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6)
2023(10839)
2022(9230)
2021(8382)
2020(6880)
2019(15225)
2018(15207)
2017(28193)
2016(15759)
2015(17809)
2014(17969)
2013(17570)
2012(16939)
2011(15402)
2010(15959)
2009(15079)
2008(15495)
2007(14309)
2006(12827)
2005(12259)
作者
(48360)
(40319)
(40288)
(38155)
(25831)
(19455)
(18163)
(15565)
(15341)
(14815)
(13943)
(13608)
(13199)
(13098)
(12934)
(12287)
(12001)
(11963)
(11749)
(11702)
(10504)
(10040)
(9958)
(9408)
(9193)
(9160)
(9115)
(9079)
(8351)
(8136)
学科
(67294)
经济(67194)
管理(48133)
(43587)
(35211)
企业(35211)
中国(21987)
方法(20317)
地方(19395)
(19240)
(18002)
(17754)
业经(17100)
数学(16671)
数学方法(16329)
(14040)
(13810)
银行(13785)
(13459)
金融(13457)
(13291)
农业(12525)
(12164)
(11752)
贸易(11739)
环境(11389)
(11336)
(11310)
技术(10728)
地方经济(10680)
机构
学院(231435)
大学(229182)
(91619)
经济(89425)
研究(85681)
管理(79276)
中国(66377)
理学(65556)
理学院(64692)
管理学(63347)
管理学院(62913)
科学(52933)
(50928)
(47006)
(45540)
(42706)
研究所(40459)
中心(38709)
(38581)
财经(34883)
业大(33660)
农业(33226)
北京(32949)
(31768)
师范(31408)
(31223)
(31206)
(30730)
(29896)
经济学(27865)
基金
项目(142046)
科学(109698)
研究(104554)
基金(99264)
(86886)
国家(86074)
科学基金(72287)
社会(64827)
社会科(61340)
社会科学(61328)
(57812)
基金项目(51160)
教育(47969)
(47761)
自然(45228)
自然科(44145)
自然科学(44128)
自然科学基金(43278)
编号(42381)
资助(41351)
成果(36796)
(35694)
重点(32648)
课题(31602)
(30621)
(29839)
(29493)
发展(28460)
(27986)
创新(27800)
期刊
(117605)
经济(117605)
研究(74747)
中国(58530)
(42312)
学报(39987)
(38173)
科学(34579)
管理(33992)
教育(30835)
大学(30123)
农业(28481)
学学(28271)
(26619)
金融(26619)
技术(21300)
业经(19562)
财经(18135)
经济研究(17993)
(15650)
问题(14876)
(14817)
(12519)
(12277)
国际(11516)
科技(11335)
图书(11201)
世界(11197)
技术经济(10945)
(10502)
共检索到383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岳瑞雪  钮福祥  孙健  徐飞  王洪云  朱红  张毅  
【目的】建立鲜甘薯料液的酶法降黏工艺,并实现鲜甘薯料液不加水直接发酵制备乙醇。【方法】从中国甘薯主产区选择12个种植范围较广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作试验材料。分析甘薯主要成分(干物质、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鲜甘薯料液黏度的相关性并选择对应的降黏酶。研究料水比(1﹕0、2﹕1、3﹕2、5﹕4和1﹕1)、酶处理时间(1、2、3、4和5 h)、酶添加量(纤维素酶:1.0、1.5、2.0、2.5和3.0 GCU·G~(-1);果胶酶:1.0、1.5、2.0、2.5和3.0 U·G~(-1))和酶处理温度(30℃、40℃、50℃、60℃和70℃)对酶法降黏效果的影响。通过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祺  孟永斌  徐蕾  张子东  刘英  张莹  祖元刚  
以塔拉纤维剩余物酶解液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方式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1:2.0、酵母用量1.5g、底物糖质量分数30%。各个因素对发酵制乙醇影响的顺序为海藻酸钠与酵母质量比>底物糖质量分数>酵母用量。最优工艺条件下,乙醇产率为76.74%,酶解液中底物糖利用率达到97.18%。考虑到乙醇产率和发酵成本,固定化酵母可以重复使用3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2008年5月18日,由湖南农业大学熊兴耀教授主持完成的"薯类酒精发酵工艺与燃料乙醇新产品开发研究"技术成果鉴定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并主持。项目协作单位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长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省科技厅农村处、成果处有关领导,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符少辉、校科技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乔金硕   张琪   陈湘君   翟雪   孙旺  
为优化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该文采用化学还原一步法分别制备出以活性炭、纳米碳和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的Pt/C催化剂,研究了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确定纳米碳为最优载体。以纳米碳为载体,采用相同工艺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Pt-Fe和Pt-Co合金催化剂,将其与Pt/纳米碳催化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Fe、Co两种过渡金属对催化剂氧还原性能、稳定性等的影响,最终获得性能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Pt-Fe/纳米碳合金催化剂。改进了电极制备及单电池装配工艺,提高了电池性能和实验成功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维特  时旭  欧杰  李柏林  杨建强  胡翔  房建孟  何培民  
以2008年我国沿海暴发的绿潮藻浒苔生物质为原材料,分析了海藻中的营养成分,探讨了温度、时间、酸度、料水比等因子对浒苔生物质硫酸水解的影响,通过4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影响极为显著,其次为酸度、时间、料水比,最终确定水解优化组合条件为:温度90℃、时间70 min、硫酸浓度5.0%、料水比4.5%。通过液相色谱法检测水解液中的单糖成分,结果表明浒苔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木糖和鼠李糖,其摩尔比为1.71∶1.00∶1.29。同时确定了5种酵母菌(酵母菌1770、1766、啤酒酵母S1、酿酒酵母S2、酵母菌IwSc1)的生长曲线,在其进入稳定期时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完成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最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希娟  党斌  耿贵工  刘玉皎  
以蚕豆蛋白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酒精发酵制备蚕豆多肽酒,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蚕豆蛋白酶解的优化工艺为:蚕豆蛋白质量浓度32g/L,水解温度43.2℃,酶用量9 821.12U/g,pH9.5,在此条件下酶解2h,蚕豆蛋白的水解度达到19.64%;2)以蚕豆酶解液为原料制备多肽酒的发酵工艺为:加糖量200g/L,酵母接种量0.22%,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6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蚕豆多肽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6%;发酵结束后添加柠檬酸1.5g/L,白砂糖70g/L,环糊精6g/L时,产品风味较好,显著降低了产品的苦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陈介南  赵星  张林  詹鹏  王芳  成希杰  
以稀磷酸浸渍结合蒸汽爆破预处理的杨木屑为原料,研究了酶解时间,酶量,酶比对酸爆杨木酶解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产乙醇的验证实验,并采用SEM,GC,GC/MS等方法进行了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酸爆杨木有效的破坏了木质纤维结构,使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80.5%。酸爆杨木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量15 FPU/G底物,β-葡萄糖苷酶/滤纸酶的比值为1.796,酶解12 h,在此条件下,底物浓度为10%w/v酶解可得还原糖56.86 G/L,酶解糖化率70.49%。,经SSCF发酵72 h,得乙醇浓度30.03 G/L,乙醇得率可达81.6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剑芳  黄明勇  路福平  高文远  
为优化山茱萸发酵酒的制备工艺,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山茱萸干果浸泡后压榨物的水解酶种类与用量,以及果汁发酵工艺中活性干酵母种类、蔗糖添加方式、化学降酸剂类型;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蔗糖、酵母及酒石酸钾的最佳用量;再由单因素试验选取用于后发酵液的澄清剂种类及用量。山茱萸发酵酒最佳制备工艺为:压榨物用3.0mL/L戊聚糖复合酶L水解;过滤得到的果汁经1.0g/L碳酸钾+10.0g/L酒石酸钾降酸后用0.50g/L活性干酵母VL3发酵,48h后加100.0g/L蔗糖继续发酵至CO2达失重平衡;分离得到的酒液经后发酵15d后用2.00g/L精制果胶酶进行澄清。验证试验表明该优化工艺条件具有可重复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淑娟  游艳芝  张威伟  王堃  蒋建新  
【目的】对甘蔗渣酶法制备低聚木糖(XOS)的工艺进行研究,并通过NaOH-乙醇预处理提高低聚木糖的生产效率。【方法】首先,对预处理前后甘蔗渣的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确定预处理对原料组分的影响。其次,利用接触角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探讨预处理对底物湿部化学(润湿性)特性和物理结构的影响。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检测木聚糖酶水解样品,比较不同预处理强度对酶水解生产低聚木糖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对于NaOH-乙醇预处理促进木聚糖酶水解的工艺而言,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10 g/L NaOH-乙醇(乙醇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彩霞  谢高地  李士美  盖力强  
甘薯在我国分布广、产量高,作为燃料乙醇的非粮源料来源已受国内较多研究者重视,但甘薯在中国的乙醇资源潜力及空间分布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和土壤等数据,运用ARC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中国甘薯的空间分布及乙醇生产潜力。结果表明,甘薯在中国可分布区极广,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40°以南的东南部地区,其中,未利用地可分布的总面积为593.7×104hm2。适宜用于发展燃料乙醇原料来源的未利用地面积为29.7×104hm2,按照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计算,其乙醇生产潜力为(83.3~166.6)×104t/a,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河北省,其次是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如未来提高生产、管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金峰  张万忠  王云山  苏志国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杏子  王子娜  曾红胜  夏尔东  陈林  任迪峰  鲁军  
核桃粕作为核桃油加工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通过对核桃粕的预处理、菌种驯化、稳定性研究以及发酵工艺的优化,确定核桃粕乳酸菌发酵乳的最优制备工艺,并通过体外试验确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核桃粕预处理适宜料液的体积比为1∶10,打浆温度为80℃,蔗糖酯添加量为0.3%;乳酸菌经渐进驯化法驯化培养后,产酸量比驯化前提高了50%,活菌数比驯化前提高约17倍;核桃乳在115℃、15 min的杀菌条件下稳定性较高,为最适杀菌条件;相对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卡拉胶,蔗糖酯对核桃乳具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其适宜添加量为0.3%;核桃乳发酵的最优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0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兴壮  张华  张晓黎  迟吉捷  鲁明  王小鹤  
为提高市场上的果汁乳酸饮料的营养和质量,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乳酸菌发酵苹果饮料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苹果品种为富士与国光重量比1∶1复配,乳酸菌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5%、发酵温度18~28℃,发酵苹果饮料配方为发酵苹果汁30%、发酵液25%、砂糖12%,加水量为33%(调配时加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俞明伟  张名位  孙远明  张雁  魏振承  张瑞芬  唐小俊  池建伟  
【目的】建立在中低温度下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优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工艺条件,其中总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采用pH-stat法,蛋白质回收率采用凯氏定氮法。【结果】确定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最佳工艺条件为:米糠先经糖酶(viscozyme)反应2h去除糖类杂质,然后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和胰蛋白酶双酶水解,最适pH8.2,温度45℃,alcalase与胰蛋白酶酶活比59﹕41,总酶活5750U/g底物,水解时间3h。在此条件下,DH为23.04%,蛋白质回收率为84.33%,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闫兴伟  崔 琳  张 林  王 芳  陈茜文  
摘 要:杨树是我国重要的速生树种。以杨木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是解决当今能源问题的一项新的尝试。对杨木原料蒸汽爆破预处理后以及菌处理后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通过对比其化学成分(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抽出物、灰分及蛋白质)的变化,研究了以杨木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机理,旨在为指导杨木制备木质纤维乙醇的生产,并为发酵后副产物的回收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