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
- 2023(684)
- 2022(598)
- 2021(529)
- 2020(498)
- 2019(885)
- 2018(849)
- 2017(983)
- 2016(849)
- 2015(885)
- 2014(894)
- 2013(866)
- 2012(890)
- 2011(801)
- 2010(796)
- 2009(725)
- 2008(765)
- 2007(682)
- 2006(541)
- 2005(462)
- 学科
- 学(2441)
- 害(1277)
- 虫(1232)
- 虫害(1059)
- 水产(1007)
- 病虫(961)
- 病虫害(961)
- 动物(866)
- 防(776)
- 治(730)
- 防治(730)
- 及其(726)
- 动物学(692)
- 生物(680)
- 济(673)
- 经济(672)
- 物(657)
- 森(629)
- 森林(629)
- 林(616)
- 草(508)
- 植(483)
- 植物(482)
- 鱼(456)
- 管理(450)
- 各种(426)
- 病害(418)
- 业经(409)
- 壤(400)
- 土壤(398)
- 机构
- 大学(13419)
- 学院(13292)
- 农(9678)
- 科学(8342)
- 研究(8067)
- 农业(7970)
- 业大(6406)
- 所(5886)
- 研究所(5692)
- 室(5305)
- 实验(5270)
- 农业大学(5238)
- 实验室(5074)
- 重点(4775)
- 省(4434)
- 业(4420)
- 中国(4388)
- 技术(3475)
- 京(3409)
- 科学院(3368)
- 生物(3101)
- 中心(3031)
- 院(2861)
- 部(2725)
- 林(2635)
- 研究院(2604)
- 科学研究(2560)
- 工程(2543)
- 林业(2504)
- 家(2485)
共检索到18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泽晓 张彦明 韩雪清 林祥梅 侯义宏 黄新
【目的】为建立醋酸甲羟孕酮(MPA)快速准确的免疫学分析技术,对MPA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进行研究。【方法】将MPA肟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制得MPA半琥珀酸(MPA-HS),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MPA-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合成人工抗原MPA-BSA,并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法、SDS-PAGE法、ELISA检测法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MPA与BSA的偶联比为8∶1时,合成的人工抗原MPA-BSA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结论】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MPA-BSA,为进一步的MPA免疫学分析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润亚 祁志军 吴文君
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衍生物苦皮藤素 -半琥珀酸酯(CA-SG),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碳化二亚胺法合成了苦皮藤素 的人工抗原(CA-BSA,CA-BSA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SDS-PAGE及PAGE电泳法对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了定性鉴定,结果均表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根据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载体在240nm处的紫外吸光值,计算出2种人工抗原中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11.6和10.7。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苦皮藤素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伟 胡鲲 姜有声 黄宣运 杨先乐
采用重氮化法和碳二亚胺(EDC)法合成了氯霉素人工抗原。经紫外光谱法、电泳鉴定表明偶联成功;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得载体蛋白-εNH3+残基利用率分别为31.02%、22.27%,偶联物的结合比为18.9、13.6;制备的抗原分别免疫小白鼠获得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可达10-6以上。经比较,碳二亚胺法更适于氯霉素人工抗原的制备。
关键词:
氯霉素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颖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目的】合成并鉴定苦参碱人工抗原,以获取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苦参碱多克隆抗体,为建立苦参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槐果碱不饱和双键进行亲核加成、叠氮化、催化氢化合成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并经MS、NMR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合成苦参碱的人工抗原(ST-BSA和ST-OVA),经紫外光谱扫描法、SDS-PAGE法、红外光谱扫描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制备的苦参碱人工抗原免疫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苦参碱的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效价。【结果】成功合成了一种苦参碱半抗原13-氨基苦参碱(ST),与载体蛋白BS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逄若霖 李兴海 付丹妮
以除草剂莠去津原药、巯基丙酸等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莠去津的半抗原:2-硫丙酸基-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并用UV、IR以及NMR等手段证明合成成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成功的进行偶联,根据紫外吸收的加和性原理,比较测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及偶联物的吸光值,并计算出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的结合比为16:1和6:1。
关键词:
莠去津 半抗原 人工抗原 活泼酯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淑娟 曹维 杜阿楠
分别采用重氮法、戊二醛法及改良重氮法将米诺环素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3种方法的偶联比分别为5∶1,10∶1和15∶1;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凝胶电泳对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进行鉴定,成功合成了人工抗原;将改良重氮法合成的人工抗原MNC-BSA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及其特异性。结果表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在1∶12800以上,为研究制备米诺环素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米诺环素 改良重氮法 人工抗原 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晓红 杨利国
根据Martindale药典中的体外释放方法 ,研究分别含醋酸氟孕酮 (FGA) 30 ,4 0和 5 0mg的“羊乐”和法国产品Synchropart在 12d内释放FGA的规律。结果发现 ,3种规格的“羊乐”和Synchropart中FGA每天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 ,12d内各剂量组释放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2 0 1± 1 0 3,2 2 0± 1 2 2 ,3 2 1± 0 88和 2 0 9± 0 4 0mg·d-1。在第 3和第 4天 ,各剂量组FGA释放量达到高峰 ,以后释放量逐渐降低 ,至第 12天各剂量组的释放量最低。回收实验中 ,各剂量组的回收率分别为 88 2 3% ...
关键词:
阴道海绵栓 氟孕酮 释放规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丽 桑亚新 周群标 王向红
采用活化酯法将大田软海绵酸(OA)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免疫抗原(OA-KLH),用还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人工抗原的偶联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免疫兔子制备抗体,所得抗血清经Protein A凝胶层析柱纯化处理后,用紫外全波长扫描和间接竞争ELISA法验证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免疫抗原偶联成功并获得了高亲和力的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纯化后浓度为2.16 mg/mL,间接竞争ELISA测定其滴度为12 800、IC15为3.41 ng/mL,为建立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打下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剑锋 白桦 成永旭 赵维信
运用体外放射化学方法研究孕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大颚器官(MO)生物合成甲基法尼酯(MF)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孕酮(10 pmol/L,100 pmol/L)对MO生物合成MF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浓度孕酮(1 nmol/L,5 nmol/L,10 nmol/L)对MF生物合成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表明较高的血淋巴孕酮水平对克氏原螯虾MO合成MF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研究中对涉及MF合成的眼柄-大颚器官-卵巢轴的调节机理作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艺煊 王彦红 杨成根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卞建春 刘学忠
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吡虫啉人工半抗原,通过对常规半抗原合成的反应顺序、试剂等进行调整和优化,筛选出最适3-巯基丙酸反应比例,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分子结构进行确证,进一步用合成的吡虫啉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吡虫啉完全抗原并免疫小鼠,于三免和五免7天后断尾采血,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表明:1)吡虫啉、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水相的比移值分别为0.55、0.23、0.50和0;2)质荷比为326的峰是吡虫啉半抗原的分子离子峰,且其余杂质离子峰的数量明显下降;3)核磁共振结果与吡虫啉半抗原相符,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峰下降;4)三免后,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2 800,五免后,小鼠血清效价可达1∶51 200。综上,此优化方法不仅保证3-巯基丙酸完全反应,还减少3-巯基丙酸氧化副产物和不必要杂质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同时可减少半抗原合成过程杂质产生的吡虫啉半抗原合成优化方法,为后续吡虫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便利。
关键词:
吡虫啉 半抗原 合成 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史艳艳 卢洁 王艺磊 王淑红
本研究检测了18S rRNA(18S)、28S rRNA(28S)、组织蛋白酶Z(cathepsin Z,CTSZ)、延伸因子1-α(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3-磷酸甘油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17α,20β双羟孕酮(DHP)诱导鲤(Cyprinus carpio)卵母细胞最终成熟过程的表达情况,并应用不同的内参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Bestkeeper软件分析表明EF-1α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差是6个候选内参基因中最低的,且Best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喜保 温万东 祁志军 胡兆农 杨润亚
【目的】合成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系列半抗原,制备此类农药的通用人工抗原。【方法】以烷氧基硫代磷酸盐和卤代羧酸为原料合成半抗原,采用1 HNMR、13 CNMR及EIS-MS谱图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半抗原分别通过活性酯法、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人工抗原和包被人工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定性分析人工抗原的偶联情况,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间接测定其偶联比。【结果】合成了H1~H6 6种具有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共性结构的半抗原,其中H1、H2为包被半抗原,H3~H6为免疫半抗原。制备了H1-OVA、H2-OVA、H3-BSA、H4-...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通用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佳 艾文胜 杨明 蒲湘云 孟勇 李美群
以商业醋酸菌、红曲醋分离的醋酸菌、山西陈醋分离的醋酸菌和笋醋自然发酵的醋酸菌为发酵菌种,采用纯化培养、产酸定性试验初筛出4株醋酸菌。再经过耐酒精试验,产酸速度试验和遗传稳定性试验,得到一株醋酸菌Z2。结果表明:确定醋酸菌Z2产酸速率快、产酸酸度高,遗传较稳定,对其进行16Sr 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
关键词:
毛竹 毛竹笋 毛竹笋醋 醋酸菌 筛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牟慧 高美须 潘家荣 支玉香 赵杰 刘超超 李树锦 赵鑫
【目的】Pen a1是虾中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其抗原表位与致敏作用有关。对Pen a1的一个抗原表位187—202中氨基酸的出现频率及保守性进行分析后合成突变肽,并检测该突变肽与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筛选关键氨基酸,为研究虾致敏机理及脱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EGA5软件对Pen a1蛋白5个表位及其氨基酸的组成与出现频率进行分析,选出这些表位中出现频率大的氨基酸;对过敏原数据库中所有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进行分析,筛选出保守性高的氨基酸。两种方法筛选出的共有氨基酸为潜在的关键氨基酸。用丙氨酸分别替代这些潜在的氨基酸形成突变肽。利用固相合成法分别合成原表位肽及突变肽。并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伟国 刘新富 孟振 温海深 雷霁霖
综合运用肉眼观察、活体压片-醋酸洋红染色和组织切片-H.E.染色3种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 smaximusL.幼鱼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有采集的1217尾全长8.3~21.5cm、体重9.0~183.9g的大菱鲆幼鱼样品中,体重>90g的269尾幼鱼和体重10~90g的790尾幼鱼,可用肉眼直接观察鉴定性别;体重10~90g的另外154尾幼鱼,可采用活体压片方法鉴定性别;体重10g的幼鱼,均可以采用活体压片方法准确地鉴定出性别,其准确率可以达到100%。本研究...
关键词:
大菱鲆 性别鉴定 活体压片 醋酸洋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