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4)
- 2023(12428)
- 2022(10561)
- 2021(9671)
- 2020(8307)
- 2019(18739)
- 2018(18414)
- 2017(34652)
- 2016(19298)
- 2015(21518)
- 2014(21800)
- 2013(21351)
- 2012(20006)
- 2011(18190)
- 2010(18366)
- 2009(16885)
- 2008(16911)
- 2007(15593)
- 2006(13411)
- 2005(12011)
- 学科
- 济(78009)
- 经济(77922)
- 管理(56995)
- 业(56398)
- 企(46002)
- 企业(46002)
- 方法(36708)
- 数学(31877)
- 数学方法(31597)
- 财(21965)
- 农(21638)
- 中国(19919)
- 学(18357)
- 贸(17757)
- 贸易(17752)
- 易(17295)
- 技术(17209)
- 业经(17062)
- 制(15585)
- 农业(14516)
- 地方(14429)
- 务(13904)
- 财务(13874)
- 财务管理(13827)
- 企业财务(13076)
- 融(12989)
- 金融(12987)
- 银(12811)
- 银行(12745)
- 理论(12588)
- 机构
- 大学(285359)
- 学院(284989)
- 济(114609)
- 经济(112185)
- 管理(105398)
- 研究(98424)
- 理学(91084)
- 理学院(89972)
- 管理学(88327)
- 管理学院(87798)
- 中国(73269)
- 科学(64402)
- 京(60614)
- 农(58714)
- 所(52608)
- 财(51551)
- 业大(49150)
- 研究所(48127)
- 农业(46889)
- 中心(45070)
- 江(43999)
- 财经(41284)
- 北京(37932)
- 经(37457)
- 范(35972)
- 师范(35412)
- 经济学(35312)
- 院(35137)
- 州(34715)
- 技术(33070)
- 基金
- 项目(190889)
- 科学(147308)
- 基金(136668)
- 研究(132195)
- 家(122964)
- 国家(121938)
- 科学基金(101811)
- 社会(82286)
- 社会科(78051)
- 社会科学(78022)
- 省(75819)
- 基金项目(73071)
- 自然(68217)
- 自然科(66663)
- 自然科学(66639)
- 自然科学基金(65462)
- 划(64599)
- 教育(61419)
- 资助(55726)
- 编号(52450)
- 重点(43983)
- 成果(41696)
- 部(41587)
- 发(41152)
- 创(40472)
- 创新(37985)
- 计划(37759)
- 科研(37415)
- 课题(36896)
- 大学(35113)
- 期刊
- 济(123119)
- 经济(123119)
- 研究(78998)
- 中国(54988)
- 学报(54773)
- 农(51538)
- 科学(46708)
- 财(41314)
- 大学(39647)
- 学学(37690)
- 管理(36608)
- 农业(34415)
- 教育(29014)
- 技术(26294)
- 融(24435)
- 金融(24435)
- 业经(20413)
- 财经(20382)
- 经济研究(20275)
- 业(19255)
- 经(17496)
- 问题(16892)
- 技术经济(15792)
- 版(15584)
- 科技(15446)
- 贸(15243)
- 国际(14299)
- 业大(14226)
- 商业(13945)
- 图书(12795)
共检索到41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部彦君 许开轶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其所拥有的发展快速性、规模效应性与多领域适用性使得该领域的技术竞争与现实政治博弈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国家高度关注和重视技术的赋能与赋权作用。从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国际权力结构的过程来看,人工智能将极大地作用于权力所依赖的四种基本结构,通过重塑知识结构与介入生产、安全、金融三大结构的方式,激发结构内的权力博弈;打破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既有权力均衡,使权力以一种有序而渐进的方式进行积累和分配。而在权力发生技术因流动的过程中,技术优势与权力优势之间的转换将会变得更加顺畅且自然,权力会进一步流向拥有结构性权力优势的技术优势国与跨国科技公司。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全球权力收益不对称的现状,我们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整体繁荣方面的价值,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合作方案,寻找世界共同发展之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秋慧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步应用到保险业的具体经营环节中,并将进一步深刻地重塑保险价值链,对传统保险业生态形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从产品开发、营销、承保、理赔、客户服务五大环节具体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保险价值链的重塑路径,认为大数据基础尚不完善、复合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跨行业资源整合困难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价值链中发挥创新性作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建立完善的行业大数据基础平台、实施创新复合型技术人才战略、制定并实施跨行业合作策略等,助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最终实现保险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根本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田云华 周燕萍 邹浩 王凌峰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引发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和世界经贸格局重大变革。世界主要经济强国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争夺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抓手。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可能推动国际贸易规模扩大,提升服务贸易份额,并促进国际贸易交易模式平台化、小宗化,可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也可能通过降低企业劳动力需求从而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我国应部署并强化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中国制造"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飞 刘家旗 付雅梅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利用2006—2019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阈值后,其碳减排效应逐渐凸显;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减排;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对碳排放发挥持续促进作用。因此,在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正确引导人工智能在碳减排领域的研发应用,针对不同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毅 吴瑶 谭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它对于依赖网络媒介的成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进学习体验、完善学习评价方式,还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学习从理念走向实践。全面总结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学习中的成功案例,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成人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的影响趋势,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成人教育 个性化学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凤 汪琳 朱毅轩
在对人工智能赋能国际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了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了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大量互补性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的“簇群”并催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不但推动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升级,而且对贸易竞争优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使得各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规模、人力资本、全球开放程度、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对贸易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创新 国际贸易 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龙 刘刚 戚聿东 陈定定 申卫星 张世华 温百华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十年的革命性突破,是科技—产业—金融有效结合的卓越范本。其技术突破建立在多方市场力量的高效协同上,技术领先性、产品市场力与风险投资回报之间形成有力的正向循环,从而有效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风险。人工智能产业化部门和产业智能化部门的正反馈和互补性创新,不仅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且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按照人工智能加速回报定律,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迎来人工智能的“经济奇点”。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总体上对就业岗位的创造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还极大地提升了科学发现的深度、范围和潜力。然而,在各国人工智能实力分化与大国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呈现出新的态势,如两极竞争格局逐渐突出,集团化、阵营化明显加剧,国际经济合作遭遇挫折。美国对华地缘战略竞争与智能科技迈过“奇点”在历史性节点上碰撞,推动国家间极限战略竞争,推进战争形态根本性演进。智能竞争成为国家安全重心,智能手段赋能极限战略竞争。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既要通过立法破除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的障碍,又要通过立法处置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充分认识必要监督与过度监管之间的微妙差异,并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调整和更新监管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群
近半年来,以ChatGPT为典型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也引起人们对于其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浓厚兴趣。随着GPT-4吸收和整合广泛的智力资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机构已开始尝试使用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快捷地洞察全球公司、行业、资产类别和资本市场等信息。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财富管理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是挑战还是机会?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泽虎 管俊
人工智能技术正塑造着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中国出口贸易应对外部风险冲击并保持出口韧性提供了机遇。采用2009—2021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显著增强了城市出口韧性。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成本节约、创新促进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渠道提升城市出口韧性。再次,人工智能技术对出口韧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跨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出口韧性的强化效应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智能技术对非资源城市、低物质资本城市、高人力资本城市和信息基础设施较好城市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交通基础设施较好城市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较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人力资本积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区域风险共担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英平 孙婧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冲击,并不断向第三产业渗透。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变革,本文基于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保险行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其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整体上而言,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保险行业就业人数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且发达地区的当期效应强于欠发达地区,而从滞后效应来看,欠发达地区则更为显著。因此,建议推动保险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质量落地;统筹实施保险科技人才战略,促进就业结构不断升级;重视地区差异,引导区域间人工智能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保险行业 创新效应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贾君枝 崔西燕 张贵香
为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组织模式的影响,文章采集国内近十年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组织研究文献,利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涉及的知识元素、组织方式、算法模型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环境下的知识组织过程包括知识抽取、知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知识组织过程提供了技术性支持,提升了知识组织处理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泽虎 袁梦
选用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测度区域人工智能技术水平,通过莫兰指数刻画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性,并利用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都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外资进入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周边相邻地区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著的;异质性分析得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要比东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鼓励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合理高质量地吸引和使用外资,建立更开放的新型经济体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毅青 唐玉
本文先从理论上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然后采用2006-2019年我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居民消费率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引领人工智能产业转型升级,更快实现对居民消费率提升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地强化其生产率获得效应,弱化其技能偏向性特性,放大人工智能技术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性内生动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为人 李斌
税收风险分析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和税收风险分析的基本性质,对在税收风险分析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在税收风险分析中引入人工智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税收风险分析 人工智能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昕宇 张冰冰 姚寅 何勤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使其对职业的替代效应备受各界关注。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及其区域比较的研究较少且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基于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状况对其进行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估。本文将美国O*NET职业体系与《中国职业大典》进行匹配,利用O*NET各职业的技能特征评级和IFR年度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数据,运用LASSO回归、随机森林分类器等方法 ,提取影响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的关键职业技能特征变量,测算我国职业大典中各小类、中类和大类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率,并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七个大类职业的平均职业替代风险为63.23%,职业替代风险整体较高。进一步地,本文结合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市在中类职业层面处于高替代风险的劳动力规模,检验了地区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性别比对人工智能职业替代效应的影响。本文的测算结果能够为动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性失业问题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支持,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稳定就业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