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9)
- 2023(5614)
- 2022(4519)
- 2021(4365)
- 2020(3643)
- 2019(8623)
- 2018(8491)
- 2017(16552)
- 2016(8782)
- 2015(9942)
- 2014(9831)
- 2013(9296)
- 2012(8138)
- 2011(7329)
- 2010(7596)
- 2009(6879)
- 2008(6801)
- 2007(6001)
- 2006(5263)
- 2005(4726)
- 学科
- 济(36229)
- 经济(36199)
- 管理(25345)
- 业(22919)
- 企(20649)
- 企业(20649)
- 方法(19549)
- 数学(17526)
- 数学方法(16998)
- 农(8549)
- 中国(8545)
- 业经(8104)
- 理论(7853)
- 财(7743)
- 制(6744)
- 学(6506)
- 地方(5640)
- 和(5327)
- 农业(5266)
- 划(5245)
- 务(5201)
- 财务(5156)
- 财务管理(5142)
- 贸(5129)
- 贸易(5125)
- 环境(5086)
- 教学(5049)
- 技术(5029)
- 体(4988)
- 易(4975)
- 机构
- 学院(120617)
- 大学(120281)
- 管理(50091)
- 济(45856)
- 经济(44766)
- 理学(43630)
- 理学院(43227)
- 管理学(42091)
- 管理学院(41890)
- 研究(36819)
- 中国(28423)
- 京(25420)
- 科学(22595)
- 财(20923)
- 中心(17466)
- 所(17448)
- 江(17056)
- 业大(16847)
- 财经(16658)
- 农(16079)
- 北京(16074)
- 研究所(15838)
- 范(15544)
- 师范(15399)
- 经(15164)
- 州(14048)
- 技术(13829)
- 院(13747)
- 经济学(13277)
- 财经大学(12571)
- 基金
- 项目(82127)
- 科学(65091)
- 研究(59663)
- 基金(59333)
- 家(51654)
- 国家(51267)
- 科学基金(44998)
- 社会(37162)
- 社会科(35258)
- 社会科学(35245)
- 省(32707)
- 基金项目(30592)
- 自然(29900)
- 自然科(29274)
- 自然科学(29271)
- 教育(29042)
- 自然科学基金(28719)
- 划(27473)
- 资助(25239)
- 编号(24539)
- 成果(19481)
- 重点(18576)
- 部(17682)
- 创(17256)
- 课题(17203)
- 发(16655)
- 创新(16112)
- 科研(15625)
- 大学(15457)
- 教育部(15383)
共检索到17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瑞
长期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地表开裂、地质下沉、房屋裂缝倒塌、人畜饮水困难、农田干涸、井泉渗漏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沉陷区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居住。
关键词:
采煤沉陷 综合治理 BT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冉 徐向阳 刘虹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闲置的采煤沉陷地和水面。随着"土地整治+""光伏+"等创新理念的兴起,在国家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相继推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既解决了光电项目的用地问题,又实现了采煤沉陷区闲置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立体化增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佳洺 余建辉 张文忠
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沉陷区复垦研究不同,考虑采煤沉陷区自然生态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采煤沉陷区整体格局和面临的社会经济风险,深入研究各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采煤沉陷区面积预计超过60000 km2,其中与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叠压的面积分别达到4500 km2和26000 km2,涉及人口达2000万左右,其中山西和山东两省采煤沉陷区的影响最为严重;从区域特征来看,中国采煤沉陷区有开发利用、环境修复、民生保障、异地搬迁四大主要治理导向,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可以将沉陷区分为环境适应发展型、基础设施完善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环境修复型、民生保障型、异地搬迁型六个治理类型。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空间格局 综合治理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孝辉
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地下采空区面积已经达到了2万平方公里,地面沉陷区接近5000平方公里,涉及到全省的九大矿区,有近300万人口面临着受灾困境。作为一个为全国提供了1/4的煤炭资源的能源大省,在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山西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地面沉降而引起的地质灾害频发、水资源枯竭、土地资源破坏等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龙乾 郭达志 许善宽 李健民 张亦之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全保
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永城市煤矿沉陷区土地的不同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煤矿 沉陷区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振龙 章启兵 李瑞
淮北平原淮南市、淮北市及宿州市(简称两淮一宿),由于煤矿井大量开采,已形成了大面积的积水洼地,最大积水面积为10.5 km2,平均积水面积2.0~2.5 km2,总积水面积达100 km2,积水库容2.4×108m3,且在近15~20年内,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加,平均积水深度3~5.5 m,积水最深达13 m多。论文分析了淮北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研究以蓄水为主和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特征蓄水位及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及蓄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沉陷区作为湿地开发的三种构造模式,从而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贾宁 胡伟 王东权
采煤沉陷水域蕴含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是将沉陷水域的治理与农渔养殖、景观重建结合,存在一定局限性。若能将其与开发用地相结合,创建漂浮建设用地,则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挖掘潜在资源价值、拓展建设用地模式,为缓解人地矛盾,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小琨 郭倩倩
基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大量需求导致矿区出现大量的沉陷区,这些采煤沉陷区的出现大大限制了煤矿的发展并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TL县采煤沉陷区的调研,并结合TL自身的条件和成功地区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种治理模式应用于TL县采煤沉陷区乡村环境的综合治理中:规划鱼塘区域,发展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并以恢复乡村环境为主,挖掘旅游资源和打造以农业为主题的生态园区三种模式,通过运用上述综合治理模式拓宽土地面积、增强土地肥力,给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值,让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极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使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和谐相互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欣如 张欣 葛楠 陈曦 王博 刘瑞敏 王非恒
【目的】探究半干旱地区采煤活动造成的土壤侵蚀对北沙柳Salix cheilophil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阐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方法】在野外原位试验条件下,对北沙柳、小叶锦鸡儿根部进行原位根系断裂试验来模拟土壤侵蚀胁迫,设置对照组(CK)和轻度胁迫(S1)、中度胁迫(S2)和重度胁迫(S3)四种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测定了不同胁迫处理下两种灌木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并使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逆性。【结果】土壤侵蚀胁迫显著抑制北沙柳和小叶锦鸡儿的株高、冠幅、枝条长度和枝条直径,且随着侵蚀胁迫程度增大,抑制程度越明显;北沙柳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侵蚀胁迫程度增大而降低,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小叶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在胁迫后期恢复至侵蚀胁迫前期;北沙柳的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小叶锦鸡儿的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侵蚀胁迫后期北沙柳和小叶锦鸡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隶属函数分析显示,在土壤侵蚀环境中,小叶锦鸡儿抗逆性最强,北沙柳次之。【结论】小叶锦鸡儿对采煤沉陷区土壤侵蚀的破坏致损效应具有更好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更适于干旱、半干旱矿区的生态修复与植被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旭 周妍 翟紫含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的地方,总书记指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内容之一,需要对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并提升其利用价值。结合徐州综合整治经验,以及对山东济宁、山西太原、陕西榆林等典型采煤塌陷区的实地调研,笔者梳理了采煤塌陷区的特征及问题,并提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采煤塌陷地 国土综合整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丁雷
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河北省财政厅探索建立了可复制的"1+5"综合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建立核心目标体系,创新水价形成机制,创新项目建管机制,创新节水压采机制,创新组织推动机制。
关键词:
河北省 地下水 超采 综合治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林 代晓松 张永强
海洋环境治理与开发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商业模式创新不足、陆海统筹缺乏系统性等核心问题,提出导入EOD开发模式开展规划策划、生态本底修复,导入绿色低碳产业等实现政企各方合作共赢的实施路径,并总结了典型项目的成功经验,希望为EOD模式在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洋生态 环境综合治理 EOD 商业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新生 王巧妮 张智光
一个土地单元往往有多种特征,能适应多种土地利用方案。但在实际中,利用方向通常是唯一的。在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待复垦塌陷地的自然特点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选择最佳的复垦模式,发挥土地的最大生产潜力,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国内的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