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0)
- 2023(11610)
- 2022(10314)
- 2021(9696)
- 2020(8120)
- 2019(18762)
- 2018(18795)
- 2017(36153)
- 2016(20005)
- 2015(22451)
- 2014(22516)
- 2013(22206)
- 2012(20133)
- 2011(18187)
- 2010(17989)
- 2009(16640)
- 2008(16237)
- 2007(14091)
- 2006(12308)
- 2005(10957)
- 学科
- 济(73548)
- 经济(73431)
- 管理(61495)
- 业(56072)
- 企(48234)
- 企业(48234)
- 方法(34147)
- 数学(29195)
- 数学方法(28867)
- 财(21896)
- 农(19581)
- 中国(18629)
- 制(18056)
- 学(17914)
- 业经(17483)
- 地方(14115)
- 务(13924)
- 财务(13857)
- 财务管理(13827)
- 企业财务(13126)
- 理论(12924)
- 贸(12818)
- 贸易(12811)
- 环境(12782)
- 和(12645)
- 农业(12560)
- 体(12539)
- 易(12453)
- 技术(12347)
- 银(11893)
- 机构
- 大学(283987)
- 学院(280894)
- 管理(111874)
- 济(106727)
- 经济(104249)
- 理学(97373)
- 理学院(96238)
- 管理学(94602)
- 管理学院(94104)
- 研究(93618)
- 中国(67935)
- 京(60165)
- 科学(59976)
- 财(51548)
- 所(47415)
- 农(47021)
- 业大(43994)
- 研究所(43315)
- 中心(41575)
- 财经(40988)
- 江(40624)
- 北京(37717)
- 经(37161)
- 农业(37001)
- 范(36289)
- 师范(35855)
- 院(34338)
- 州(32791)
- 经济学(31446)
- 财经大学(30556)
- 基金
- 项目(196840)
- 科学(153892)
- 研究(142636)
- 基金(142537)
- 家(124512)
- 国家(123504)
- 科学基金(105791)
- 社会(88169)
- 社会科(83418)
- 社会科学(83398)
- 省(77289)
- 基金项目(76395)
- 自然(70205)
- 自然科(68479)
- 自然科学(68459)
- 自然科学基金(67209)
- 划(65260)
- 教育(65058)
- 资助(58401)
- 编号(58023)
- 成果(47508)
- 重点(44069)
- 部(43136)
- 发(41233)
- 创(41222)
- 课题(39963)
- 创新(38509)
- 制(38350)
- 科研(37938)
- 教育部(36768)
共检索到40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莉 张布克 刘红平 张昭寰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酸性电解水是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产品的防腐保鲜。为进一步研究其保鲜作用机理,以南美白对虾作为研究对象,从微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重点探究酸性电解水技术对虾中细菌总数及特定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与虾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以揭示电解水技术可能的防腐保鲜机理。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南美白对虾中细菌总数和特定腐败菌的数量(假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P<0.05),并在随后4°C冷藏过程中持续抑制总菌和特定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此外,酸性电解水处理能有效延缓虾肉冷藏过程中pH、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色差值3种品质指标的变化。根据相关性分析可得,贮藏过程中虾肉品质与虾中微生物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酸性电解水可通过抑制总菌以及特定腐败菌的生长来延缓虾肉品质的下降,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效果。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酸性电解水的防腐保鲜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宫魁 王雷 付亚萍 王宝杰 刘文真 蒋克勇 刘梅
探讨了以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发利用抗菌肽类物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效果和机理。以携带中国明对虾抗菌肽—对虾素3-2的转基因水稻米糠制作罗非鱼饲料,研究其对饲料腐败和吉富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肠炎的抑制效果。通过测定米糠和饲料中的霉菌总数、细菌总数,发现水稻中表达的对虾素3-2能有效抑制饲料中的霉菌与细菌的繁殖,对于保持饲料品质具有显著的效果。选取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20%非转基因米糠的饲料与含不同质量比(10%、20%、30%)的转基因米糠的饲料。通过嗜水气单胞菌攻毒保护实验,结果发现,转基因米糠对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肠炎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对吉富罗非鱼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林林 胡海静 衣晓坤 王虎虎 徐幸莲 彭斌
【目的】研究酸性电解水(AEW)能否有效控制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探究处理后菌体变化,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使用不同有效氯浓度酸性电解水(20、40和60 mg·L~(-1))将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分别处理5、10、15、20、25和30 min后,通过平板计数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致死效果;收集未处理及20、40和60 mg·L~(-1)酸性电解水各处理5 min后菌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多种荧光探针检测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pH、胞内ATP浓度、膜电位的影响;提取胞外聚合物(EPS)探究酸性电解水与EPS的相互作用。【结果】20、40和60 mg·L~(-1)的酸性电解水均可在5 min内杀死107 CFU/mL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酸性电解水浓度大于40 mg·L~(-1)时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min处理后均已无活菌检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3种浓度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均可使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菌体干瘪皱缩,失去原本饱满的细胞形态,60 mg·L~(-1)电解水处理下破损程度最大。酸性电解水可显著降低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的膜完整性、胞内pH、膜电位、胞内ATP浓度和EPS含量(P0.05)。【结论】酸性电解水对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破坏肉源性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同时EPS对酸性电解水杀菌效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蓝蔚青 谢晶
以感官评定、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与2-硫代巴比妥酸作为评价指标,测定不同组带鱼样品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瞬时杀菌力强,能在短时间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明显减缓挥发性盐基氮的升高,使带鱼的冷藏货架期延长2-3 d;溶菌酶保鲜液则能延缓带鱼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鱼体内脂肪的氧化酸败,使冷藏带鱼的保鲜期延长3-4 d.
关键词:
带鱼 冷藏 酸性电解水 溶菌酶 保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风杰 蒋德明 王亭芳 孙霏 常忠义 赵云龙 高红亮
【目的】研究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一个养殖周期的底泥细菌多样性,为指导水产养殖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7-9月,采集上海市金山区水产养殖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的底泥,提取底泥中细菌的总DNA,扩增细菌16SrDNA的V3可变区,采用DGGE指纹图谱技术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该养殖周期的底泥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月份虾池底泥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共有优势菌群,7月和8月的共有优势菌群分别为黄杆菌属和绿弯菌门细菌,8月和9月共有优势菌群为梭菌属细菌,7月份和9月份共有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同时,7-9月底泥中还各自分布有除硫单胞菌属、蛭弧菌属、δ-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英 许钟 杨宪时 郭全友
探讨了分别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无菌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中的生长速率和腐败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以产生异臭味时的腐败菌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接种鱼块腐败时(产生明显异臭味)腐败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菌数即最小腐败菌数(Ns)的对数值分别为9.14lg cfu/g和9.25lgcfu/g。由Gompertz方程得到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0714和0.0700,最大菌数(Nmax)的对数值分别为9.45lg cfu/g和9.37lg cfu/g。结果表明,两种腐败菌在无菌大黄鱼鱼块中的μmax基本一致,且N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日英 孙力军 王雅玲 何国炜 徐德峰 刘唤明 张永平
为了确定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内源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实验采用了细菌分离纯化法,将分离得到的内源腐败菌菌株进行分解蛋白质对比实验,筛选出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菌株,进一步采用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法以及16S rRNA序列测定法进行鉴定,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冷藏条件下的内源优势腐败菌是短杆菌属细菌,可以通过控制短杆菌属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虾内源保鲜技术。细菌自动生化系统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8.8%,16S rRNA序列鉴定结果的相似度为99.065%。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内源优势腐败菌 分离 鉴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愈 张昭寰 赵莉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将酸性电解水与超声波技术相结合,探究其对于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情况,并与其他杀菌措施进行对比。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变化,蛋白质泄露揭示细胞膜通透性差异,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分别比较了酸性电解水,超声波以及联合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酸性电解水联合超声波处理可使副溶血性弧菌的数量减少2.09 log CFU/mL,亚致死菌数量为1.80 log CFU/mL,而仅用超声波处理,细菌只减少了0.63 log CFU/mL,亚致死菌数量为0.05 log CFU/mL(P<0.05)。进一步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经联合处理后细菌细胞明显缩小,颗粒度变化增大。综上所述,相较于酸性电解水或超声波单一处理,通过菌落计数,细菌的形态变化,蛋白质泄露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可知,酸性电解水联合超声波的处理方式具有更强的杀菌效果,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应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翟秀梅 王斌 毛连菊 郭郁 桂远明
在自然条件下从患红体病的养殖南美白对虾肝脏内分离出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将该菌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做感染实验,以探讨副溶血弧菌对南美白对虾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注射弧菌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与半致死剂量呈负相关;虾体肌肉、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酶活性随弧菌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应激反应;酯酶同工酶(EST)酶带表现出缺失,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两种酶在肌肉组织中表达最强。副溶菌弧菌感染后破坏了虾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机能的损坏,防病、抗病能力下降,进一步导...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南美白对虾 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游卓霖 陈锋 潘子强 陈永强 沈志华 罗清荣
广东省某养殖场南美白对虾于2012年突发传染病,为确定该病病原并对其进行有效防制,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从发病南美白对虾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ZHBX12016,将该菌人工浸浴感染南美白对虾,5 d后南美白对虾死亡率达95%,且发病对虾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人工注射感染测得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6.43×103cfu/mL。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对半乳糖、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酸酶,葡萄糖酸盐的生化反应性与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synonym Aeromonas punctata)生化反应结果相同。用聚合酶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洪沂 赵勇 戴习林 潘迎捷
弧菌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原菌,采用16 S rDNA克隆文库法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rnei)养殖系统中水体和底泥的弧菌为主的致病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从水体和底泥16 S rDNA克隆文库中各随机挑选55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约114 bp),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比对。结果表明:水体样品有16个OTU,主要Vibrio(弧菌,33.3%)、Chloroflexi(绿屈挠菌,18.5%)和Pantoea(泛菌属菌,7.41%);底泥样品有14个OTU,主要是Vibrio(弧菌,50.0%)和Chloroflexi(绿屈挠菌,13.6%);2个文库比较来看,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玉霞 崔惠敬 赵前程 李萌 边楚涵 白如健 马永生
为探讨天然植物精油对冷藏大黄鱼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实验首先对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对腐败菌株的抑菌活性;在阐明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再对植物精油处理后的大黄鱼气味进行感官可接受度检验,以筛选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和良好感官接受性的精油保鲜剂;实验通过细菌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胞内乳酸脱氢酶及核酸释放研究山苍子精油对不同腐败菌株的膜损伤作用,以初步阐明其抗菌机制;最后,通过检测微生物数量、产硫菌数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组胺含量变化来考察山苍子精油对冷藏大黄鱼潜在的保鲜效果;从冷藏大黄鱼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4株,热杀索丝菌1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14种植物精油对腐败菌株具有不同抑制活性,其中肉桂醛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μL/mL,其次为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最低抑菌浓度均≤0.5μL/mL;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使用后未导致大黄鱼气味的感官劣化,且可矫正大黄鱼肉的腥味;山苍子精油可破坏腐败菌株的细胞膜,并导致胞内蛋白酶和核酸外泄。经4μL/mL山苍子精油处理后,冷藏过程中大黄鱼片的菌落总数、产硫菌数、TVB-N及组胺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肉桂醛、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对大黄鱼特定腐败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芳香酚和富含柠檬醛的精油使用后不影响大黄鱼的感官接受性,有望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冷藏海产品的保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柴旭锋 齐家伟 赵莉 李欢 董旭日 檀玲 王思琦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胞外聚合物分析法研究副溶血弧菌在最适生长温度(37℃)条件下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动态过程、不同温度条件下在鱼鳞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情况以及酸性电解水对其清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37℃条件下,12~60 h时间段内,细菌由初始的单细胞吸附发展成为具有明显三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成熟生物被膜,60~72 h时间段内生物被膜表面产生裂痕。生物被膜的量在形成的动态过程中出现变化,12~60 h时间段内生物被膜的量不断增加,60~72 h时间段内生物被膜的量出现了轻微的减少;(2)副溶血弧菌在4、10、15、25、37和40℃条件下于鱼鳞表面生长60 h后均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其形成生物被膜的量由高到低的次序是:37℃>25℃>40℃>15℃>10℃>4℃;(3)酸性电解水对所有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被膜均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处理后生物被膜变得稀疏,三维立体网状结构被破坏,连续处理10 min对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4.54%和61.4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