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4)
- 2023(13650)
- 2022(11412)
- 2021(10676)
- 2020(8236)
- 2019(18430)
- 2018(18105)
- 2017(33929)
- 2016(18128)
- 2015(19871)
- 2014(19603)
- 2013(19117)
- 2012(17865)
- 2011(16330)
- 2010(16311)
- 2009(15332)
- 2008(14568)
- 2007(13015)
- 2006(11820)
- 2005(10318)
- 学科
- 济(77551)
- 经济(77472)
- 业(46186)
- 管理(44334)
- 农(33502)
- 企(31389)
- 企业(31389)
- 中国(25947)
- 地方(25870)
- 方法(23303)
- 农业(22740)
- 业经(21060)
- 数学(18637)
- 数学方法(18436)
- 财(16476)
- 制(15035)
- 发(14605)
- 学(14369)
- 地方经济(13473)
- 银(13315)
- 银行(13305)
- 贸(13211)
- 贸易(13198)
- 融(13005)
- 金融(13002)
- 行(12943)
- 环境(12736)
- 易(12671)
- 理论(12242)
- 发展(11403)
- 机构
- 学院(249361)
- 大学(241184)
- 济(99329)
- 经济(96959)
- 管理(90076)
- 研究(87685)
- 理学(75766)
- 理学院(74798)
- 管理学(73545)
- 管理学院(73059)
- 中国(67832)
- 科学(52456)
- 京(51839)
- 财(46392)
- 农(43406)
- 所(42954)
- 中心(41159)
- 江(40910)
- 范(38766)
- 研究所(38450)
- 师范(38448)
- 财经(35385)
- 业大(34228)
- 州(33008)
- 北京(32726)
- 农业(32301)
- 院(32040)
- 经(31875)
- 师范大学(30581)
- 经济学(29917)
- 基金
- 项目(161712)
- 科学(127675)
- 研究(126461)
- 基金(113418)
- 家(97180)
- 国家(96177)
- 科学基金(82495)
- 社会(81042)
- 社会科(76383)
- 社会科学(76371)
- 省(66611)
- 基金项目(60226)
- 教育(57193)
- 划(54405)
- 编号(53938)
- 自然(48630)
- 自然科(47391)
- 自然科学(47382)
- 自然科学基金(46476)
- 资助(44033)
- 成果(43783)
- 发(41915)
- 课题(38192)
- 重点(36487)
- 发展(34378)
- 部(34226)
- 创(34144)
- 展(33774)
- 国家社会(33117)
- 年(32359)
共检索到394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琴琴 杨金娜 赵人镜 张玉钧
引入一种基于互惠互利且可持续的环境管理理念,即日本里山理念,从乡村景观保护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义,并以北京浅山区史长峪村为案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通过人地共生、永续经营的乡村旅游发展观,挖掘在地景观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观,融入环境教育的乡村旅游产品观,以及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乡村旅游治理观四观协同的发展模式来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日本里山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里山理念 浅山区 乡村旅游 史长峪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廖慧怡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地区发展的途径之一,必须面对当代乡村景观中传统农业主体性破坏对游憩资源运用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在于乡村地区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乡村旅游以环境资源为基础,建立适宜的乡村环境管理与旅游模式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该研究主要结合《里山倡议(Satoyama Initiative)》的环境管理概念,探讨其融入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能性,并以我国台湾桃园地区乡村景观为案例,通过对桃园地区乡村景观变迁的研究访谈、空间分析及乡村旅游发展课题的探讨,初步提出三种基于里山倡议概念的乡村旅游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颜苗苗 梅青 王明康
在乡村旅游系统与复杂适应系统高度契合的理论架构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发现"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的发展规律与特殊路径。结果表明: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系统发展分为探索期、起步期、发展期与稳固期4个阶段。多主体、多要素交互作用下的系统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基本特征与适应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而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优化主体间协调机制及顺应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则构成了中郝峪村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的经验来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海燕
乡村旅游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受广大城市居民欢迎的新型的旅游形式,它不仅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如何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满足旅游者需求是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河北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和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在地域发展模式、项目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对河北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发展模式 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志海
佛山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岭南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契合度大,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佛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佛山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阐述了佛山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最后,结合佛山乡村旅游的特点,提出了从古朴村落、乡村美食、乡村商品、乡村民俗和乡村农庄(民宿)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文化创意 融合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慧 吕同猛
沟域乡村旅游作为沟域经济的一种模式,具有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多重效应。近年来辽宁沟域乡村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应明确发展目标,打造示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第一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采取强化政策支持,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产业融合和产品升级、大力宣传促销等对策措施促进其迅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辽宁 沟域乡村旅游 发展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帆
乡村旅游现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个性化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旺盛,游客的出行体验日趋多样化,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已无法契合消费者的自主化需求,加之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旅游景点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跨度,因而乡村旅游向智慧化方向转变势在必行。本文对构建乡村智慧旅游平台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当前乡村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凡
乡村文化与旅游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通过发展基于乡村文化的旅游经济,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全面融合,从而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继霞
低碳环保理念融入旅游产业,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我国聚焦"三农"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关低碳技术的运用下,构建乡村低碳旅游产业链,开发乡村低碳社区,在政府主导下创新低碳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乡村旅游 发展途径 新农村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金华 章锦河 陆佩雯 胡欢 李克强
后现代旅游理念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观。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方法,以长沙县开慧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后现代旅游是对现代旅游的继承性发展,后现代旅游需求是多样、复杂、甚至矛盾的,目前很难统一界定;(2)总体来看,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秉持绿色自然、情感体验、个性本我、健康公平等理念;(3)开慧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产品开发存在游客参与度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产品认知程度不一,新媒体营销收效甚微等问题;(4)探索性地设立了由13个影响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依据对游客的重要性程度将权重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并以此作为产品开发的参照;(5)提出了加强"大地艺术类""儿童旅游类""农家体验类""户外休闲类"4类后现代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今后,有必要加强对"后现代"或"跨现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亮梓 谭益民 张双全 吴戈男
集体林区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符合绿色发展的主题。采集了常宁市塔山乡西江村居民的物质、环境、生活和自我价值4个方面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建立"幸福指数"模型对生态旅游开展后的居民幸福状况进行衡量。得出以下结论:(1)集体林区的生态旅游活动推动了经济发展,个人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提升影响明显;(2)生态旅游的辐射效应,客观上改善了当地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助于幸福感提升;(3)总体上,年纪较大、旅游参与度深的人群幸福感较强;(4)居民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因子敏感度较低。
关键词:
集体林区 生态旅游 幸福指数 西江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正明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通过“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佳突破口和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华
增权指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利的认识,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不断得到调整,而李坑村的居民总是无一例外地处于无奈、被动与弱势的地位。要真正改变这一弱势地位,只有通过社区增权的方式以提高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增权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以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为构架,探讨我国现实旅游开发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进行增权的必要性与具体途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 增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真
在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人民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面貌,满足外来游客的多元旅游需求。在国家宏观政策和方针的指导下,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在实际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中,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到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单一,专业经管人才队伍欠缺等。必须在明确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