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6)
2023(14797)
2022(12911)
2021(12438)
2020(10358)
2019(24508)
2018(24256)
2017(46707)
2016(25215)
2015(28611)
2014(28444)
2013(28083)
2012(25661)
2011(23162)
2010(23045)
2009(21043)
2008(20293)
2007(17086)
2006(14853)
2005(12867)
作者
(70937)
(59097)
(58581)
(55947)
(37774)
(28274)
(26641)
(23278)
(22564)
(20885)
(20274)
(19952)
(18633)
(18574)
(18311)
(17936)
(17494)
(17295)
(16873)
(16752)
(14520)
(14488)
(14200)
(13419)
(13162)
(13077)
(12978)
(12872)
(11864)
(11588)
学科
(104439)
经济(104331)
管理(67821)
(62782)
(51063)
企业(51063)
方法(49715)
数学(44235)
数学方法(43534)
中国(29973)
(26423)
(22014)
地方(21731)
(21489)
业经(21133)
(19495)
贸易(19482)
(18936)
农业(17675)
理论(16981)
(16421)
环境(16253)
(15869)
技术(14764)
(13833)
(13733)
银行(13698)
(13240)
(13239)
金融(13236)
机构
大学(353918)
学院(351542)
(142241)
管理(139816)
经济(139226)
理学(122275)
理学院(120852)
研究(119905)
管理学(118397)
管理学院(117780)
中国(88873)
(76677)
科学(75226)
(60751)
(59344)
研究所(54645)
(54349)
中心(53597)
业大(52315)
财经(49947)
北京(48782)
(48421)
(47676)
师范(47283)
(45618)
(44083)
经济学(43091)
农业(42648)
(39746)
经济学院(38902)
基金
项目(247357)
科学(195332)
基金(180855)
研究(179252)
(158183)
国家(156964)
科学基金(135176)
社会(113307)
社会科(107446)
社会科学(107415)
基金项目(96253)
(94473)
自然(89015)
自然科(87044)
自然科学(87027)
自然科学基金(85417)
教育(82629)
(80617)
资助(75377)
编号(72170)
成果(57781)
重点(55244)
(54754)
(52498)
(50987)
课题(50075)
创新(47607)
科研(47227)
教育部(47077)
国家社会(46819)
期刊
(148354)
经济(148354)
研究(102682)
中国(63795)
学报(54466)
科学(51976)
管理(49622)
(48455)
(43612)
大学(41320)
教育(39029)
学学(38718)
农业(34361)
技术(31124)
(25513)
金融(25513)
经济研究(24648)
财经(23291)
业经(23090)
问题(20768)
(19990)
(18898)
图书(18779)
资源(17271)
技术经济(17103)
科技(16865)
统计(16642)
理论(15814)
现代(15572)
(15545)
共检索到500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清菁  戴特奇  陶卓霖  张萌萌  
重力模型是重要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已经在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重力模型应用中,结果对参数的敏感性较高,不同的参数设置就可能导致结果体系的巨大差异,故精确的参数是重力模型应用的基础。许多研究关注了重力模型参数的提取,但限于数据等因素,参数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采用2010年城市间铁路客运量作为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反映,以城市市辖区居民总可支配收入作为城市的"质量",刻画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进而通过回归分析考察重力模型的参数结果;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工具,分析重力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空间差异并得到可视化结果。相比于既有研究,本文在变量选取中增加了城市间列车交流频次这一变量,与平均运行时间结合共同反映城市之间的"距离",使模型拟合结果得到较大改进。结果表明,重力模型参数取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区域使用统一的重力模型参数可能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将重力模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不能忽略参数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特奇  刘毅  
重力模型是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模型,空间相互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模型参数的测定和解释一直是多个学科关注的热点。但对模型参数时间变化路径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研究采用无约束重力模型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主要时间点的中国城际铁路旅客交流,得到了参数的时间变化路径。我们发现质量参数与距离衰减参数均为增加趋势,并进行了解释,特别就距离衰减参数单调增加路径与理论预期的差异从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制度框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试探性解释和理论反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忠平  邹尚君  彭浩轩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和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引发的湿地退化压力日益凸显,熵理论为城市扩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城市湿地退化压力建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已有研究表明,城市湿地损失、湿地区域建设用地的增加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熵的数值不断下降,但仅依靠空间熵理论难以定量湿地退化压力。因此依据城市地理学中的重力递减理论,引入距离因素,从湿地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熵、湿地本身面积、距湿地中心的距离、距商业中心的距离4个要素构建重力空间熵的城市湿地压力模型。研究以1988年武汉南湖湿地遥感影像为基础,制作矢量图,从南湖湿地周边众多湖泊湿地中,随机选取40个样本湿地,分别计算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5个时期的样本湿地压力值,并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对南湖湿地所受的压力值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1)湿地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熵越小,湿地所承受压力越大;距中心湿地越远越靠近城市商业中心且面积越小的城市湿地更容易发生消亡;(2)根据城市湿地压力模型计算的压力值大的湿地更容易在下一阶段发生显著的损失或消亡;(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扩张,城市湿地承受的压力值逐年增加,当压力值到达0.7左右,湿地存在极大消亡风险。遥感影像解译的结果与按照重力空间熵的城市湿地压力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城市湿地在城市扩张压力下的演化过程。模型的建成对于城市湿地动态变化和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并把握这一湿地损失过程和趋势,预测城市湿地在城市扩张压力下的演化过程能为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湿地的具体保护提供方向和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张佑印  高军  
以入境旅游发展业绩指标为依据,选取60个入境旅游热点城市,统计1998—2008年各城市的入境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并依托重力模型,测算1998—2008各年度以热点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分布重心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的经纬坐标;用Google Earth软件,实地指示两类重心在地域空间上的地理位置,实证研究二者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分析二者的时空错位现象,揭示中国入境旅游近十年来的地域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及变迁动因。研究表明:中国入境旅游客流分布重心近十年来大致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重心近十年来大致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两类重心分布呈现空间错位的现象,且两类重心均呈现出东移南下的变迁之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宋晓华  尹德斌  李然  
选取京沪高速铁路为研究线路,首先以人口和GDP的乘积作为衡量标准,选取15个主要站点城市为辐射点;其次,选取京沪沿线4省辖域内45个地级城市为被辐射城市,运用重力模型理论,利用城市人均GDP和城市间交通距离构建了衡量城市间吸引力的重力模型,计算了京沪沿线主要站点城市对沿线四省45个地级城市的吸引力;最后,将京沪沿线主要站点城市对沿线四省地级城市的吸引力进行了三级划分,从而确定了各主要站点城市的不同等级的辐射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斌  许立民  秦奋  孔云峰  
运用重力模型,在ArcGIS平台上通过VBA编程,模拟河南省公路客流空间运输联系。节点连接图表明,河南省区域公路客流连接关系呈明显的轴—辅系统特征。通过潜能和交流量对比,发现从河南省西北的济源市到东南的周口市、从濮阳市到洛阳市两条交通优先发展带,可为交通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佟达  刘晓溪  安迪  
根据铁路客流影响因素以及高速铁路客流的性质选择了重力模型对客运专线客流进行短期预测,并通过对京沪线月均客流分布进行统计整理,利用重力模型对京沪客专沿线车站的客流分布进行OD反推,最后利用平均增长系数法对预测结果进行收敛调整,对比了预测客流分布和实际客流分布,验证并给出了重力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客流分布进行描述的方法,为制定列车开行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帮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单德芳  祝甲山  贾元华  
本文通过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流量分配模型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及京沪间的实际情况,对高速铁路客流量分配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了客流在高速铁路与民航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弓秀玲  王慧武  朱金福  
我国高速铁路目前的营销模式较为单一,不能根据市场细分及时进行调整,影响了高铁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采用微观经济学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均衡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高铁企业利益和社会福利均衡条件下单位营销投入变动的优化取值模型,分析了单位营销投入变动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应根据不同运营目标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当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企业应实行无差异营销策略;当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时,企业应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对于我国高铁营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弓秀玲  王慧武  朱金福  
我国高速铁路目前的营销模式较为单一,不能根据市场细分及时进行调整,影响了高铁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采用微观经济学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均衡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高铁企业利益和社会福利均衡条件下单位营销投入变动的优化取值模型,分析了单位营销投入变动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应根据不同运营目标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当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企业应实行无差异营销策略;当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时,企业应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对于我国高铁营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春志  郑思齐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亟需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体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构建城市空间模型以支持更加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际上现有的城市空间模型(例如UrbanSim,Tranus,Cubeland等)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通过对未来城市空间增长趋势和特征进行情景预测,对城市/交通规划方案、土地和房地产政策的系统性效果和协调性进行模拟和评估,有效地提高了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在中国,此类城市空间模型尚处于初期阶段,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基础理论、数据整合等方面的挑战。2011年8月8日,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办了"城市空间模型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正娜  颜庭干  刘婷  黄涛  
区位—分配模型是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最适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P中值模型以效率作为导向,采用"邻近分配"规则,不考虑设施容量(规模),难以适应城市综合医院供需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下适度均衡、居民随机概率式选择和区位与规模同步求解的布局要求。本文尝试以P中值模型为基础框架,在对P中值模型来源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基于供需双方(居民—综合医院)空间相互作用的重力P中值模型。新模型通过纳入"邻近就医"最大出行成本因子,确保居民至少邻近1所综合医院(保障空间公平);通过追求总加权出行成本最小化,确保设施空间配置效率;通过纳入设施容量规模因子实现设施区位和规模同时求解;通过纳入最小规模因子,保障设施规模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平。进一步通过无锡市区综合医院空间配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采用新模型优化后,综合医院空间配置更加公平、居民邻近就医更加便捷,且能够实现与社区卫生设施协同布局,使整个医疗设施体系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本文构建的新重力P中值模型(模型的变量参数可作适当调整)可用于竞争型公共设施区位决策,为相关设施布局调整或者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方  袁超文  
本文在Diamond(2016)模型基础上,引入户籍和土地供给规则等因素,比较了当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高、低学历劳动力的迁移动机差异,探讨中国城市发展背后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影响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工资水平;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城市的舒适度也是影响他们迁移的重要因素,存在福利洼地。(2)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是迁移人口的增减。(3)高、低学历劳动力之间有互补性,但劳动力市场的回报更偏向于高学历劳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特奇,金凤君,王姣娥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市群的铁路客流衰减变化规律及其网络结构有所不同,应用重力模型等方法不能较好地刻画这一变化。本研究借助“轴-辐”理念进一步从网络关联的角度考察了我国1990年代铁路客流变化,发现存在明显的区域重组、中心极化和空间关联升级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所体现的城市群结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该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到201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对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存在绝对收敛;且在控制了城镇化后,收敛系数β值下降,说明城镇化具有教育收敛效应;此外,教育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促进了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的收敛。实证结果还表明,在教育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2.3%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