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6)
2023(12063)
2022(10609)
2021(10446)
2020(8637)
2019(20282)
2018(20434)
2017(37573)
2016(21563)
2015(24490)
2014(24924)
2013(24065)
2012(22451)
2011(20204)
2010(20531)
2009(18862)
2008(18665)
2007(16498)
2006(14675)
2005(13058)
作者
(61142)
(50477)
(50457)
(48065)
(32386)
(24477)
(22983)
(20002)
(19565)
(18320)
(17629)
(16953)
(16193)
(16092)
(15581)
(15538)
(15305)
(15103)
(14542)
(14380)
(12945)
(12720)
(12220)
(11740)
(11388)
(11361)
(11300)
(11260)
(10169)
(10005)
学科
(78791)
经济(78691)
管理(58127)
(53043)
(45600)
企业(45600)
方法(36901)
数学(30827)
数学方法(30363)
中国(26104)
教育(23739)
(23618)
(19693)
(19486)
理论(19379)
业经(16883)
地方(15371)
(13942)
(13917)
(13475)
贸易(13466)
技术(13207)
(12982)
农业(12904)
(12022)
财务(11950)
财务管理(11925)
环境(11477)
教学(11341)
企业财务(11291)
机构
大学(310631)
学院(301806)
管理(113682)
(107300)
经济(104465)
研究(102713)
理学(98002)
理学院(96729)
管理学(94666)
管理学院(94099)
中国(70916)
(68356)
科学(65978)
(52490)
(51019)
(50830)
师范(50665)
研究所(47849)
(45488)
(44987)
中心(44986)
北京(44250)
业大(43542)
师范大学(41401)
财经(40745)
教育(40530)
(37327)
(36835)
(36635)
技术(35327)
基金
项目(199288)
科学(156404)
研究(151444)
基金(140572)
(121433)
国家(120224)
科学基金(102000)
社会(90963)
社会科(85607)
社会科学(85584)
(78448)
教育(76274)
基金项目(74141)
(67832)
自然(65866)
编号(64520)
自然科(64294)
自然科学(64279)
自然科学基金(63107)
资助(58249)
成果(56128)
课题(46863)
重点(45258)
(45008)
(41982)
(40816)
项目编号(40119)
教育部(39044)
(38334)
大学(38322)
期刊
(121337)
经济(121337)
研究(98456)
教育(65766)
中国(65261)
学报(50572)
科学(44897)
管理(41535)
(40627)
大学(38766)
(38662)
学学(34623)
技术(29565)
农业(28570)
(21101)
金融(21101)
财经(20848)
图书(20739)
业经(18416)
经济研究(17854)
(17722)
问题(15498)
职业(15363)
理论(15270)
(14573)
(14469)
(14371)
论坛(14371)
科技(14335)
实践(14194)
共检索到454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把教育关系视为一种情感性的"爱恋"关系。尽管这一理解受到了经验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批判,但是,它所体现的教育之爱以及理解性认知,对于当代教育弊端仍具有一种救赎性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浪  庞学光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泛又深刻的课题,反映到职业教育领域表现为: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养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神科学教育学派倡导的"教育即文化"的命题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唤醒、陶冶、理解、体验、表达、反省等是职业教育领域应着力加强的方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庆丽  
教育和爱的原初共生共存在现代性中遭受根基性损伤。现代教育以理性和效率作为自我身份认同话语来凸显自身对整饬秩序和经济价值的至上追求,同情和爱等表达人类在联合生活中深沉情感联系的内容被视为盲目和低效而遭受忽视,它们失去在现代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这致使教育和人的生存都陷入了困顿。现代教育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可以通过还原教育和教育爱的原本面貌而恢复人的完整、自由存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江  
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德育,即将德育作为高等教育实现的途径予以讨论,旨在从一个新的侧面来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文章在描述了德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高校德育的几点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巍卓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危机与精神科学的兴起,以斯普兰格为代表的德国知识分子重新全面地发现了洪堡的思想遗产。本文从精神科学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视域出发,探讨了洪堡教育思想体系的人性论基础及其内在结构。洪堡学说的核心是个体的自由,它既意味着单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意味着民族实现其个性。洪堡对人性论做出双重规定,进而以此为起点,通过"教化",探索将个人自由、民族个性与世界主义有机地交融到一起的思想道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牛国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飞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俊三  
教育研究是一种成人的研究,一种事理的研究,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对伦理、事理和道理的追问,促进了教育学崇高学术品格的形成。教育研究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明确的理论导向,自觉的学术追求,它的理想境界主要体现在固本归元、兼容并包、出神入化的学术追求之中。教育研究要勇敢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介入新的场域, 既建设学科,又化解学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学术生命。只有这样,教育研究才会发展,教育学才会得到新生和永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旭东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教育学学术规范存在的几个问题,即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讨论或研究的缺失、学科的学术体系中教育学的学科缺位、教育学的学术独立性的缺少、教育学的原创学术知识的缺乏,然后探讨了我国教育学学术规范建设的途径,即建立教育学的学术形式规范,建立教育学的学术内容规范,建立教育学学术规范与教育政策和实践之间的合理关系,建立制度化的教育学学术规范。文章的结论认为教育学的学术规范为教育学学术创新提供外在的制度保障,而且也可以为我国教育学进入世界教育学学术体系奠定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钱林晓  
当前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教育学参与不足的状况,对学科研究造成了制约和局限。不仅有可能把复杂的教育问题转化成为单纯的经济问题,而且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对研究结果的外在制约会降低研究的有效性和价值。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教育学的参与,教育学对教育经济学的参与应体现在宏观的学科建设和微观的具体研究之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满忠坤  
学科归属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关乎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规约着学科构建的有效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划分学科类型的根本依据,确证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厘清教育学学科归属的前提和依据。教育学不仅不应归为社会科学,而且归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提法也不妥当。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是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它规约了教育学是基于理解和认同的人文科学属性。确证教育学的人文科学归属,旨在强调教育研究的价值涉入和"主体赋予性",有助于警醒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岩峰  汤苏宁  
教育工作者具有担负起教师教育学科开拓创新的使命和职责,教师教育学科建设问题是我国师资队伍优化的重要课题,从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出发,派生出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师研修、教师资格等范畴,再由这些范畴和众多的概念构成系统结构,最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师教育学学科体系。教师教育学是一门有关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科,它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