的村民自治建设存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乏力,宗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封闭僵化的传统社会向开放流动的现代社会过渡。在社会转型中,农民阶级不断流动,不断分化,为学者研究分析农民阶级的分化分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民阶级分化分层的历史动因、分层标准、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阶层 分化 综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文聪 杨海钰 李星光 霍学喜
基于陕西、甘肃、山东、云南四省826户苹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社会资本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45.89%的农民阶层自我定位为"上层"和"中上层",44.07%的农民定位为"中层",10.05%的农民定位为"中下层"和"下层",呈"上头大,下头小"的保龄球状,高位认同占主导特征;收入对农民阶层自我定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收入对阶层自我定位的系数从0.10分位点上的0.386逐步减小至0.75分位点的0.157,边际作用逐渐下降,存在"餍足效应";社会资本及其三个维度均对阶层自我定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收入在社会资本促进阶层自我定位中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收入在社会网络与阶层自我定位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为15.4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