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2)
2023(10638)
2022(9368)
2021(8812)
2020(7377)
2019(16970)
2018(17119)
2017(32627)
2016(17819)
2015(20140)
2014(20148)
2013(19973)
2012(18183)
2011(16308)
2010(16146)
2009(14489)
2008(13837)
2007(11948)
2006(10395)
2005(8950)
作者
(52862)
(43903)
(43466)
(41353)
(27814)
(21040)
(19692)
(17329)
(16648)
(15529)
(15037)
(14740)
(13893)
(13757)
(13502)
(13249)
(13154)
(13021)
(12542)
(12351)
(10995)
(10591)
(10511)
(9891)
(9761)
(9737)
(9732)
(9525)
(8768)
(8631)
学科
(69973)
经济(69904)
管理(53733)
(50101)
(41827)
企业(41827)
方法(33280)
数学(28657)
数学方法(28344)
(18911)
(17771)
技术(16640)
中国(16413)
地方(16011)
业经(15435)
(15327)
环境(15280)
农业(13104)
(12532)
(12343)
贸易(12336)
理论(12046)
(11967)
(11181)
(10118)
(10038)
财务(9973)
财务管理(9959)
企业财务(9444)
教育(9387)
机构
大学(252875)
学院(252024)
管理(103636)
(94657)
经济(92406)
理学(90479)
理学院(89453)
管理学(87891)
管理学院(87448)
研究(84432)
中国(59733)
科学(56288)
(54770)
(42611)
(42205)
业大(41471)
(39553)
研究所(39470)
中心(37758)
(35265)
北京(34611)
(34122)
师范(33821)
农业(33169)
财经(32775)
(31189)
(29852)
(29401)
技术(28255)
师范大学(27523)
基金
项目(182702)
科学(142817)
研究(131800)
基金(131494)
(115678)
国家(114776)
科学基金(98099)
社会(80621)
社会科(76376)
社会科学(76351)
(71890)
基金项目(71426)
自然(65898)
自然科(64209)
自然科学(64193)
自然科学基金(62980)
(60994)
教育(59285)
编号(54001)
资助(53285)
成果(42029)
重点(41044)
(39259)
(39073)
(38385)
课题(36568)
创新(35820)
科研(34913)
计划(33825)
大学(33211)
期刊
(101010)
经济(101010)
研究(69162)
中国(45012)
学报(42347)
科学(39755)
(37100)
管理(36312)
大学(30885)
学学(29113)
(27708)
教育(27672)
农业(26813)
技术(23758)
业经(16876)
(15740)
金融(15740)
图书(15043)
科技(14961)
经济研究(14867)
财经(14644)
资源(14449)
(14206)
技术经济(13481)
问题(13181)
理论(12701)
(12336)
实践(11965)
(11965)
现代(11640)
共检索到352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振龙  章启兵  李瑞  
淮北平原淮南市、淮北市及宿州市(简称两淮一宿),由于煤矿井大量开采,已形成了大面积的积水洼地,最大积水面积为10.5 km2,平均积水面积2.0~2.5 km2,总积水面积达100 km2,积水库容2.4×108m3,且在近15~20年内,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增加,平均积水深度3~5.5 m,积水最深达13 m多。论文分析了淮北采煤沉陷区的现状和特点,划分了沉陷区的功能,研究以蓄水为主和湿地、景观等多种功能开发的模式,提出沉陷区之间及其与河道的沟通连接方式,对沉陷区特征蓄水位及可引水量、可供水量及蓄水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沉陷区作为湿地开发的三种构造模式,从而有效地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孝辉  
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地下采空区面积已经达到了2万平方公里,地面沉陷区接近5000平方公里,涉及到全省的九大矿区,有近300万人口面临着受灾困境。作为一个为全国提供了1/4的煤炭资源的能源大省,在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山西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地面沉降而引起的地质灾害频发、水资源枯竭、土地资源破坏等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佳洺  余建辉  张文忠  
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引发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沉陷区复垦研究不同,考虑采煤沉陷区自然生态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采煤沉陷区整体格局和面临的社会经济风险,深入研究各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路径。结果表明:中国采煤沉陷区面积预计超过60000 km2,其中与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叠压的面积分别达到4500 km2和26000 km2,涉及人口达2000万左右,其中山西和山东两省采煤沉陷区的影响最为严重;从区域特征来看,中国采煤沉陷区有开发利用、环境修复、民生保障、异地搬迁四大主要治理导向,进一步结合社会经济和空间特征,可以将沉陷区分为环境适应发展型、基础设施完善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环境修复型、民生保障型、异地搬迁型六个治理类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冉  徐向阳  刘虹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闲置的采煤沉陷地和水面。随着"土地整治+""光伏+"等创新理念的兴起,在国家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相继推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既解决了光电项目的用地问题,又实现了采煤沉陷区闲置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立体化增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贾宁  胡伟  王东权  
采煤沉陷水域蕴含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是将沉陷水域的治理与农渔养殖、景观重建结合,存在一定局限性。若能将其与开发用地相结合,创建漂浮建设用地,则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挖掘潜在资源价值、拓展建设用地模式,为缓解人地矛盾,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胡虹彦  秦国伟  
为实现生态环境公共品供给的高效率,优化现行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演进历程,发现生态修复制度碎片化、生态修复主体制度错位、资金管理制度缺位、环评配套制度更新迟滞等问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基于此,从以下方面提出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制度的优化路径:建立系统的生态修复制度体系;构建市场参与的生态修复主体制度;健全生态修复资金征收管理制度;开展生态修复环评配套制度改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欣如   张欣   葛楠   陈曦   王博   刘瑞敏   王非恒  
【目的】探究半干旱地区采煤活动造成的土壤侵蚀对北沙柳Salix cheilophil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阐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适应性及生存策略。【方法】在野外原位试验条件下,对北沙柳、小叶锦鸡儿根部进行原位根系断裂试验来模拟土壤侵蚀胁迫,设置对照组(CK)和轻度胁迫(S1)、中度胁迫(S2)和重度胁迫(S3)四种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测定了不同胁迫处理下两种灌木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并使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逆性。【结果】土壤侵蚀胁迫显著抑制北沙柳和小叶锦鸡儿的株高、冠幅、枝条长度和枝条直径,且随着侵蚀胁迫程度增大,抑制程度越明显;北沙柳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侵蚀胁迫程度增大而降低,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小叶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在胁迫后期恢复至侵蚀胁迫前期;北沙柳的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小叶锦鸡儿的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侵蚀胁迫后期北沙柳和小叶锦鸡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隶属函数分析显示,在土壤侵蚀环境中,小叶锦鸡儿抗逆性最强,北沙柳次之。【结论】小叶锦鸡儿对采煤沉陷区土壤侵蚀的破坏致损效应具有更好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更适于干旱、半干旱矿区的生态修复与植被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小琨  郭倩倩  
基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大量需求导致矿区出现大量的沉陷区,这些采煤沉陷区的出现大大限制了煤矿的发展并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TL县采煤沉陷区的调研,并结合TL自身的条件和成功地区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种治理模式应用于TL县采煤沉陷区乡村环境的综合治理中:规划鱼塘区域,发展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并以恢复乡村环境为主,挖掘旅游资源和打造以农业为主题的生态园区三种模式,通过运用上述综合治理模式拓宽土地面积、增强土地肥力,给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值,让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极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使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和谐相互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鹏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分配正义需求的满足。生态修复不仅仅追求对于生态环境本身的恢复和重建,更体现了它对生态环境影响下人们权利和义务的修正,这一过程也同时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正义的述求,而环境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这种正义价值的选择决定了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应当包括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环境利益的保障这两个基本方面。目前,生态修复实践已经在多个煤炭开发城市里广泛开展,但是理论研究尚局限在技术和管理领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全保  
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永城市煤矿沉陷区土地的不同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瑞  
长期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地表开裂、地质下沉、房屋裂缝倒塌、人畜饮水困难、农田干涸、井泉渗漏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影响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沉陷区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居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梦瑶  张明珠  汪颖  孙庆业  
【目的】水体污染不仅会影响水质,且会对水体中人体肠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造成影响。【方法】以安徽阜阳迪沟采煤沉陷区为对象,以合肥市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为参照系。基于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探究上覆水和沉积物中5种人体肠道病原菌致病基因(0157:H7型大肠杆菌的eae基因、肠炎沙门氏菌的ttr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粪肠球菌的divIVA基因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基因)相对丰度的差异,探讨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合适性。【结果】采煤沉陷区水体中5种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趋势不一致;上覆水中,3个研究区域受eae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养殖废水区,受ttr、ipaH、ail和divIVA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沉积物中,3个研究区域受eae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生活污水区>养殖废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受ipaH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受ttr、divIVA和ail基因污染程度最大的均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和煤矸石污染区受到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差异;沉积物中5种人体肠道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均比上覆水中高;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与5种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Cu和Zn的含量与divIVA和ail基因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董铺水库相比,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中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前者。【结论】基于研究区和对照区水体中致病基因相对丰度及理化性质的比较,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考虑,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研究结果可为皖北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飞  陆林  
煤炭开采使部分土地变成了塌陷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采煤塌陷地的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应用等,生态恢复的理论主要包括生态演替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等。论文就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的内涵、目标、原则、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恢复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生态农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童尧  龙开胜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受到影响最大、利益关系最复杂的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煤矿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农民。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分配中各主体地位不同以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论:应在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调节与补偿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邱汉周  金晓玲  胡希军  
潘集煤炭储量丰富,随着开采规模的日趋加大,在加快潘集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和社会环境问题。在对潘集采煤塌陷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采煤塌陷区进行区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区规划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建设方向。以期为潘集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