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8)
2023(4810)
2022(4011)
2021(3786)
2020(3171)
2019(7093)
2018(7119)
2017(13133)
2016(7560)
2015(8278)
2014(8293)
2013(8201)
2012(8046)
2011(7360)
2010(7573)
2009(6569)
2008(6873)
2007(6067)
2006(5247)
2005(4784)
作者
(26301)
(22210)
(22092)
(21004)
(14223)
(10977)
(9722)
(8552)
(8269)
(8160)
(7946)
(7513)
(7495)
(7452)
(7126)
(6852)
(6739)
(6481)
(6421)
(6229)
(5860)
(5550)
(5537)
(5195)
(5058)
(4999)
(4947)
(4787)
(4771)
(4673)
学科
(25365)
经济(25329)
管理(19049)
(18976)
(14462)
企业(14462)
方法(12185)
数学(10436)
(10331)
数学方法(10258)
(8047)
(7321)
中国(6438)
(5897)
农业(5442)
(5304)
银行(5274)
(5257)
金融(5253)
业经(5166)
(5057)
(4836)
财务(4821)
财务管理(4812)
企业财务(4667)
理论(4654)
(4469)
贸易(4469)
技术(4395)
(4327)
机构
大学(115968)
学院(113862)
研究(46289)
(40095)
经济(39198)
管理(36647)
科学(33610)
(33082)
中国(32358)
理学(31954)
理学院(31407)
管理学(30483)
管理学院(30272)
农业(27001)
(26667)
(25375)
研究所(24898)
业大(23740)
中心(19951)
(19232)
(17646)
农业大学(17001)
(15808)
科学院(15768)
(15725)
(15698)
财经(15678)
北京(15429)
师范(15382)
(15381)
基金
项目(81120)
科学(62387)
基金(59852)
(56902)
国家(56503)
研究(50922)
科学基金(45321)
自然(32785)
自然科(32032)
自然科学(32013)
自然科学基金(31471)
基金项目(31369)
(31099)
社会(30950)
社会科(29281)
社会科学(29268)
(28361)
资助(24710)
教育(23491)
重点(19657)
计划(18769)
(17969)
编号(17860)
科技(16880)
(16842)
(16553)
科研(16538)
创新(15704)
成果(15567)
(15202)
期刊
(42011)
经济(42011)
学报(30879)
(30331)
研究(29020)
科学(24803)
中国(23114)
大学(20864)
农业(20548)
学学(20110)
(14660)
管理(13087)
(12086)
教育(10304)
(9818)
金融(9818)
业大(9353)
(8362)
农业大学(8090)
财经(7963)
技术(7111)
(6784)
经济研究(6526)
中国农业(6421)
科技(5986)
业经(5914)
资源(5722)
问题(5657)
自然(5523)
世界(5267)
共检索到164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李香菊  李秉华  苏立军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车太  赵桂琴  柴继宽  苟智强  许兴泽  
为了研究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2种除草剂在燕麦(Avena sativa)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特性,2016年4月分别以二氯喹啉酸推荐剂量225 g a.i.·hm~(-2)、1.5倍推荐剂量337.5 g a.i.·hm~(-2),苄嘧磺隆推荐剂量34 g a.i.·hm~(-2)、1.5倍推荐剂量51 g a.i.·hm~(-2)于燕麦3–4叶期喷施,探究2种除草剂在燕麦田土壤中0~60 d的自然降解情况。残留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二氯喹啉酸在燕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6~26.7 d,苄嘧磺隆半衰期为17.9~20.1 d,均为易降解农药。该方法下,土壤添加水平为0.05、0.5和1.0 mg·kg~(-1)时,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的回收率分别为85.63%~89.27%和80.26%~91.6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7%~6.33%和3.28%~6.5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  温家钧  边侠玲  花日茂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 d、橘肉中7.95~12.65 d、全果中7.95~12.65 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半衰期为12.33~17.95 d。2年试验结果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施药浓度1000和2000 mg/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 d,柑橘全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坚  陈道文  蒋木庚  金克明  周国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到甲黄隆在土壤中的最低含量为2ng/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36%,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8d 左右,到麦收时(喷药后139d)的最终残留量为3.4~4.3ng/g,消解率为98.73%~99.2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海洋   朱海霞   李娟   王信   程亮  
【目的】旨在筛选安全性高、抗药性低、除草性强的生防菌株,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新的生防思路。【方法】采集自然感病的瓜叶葵(Helianthus cucumerifo)、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蜀葵(Alcea rosea)和青稞(Hordeum vulgare)植物叶片,通过组织及单孢分离法、离体叶片(初筛)和活体盆栽(复筛),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接着采用不同浓度(10~1~10~4)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野燕麦活体植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运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EF-1/EF-2)基因及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选取青海地区主栽作物(油菜‘青杂5号’、小麦‘青春38号’、青稞‘昆仑18号’、蚕豆‘青海9号’、豌豆‘草原224号’、玉米‘青玉517号’和部分蔬菜(白菜‘浙白6号’、番茄‘博玉368号’、黄瓜‘中农5号’、菠菜‘华菠1号’、辣椒‘中椒4号’、萝卜‘春白2号’)进行安全性测试,为菌株选择最适宜的应用条件。【结果】从自然感病的植株叶片中分离出7株对野燕麦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DT-YSB1、DT-04A2、DT-DYLC、DT-XRKA、DT-08C、DT-14A2和DT-QKBD004A。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综合评价获得1株对野燕麦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菌株DT-QKBD004A,菌落形态与镰刀菌相似,对其rDNA ITS和EF-1α(EF-1/EF-2)基因进行共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不同浓度菌株DT-QKBD004A孢子悬浮液对野燕麦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达到45.09%~89.48%、42.68~88.53和38.70%~88.42%,其中浓度9.40×10~(4 )个/mL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最优;作物安全性测试发现,菌株DT-QKBD004A孢子浓度9.40×10~(4 )个/mL对蚕豆、玉米、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结论】燕麦镰刀菌DT-QKBD004A对野燕麦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部分作物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良好的生防菌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虎强  师宝君  
 采用除草剂混配增效测定法,以异丙隆、扑草净及甲磺隆不同配比混配后在婆婆纳、蜡烛草上进行了药效测定和最佳配比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与甲磺隆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39,1.14,最佳配比为144∶1;当异丙隆与扑草净+甲磺隆(75∶1)混配后,混配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明  黎理  刘春来  刘照清  李拥兵  李建国  
为探明噻吩磺隆在小麦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其安全性,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南省浏阳市城关镇和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37.13g/hm2时,浏阳市城关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8.9172e-0.1959t和y=0.7962e-0.3174t,半衰期分别为3.54d和2.18d;长沙县黄花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0.7277e-0.1909t和y=0.623e-0.3881t,半衰期分别为3.63d和1.79d.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都能迅速降解,在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祖义  程薇  成冰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对(14)~C-绿磺隆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磺隆在土壤(旱地条件)中的结合残留甚为明显。不同土壤间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结合残留呈增长趋势。室内暗培养的黄棕壤,101 d时,结合残留率为25.06%,红壤为15.46%,黄潮土为10.17%;202 d时,黄棕壤为34.40%,红壤为32.27%,黄潮土为20.87%。室外自然条件下与室内培养基本一致,由(14)~C-绿磺隆处理的黄棕壤室内培养202 d(相当于一个麦季),结合残留率为34.40%,室外自然条件下215 d时为33.71%。(2)绿磺隆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物对作物(水稻和豌豆)是有效的,超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陈智东  尤玉珍  刘帅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饶娜  董立尧  张宏军  
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法,研究了小麦田菵草的发生动态及其与小麦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菵草具有一个冬前出草主峰和一个春后出草次峰;菵草在小麦播后第18周开始进入株高、鲜重的快速增长期,比小麦推迟3周。随着菵草密度的增加,小麦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小麦产量均显著下降,但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菵草密度(X)之间符合二次曲线方程Y=-0.027X2+2.409X+1.574(r2=0.95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洋洋  高原  欧阳萧晗  董立尧  李俊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和异丙隆混配的最佳配比及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olby法评价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及异丙隆复配后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联合作用,并提出最佳配比。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确定3种药剂最佳配比的室内杀草谱及对小麦安全性,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该配比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研究发现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和异丙隆复配的最佳配比是1∶5∶100(质量比)。该配比在有效成分剂量为400 g·hm~(-2)时对禾本科杂草日本看麦娘、菵草以及阔叶杂草繁缕、大巢菜、猪殃殃的室内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00.00%、99.74%、100.00%、90.57%和95.49%,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选择性指数(Z)为6.43。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40 d,在600 g·hm~(-2)有效成分剂量下,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大于90%,且目测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结论]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及异丙隆混配可以有效防除小麦田一年生杂草并对小麦生长无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明根  王丽丽  傅民杰  
在前期筛选东当归地适宜化学除草剂扑草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扑草净的安全性,采用GC-MS法检测了东当归根中的扑草净残留量.结果表明:GC-MS法检测的扑草净添加回收率为83.5%-90.8%,相对标准差为0.55%-2.60%.残留测定结果显示,春季1年生东当归移栽地分别处理扑草净(40%)2和4 kg.hm-2,秋季收获(施药后152 d)后烘干的东当归根中扑草净残留量分别为0.0368和0.0464 mg.kg-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晗  张佩  张玉华  张健  董立尧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侵入麦田恶性杂草鬼蜡烛(Phleum paniculatum)的适宜田间防除药剂。[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鬼蜡烛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小麦田常用土壤处理剂吡氟酰草胺、丙草胺、异丙隆、绿麦隆对鬼蜡烛毒力效果显著,ED90值均低于各自的推荐剂量;茎叶处理除草剂啶磺草胺、炔草酯、异丙隆、三甲苯草酮和氟唑磺隆对鬼蜡烛毒力较好,ED90值亦均低于各自的推荐剂量;甲基二磺隆和精唑禾草灵对鬼蜡烛毒力较差,ED90值分别是各自推荐剂量的2倍和3.5倍。非小麦田除草剂二甲戊灵、乙草胺、甲氧咪草烟、敌草隆、乙氧氟草醚、氨唑草酮对鬼蜡烛毒力较好,ED90值均低于各自的推荐剂量,二甲戊灵和氨唑草酮对小麦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2.49和2.47,一定剂量下对小麦安全。[结论]鬼蜡烛对麦田常用除草剂吡氟酰草胺、丙草胺、异丙隆、绿麦隆、啶磺草胺、炔草酯、三甲苯草酮和氟唑磺隆仍比较敏感,在各自推荐剂量下均能有效防除鬼蜡烛,但对精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不敏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永林  覃建林  马跃峰  郭成林  王彦辉  
为筛选出对蔗田香附子活性高且对甘蔗安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1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香附子综合防治效果试验及甘蔗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封顶"喷雾的情况下,75%氯吡嘧磺隆WDG是甘蔗田防除香附子最理想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其对香附子的鲜重防效为98.7%,杀根效果达88.3%,对甘蔗的抑制率为0.6%,75%三氟啶磺隆WDG、25%啶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鲜重和块茎均有较好的防效,分别达95%和85%以上,但对甘蔗安全性评价为差。其他磺酰脲类除草剂对香附子的鲜重和块茎防效均小于83%和71%,且对甘蔗的安全性评价为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