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
- 2023(1089)
- 2022(940)
- 2021(912)
- 2020(847)
- 2019(1666)
- 2018(1553)
- 2017(2558)
- 2016(1555)
- 2015(1764)
- 2014(1677)
- 2013(1728)
- 2012(1781)
- 2011(1576)
- 2010(1602)
- 2009(1522)
- 2008(1509)
- 2007(1376)
- 2006(1282)
- 2005(1175)
- 学科
- 济(3155)
- 经济(3154)
- 管理(3047)
- 学(3045)
- 业(2557)
- 虫(2393)
- 企(2083)
- 企业(2083)
- 防(1927)
- 害(1874)
- 及其(1693)
- 虫害(1627)
- 水产(1530)
- 防治(1498)
- 方法(1492)
- 治(1492)
- 动物(1364)
- 财(1343)
- 制(1327)
- 农(1298)
- 病虫(1247)
- 病虫害(1247)
- 银(1236)
- 银行(1227)
- 数学(1167)
- 中国(1166)
- 行(1157)
- 数学方法(1150)
- 动物学(1109)
- 融(959)
- 机构
- 大学(24342)
- 学院(23679)
- 研究(12004)
- 农(11334)
- 科学(9984)
- 农业(9189)
- 中国(8625)
- 所(7863)
- 业大(7549)
- 研究所(7401)
- 济(6055)
- 经济(5851)
- 京(5823)
- 省(5795)
- 农业大学(5788)
- 室(5571)
- 管理(5468)
- 实验(5284)
- 业(5190)
- 实验室(5073)
- 中心(5006)
- 重点(4841)
- 江(4652)
- 院(4608)
- 理学(4517)
- 理学院(4439)
- 管理学(4235)
- 管理学院(4205)
- 研究院(4073)
- 科学院(3970)
共检索到37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孟楼 李有忠 雷琼 杨忠岐
采用木块法饲养花绒寄甲成虫,然后将其所产的卵块保存在5℃恒温条件下,以确定低温保存后花绒寄甲卵的生活力、初孵幼虫的行为学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并比较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与树干打孔注药(氧化乐果)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保存49天与花绒寄甲新产卵的孵化率没有差异,花绒寄甲1龄幼虫在室内可存活1~8天、平均2.26天,爬行速度为6.5~100cm.h-1,平均25.23cm.h-1,室内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其初孵幼虫均能找到光肩星天牛幼虫并进行寄生;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按照每头光肩星天牛幼虫释放15~25粒花绒寄甲卵时其寄生率可达90%;树干打孔注药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
关键词:
花绒寄甲卵 光肩星天牛 释放 控制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王小艺 唐桦 姜静 魏可 吕军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Coleoptera寄甲科Bothrideridae)是迄今发现的寄生天牛类害虫最主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经研究,虽然寄生不同天牛种类的花绒寄甲根据形态特征目前认为是同一种,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为很强的寄主专化性,即形成了不同天牛种的花绒寄甲生物型(biotypes)(Weietal.,2009)。因此,在利用其开展天牛生物防治时,必须在自然界找到自然寄生该种天牛的花绒寄甲生物型,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栗山天牛 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冰 徐智文 薛羿 刘英胜 严善春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杀虫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本次试验选用的被害树种为馒头柳,采用树干输液法,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3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质量浓度分别设为:氯虫苯甲酰胺2、4、8 g/L,氟虫双酰胺0.6、1.2、2.4 g/L,吡虫啉2.8、5.6、11.2 g/L。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54.5%、41.9%66.0%和59.1%86.4%。防治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处理组的树干上无新产卵刻痕,吡虫啉处理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瑞豪 李孟楼 张翌楠 杨忠岐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
关键词:
花绒寄甲 释放量 松褐天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李建庆 梅增霞 王小艺 景志高 孟向东
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选取8个受害严重的白蜡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然后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白蜡树的被害株率、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5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3.16%,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2.36%;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7.2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9.68%。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释放卵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孟楼 王培新 马峰 杨忠岐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
关键词:
花绒坚甲 光肩星天牛 寄生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希平 杨忠岐 孙绪艮 乔鲁芹 王晓红 魏建荣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选取6个松褐天牛危害的马尾松林样地,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的卵和成虫。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单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室内和林间罩网寄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在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对当年松褐天牛的寄生防治效果显示: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8.54%,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3.07%;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47.0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8.00%,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均对松褐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卵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建庆 杨忠岐 张雅林 梅增霞 张玉荣 王小艺
在湖南和湖北省选取9个云斑天牛危害的杨树林作为试验林,释放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开展生物防治云斑天牛试验。通过调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数和株虫口数2个指标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这种寄生性天敌的卵和成虫均对云斑天牛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3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3.27%;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4.33%;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6个试验林中,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84.23%;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5.65%。通过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后当年和第2年调查的防治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天敌成虫的防治效果略好于释放卵的林分,但二者差异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彦龙 杨忠岐 张翌楠 王小艺 吴成进 马生福 陆之贵
为研究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越冬后幼虫或蛹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林间大规模防治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在室内和林间进行试验和验证。在室内试验中,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分别被释放在含有越冬后松褐天牛的木段上,而林间验证试验包括直立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林间均匀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伐倒死树释放花绒寄甲卵4种处理。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1时,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23%;释放花绒寄甲卵数量与侵入孔数量比例为16∶1时,其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为91.18%。在林间试验中,当成虫的释放量与侵入孔比例为1∶1时,直立死树上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处理的控制效...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振良 徐一忠 王自力 童爱珍
1996年至 1 998年我们在浙江省绍兴市市区对危害垂柳的星天牛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采用了 3种药剂 ,每种药剂采用了 3种施药量 ,施药方法为蛀孔塞药。结果表明 ,各个处理虫口死亡率均达到 70 %以上 ,其中用 80 %敌敌畏乳油原药 ,1 8%阿维菌素乳剂原药和 3 6g·L-1,56%磷化铝片剂 1 /8片、 1 /1 2片和 1 /1 6片 ,虫口死亡率都达 90 %以上。表 2参 4
关键词:
星天牛 幼虫 药剂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福在 邢炜 张永祥 高瑞桐
在我国林业生产上,特别是杨树(Populus spp.)栽培中,受到天牛的严重危害,至今尚无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为此在系统研究冰核细菌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冰核细菌作为促冻杀虫剂,为控制天牛危害提出一项新的措施。研究表明,多数害虫是不耐结冰的,一但体内水分结冰,细胞组织就会受到破坏而导致死亡;一些耐寒昆虫的耐寒性也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当体内结冰持续时间较长,也会使之死亡。但是一般昆虫都能忍受-10~-15℃的低温而不结冰,这是因为昆虫具有过冷却能力,
关键词:
冰核细菌 光肩星天牛 过冷却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瑞桐 Victor C.Mastro 李玉琴 王彦 杨晓民
Data from a survey in the Hasi Mountain areas of Jinyuan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showed that 83.3% white birch(Betula platyphylla) stand was infested by the Asian longhorned beete,Anoplophroa glabripennis.The longevity of the beetles was(41.2?11.5) days for a male and(39.1?13.1) days for a...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白桦 杨树 防治 吡虫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春萍 李琪 程晋伟 陈洁 宗浩
为了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固-液连续萃取法提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种仁的活性物质,减压浓缩后得到粗提物,得率13.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浸膏中楝素的含量为17 mg/g。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用不同稀释倍数的种仁甲醇粗提物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了拒食作用的测定,试虫的拒食率分别达到37.5%、47.6%和61.9%。结果表明印楝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印楝素 高效液相色谱 小菜蛾 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