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3)
- 2023(9392)
- 2022(7951)
- 2021(7293)
- 2020(6160)
- 2019(13514)
- 2018(13059)
- 2017(24618)
- 2016(14064)
- 2015(15022)
- 2014(14850)
- 2013(14410)
- 2012(13779)
- 2011(12361)
- 2010(12359)
- 2009(11436)
- 2008(11805)
- 2007(10585)
- 2006(9244)
- 2005(8183)
- 学科
- 济(50061)
- 经济(49983)
- 业(37794)
- 管理(37787)
- 企(30001)
- 企业(30001)
- 方法(24175)
- 数学(20964)
- 数学方法(20647)
- 学(16217)
- 财(15289)
- 农(14690)
- 中国(12805)
- 贸(11045)
- 贸易(11042)
- 业经(10835)
- 易(10763)
- 制(10194)
- 农业(9967)
- 税(9956)
- 务(9442)
- 财务(9427)
- 财务管理(9406)
- 税收(9328)
- 收(9289)
- 企业财务(9030)
- 技术(8934)
- 银(8658)
- 银行(8595)
- 融(8344)
- 机构
- 大学(208107)
- 学院(205035)
- 研究(75937)
- 济(75334)
- 经济(73789)
- 管理(70685)
- 理学(62233)
- 理学院(61338)
- 管理学(59740)
- 管理学院(59409)
- 科学(54621)
- 中国(54230)
- 农(53405)
- 京(44018)
- 农业(43175)
- 所(42635)
- 业大(41635)
- 研究所(39658)
- 财(36406)
- 中心(33156)
- 江(30637)
- 财经(29543)
- 农业大学(28508)
- 经(27025)
- 北京(26866)
- 院(26504)
- 省(26368)
- 范(25998)
- 师范(25487)
- 科学院(24756)
- 基金
- 项目(146098)
- 科学(112275)
- 基金(107489)
- 家(100678)
- 国家(99889)
- 研究(91769)
- 科学基金(81899)
- 社会(58104)
- 自然(58101)
- 基金项目(57105)
- 自然科(56860)
- 自然科学(56828)
- 省(56691)
- 自然科学基金(55842)
- 社会科(55048)
- 社会科学(55030)
- 划(49722)
- 资助(44033)
- 教育(41910)
- 重点(34149)
- 编号(32930)
- 计划(32369)
- 部(31371)
- 创(30345)
- 发(30084)
- 科研(29500)
- 科技(29391)
- 创新(28618)
- 业(27182)
- 成果(26513)
共检索到292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晨曦 田明慧 杨硕 杜嘉琪 何堂庆 仇云鹏 张学林
【目的】明确酸性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F)菌剂多样性在玉米籽粒产量和磷、钾养分吸收方面的作用,能够为农田微生物肥料配施、养分利用率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和2020年玉米生育期,选用4种不同种丛枝菌根真菌类型(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A;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B;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C;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D),设置不接菌处理(CK),接种单一AMF菌剂、2种AMF混合菌剂、3种AMF混合菌剂和4种AMF混合菌剂共16个处理,研究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对不同菌剂类型以及菌剂多样性的响应。【结果】与对照相比,两个试验年度所有接菌处理均能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接种A、B、C、D 4种单一菌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值分别增加57.9%,26.9%,40.5%和32.9%;磷累积量增加77.8%,48.2%,26.2%和75.8%;钾累积量增加85.5%,62.1%,59.0%和63.5%。随AMF菌剂多样性增加,两个试验年度玉米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2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产量比单一菌剂处理均值高12.3%;籽粒磷累积量表现为2种混合菌剂>4种混合菌剂>3种混合菌剂>单一菌剂,其中2种混合菌剂处理籽粒磷累积量比单一菌剂高23.2%;但AMF菌剂多样性处理之间玉米籽粒钾累积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玉米接种不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其中Funneliformis mosseae改善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磷钾累积量的作用最佳。丛枝菌根真菌菌剂多样性增加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磷累积量,其中4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而2种混合菌剂处理的养分吸收积累量较高。生产上应根据高产优质不同目的,选择接种合适的丛枝菌根真菌类型并进行菌剂之间合理的搭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林 何堂庆 张晨曦 田明慧 李晓立 吴梅 周亚男 郝晓峰
【目的】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影响玉米生育期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机制,为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室(生长室和菌丝室)箱体装置,盆栽设置氮肥用量(N1:180 kg N·hm~(-2);N2:360 kg N·hm~(-2))和丛枝菌根真菌(M0:作物根和AMF均不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M1:只有丛枝菌根真菌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M2:作物根和丛枝菌根真菌均能从生长室进入菌丝室)双因素试验,测定玉米生长期间植株生物量、植株氮素积累量、N_2O排放量;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结果】氮肥用量和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植株生物量、植株氮素积累量和N_2O排放量。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产量均值分别增加38%和82%,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加30%和52%,无机氮含量减少26%和65%;N2条件下M1和M2处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和48%;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加9%和33%,无机氮含量减少34%和55%。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7%和40%,N_2O排放强度分别降低41%和67%;而N2条件下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26%和45%,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8%和57%。NMDS分析表明,施肥和丛枝菌根真菌均对细菌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与N1均值相比,N2处理门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分别降低6%和15%,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增加32%;属水平链霉菌(Streptomyces)增加27%,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降低8%。与M0相比,N1条件下M1和M2处理的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4%和205%,Gemmatimonas细菌丰度分别增加31%和53%;N2条件下M1和M2处理的Streptomyces分别增加10%和93%,M1处理的Gemmatimonas细菌丰度降低2%,M2处理Gemmatimonas细菌丰度增加56%。土壤中Streptomyces和Gemmatimonas与N_2O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玉米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氮肥水平玉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量,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提高玉米氮素的吸收利用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实现的,其中主要增加了土壤链霉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艳芳 文竹梅 屈峰 刘青青 邢先双 罗航 李梦琪 陈杭 刘博
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 314 765条有效序列,有1 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禛 夏体渊 陈丽娟 韩丽 陈泽斌 白和灵 尹敏
为了筛选出促进玉米生理活性的优良丛枝菌根真菌(AMF)类型,本研究通过盆栽玉米试验揭示了接种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Glomus etunicatum、Glomus intraradices以及混合菌剂(G4)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接种处理的菌根侵染率呈现G4>Gm,Gv>Ge>Gi;对比各处理对玉米生理活性的改善作用,混合菌剂效应明显优于单种菌剂;对比单菌剂,Gm和Gv对玉米生理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而Ge和Gi则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证实了混合菌剂在玉米生理方面表现良好,同时筛选...
关键词:
AMF 玉米 生理指标 生理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明奡 张菲 黄光明 刘瑞成 刘利平 吴强盛 徐永杰
【目的】探索低磷(P)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核桃幼苗根系P吸收的影响及机制,为核桃幼苗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前期筛选的1个高效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分析适P(100μmol·L-1)和低P(1μmol·L-1)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对‘辽河一号’核桃幼苗植株生长、根系构型、根系P含量、根系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基因(JrPAP10和JrPAP12)和磷转运基因(JrPT3;1和JrPT3;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沾屑多孢囊霉接种3个月后,核桃幼苗根系侵染率达45.6%~53.2%,且低P处理可提高根系菌根侵染。在低P和适P条件下,接种沾屑多孢囊霉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酸性、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低P条件下沾屑多孢囊霉还显著改善植物根系构型,提高根系P含量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根系JrPAP10和JrPT3;1均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JrPAP12仅在低P条件时被沾屑多孢囊霉诱导表达,且JrPT3;2的表达量被沾屑多孢囊霉抑制。【结论】AM真菌菌株沾屑多孢囊霉诱导低P条件下核桃幼苗JrPAP10、JrPAP12和JrPT3;1基因的表达,可促进土壤和根系磷酸酶活性,改善根系构型,从而提高核桃幼苗P吸收和生物量积累。
关键词:
核桃 菌根 磷 磷酸酶 磷转运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文龙 郑鹤龄 潘洁 王德芳
非灭菌条件下在田间小区研究了潮土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sp.)对玉米(Maize)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每公顷60kgP2O5的条件下接种VA菌根,植株含磷量、含氮量、生长状况、产量及品质均高于未接种的植株。石灰性土壤由于高pH值的缘故,使得磷矿粉+VAM处理的效果比VAM+过磷酸钙的处理稍差,无外加磷源仅接种VA菌根的处理,其效果接近于施磷肥的对照.
关键词:
VA菌根真菌,玉米,磷氮营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娟 吴祝华 翁行良 赵邢 杨学祥 唐荣林 曹兵 巫昱 沈厚宇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20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AMF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AMF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AMF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10、20、50和100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利用KOH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20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AMF侵染状况。冗余分析(RDA)探讨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 20个样本中97.65%的枫香根样均检测到了AMF侵染,侵染率为49.43%~73.84%,平均侵染率为62.07%,安徽稽灵山枫香根样侵染率最高(73.84%),湖北九峰山森林公园枫香根样侵染率最低(49.43%)。根内真菌丛枝和泡囊较多,呈均匀分布,表明枫香容易被AMF侵染,但不同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取样地土壤中分离出AMF孢子数为[86~275个·(50 g)~(-1)]土,平均孢子密度为166个·(50 g)~(-1)土,表现为安徽稽灵山最高[275个·(50 g)~(-1)土],安徽黄山最低[86个·(50 g)~(-1)土]。3)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AM真菌11属46种,其中球囊霉属12种、无梗囊霉属13种、盾巨孢囊霉属5种,为取样地区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4)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在1.01~2.01 mg·g~(-1)和0.62~0.84 mg·g~(-1)之间。5)不同取样点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属数、Shannon(香农)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安徽两省的20个样地人工林和天然林枫香根际均可形成丛枝菌根,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多样性丰富,球囊霉属为优势菌群。本研究结合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发枫香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笑莹 宋凤斌 朱先灿 刘胜群 柏会子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非菌根玉米相比,菌根玉米具有效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高温胁迫降低了所有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40℃条件下,菌根玉米叶片Fm和Fv高于非菌根植株。在所有温度处理中,接种真菌的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敏 李隆 张福锁
以有机磷为磷源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AM真菌和双接种对蚕豆 (ViciafabaL .)吸收磷和氮的影响。双接种和单接AM真菌蚕豆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和根瘤质量显著增加 ,生物量比对照增加 2 1 5 %和 2 0 7% ;双接种比单接AM真菌蚕豆菌根侵染率提高 12 0 % ;相对于对照 ,双接种使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由 0 6 9和 0 39增加到 1 30和 0 5 4 μmol·g-1·h-1,磷和氮吸收速率提高 5 0 9%和 2 2 0 % ,吸收有机磷和氮分别增加 6 3 9%和 4 4 8% ,高于单接AM真菌。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
关键词:
AM真菌 根瘤菌 蚕豆 有机磷 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裴琳婧 张思颖 朱叶琳 叶靓 陈家斌 刘芳 谭静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玉米生长与抗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以云南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对照,对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植株表型及其根际微生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F能很好地侵染玉米根系并形成共生,但侵染率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接种AMF可以提高玉米根际土壤pH值,使土壤酸度降低;可以促进玉米植株生长,但不影响植株的生长周期;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F的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提升,渗透调节物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度干旱下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可以缓解干旱对植株的伤害。接种AMF使根际土壤细菌OTU数量发生变化,显著富集的OTU数目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干旱胁迫下接种AMF可以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改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丰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代谢功能。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菌根侵染率、土壤pH、植株株高和干重存在显著相关性;菌根侵染率与土壤pH、植株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中,蓝藻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分别与植株部分生长和抗旱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接种AMF能够降低土壤酸度、促进玉米生长和增强其抗旱性,同时提高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改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利用AMF提高玉米应对干旱胁迫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芳玲 田中民
【目的】研究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对低磷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生长于石灰性低磷土壤上红三叶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及氮、磷营养吸收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丛枝菌根真菌、4种解磷细菌(编号分别为B1、B2、B3和B4)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对石灰性低磷土壤植物生长及氮、磷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石灰性低磷土壤条件下,4种解磷细菌单独接种对红三叶草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和总吸磷量均无促进作用;单独接种丛枝菌根菌或不同解磷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均能显著提高红三叶草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吸氮、磷量;在同时接种处理中,解磷细菌B4与丛枝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对红三叶草的生长和氮、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丽 付智丹 杜青 陈平 杨文钰 雍太文
【目的】揭示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与土壤总氮含量、作物氮素吸收之间的关系,为禾/豆间(套)作减肥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大田试验于2013—2015年进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副因素为玉米、大豆施氮总量,设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在玉米V12期、VT期和R6期,大豆V5期、R2期、R5期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灵芝 张玉龙 李培军 巩忠强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施Cd水平(0,20,50mg.kg-1)下,接种矿区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万寿菊生长、根系侵染率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万寿菊的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尤其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对照处理根系侵染率与植株生物量受到明显抑制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5.4%和228.2%;除对照处理在50mg.kg-1施Cd水平下因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而显著降低了Cd吸收量外,土壤施Cd几乎增加了所有处理植株Cd浓度和吸Cd量。同一施Cd水平下(Cd20mg.kg-1、Cd50mg.kg-1),接种处理植株Cd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万寿菊 生物量 C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忠群 贺超兴
为探究盐渍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营养吸收及离子毒害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5%和1%)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对番茄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番茄接种Glomus mosseae-2,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及根系N、P、K+和Ca2+的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对Cl-含量虽有减少但无显著影响。接种后还显著影响盐胁迫下植株的营养吸收及平衡,增加地上部及根系K+/Na+、P/Na+、Ca2+/Na+及根系P/Cl-值。这些比值与植株总干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K+/Na+、P/Na+、Ca2+/Na+相关性最大。接菌番茄耐盐性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笑莹 宋凤斌 朱先灿 孙露莹 马福 刘胜群
为了解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抗寒性的作用及其机理,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研究显示,低温胁迫下,与非AM真菌接种处理玉米相比,接种玉米具有更大的叶片大小和更高的地上生物量。低温胁迫降低了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了叶片胞间CO2浓度(Ci)。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Pn、Gs和Tr高于不接种植株,而Ci低于不接种植株。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初始荧光(Fo)升高,而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下降。无论常温或低温,接种AM真...
关键词:
低温胁迫 丛枝菌根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