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1)
2023(8066)
2022(6673)
2021(5768)
2020(4651)
2019(10318)
2018(9670)
2017(17983)
2016(9860)
2015(10294)
2014(9766)
2013(9606)
2012(8670)
2011(7742)
2010(7481)
2009(6861)
2008(6602)
2007(5925)
2006(5037)
2005(4244)
作者
(31223)
(26366)
(26081)
(24596)
(16310)
(12798)
(11374)
(10325)
(9969)
(9038)
(9010)
(8542)
(8363)
(8222)
(8206)
(8100)
(7938)
(7887)
(7639)
(7444)
(6780)
(6332)
(6096)
(6017)
(5831)
(5697)
(5679)
(5632)
(5358)
(5282)
学科
(39232)
经济(39193)
管理(29659)
(28231)
(22182)
企业(22182)
方法(18838)
数学(16955)
数学方法(16848)
(11461)
(10494)
中国(10178)
(9837)
贸易(9833)
(9608)
环境(9269)
业经(9255)
(9162)
农业(7928)
地方(7176)
技术(7118)
(6972)
(6438)
(6236)
财务(6234)
财务管理(6229)
企业财务(5942)
产业(5919)
(5872)
银行(5831)
机构
学院(141258)
大学(140793)
(59905)
经济(58973)
管理(54387)
研究(49180)
理学(48616)
理学院(48082)
管理学(47244)
管理学院(47021)
中国(35000)
(34445)
科学(33225)
业大(28548)
(28298)
农业(27811)
(25587)
(24883)
研究所(24091)
中心(21924)
财经(20906)
(19651)
(19338)
经济学(19137)
农业大学(18839)
(17816)
经济学院(17735)
北京(16957)
科学院(16190)
经济管理(15992)
基金
项目(107662)
科学(84708)
基金(80827)
(74946)
国家(74375)
研究(69063)
科学基金(62698)
社会(46932)
社会科(44798)
社会科学(44784)
基金项目(43614)
自然(43165)
自然科(42250)
自然科学(42233)
(42013)
自然科学基金(41520)
(36294)
资助(31379)
教育(30234)
重点(24924)
编号(23831)
(23247)
(23194)
(23009)
计划(22926)
创新(21782)
科研(21556)
国家社会(20896)
(20671)
科技(20136)
期刊
(56585)
经济(56585)
研究(34557)
学报(32483)
(29835)
科学(26640)
中国(23514)
大学(23218)
学学(22757)
农业(20419)
(18081)
管理(18071)
(11788)
(10620)
金融(10620)
经济研究(10365)
财经(9967)
业经(9860)
业大(9609)
技术(9326)
(8610)
(8401)
科技(8197)
农业大学(8194)
问题(8075)
教育(7416)
商业(7232)
资源(7021)
(6902)
技术经济(6813)
共检索到189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才富  孙锡发  邱古彬  
通过对酸性紫色土12年的稻、麦轮作,有机、无机定位施钾的研究证明:NPK或农NPK配施的产量高,效果好;施钾时间愈长,增产愈显著;施钾对下一季作物有后效。经测定,连续施钾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率提高,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增加。通过对稻、麦、油主要生育期的植株分析得出:三种作物适宜的钾氮比分别为0.6、0.5、0.4,可作为预测缺钾和诊断施钾的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谷守宽  秦鱼生  孙倩倩  王正银  涂仕华  
基于紫色菜园土壤3年12季连续蔬菜(莴笋-白菜轮作)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钾素形态和供钾水平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化学分析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钾素形态的变化和蔬菜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菜园土壤钾素主要以矿物钾为主,占全钾的95.11%~97.33%,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分别占土壤全钾的2.22%~3.38%和0.44%~1.52%。连续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以增钾处理作用最优。定位施肥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含量,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作用优于单施化学肥料。土壤水溶性钾、非交换性钾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莴笋和白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沧桑  孙锡发  何才富  官玉良  
180 多个田间对比试验和30多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可增加小麦产量。土壤类型不同, 其施钾效应不同, 增产效应依次为: 黄壤> 潮土> 紫色土。同一土类不同土属施钾效应有差异, 紫色土类棕紫泥上施钾效应不显著。氮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小麦施钾效应,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小麦对钾的需求愈迫切, 施钾边际效应增加。高氮施钾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好于低氮施钾效应。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测定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可以作为衡量土壤供钾丰缺指标。在供钾水平为极低、低、中、高、极高的土壤上小麦施钾效果分别表现为极显著、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不明显。当土壤速效钾< 40ppm , 或缓效钾< 1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水清  黄绍敏  郭斗斗  
为了探讨长期施用化肥、有机无机结合等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冬小麦增产效果与土壤养分演变规律。以连续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据,对历年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且二者效果不相上下;化肥与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与秸秆在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方面比化肥更具优势;随着施肥年份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呈缓慢增加趋势;施肥到一定阶段后,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秸秆还田,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稳定在80,60,20,3 mg/kg左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新玉  朱波  
【目的】长期施肥可改变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等有机物输入土壤的种类和数量,间接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本研究旨在分析紫色土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对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方法】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取样点,采用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湿漏斗法(Baermann)和手拣法对紫色土农田6种施肥方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NPK)、单施有机肥(OM,猪粪)、有机肥-化肥配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化肥配施(RSDNPK)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嘉欣  刘京  陈轩敬  张跃强  张勇  王洁  石孝均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长期施肥处理下紫色土稻麦轮作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素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紫色土稻麦轮作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国家肥力监测网紫色土肥力监测试验站27年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选取10种不同施肥处理:CK处理(只种作物不施肥);N、NP、NK、PK、NPK为不同氮(N)、磷(P)、钾(K)化肥配施处理;M、NPKS、NPKM、1.5NPK+M为有机肥(M)、秸秆还田(S)及其与化肥配施处理。试验数据涵盖1991—2018年,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计算100 kg籽粒磷素吸收量和磷肥利用率,分析土壤磷素变化对累积磷盈亏的响应,采用不同模型计算土壤磷素农学阈值。【结果】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施磷处理有效磷年均增量为0.80—2.32 mg·kg~(-1);而不施磷处理CK、N、NK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则逐年下降至平稳状态。不施磷处理土壤磷素一直处于亏缺状态,施磷各处理27年后土壤累积磷盈余量为244.8—698.2 kg P·hm~(-2),其中1.5NPK+M处理累积磷盈余量最高;施磷处理土壤累积盈余量与土壤Olsen-P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每盈余磷10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4.27—6.5 mg·kg~(-1)。磷肥施用能显著提升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吸磷量,100 kg水稻籽粒需磷量为0.17—0.41 kg,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为0.25—0.57 kg;试验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为10.3%—39.7%;4种模型(线性-平台模型、双直线模型、BoxLucas模型和米切里西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作物产量与紫色土有效磷含量的响应关系,其中双直线模型的拟合度最好,其计算的水稻和小麦的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3.28和9.93 mg·kg~(-1)。【结论】在紫色土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合理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作物吸磷量、产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推荐双直线模型用于计算紫色土稻麦轮作体系下土壤有效磷的农学阈值,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农学阈值调整磷肥施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温馨  苏卫华  陈远学  陈新平  郎明  
【目的】研究长期施氮对酸性紫色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驱动因子及其调控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机制。【方法】依托四川雅安玉米体系施氮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10年),试验处理包括5个供氮水平,即0(N0)、90(N90)、180(N180)、270(N270)和360(N360)kg N·hm~(-2),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AOA和AOB的群落,探究长期施氮对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介导的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长期施氮影响AOA和AOB的α-多样性(包括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群落结构和群落组成。其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AOA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变化,香农-威纳指数显著降低,AOB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显著增加;长期不同供氮水平显著影响AOA和AOB的群落结构,供氮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AOB优势类群中Nitrosospira Cluster 3a.1的相对丰度(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建勇  朱小梅  朱洪霞  王正银  蔡国学  漆华  韩准安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肥料组合对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组合可提高甘蓝产量,以处理N30P15K20Ca150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N30P15K20B0.2、N30P15K20。在N30P15K20基础上增施磷、钾肥产量降低1.42%,而配施钙、硼产量分别增加15.0%和2.69%。与CK(无肥处理)相比,肥料养分组合可提高甘蓝氨基酸、粗蛋白、Vc、可溶性糖含量,改善其品质。在处理N30P15K20基础上分别增施磷、钾肥,甘蓝氨基酸、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别降低4.07%、10.3%和9.25%,而配施钙肥其氨基酸、粗蛋白、Vc分别提高3.26%、2.16%和1.50%。在N3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超林  刘杰  张杨珠  黄运湘  周卫军  
本文在分析土壤各单项肥力要素空间变异基础上,结合Fuzzy综合评价法和GIS技术研究了湘南紫色丘陵耕作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为该区合理规划、开发土壤资源,科学培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8种肥力指标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磷值的空间异质比(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100.0%、100.0%、87.9%和99.9%,属于空间弱相关,而pH、碱解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异质比分别为33.8%、63.3%、66.1%、73.7%,属中等空间相关;各单项肥力要素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变化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偏低,为Ⅱ、Ⅲ和Ⅳ等,分别占整个区域面积的46.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包耀贤  徐明岗  吕粉桃  黄庆海  聂军  张会民  于寒青  
【目的】确定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适宜评价方法。【方法】以湖南望城和江西进贤的长期试验数据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探明适宜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20多年长期施肥下,3种评价方法所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不同: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评价结果相似,而内梅罗指数法与二者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灵敏度较高。经验证,3种评价方法的IFI与作物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内梅罗指数法相关性更高。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低产的不施肥(CK)、偏施肥(NK)处理IF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高产的均衡施肥(NP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立莉  李吉进  邹国元  吴玉光  薛世川  
在沙土上通过沙滤管培养,研究了不同膨润土用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0%的膨润土,使沙土含水量增加了20个百分点,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近1倍;在此基础上增施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含水量增加16个百分点,有机质含量增加20%,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1.1倍。施用膨润土有助于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总量的增加。膨润土能够降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提高腐殖化系数,从而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建梅  何丙辉  田太强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超文  罗春燕  庞良玉  黄晶晶  涂仕华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一次性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地下水中氮浓度,加大了氮的径流损失,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使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造成玉米减产。氮的主要损失载体是壤中流,平均损失量达5.08 kg.hm-2,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氮损失受雨强影响小,受施肥方式影响大,一次性施肥显著加大了氮的损失量。磷损失的主要载体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姚先铭  朱巽  
为了揭示土壤动物在紫色土壤改良和发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衡阳地区紫色土壤7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探讨了7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多样性、均匀性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动物2994只,隶属于4门8纲30目,其中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12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