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3)
2023(11180)
2022(9309)
2021(8352)
2020(6722)
2019(15118)
2018(14500)
2017(26858)
2016(14872)
2015(16232)
2014(15861)
2013(15721)
2012(15131)
2011(13944)
2010(13945)
2009(12599)
2008(12397)
2007(11129)
2006(9993)
2005(9287)
作者
(49640)
(41358)
(41310)
(38701)
(26557)
(20251)
(18384)
(16125)
(15912)
(14798)
(14401)
(13795)
(13757)
(13443)
(13293)
(12705)
(12580)
(12341)
(12088)
(12047)
(10812)
(10400)
(10184)
(9506)
(9454)
(9324)
(9298)
(9087)
(8687)
(8443)
学科
(64029)
经济(63961)
(37934)
管理(37039)
(27433)
企业(27433)
方法(21494)
中国(20847)
(20012)
地方(19513)
数学(18602)
数学方法(18390)
(17155)
业经(15357)
农业(14078)
(13164)
贸易(13153)
(13013)
(12707)
环境(11225)
(11148)
金融(11147)
(11140)
(11122)
银行(11051)
(11030)
地方经济(10933)
(10725)
技术(10562)
(9265)
机构
学院(215738)
大学(215081)
研究(88371)
(86193)
经济(84455)
管理(74624)
中国(64838)
理学(63648)
理学院(62760)
管理学(61422)
管理学院(61068)
科学(60258)
(55039)
(49007)
(48603)
研究所(45113)
农业(43802)
业大(42189)
中心(38333)
(36980)
(34652)
(32696)
北京(31220)
(31213)
(28983)
财经(28805)
师范(28434)
科学院(28118)
农业大学(27811)
(27281)
基金
项目(149784)
科学(114940)
基金(106453)
(99293)
研究(98792)
国家(98440)
科学基金(80334)
社会(61702)
(60480)
社会科(58434)
社会科学(58421)
基金项目(56088)
自然(55183)
自然科(53847)
自然科学(53824)
自然科学基金(52866)
(51914)
教育(43524)
资助(43424)
(38426)
编号(36699)
重点(35161)
计划(32121)
(31266)
(31039)
科技(30108)
科研(29675)
创新(29371)
发展(28987)
成果(28809)
期刊
(99698)
经济(99698)
研究(63221)
(50784)
学报(49805)
中国(49001)
科学(41932)
大学(35633)
农业(34696)
学学(34229)
管理(28289)
(26084)
教育(21949)
(21224)
金融(21224)
(18797)
业经(18047)
经济研究(16727)
技术(16460)
业大(14827)
财经(13910)
问题(13168)
科技(12631)
林业(12479)
(12382)
农业大学(12098)
(12007)
资源(10476)
(10379)
世界(10337)
共检索到336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章军  鲁红侠  张震  胡功秀  
以铜尾矿、酸化铜尾矿和表面覆土酸化尾矿为基质,以正常土壤为对照,进行绿豆、田菁、洋槐和紫穗槐4种植物的盆栽实验,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田菁、刺槐和紫穗槐在表面覆土酸化尾矿中的萌发率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1.3%、51.7%、81.2%和87.2%,酸化铜尾矿中几乎没有种子正常萌发;但覆土酸化尾矿组中田菁、刺槐和紫穗槐种子的最终萌发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和尾矿组。4种植物幼苗的营养器官均受到铜尾矿和酸化尾矿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根受到的毒害最为严重。4种植物在铜尾矿组和覆土酸化尾矿组的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刺槐的叶绿素含量在铜尾矿组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左照江  张汝民  朱金胡  温国胜  侯平  高岩  
为探讨冷蒿Artemisia frigid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未损伤与损伤冷蒿VOCs对萝卜Paphanus sativus,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种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损伤冷蒿VOCs对萝卜和绿豆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降低了45.8%和30.0%。未损伤冷蒿VOCs对绿豆芽干物质量累积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6.4%;对4种植物根干物质量累积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涛   辛建攀   黄艳波   肖汉文   卫晨昱   田如男  
为探讨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对土壤中镉(Cd)的修复潜力,以3种鼠尾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质量浓度Cd2+单一胁迫对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佛光草(S. substolonifera)、荔枝草(S. plebei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耐重金属Cd胁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5~20 mg·L-1 Cd2+胁迫下,甘西鼠尾草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在50 mg·L-1 Cd2+胁迫下仅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P < 0.05),但依然高达63.33%。在5~20 mg·L-1 Cd2+胁迫下,佛光草加快了萌发进程,发芽势显著提高;当Cd2+浓度达到50 mg·L-1时,佛光草种子刚萌发便丧失活力。在5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达到98.33%;在10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下降至65.00%;当Cd2+浓度达到20 mg·L-1时,荔枝草种子未萌发。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对Cd的耐受性强弱为甘西鼠尾草>佛光草>荔枝草。甘西鼠尾草Cd耐性较强,具有作为Cd污染严重地区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荔枝草和佛光草Cd耐性较弱,但生长速度快,地区适应性好,可应用在Cd污染较低的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婷  翟梅枝  王元  郝飞  
以核桃根系提取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s L.)、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3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综合效应(synthesis effect,SE)为指标,确定核桃根系提取物最佳提取溶剂,并考察95%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相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核桃根系95%乙醇提取物对3种受体的抑制作用最强(SE=-0.559);供试质量浓度为40mg/mL时,95%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相对3种植物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化感综合效应最强(SE=-0.571),对小麦、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琴琴  缪丽华  洪春桃  王媛  季梦成  
为了探讨外来物种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的化感潜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等3种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种子萌发抑制率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50.0 g.L-1香菇草根水浸提液处理下,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9.3%,14.6%和41.4%。香菇草根水浸提液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后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5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铮  于倩楠  乔明锋  肖娟  张子良  尹华军  
【目的】探究西南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主要造林树种粗枝云杉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揭示根系分泌物对林下植被更新和群落多样性的潜在生态效应。【方法】通过前期在野外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后期在实验室人工添加的方式,从种子萌发、幼苗生物量、幼苗形态3个方面来探究根系分泌物对西南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生境内的2种草本植物白车轴草和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1)在种子萌发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紫花苜蓿种子在处理间差异显著。2)在幼苗生物量方面,2种草本植物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在根系分泌物处理下均呈下降趋势,而且紫花苜蓿幼苗处理间差异显著。3)在幼苗形态特征方面,根系分泌物添加降低了2种草本植物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且幼苗总长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4)根系分泌物处理下,2种草本植物的各项化感效应指数(RI值)均小于0,而且根系分泌物处理造成的2种植物化感效应综合指数(SE值)小于0,表明根系分泌物添加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紫花苜蓿种子的抑制作用更强。5)UPLC-MS分析表明,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多种酚酸类物质。【结论】云杉幼树根系分泌物输入对林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了抑制效应。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导致根系分泌物处理下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的内在驱动机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竹梅  冯玉超  刘青青  陈艳芳  陈云龙  刘博  王正宁  
以3种水保草本植物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0、5%、10%、15%、20%、25%PEG)3种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影响宽叶雀稗、香根草和狗牙根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随PEG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低浓度PEG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15%、20%PEG胁迫下发芽率虽然显著下降,但仍较高.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植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25%PEG胁迫下,植物均表现出萌发失败或无根苗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浓度处理3种植物幼苗的SOD活性均下降,胁迫处理后期POD活性增强,均在72 h后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渗透势的增加,3种植物CAT活性峰值时间趋于提前.干旱胁迫下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率高、幼苗长势弱及保护酶活性调节力不足,势必增加种子库消耗和幼苗死亡数量,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降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小祥  王根绪  杨凯  冉飞  杨阳  杨燕  
高山植物的自然更新,是高寒山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以及群落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前提条件。弄清其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响应特征,可为准确评估高山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演变方向和格局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探索内在的演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高山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存活与定居的3个关键更新环节展开,综述了生物因素(植物自身因素、植物间相互作用、动物干扰、昆虫授粉等)和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土壤性质等)对这3个关键环节影响的研究结果。在种子萌发阶段,极端干旱和高山积雪提前融化改变植物–传粉昆虫相互关系和营养结构网络。升温和降水增加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升温能打破种子休眠改变种子生理状况,而增加土壤水分能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而温度过高和水分过多却对种子萌发产生阻碍作用,归因于温度高于萌发阈值造成高温胁迫,土壤水分过多产生病原体。幼苗存活和定居阶段,植食动物干扰和植物种间竞争对幼苗的存活和定居有利有弊,适当的动物干扰增加幼苗生长空间,资源贫乏山地的植物种间竞争促使幼苗相互协调共生,促进存活和定居。动物对幼苗的高强度取食和干扰及资源富足的区域植物种间竞争造成植物资源获取受阻,都抑制幼苗存活和定居。迄今为止,有关升温对高山植物幼苗存活的影响还存在争议(促进或者没有影响),但升温和增加降水可以促进幼苗生长的结论比较一致,这可能是更温暖湿润的土壤可以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养分吸收利用。本文阐明了高山植物早期更新3个阶段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其的影响,也指出了忽略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多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同时提出了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气候变化对高山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提供文献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作略  苗芳  杨新娟  周乐  
【目的】研究2-芳基-6,7-亚甲二氧基-3,4-二氢异喹啉盐类化合物对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安全性,为此类化合物作为新型植物抗菌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糜子和油菜种子在14种2-芳基-6,7-亚甲二氧基-3,4-二氢异喹啉盐类化合物(Z-1~Z-14)溶液中浸种20h后,均匀点播于含无离子水的培养皿中,在设定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茎长、总鲜质量、总干质量和相对含水量。【结果】在100μg/mL测试质量浓度下,化合物Z-1、Z-3、Z-12、Z-13和Z-14对1种或2种作物的个别生长指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Z-2、Z-4、Z-9和Z-10能够显著促进糜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冰玉  郑作略  苗芳  杨新娟  马希汉  周乐  
【目的】分析2-芳基-3,4-二氢异喹啉类抗菌物质对植物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作为植物抗菌药物应用时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溴化2-(2-氯苯基)-3,4-二氢异喹啉为对象,以体积分数0.5%的二甲基亚砜(DMSO)水溶液作为溶剂,配制12.5,25.0,50.0,100.0,200.0μg/mL 5个质量浓度的供试溶液。将糜子和油菜种子在供试溶液中浸种20h后,均匀点播于含无离子水的培养皿中,然后在设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在24,48和72h测定2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茎长、总鲜质量、总干质量和相对含水量,筛选对糜子和油菜种子萌发及生长安全的质量浓度;按照筛选的安全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琳  靳新影  李靖宇  李敏  马莉  刘建利  
为了揭示生物土壤结皮中一些可培养微生物对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生物土壤结皮中可培养芽孢杆菌为材料,以小麦为指示植物,测定3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沙漠生物土壤结皮中可培养芽孢杆菌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76. 4%沙漠土壤结皮芽孢杆菌菌株在3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耐旱性低于50%,生长均受抑制;除菌株Z43表现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外,其余沙漠结皮的芽孢杆菌对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所有沙漠生物土壤结皮中芽孢杆菌增加了3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平均单株总叶面积,但对地上株高、主根长、根数目、地上部分含水率、地上干质量占全株比、地上地下鲜质量比、地上地下干质量比等7个幼苗生长发育参数既不抑制也不促进,部分菌株在地上株鲜质量、地上株干质量、基径、根体积、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全株鲜质量、全株干质量、根含水率、地上鲜质量占全株比、根鲜质量占全株比、根干质量占全株比等12个生长发育指标上表现出促进幼苗生长作用,其中X51菌株促进作用较强。试验结果为阐明结皮中各组分对植物定植、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傅建敏  周道顺  梁玉琴  张嘉嘉  
对64份采自河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的柿属植物野生资源和主栽品种的种子表型、发芽率及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64份资源的种子按种子长度可分为长种型、较长种型、普通型、短种型;按种子宽度可分为宽种型、普通型、窄种型;按种子厚度可分为厚种型、较厚种型、普通型、薄种型;按长宽比可以分为高长宽比型和低长宽比型;按发芽率可以分为高发芽率型、普通型、低发芽率型;按实生苗苗高可分为高苗高型、较高型、普通型、低苗高型;按实生苗地径可以分为粗地径型、较粗型、普通型、细地径型。种子发芽率分别和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和种子长宽比没有相关性,即种子萌发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昌孝涛  袁美丽  陈浩  
为探讨利用化感物质香豆素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生物防控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生物检测法,研究了50, 100, 150 mg·L~(-1)等3种质量浓度香豆素溶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质量浓度的增加,香豆素溶液显著降低了节节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和根长的生长。从抑制率(RI)可知,香豆素溶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存在质量浓度效应的抑制作用。此外,不同质量浓度香豆素溶液处理对根长的RI值均明显大于苗高,表明香豆素对节节麦幼苗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幼苗生长试验中,仅50 mg·L~(-1)溶液处理中,至第10天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第5天时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节节麦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对香豆素造成的损伤进行积极修复的结果。而150 mg·L~(-1)溶液处理中,至第15天时脯氨酸质量分数较第10天时增加不显著,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表明香豆素150 mg·L~(-1)溶液处理第15天已超出节节麦的适应承受范围。以上结果显示:150 mg·L~(-1)香豆素溶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通过影响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细胞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等途径调节节节麦的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艺  王娜  马颖杰  王奎玲  刘庆华  刘庆超  
本研究以转子莲(Clematis paten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和齿叶铁线莲(C.serratifolia)4种种子为材料,研究激素及浸种温度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莲最适浸种温度为35℃,棉团铁线莲、大叶铁线莲和齿叶铁线莲最适浸种温度均为25℃,其发芽率分别为24.87%、93.24%、80.94%和68.21%。400mg·L~(-1)赤霉素(GA3)有利于转子莲种子萌发,其发芽率为19.17%;棉团铁线莲在5mg·L~(-1)细胞分裂素(6-BA)和500mg·L~(-1) GA3中萌发情况最好,其发芽率为90.56%和90.50%;10mg·L~(-1)6-BA能显著促进大叶铁线莲种子萌发,其发芽率为88.26%;5mg·L~(-1) GA3有利于齿叶铁线莲萌发,其发芽率为53.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3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Poljak.)Poljak.、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Krasch.)Poljak.和西北绢蒿Seriphidiumnitrosum(Web.ex Stechm.)Poljak.)的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天然种衣形态、种子吸水曲线及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千粒重均较小,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的千粒重分别为0.331,0.455和0.313 g;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伊犁绢蒿和西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