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2)
- 2023(6833)
- 2022(5671)
- 2021(5154)
- 2020(4231)
- 2019(9141)
- 2018(8724)
- 2017(15996)
- 2016(9139)
- 2015(9580)
- 2014(9057)
- 2013(8788)
- 2012(7887)
- 2011(7193)
- 2010(6941)
- 2009(6437)
- 2008(6061)
- 2007(5152)
- 2006(4475)
- 2005(3664)
- 学科
- 济(32369)
- 经济(32337)
- 管理(25006)
- 业(22121)
- 企(16634)
- 企业(16634)
- 方法(14508)
- 数学(13087)
- 数学方法(12981)
- 环境(10895)
- 农(10823)
- 学(10513)
- 财(8121)
- 中国(7668)
- 农业(7590)
- 业经(7526)
- 地方(7499)
- 贸(7249)
- 贸易(7249)
- 易(7072)
- 生态(6853)
- 划(6329)
- 技术(5471)
- 资源(5086)
- 务(5023)
- 财务(5021)
- 财务管理(5015)
- 和(4982)
- 企业财务(4788)
- 制(4734)
- 机构
- 学院(126776)
- 大学(125727)
- 济(47822)
- 研究(47760)
- 经济(47018)
- 管理(45984)
- 理学(40935)
- 理学院(40410)
- 管理学(39517)
- 管理学院(39343)
- 科学(36260)
- 农(35298)
- 中国(33568)
- 业大(30044)
- 农业(27956)
- 京(26989)
- 所(26430)
- 研究所(25154)
- 中心(20902)
- 农业大学(19267)
- 财(18891)
- 院(18324)
- 省(17760)
- 江(17464)
- 北京(16792)
- 室(16582)
- 科学院(16215)
- 财经(15793)
- 实验(15754)
- 范(15241)
- 基金
- 项目(100333)
- 科学(77413)
- 基金(73337)
- 家(69886)
- 国家(69368)
- 研究(61785)
- 科学基金(57037)
- 自然(40973)
- 省(40696)
- 基金项目(40232)
- 自然科(39889)
- 自然科学(39873)
- 社会(39748)
- 自然科学基金(39170)
- 社会科(37723)
- 社会科学(37712)
- 划(34547)
- 资助(28475)
- 教育(26177)
- 重点(23643)
- 计划(22947)
- 发(21718)
- 科技(21714)
- 编号(21324)
- 创(20707)
- 科研(20525)
- 部(20030)
- 创新(19477)
- 业(18288)
- 专项(17226)
共检索到169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鲁 吴兆飞 邱华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弱度采伐(0.71)>中度采伐(0.67)>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凌照 范春雨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研究局域生态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作用,对解释和预测植被对干扰的响应,理解群落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群落物种共存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3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样地中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挂牌标记和长期监测,并根据地形将样地划分为不同生境类型。通过零模型构建生境间和生境内随机分布群落,分别计算实际群落和随机群落的相似度,比较实际群落相似度和随机群落相似度的差异,分析生境异质性和生境内空间隔离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具体验证以下4个假设:1)生境间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杰 宋子龙 张春雨 孟令君 赵秀海
【目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关于距离和密度制约对温带森林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的报道目前较为缺乏。本研究探讨温带森林是否存在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若存在,土壤病原菌是否是距离或密度制约现象的内在驱动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温室控制试验,选取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内3个树种,对其幼苗生长进行为期4个月的动态监测,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幼苗密度、距成年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对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红松、水曲柳和黄檗幼苗在低密度下的高生长显著高于高密度,都表现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土壤杀菌处理仅能显著提高水曲柳幼苗的高生长,虽然水曲柳和黄檗幼苗高生长在距母体不同距离间存在差异,但并未表现出随离母体距离增加有助于幼苗生长的现象,研究结果不符合距离制约现象。水曲柳和黄檗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仅与幼苗密度显著相关,且在低密度下的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显著高于高密度,同样表现出负密度制约现象。而距母体距离和土壤杀菌处理对幼苗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积累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温带森林中存在明显的负密度制约现象,但不存在距离制约现象。本研究认为引起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的因素是种内竞争,而土壤病原菌作用非常有限,且研究结果不支持距离制约性生长;其次,距离制约证据的缺乏表明,该温带森林中的病原菌并不具有强烈的宿主专一性,对幼苗密度制约性生长起作用的可能是非特异性病原菌。未来还需深入探讨种内、种间竞争和非特异性病原菌对幼苗生长的相对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强 何怀江 张春雨 赵秀海 张君 李金功
为分析不同采伐强度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土壤温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3—2015年5—10月,在吉林省蛟河红松阔叶混交林地表无雪期间,使用LI-8100土壤CO2全自动通量测量仪器测量定不同采伐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深5 Cm处温、湿度,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轻度采伐15%、中度采伐25%、重度采伐50%。结果表明:采伐使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降低。不同采伐强度处理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均显著大于对照样地,在研究的第1年与第2年,轻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度采伐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要显著高于轻度采伐处理和重度采伐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P<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艳宾 郭建斌 赵秀海 于诗卓
于2014年生长季(5-9月)对设置在天然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样地内的272个草本样方(1 m×1 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进行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Gleason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Pielou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天然阔叶红松林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生长期动态,并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讨了土壤因子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91种,隶属于34科80属,以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的物种数最多,物种单科单属、单属单种现象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生冬 孟昕 孟庆繁 韩云鹤 李燕 赵红蕊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中甲虫的时间动态,为阔叶红松林中甲虫保护与利用以及评价甲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甲虫成虫整个活跃期,利用飞翔拦截诱捕器并配合诱剂在阔叶红松林4个样地中采集甲虫标本,每个样地分别布设6条样带。【结果】共采集甲虫7 776头,隶属于33科239种,其中以叩甲科、隐翅虫科、露尾甲科和天牛科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不同采集时间优势类群各不相同,叩甲科是7个采集时间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是5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露尾甲科是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优势类群,天牛科是7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叩甲科、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个体数在5月下旬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天牛科在7月上旬数量最多。时间变化对甲虫多样性各指数存在显著影响,甲虫个体数高峰期在5月下旬,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上旬;均匀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下旬。物种数与丰富度指数、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物种数的增加能够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升高。【结论】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内的温度和林分因子等也会随之改变,各类群甲虫的习性差异较大,使得甲虫个体数的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甲虫羽化高峰的结束,甲虫的个体数量又迅速下降。随着林内温度升高和植被变得丰富,使得7月上旬甲虫的个体数又出现1个小高峰期。相对于其他类群,叩甲科与6月、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与5月下旬、天牛科与7月和8月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相关性。应用飞翔拦截诱捕器比传统采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飞翔甲虫的采集效率,这不仅丰富了甲虫研究的采集方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甲虫多样性的深入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戚继忠 安慧君 郝广明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三种结构参数,分析了红松阔叶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用平均混交度和混交度分布分析了林分的树种空间配置情况,得到该种林分主要以中、强度混交为主;用平均角尺度和角尺度分布分析了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得到该种林分以随机分布为主等结论。同时还应用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了一些主要树种的空间属性,发现两种参数的结合可以清楚地描述树种的空间属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肖文发 郭忠玲 黄志霖 雷静品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龄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差异不大,但种子密度差异显著;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且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分别主要由腐殖质层和凋落物层决定;红松和色木槭在林隙内外种子库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红松有良好的更新潜力;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多样性增加但优势度下降的趋...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 彭鹏 何怀江 谭凌照 张新娜 吴相菊 刘兆刚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探讨林分整体以及春榆、红松、色木槭、水曲柳和紫椴5个主要树种的林分空间结构在采伐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采伐干扰对林分整体的影响来看,LT处理后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更合理,混交度较高,林分结构相比CK处理更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犇 金光泽
以择伐40年后的阔叶红松林过伐林(以下简称为择伐林)和未砍伐的典型阔叶红松林(以下为原始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择伐对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原始林和择伐林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和总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细根生物量以及活细根在6月以及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细根在5月、7月以及8月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爽 宋子龙 秦江环 孟令君 张春雨 赵秀海 何怀江
【目的】探究不同抚育采伐强度下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幼苗更新状况,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吉林蛟河4 hm~2采伐样地为基础,将100个2 m×2 m的幼苗样方中所有乔木树种幼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7月至9月每月上旬的幼苗监测数据,比较不同采伐强度下样地内幼苗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以及月际动态,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抚育采伐对林下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1)调查期间共监测到幼苗948株,隶属10科12属19种。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采伐下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8、13、14、16,采伐后样地内幼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显著提高。(2)不同采伐强度下样地内幼苗数量差异较大,轻度采伐样地和重度采伐样地的幼苗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样地和中度采伐样地。采伐后幼苗不同龄级和高度级上数量的分布趋于均匀,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较大龄级和较大高度级上幼苗数量的比重逐渐增多。(3)采伐后样地内幼苗死亡率降低,增补率上升。不同采伐强度下幼苗的死亡率和增补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度采伐样地内幼苗的死亡率较低,轻度和中度采伐样地内幼苗的增补率较高。【结论】抚育采伐影响了林下幼苗更新。采伐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从林下幼苗更新数量来看,轻度采伐和重度采伐下幼苗更新数量较多。从林下幼苗生长状况来看,重度采伐下幼苗龄级分布和高度级分布更均匀,生长较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法蕾 赵秀海
山杨是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的常见阔叶树种,择伐后的伐根很多.山杨伐根在多种真菌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不断地向周围释放养分,构成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分解的不断进行,山杨伐根上的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高峰出现在伐后的第5年,而种类高峰则出现在伐后的第7年.这一时间上的交错现象是由真菌的不同分解能力引起的.分解能力强的主要分解菌将难于分解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分解为易于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为其他真菌提供了营养来源,便于其他真菌的定殖.另外,伐根上的真菌数量还与伐根桩径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山杨 伐根 真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昌 张英楠 其其格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叶>皮>干>根,对于枝和叶,多年生的热值要高于1,2年生的热值,对于根来说,主根要高于侧根。不同径级间的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随径级增加而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不同季节的红松热值不同,秋季热值高于春季。高海拔藓类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的热值高于阔叶红松林红松的热值,以侧根热值差距最大,差值为3471J·g-1...
关键词:
红松 热值 器官 阔叶红松林 径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伟程 高露双 赵冰倩
【目的】探究不同间伐措施下树木的竞争环境差异是否影响树木生长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策略,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水曲柳、色木槭和紫椴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面积为1 hm~2的间伐处理固定样地,间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5%(轻度间伐LT)、35%(中度间伐MT)、50%(重度间伐HT)。采用Hegyi竞争指数量化竞争并进行竞争压力组划分,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和竞争作用下各树种生长差异,构建不同竞争压力组树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探讨间伐强度和竞争差异是否影响树木对干旱事件的响应策略。【结果】(1)不同间伐强度下低竞争组树木生长量显著高于高竞争组生长量(P <0.05)。(3)间伐增强了树木对干旱的适应能力,高竞争压力的红松和紫椴的恢复力,低竞争色木槭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均得到增强。红松、色木槭和紫椴恢复力均在重度间伐后呈现最大值。【结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保留木竞争环境是影响树木生长的关键要素,并改变了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轻度和中度间伐能够有效提高保留木低竞争株数比例,促进保留木的生长,重度间伐增强保留木对干旱事件的恢复力。因此,间伐能够缓解气候暖干化带来的生长下降。
关键词:
间伐强度 竞争 气候 生长 年轮宽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辉 惠刚盈 胡艳波 张弓乔 张岗岗 刘瑞红 杨瑷铭 赵中华 王海宾
【目的】通过分析结构化森林经营对东北阔叶红松林森林质量形成的中长期影响,探索森林经营对林分质量提升的响应机理。【方法】在吉林蛟河林业试验区设置6块面积为100 m×100 m的样地,其中,目标样地1块、经营样地4块和对照样地1块。经营样地采用结构化经营方法,长期观测记录样地数据,借助Excel Pivot Tables、R 3.4.3、Origin 2015、Winkelmass等软件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研究结构化森林经营对林分生产力、林分密度、林分结构以及林分综合状态的影响。【结果】实施结构化森林经营,使经营林分年均蓄积生长量(均值)较对照林分提高17.28%,生长率提高17.60%;林分断面积年均增量(均值)提高42.86%,生长率提高47.37%;林木枯损率降低57.22%,显著提高了林分生产力。且实施结构化森林经营使主要针叶树种优势度保持较高水平,林分水平格局为随机分布,是理想的天然林格局。林分中高混交且随机分布的最佳微结构体始终保持较高比例,而低混交且非随机分布的劣势结构体比例很低并有下降趋势;经营使林分的综合状态迅速获得优化,林分状态维持稳定,但是经营效果的保持还需要持续定期的后续经营。【结论】结构化森林经营能够精准提升东北阔叶红松林的森林质量,既能提高林分生产力又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