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5)
2023(10048)
2022(8411)
2021(7397)
2020(5909)
2019(13309)
2018(13079)
2017(24339)
2016(13377)
2015(14934)
2014(14973)
2013(14842)
2012(14239)
2011(13035)
2010(13459)
2009(12647)
2008(12652)
2007(11550)
2006(10480)
2005(10039)
作者
(41303)
(34578)
(34499)
(32639)
(22122)
(16596)
(15627)
(13356)
(13243)
(12571)
(12178)
(11689)
(11424)
(11225)
(11163)
(10675)
(10436)
(10177)
(10104)
(10069)
(9056)
(8753)
(8433)
(7972)
(7955)
(7861)
(7828)
(7764)
(7103)
(6900)
学科
(59173)
经济(59084)
管理(42637)
(38457)
(30673)
企业(30673)
中国(20076)
地方(18629)
(17450)
(16231)
业经(15870)
方法(15760)
(15414)
数学(12934)
数学方法(12770)
环境(12608)
(12482)
(12472)
银行(12460)
(12335)
金融(12333)
(12098)
农业(11698)
(11192)
(11134)
地方经济(10330)
技术(10100)
(9685)
贸易(9673)
(9300)
机构
学院(198066)
大学(195696)
(81091)
经济(79234)
研究(74988)
管理(69083)
中国(57368)
理学(57271)
理学院(56547)
管理学(55575)
管理学院(55197)
科学(45664)
(43031)
(41223)
(39291)
(37215)
研究所(34978)
(33277)
中心(33272)
财经(30588)
业大(29560)
农业(28870)
北京(27808)
(27398)
(27391)
(26648)
(26323)
师范(26288)
(26264)
经济学(24593)
基金
项目(124928)
科学(97163)
研究(92170)
基金(87729)
(76927)
国家(76230)
科学基金(64151)
社会(58483)
社会科(55442)
社会科学(55433)
(51233)
基金项目(45677)
(42255)
教育(41251)
自然(39578)
自然科(38566)
自然科学(38551)
自然科学基金(37836)
编号(36628)
资助(35442)
(33006)
成果(31036)
重点(29051)
(27783)
课题(27505)
(26718)
(26541)
发展(26443)
(25967)
创新(25055)
期刊
(104115)
经济(104115)
研究(64456)
中国(49654)
(36833)
学报(33392)
(32713)
科学(29675)
管理(29060)
大学(25461)
农业(24790)
学学(24079)
教育(23817)
(23397)
金融(23397)
业经(18142)
技术(17291)
经济研究(15803)
财经(15755)
(13508)
问题(13211)
(12456)
科技(10086)
(10042)
(9836)
世界(9471)
技术经济(9176)
现代(9104)
国际(9102)
改革(9063)
共检索到326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维特  时旭  欧杰  李柏林  杨建强  胡翔  房建孟  何培民  
以2008年我国沿海暴发的绿潮藻浒苔生物质为原材料,分析了海藻中的营养成分,探讨了温度、时间、酸度、料水比等因子对浒苔生物质硫酸水解的影响,通过4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影响极为显著,其次为酸度、时间、料水比,最终确定水解优化组合条件为:温度90℃、时间70 min、硫酸浓度5.0%、料水比4.5%。通过液相色谱法检测水解液中的单糖成分,结果表明浒苔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木糖和鼠李糖,其摩尔比为1.71∶1.00∶1.29。同时确定了5种酵母菌(酵母菌1770、1766、啤酒酵母S1、酿酒酵母S2、酵母菌IwSc1)的生长曲线,在其进入稳定期时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完成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最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陈介南  赵星  张林  詹鹏  王芳  成希杰  
以稀磷酸浸渍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屑为原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量,酶比对酸爆杨木酶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产乙醇的验证实验,并采用SEM,GC,GC/MS等方法进行了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酸爆杨木有效的破坏了木质纤维结构,使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80.5%。酸爆杨木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量15 FPU/G底物,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的比值为1.796,酶解12 h,在此条件下,底物浓度为10%w/v酶解可得还原糖56.86 G/L,酶解糖化率70.49%。,经SSCF发酵72 h,得乙醇浓度30.03 G/L,乙醇得率可达81.6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农  施琳  李晓明  王争荣  刘丹  马惠玲  
【目的】研究微生物预处理途径制备苹果渣乙醇的特性,为纤维乙醇生产开拓新的廉价原料和低耗工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用量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或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单菌预处理及其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复合的双菌预处理、半固态或液态配料对苹果渣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再分别采用2种黑曲霉菌株糖化,2种酵母和2种工艺发酵,测定不同步骤醪液的糖化产糖含量、总糖含量、乙醇生成量等。【结果】半固态条件下,0.8 mL白腐菌菌悬液单菌预处理的促进糖化效果最强,原料总糖含量提高70.8%。液态条件下,黑曲霉与白腐菌复合预处理促进苹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岳瑞雪  钮福祥  孙健  徐飞  王洪云  朱红  张毅  
【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应龙  胡秋龙  苏小军  熊兴耀  
为获得高效利用木糖生产乙醇的菌株,以木糖为唯一碳源,从腐败的落叶层土壤采样进行分离筛选,获得1株可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细菌,初步鉴定其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并对该菌株发酵木糖生产乙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氧、发酵温度35℃、接种量6%、初始pH值6.5的条件下,用该菌株发酵20 g/L木糖48 h的乙醇产量可达4.95 g/L,乙醇得率为其理论值的53.8%;将10 g/L木糖和10 g/L葡萄糖混合发酵48 h的乙醇产量达到4.41 g/L,乙醇得率为其理论值的45.5%,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同时发酵木糖和葡萄糖的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小军  熊兴耀  谭兴和  刘明月  
世界能源安全正面临挑战.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从生产原料、酶与微生物、技术和工艺等方面,概述了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奇城  祁建民  胡开辉  曹秀华  林国荣  王典  
红麻秸秆含纤维素42.31%、半纤维素22.58%、木质素23.79%.分别采用热水和3%硫酸、1.5%烧碱溶液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121℃,60 min),通过纤维素酶催化水解,红麻秸秆平均纤维素转化率分别达到12.23%、25.62%和85.34%,说明碱性预处理比较适合.以10 g碱处理红麻秸秆样品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试验表明,当发酵168 h后,乙醇浓度达到26.06 mg.mL-1,乙醇产率达到理论产率的76.7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远红  曾培  
采用酸水解—乙醇沉淀法从柚子白皮中提取果胶,研究提取过程中酸解液pH和醇沉液pH对果胶提取率、色差、粘度、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的影响,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其表观形貌.结果表明:酸解液pH与柚皮果胶的粘度、酯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色差、提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半乳糖醛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醇沉液pH与柚皮果胶的品质特性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提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酸解液pH和高醇沉液pH有利于提高柚皮果胶的提取率.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经真空冷冻干燥的果胶呈比较完整的不规则片状,厚薄度均匀,表面裂纹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杰  葛向阳  梁运祥  
对1株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在不同的发酵条件下发酵木糖产乙醇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溶氧浓度对乙醇的产量和产率有很大影响,适中的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乙醇的积累;较高的起始菌体浓度和尿素添加量对乙醇的生产积累有促进作用;在碳源和氮源充足的情况下,延长发酵时间,乙醇的产量最高达到25.58 g/L的稳定状态,菌体生长也趋于平稳,浓度为6.54×108/mL。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祺  孟永斌  徐蕾  张子东  刘英  张莹  祖元刚  
以塔拉纤维剩余物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方式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0、酵母用量1.5g、底物糖质量分数30%。各个因素对发酵制乙醇影响的顺序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底物糖质量分数>酵母用量。最优工艺条件下,乙醇产率为76.74%,酶解液中底物糖利用率达到97.18%。考虑到乙醇产率和发酵成本,固定化酵母可以重复使用3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守城  张云茹  
酵母菌在乙醇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进行乙醇逐渐积累将抑制发酵过程的进行,导致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发酵效率下降。为了消除发酵过程的这种抑制作用,根据乙醇的易挥发性,可以用N2作为载气,将发酵液中乙醇载出,从而降低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提高乙醇发酵效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浓度从50 g/L增加到150 g/L,乙醇产量逐步增加,葡萄糖消耗完全;但当葡萄糖浓度达到200 g/L时,残余葡萄糖量增加,乙醇产量下降;而在气载条件下当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 g/L时酵母菌乙醇发酵性能最好,同时载气能有效消除产物乙醇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金峰  张万忠  王云山  苏志国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董雅琳  许佳  刘涛  
设计一种能应用于严格无氧发酵过程的尾气在线监测系统,并通过组态王软件实现上位机与气体分析仪、流量计的数据通信、数据分析以及人机图形化交互界面。该监测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氢气与二氧化碳成分信息,在线预测丙酮-丁醇-乙醇发酵过程产酸期与产溶剂期,为提高实际工艺的生产效率和调控优化提供实时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2008年5月18日,由湖南农业大学熊兴耀教授主持完成的"薯类酒精发酵工艺与燃料乙醇新产品开发研究"技术成果鉴定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并主持。项目协作单位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长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省科技厅农村处、成果处有关领导,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符少辉、校科技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生  何钢  陈介南  
以APMP木浆造纸污泥为生物质原料,采用酿酒酵母与重组大肠杆菌KO11组合,同步糖化共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8℃,底物浓度50 g/L,混合菌接种量为6%(体积分数),纤维素酶用量25 FPU/g底物,酿酒酵母与重组大肠杆菌KO11接种比例1?1(细胞干质量初始浓度分别为1.0 g/L和0.3 g/L)。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72 h,乙醇产率可达0.115 g乙醇/g底物,发酵效率达到理论值的42.31%。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造纸污泥经同步糖化共发酵后,纤维含量减少,纸浆纤维被降解成小块碎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