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9)
2023(7430)
2022(6159)
2021(5545)
2020(4679)
2019(10444)
2018(10001)
2017(18823)
2016(10501)
2015(11116)
2014(10489)
2013(10483)
2012(9745)
2011(8682)
2010(8455)
2009(7630)
2008(7389)
2007(6451)
2006(5649)
2005(4897)
作者
(34435)
(28729)
(28723)
(26871)
(18082)
(14044)
(12795)
(11287)
(10972)
(9949)
(9790)
(9434)
(9422)
(9215)
(9065)
(8918)
(8899)
(8620)
(8300)
(8270)
(7616)
(7062)
(6829)
(6648)
(6498)
(6398)
(6183)
(6177)
(5884)
(5864)
学科
(40336)
经济(40285)
管理(28284)
(28050)
(22382)
企业(22382)
方法(19226)
数学(17196)
数学方法(17041)
(11920)
(11422)
(11140)
中国(10466)
(9230)
贸易(9227)
(9009)
业经(8793)
(8336)
农业(7532)
(7481)
财务(7479)
财务管理(7462)
产业(7226)
企业财务(7179)
地方(6956)
环境(6348)
技术(6312)
(6299)
银行(6242)
(6192)
机构
大学(150880)
学院(148290)
(60307)
经济(59314)
研究(56484)
管理(53439)
理学(47546)
理学院(46913)
管理学(45866)
管理学院(45642)
中国(40570)
科学(39837)
(39521)
(32040)
农业(31854)
业大(31024)
(30987)
研究所(28903)
(25703)
中心(24555)
(21480)
农业大学(21103)
财经(21057)
(20507)
北京(19609)
(19376)
经济学(19061)
(18634)
(18598)
科学院(18077)
基金
项目(110413)
科学(86295)
基金(82785)
(77825)
国家(77232)
研究(68364)
科学基金(64283)
自然(46130)
自然科(45103)
自然科学(45086)
社会(44574)
自然科学基金(44367)
基金项目(44319)
(42800)
社会科(42380)
社会科学(42368)
(37755)
资助(33231)
教育(30744)
重点(25932)
计划(24859)
(23758)
编号(23516)
(23437)
(23304)
科研(22693)
科技(22153)
创新(21974)
(21341)
国家社会(19413)
期刊
(58778)
经济(58778)
研究(38652)
学报(38073)
(34335)
科学(31136)
中国(27375)
大学(26890)
学学(26099)
农业(22819)
(19406)
管理(18711)
(12560)
(11694)
金融(11694)
业大(11329)
经济研究(11174)
财经(10532)
业经(9620)
(9606)
农业大学(9552)
技术(9541)
教育(9316)
(9075)
科技(8552)
问题(8261)
林业(7799)
中国农业(7084)
商业(6910)
技术经济(6836)
共检索到208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才  尹燕  陈松江  毕阳  葛永红  
【目的】探讨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v.Pingguoli)果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方法】在花后60 d对苹果梨果实进行双层套袋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解套袋微域环境对果皮蜡质含量、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苹果梨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套袋相比差异不显著;与未套袋相比,套袋果实表皮蜡质粗糙、蜡膜不均一、裂纹较多,且表面无蜡质结晶形成。对其蜡质组分分析表明,套袋与未套袋果实检出的蜡质组分数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在含量上套袋果实烷烃较未套袋有所提高,链烷酸有所下降。同时采前套袋处理的果实蜡质组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潇  陈杨杨  石新杰  齐开杰  曹鹏  殷豪  张绍铃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外源激素氨基乙酰丙酸(AL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对植物叶片表皮蜡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玉露香’梨为试材,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ALA、MeJA、SA及MeJA+SA,研究其对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组分、结构以及渗透性的影响。[结果]喷施外源激素后,与对照相比,ALA和MeJA处理的叶片蜡质总量均增加,SA处理的差异不大,而MeJA+SA处理的蜡质总量减少,且不同处理7 d时蜡质总量均高于14 d。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蜡质各组分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与对照相比,ALA处理叶片酯类含量在7 d时减少而在14 d时增加,伯醇含量在2个时期均增加。MeJA处理叶片烷烃含量在7 d时增加而在14 d时减少。SA处理7 d时叶片蜡质组分影响较小,14 d时伯醇和酯类含量均增加。MeJA+SA处理叶片酯类含量在7 d时减少,而烷烃、脂肪酸含量在14 d时减少。其中,C27、C30、C31烷烃,C26、C28、C30伯醇和C16、C18脂肪酸是被激素诱导的主要蜡质成分。‘玉露香’梨叶片表面为薄膜状蜡质层,表面较平滑,有褶皱,无裂纹。ALA以及MeJA+SA处理后蜡质层褶皱减少,而MeJA处理后叶片表面褶皱明显增多、变密,且出现较多蜡质晶体。SA处理对蜡质结构影响较小。此外,ALA、MeJA和SA处理能够减缓叶片的水分散失,而MeJA+SA处理加快叶片的水分散失。[结论]本研究表明蜡质层的沉积与结构变化可降低渗透性,减缓叶片的水分散失。SA、MeJA和ALA处理可能通过增加C27以上碳链长度的烷烃含量,减少蜡质的失水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建光  邸葆  李英丽  陈少春  张健强  刘玉芳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建光  邸葆  李英丽  陈少春  张健强  刘玉芳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双艳  齐军仓  惠宏杉  廖乐  林立昊  华森源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玉凤  曲玉莹  郝鑫  王鹏  曲波  
为探究表皮蜡质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以蓝叶玉簪‘翠鸟’(Hosta‘Halcyon’)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通过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和人工除蜡,将试验分为4种处理,分别为正常给水有蜡质(ZY)、正常给水无蜡质(ZW)、干旱处理有蜡质(GY)以及干旱处理无蜡质(GW),分析了蜡质对‘翠鸟’玉簪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表皮自然覆有蜡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等均高于人工去除表皮蜡质的叶片;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净光合速率都显著降低(pZW>GY>GW。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阴生植物‘翠鸟’玉簪叶片表皮蜡质在抗旱中的保水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长城  张绍铃  胡红菊  田瑞  吴俊  杨志军  马翠云  
以‘云红梨2号’为试材,研究套袋、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内源AL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酶活性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初期,套袋和外源ALA处理均有明显的促进果皮着色的效果,且两者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果实接近成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在正常光照情况下,果实摘袋后5 d左右对促进着色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套袋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相关;不同处理及对照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与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显著相关,但与果实可溶性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廷宇  李彬  程艳  赵茹  吴春燕  陈赫楠  徐伟  张晓明  
【目的】研究薄皮甜瓜果实套袋后袋内小气候环境的日变化和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薄皮甜瓜的果袋。【方法】以硫酸纸袋、牛皮纸袋、白色塑料袋、红色塑料袋、蓝色塑料袋、绿色塑料袋、黑色塑料袋7种透光率不同的果袋,对薄皮甜瓜品种"绿魁"的果实进行套袋处理,首先采用照度计对套袋材料的透光率进行测定,然后在试验中对果实袋内微域环境的日变化进行测定,最后在果实采收适期利用HPLC等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套袋果实袋内微域环境的日变化与果袋的透光率有明显联系,透光率高,袋内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也较高,CO2含量和袋内的相对湿度则较低。果实品质也受果袋材料透光率的影响,透光率越高,果实颜色越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郁  宋超  王小清  
【目的】低温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外界胁迫的第一层保护性屏障。研究低温胁迫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组分含量、结构及相关蜡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表皮蜡质与低温互作机制,从而对后续作物的抗性机制研究起指导作用。【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cer1、cer3、cer4、cer6、cer10、cer20及kcs1为试验材料,待植株生长至5—6周时进行4℃胁迫处理10 d和18 d。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蜡质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蜡质基因CER1、CER3、CER4、K...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莉  赵米贤  王建华  刘三震  王国英  SCHNABLES.Patrick  
为阐明植物蜡质合成/转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网络,依据PubMed,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表皮蜡质”和“植物”的中英文为关键词,检索了197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125篇,通过整理和归纳,分析以玉米为代表的植物蜡质代谢相关合成,转运及调控网络。结果表明:植物蜡质成分复杂,一般由超长链脂肪酸、烷烃、醛、醇、酮以及萜类和一些小分子次级代谢物组成。且不同植物及同一种植物不同器官蜡质含量及成分均不同。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表皮蜡质合成、运输及调控机理研究相对清楚,植物蜡质前体物质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在脂肪酰-CoA延长酶等多酶体系催化下合成,包括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单子叶植物蜡质合成及排列方式与双子叶植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如,拟南芥中ABCG32编码的脂质转运蛋白参与莲座叶角质层蜡质的形成,而玉米GLOSSY13、大麦的HvABCG31和水稻的OsABCG31主要是在幼叶表皮蜡质转运过程起作用。目前,玉米中发现的蜡质突变体超过了30多个,相关基因还有待挖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小云  陈信波  徐向丽  刘爱玲  邹杰  高国赋  
以水稻成熟叶片为材料,用氯仿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采用常温法、加热法和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稻叶表皮蜡质.结果表明,氯仿作溶剂的提取效果好于正己烷,常温加热结合法提取表皮蜡质含量最高,加热法居中,常温法最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常温加热结合法,用两种溶剂都能将叶表皮蜡质完全提取干净;采用加热法,用氯仿为溶剂能将叶表皮蜡质提取干净,而用正己烷为溶剂,叶片表皮蜡质还有少量呈不规则的小粒状残存;用常温法则两种溶剂都不能将稻叶表皮蜡质提取干净.提取时间对蜡质提取效果有明显影响,高温下(氯仿60℃或正己烷67℃)提取超过30 s,导致细胞内脂溶性成分渗出.综合蜡质含量和扫描电镜分析的结果,以氯仿为溶剂、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晓月  王荫长  尤子平  
朱砂叶螨的表皮由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和皮细胞层组成,上表皮由里向外可分为电子致密层、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厚度为0.053μm;原表皮分为外表皮和内表皮两层,外表皮厚0.145μm,内表皮厚0.684μm;外表皮向外延伸形成脊和叶,脊高0.815μm,宽0.105μm,脊距1.105μm;皮细胞层平均厚度为0.793μm。蜕皮时,首先上表皮物质沉积,形成片层结构;然后皮细胞分化,脊状突起渐出现;之后,皮细胞物质积累,脊状突起显著;最后,内表皮渐渐蜕去,被溶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栋  谢红江  李靖  孙淑霞  涂美艳  江国良  
利用单、双层纸袋和自制新闻纸袋对"八月桃"、"北京24号"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纵横径生长速度减慢,单果重略有下降,以双层纸袋影响最显著;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Vc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总酸含量略高于对照,仍以双层纸袋影响效应最显著。套袋果实在成熟时果皮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花青素含量增多,颜色较对照鲜艳,双层纸袋和单层纸袋作用效应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清温  李承森  李凤兰  
杉科植物巨杉是美国特有植物.叶片鳞状钻形,双面气孔型.叶面非气孔区的表皮细胞长方形,细胞长轴与叶片长轴的方向一致.叶片远轴面和近轴面各有2条气孔带,每条气孔带由2~5行气孔组成.叶片中部的气孔带最宽,气孔数量最多.叶片顶部近轴面的气孔数量比远轴面的气孔数量明显多,叶片中部远轴面和近轴面的气孔分布和数量近似,叶片基部远轴面的气孔明显比近轴面的气孔多.气孔椭圆形,多数气孔的长轴与叶片长轴的方向一致.保卫细胞肾形,细胞壁加厚.副卫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垂周壁的角度与周围表皮细胞的不一致.巨杉与其近邻北美红杉和中国特有植物水杉相比,巨杉和北美红杉的表皮细胞壁直,水杉的多数表皮细胞的壁明显弯曲;巨杉叶表皮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瑞  袁仲玉  夏雪  刘振中  史涛  高华  赵政阳  
【目的】研究套袋对“瑞雪”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晚熟苹果品种“瑞雪”为材料,常规方法测定其外在品质指标(色泽、果形指数、果面光洁指数、果锈指数和日灼果率),并测定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采用超声波水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可溶性糖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提取并测定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含量。【结果】与不套袋对照果实相比,套单层袋“瑞雪”苹果外在品质指标改善明显;总糖含量显著下降,其中蔗糖和山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