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0)
- 2023(9257)
- 2022(7698)
- 2021(7097)
- 2020(5959)
- 2019(13250)
- 2018(12594)
- 2017(24265)
- 2016(13368)
- 2015(14287)
- 2014(14017)
- 2013(13526)
- 2012(12395)
- 2011(11282)
- 2010(11218)
- 2009(10621)
- 2008(10444)
- 2007(9228)
- 2006(8266)
- 2005(7158)
- 学科
- 济(47496)
- 经济(47438)
- 业(40599)
- 管理(38927)
- 企(30444)
- 企业(30444)
- 方法(21869)
- 数学(19941)
- 数学方法(19698)
- 财(15563)
- 中国(15390)
- 农(15185)
- 贸(11982)
- 贸易(11979)
- 易(11743)
- 制(11472)
- 银(11441)
- 银行(11401)
- 险(10945)
- 保险(10854)
- 行(10790)
- 业经(10718)
- 策(10102)
- 学(10085)
- 农业(9902)
- 融(9657)
- 金融(9657)
- 务(9645)
- 财务(9632)
- 财务管理(9613)
- 机构
- 学院(185513)
- 大学(184443)
- 济(78246)
- 经济(76743)
- 管理(73059)
- 研究(63769)
- 理学(62816)
- 理学院(62203)
- 管理学(61161)
- 管理学院(60841)
- 中国(52355)
- 科学(40160)
- 财(38526)
- 京(38097)
- 农(37953)
- 所(32781)
- 业大(32044)
- 研究所(30057)
- 财经(29977)
- 农业(29805)
- 中心(29643)
- 江(27784)
- 经(27420)
- 北京(24197)
- 院(23916)
- 经济学(23797)
- 财经大学(22441)
- 经济学院(21723)
- 州(21579)
- 省(21014)
- 基金
- 项目(128243)
- 科学(100488)
- 基金(94531)
- 研究(87830)
- 家(85243)
- 国家(84537)
- 科学基金(71415)
- 社会(56868)
- 社会科(53982)
- 社会科学(53968)
- 基金项目(49503)
- 省(49352)
- 自然(48520)
- 自然科(47424)
- 自然科学(47407)
- 自然科学基金(46612)
- 划(42509)
- 资助(39295)
- 教育(39247)
- 编号(33409)
- 重点(28960)
- 部(27871)
- 发(26784)
- 创(26507)
- 成果(25863)
- 科研(25463)
- 计划(25038)
- 创新(24882)
- 国家社会(23722)
- 教育部(23530)
共检索到273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孙思宇 宁卓
在我国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下,人工林的采伐策略面临着限额指标编制和申请过程带来的风险。文章基于弗斯特曼模型,选取江西省和浙江省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的生长模型,结合我国林木采伐管理政策的现状,实证分析采伐政策风险和失去林权风险两个因素对人工林最优轮伐期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森林经营管理和完善我国采伐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随立地条件改善、采伐政策风险增大、失去林权风险增大而缩短。(2)在采伐政策风险增大的情况下,优等林地和中等林地经营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分别缩短了5.90%和4.60%;林地期望收益值分别减少了33.10%和67.40%。(3)在失去林权风险下,优等林地和中等林地经营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比采伐政策风险的最大值时减少了13.20%和5.40%,林地期望收益值减少了78.80%和221.40%。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启示:(1)适当放宽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提高采伐指标分配的灵活度;(2)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减少寻租等行为的发生;(3)提高林权的稳定性,降低林权被收回的风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铁英 于政中
人工林可看作一个离散系统,每个采伐分期中各龄级的林分面积定义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各龄级的采伐面积定义为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的作用下,人工林从现状态经过N个采伐分期到达一个终端状态,可看作一个控制过程。寻求最优的控制过程的方法有多种,在国内外有关的研究中较为普遍的是多周期的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但前者需为每个分期定义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因而计算机计算时占用大量的存贮空间,后者在维数较高时因计算量太大难以求解。极大值原理是最优控制理论中的主要方法之
关键词:
最优控制 极大值原理 人工林经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智涵 宁卓 杨红强
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实现中国2060年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基于改进的Faustmann-Hartman模型,以中国南方浙江、福建和江西三个省份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并预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确定最优轮伐期及碳汇收益。研究结果表明:(1)依次纳入木材收益、地上生物量碳汇收益和死亡有机质碳汇收益时,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分别为21.85年、22.98年和22.88年;(2)上述三种情景下,林地期望价值的净现值分别为20408.20元/hm~2、24587.29元/hm~2和28101.11元/hm~2;(3)全面考虑包含死亡有机质碳库在内的林业碳汇效益,能够稳定提高林地所有者收益约7.02%~21.61%。此外,应进一步考虑多轮伐期下税收政策及自然风险等因素对碳汇营林的影响,这是确定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收益后续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博 薛伟 张华超 朱梦龙
【目的】研究长白松采伐迹地不同风速下的火灾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观测火烧后5年内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为遭受火灾后的森林资源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模拟长白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发生火灾,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得到火灾过程中土壤达到的最高温度,每隔半年进行1次灾后土壤的取样测量。采用折线图及柱状图的方法直观地描绘出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火灾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火灾释放的能量使表层土壤温度急剧升高,土壤性质会随之发生改变。当土壤温度超过200℃时,土壤受到高温作用会形成严重板结,容重大幅升高且在观测期内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土壤中有机质以及全氮含量的大量损失同样发生在200℃并难以天然恢复;全磷、全钾的大量损失发生于更高的温度,但火烧后土壤裸露会导致其持续损失;表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受到高温的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升高。【结论】深层土壤的容重仅在低风速的火烧下升高,且各元素含量受火烧影响较小,5年内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浅层土壤的有机质会大量流失、土壤容重升高,但从火烧1年后开始缓慢恢复,有效营养元素含量也在火烧后初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此时进行人工恢复可以使其得到有效利用。
关键词:
长白松 采伐迹地 土壤温度 土壤性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辛赞红 江洪 接程月 魏晓华 BLANCO Juan 周国模
近年来由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造成生产力日趋下降,已严重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运用FORECAST模型模拟杉木人工林在200 a间的生长情况,从而揭示其在不同轮伐期下氮循环的特点。模拟分好、中、差3种立地条件和10,25,50 a等3个不同的轮伐期长度。预测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氮的吸收量和归还量都随着轮伐期的增长而增加;叶片氮的含量也随着轮伐期的增长而增大;土壤有效氮在25 a轮伐期时下降,而后随着轮伐期变长又有所回升。以中等立地为例,10,25,50 a轮伐期土壤有效氮的200 a的平均值分别为96.24,86.87和96.07 kg.hm-2;吸收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树力
以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为对象,在综合分析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得出基本轮伐期的基础上,借鉴纸浆材人工林复合轮伐期的概念,确定出2种复合轮伐模式的技术要点。比较2种复合轮伐模式与相对应基本轮伐模式的木材收获量及经济收获量,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轮伐模式1比2次基本轮伐得到的经济材和商品材分别多28.2872 m3.hm-2(10.34%)和28.1734 m3.hm-2(10.04%),经济收获量多4906.67元.hm-2(4.50%);复合轮伐模式2比2次基本轮伐得到的经济材和商品材分别多20.9167 m3.hm-2(7.36%)和20.7635 m3.hm-2(7.6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陆志敏 江龙彪 江建平 汪朝平
本文研究了奉化市尚田镇广渡村的1片14年生杉木人工林分的短轮伐期与更新技术。认为杉木短轮伐期经营,缩短了培育周期,经济效益显著,适宜边缘产区以及中小径材销路广的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杉木 轮伐期 萌芽更新 边缘产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书蓉 李淑仪 廖观荣 蓝佩玲 廖新荣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关键词:
桉树 施肥效应 土壤养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周国福 林义辉
试验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因素 ,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次重复。在参试的处理范围内 ,初植密度越大 ,其数量成熟和轮伐期的年龄越小 ;密度处理从 1到 6达到数量成熟的年龄分别为 5 5、6 2、6 6、6 7、6 8、6 4a ;最佳轮伐期分别为 5、6、7、7、7、6a ,这时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 2 4 8%、2 3 9%、2 3 5 %、2 2 8%、2 1 6 %、2 4 1%。施肥处理 1到 6的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 6 3、6 6、6 5、6 .5、6 .5、6 .6a ,全部在6 .3 6 .6a之间 ,而轮伐期分别是 6、7、6、6、6、7a ,这时的内...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江波 袁位高 戚连忠 朱锦茹
根据对常规栽培模式的杨树人工林林分生产力分析 ,确定了各主要立地的培育目标 ,并计算数量成熟龄、经济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分析结果表明 :以净贴现值最大确定杨树最优轮伐期 ,1 2指数级培育小径材的轮伐期为 1 3~ 1 4a ,1 4指数级培育中小径材的轮伐期为1 2~ 1 3a ,1 6指数级培育大中径材的轮伐期为 1 2~ 1 3a ,1 8指数级培育大径材的轮伐期为 1 1~ 1 2a。表 4参 2
关键词:
杨属 人工林 轮伐期 成熟年龄 抚育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祥庆 叶世坚 陈绍栓
通过对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调查 ,研究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布规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轮伐期经营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随年龄阶段的提高 ,杉木枝、叶、根、边材及林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干、皮和心材比例逐年增加 ,边材 /心材及林冠 /树干比例下降 ,轮伐期越短 ,每采伐单位杉木干物质所带走的养分越多 ,对地力的消耗越严重 ;同时短轮伐期还造成采伐、炼山及整地对林地的干扰频率增加 ,并不利于杉木林下植被发育 ,因此轮伐期是影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因素 ,今后确定杉木轮伐期应考虑杉木的生态成熟龄 ,适当延长轮伐期 ,给林地...
关键词:
轮伐期 杉木 长期生产力 地力衰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巫志龙 周成军 周新年 刘富万 陈文 蓝建华
[目的 ]比较杉阔混交人工林在不同采伐强度下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的差异,探究林木细根生长与采伐强度的关系,以期为区域杉阔混交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以闽北杉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8月实施4种不同采伐强度(按蓄积量计算分别为中度择伐34.6%、强度择伐48.6%、极强度择伐67.6%和皆伐100%)试验,并与未采伐对照;经自然恢复5 a后,采用根钻法分2层(0~10、10~20 cm)获取乔木树种活细根(≤2 mm),分析采伐强度对0~20 cm土层细根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 ]中度和强度择伐细根总生物量分别为225.31、257.96 g·m-2,与未采伐(219.35 g·m-2)差异不显著(P>0.05),极强度择伐和皆伐分别比未采伐显著降低了47.0%和66.3%(P 0.05),皆伐比未采伐分别显著增大了41.5%和71.2%(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陈进 史欣 李汉强
土壤温度是太阳辐射平衡、土壤热量平衡和土壤热学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大气和土壤温差以及土壤之间的温度梯度决定热通量的大小,进而改变地表能量收支,影响大气边界层发展,对土壤中发生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森林土壤温度是森林气候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资源,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存和功能的作用,影响植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温度 轮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林 孙洪刚 王宇华 张建国
虽然用材林轮伐期研究长期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轮伐期的内涵、轮伐期确定的标准、轮伐期模型选择以及相关变量对轮伐期的影响等方面,依然是众说纷纭,无法为构建用材林提质增效培育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轮伐期确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我国杉木用材林试验数据作为支撑,意在展示不同轮伐期确定准则、方法和相关影响因素对轮伐期确定的作用机理和过程,并对未来轮伐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欧江 张捷 崔宁洁 陈亚梅 张健 杨万勤 刘洋
为了解人为采伐活动形成的林窗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以39 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7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m2、G6:1 225 m2、G7:1 600 m2)以及林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1林窗大小显著影响了林窗内各位置土壤MBC和MBP,对MBN影响不显著;MBN与MBC变化趋势相同,均随林窗增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型变化,但MBN变化幅度较小,MBP仅在林窗中央具有单峰型变化。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