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
2023(1418)
2022(1068)
2021(1005)
2020(776)
2019(1733)
2018(1653)
2017(2711)
2016(1805)
2015(1900)
2014(2004)
2013(1985)
2012(1779)
2011(1642)
2010(1527)
2009(1401)
2008(1384)
2007(1195)
2006(1009)
2005(920)
作者
(7383)
(6159)
(6137)
(5691)
(3662)
(3086)
(2673)
(2348)
(2348)
(2148)
(2073)
(2069)
(2047)
(2043)
(2025)
(1957)
(1915)
(1829)
(1813)
(1803)
(1671)
(1550)
(1485)
(1446)
(1423)
(1405)
(1363)
(1359)
(1327)
(1310)
学科
(4245)
经济(4242)
管理(3308)
(2672)
(2631)
(2151)
企业(2151)
方法(2111)
数学(2025)
数学方法(1907)
(1255)
(1105)
中国(1021)
水产(1015)
(940)
贸易(940)
(929)
地方(925)
理论(883)
业经(850)
动物(850)
(830)
环境(829)
土壤(778)
(778)
产业(725)
及其(722)
生物(719)
(701)
森林(701)
机构
学院(26199)
大学(25170)
(10841)
研究(10812)
科学(10062)
农业(8888)
业大(8163)
中国(6869)
(6821)
研究所(6517)
管理(5976)
农业大学(5953)
(5748)
经济(5545)
(5482)
(5474)
实验(5285)
(5176)
理学(5135)
实验室(5087)
理学院(5043)
技术(4826)
重点(4795)
(4780)
管理学(4715)
管理学院(4692)
中心(4504)
工程(4184)
(4038)
(4006)
基金
项目(20161)
(13825)
科学(13803)
国家(13743)
基金(13337)
科学基金(10337)
研究(9795)
(9227)
自然(8636)
自然科(8429)
自然科学(8424)
自然科学基金(8262)
(7617)
基金项目(6724)
科技(6445)
资助(6305)
计划(5994)
重点(4855)
专项(4599)
社会(4569)
教育(4503)
(4353)
科研(4347)
社会科(4313)
社会科学(4309)
(4297)
(3940)
(3933)
创新(3770)
技术(3546)
期刊
学报(11733)
(10379)
大学(7837)
学学(7757)
科学(7393)
农业(6996)
(5962)
经济(5962)
中国(4922)
研究(4774)
业大(4091)
(3640)
农业大学(3403)
林业(2856)
(2854)
管理(2607)
自然(2548)
科技(2476)
自然科(2307)
自然科学(2307)
中国农业(2236)
技术(2194)
(2043)
科技大(1878)
科技大学(1878)
农林(1776)
(1776)
教育(1680)
(1416)
西南(1381)
共检索到36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莹  朱新焰  石亚娜  杨发建  季鹏章  王家金  
【目的】采用GB5009. 9-2016中酶水解法测定滇黄精淀粉含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脱糖次数、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用酶量的研究,优化了滇黄精淀粉提取测定工艺。【结果】酶水解法提取测定滇黄精淀粉含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糖5次、淀粉酶量15 m L(5 g/L)、酶解温度57℃、酸水解55 min。【结论】优化方案是测定滇黄精淀粉含量的最佳工艺,误差最小。为进一步开展滇黄精淀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史一一  魏益民  罗勤贵  杜双奎  秦清翠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娟  陈丽娇  曾稍俏  
为了充分提取和利用大黄鱼鱼卵中的磷脂,研究酶水解法提取大黄鱼鱼卵磷脂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确定酶水解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酶水解法与溶剂法、超声波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内切型木瓜蛋白酶、料液比1∶2、pH 6.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5 h和加酶量125 U/g为较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平均提取率可达70.92%,表明响应面法用于对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工艺放大试验结果表明,酶水解法的提取率比溶剂法和超声波法分别提高了22.02%和9.6%,说明酶水解法是提高大黄鱼鱼卵磷脂提取率的较好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彩云  崔改泵  周小丰  尚艳芬  贾贵儒  
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色度学原理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检测方法。探讨了利用扫描仪代替传统的分光光度计 ,通过一次性采集样液的色度值 ,同时测定多个稻米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 ,并自动确定其所属等级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 ,显色液的色度值与直链淀粉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980 ) ,所提出的新型直链淀粉含量简化测定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等特点 ,为GB/T 17891— 1999 《优质稻谷》在粮食收购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吴静  罗兴录  朱艳梅  
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及高淀粉品种辐选01为材料,研究木薯各生育时期叶片、茎秆和块根的内源IAA含量,块根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PAse、sss和sBe活性,以及块根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木薯茎叶内源IAA含量与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呈负相关,木薯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茎叶内源IAA含量逐渐下降,低淀粉品种则逐渐上升;2)块根内源IAA含量与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块根内源IAA含量显著大于低淀粉品种;3)块根ADPGPAse、sss和sBe活性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高淀粉品种块根ADPGPAse、ss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芹  袁正求  冯岳  黎萍  周蒙  姚威  张剑  
【目的】探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为降低微藻生产生物柴油成本提供参考。【方法】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协同酶解马铃薯淀粉,以葡萄糖含量为测定指标,选取反应温度、底物质量浓度、加酶量(m(α-淀粉酶)∶m(糖化酶)=3∶1)、反应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L25(5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对酶解产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底物质量浓度0.1 g/mL、加酶量为干基底物淀粉质量的0.6%、反应时间4 h、反应pH 4.0,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淀粉水解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莉莎  张建新  
【目的】对胰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Alcalase双酶组合水解黄粉虫蛋白制备生物活性肽的工艺进行优化,为获得高活性黄粉虫蛋白多肽及有效利用黄粉虫蛋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解度和酸溶性肽得率为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酶活比、料液比、加酶量、pH和酶解温度6种因素对酶解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因素(加酶量、pH和酶解温度)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胰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Alcalase双酶水解黄粉虫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120 min,酶活比1∶1,料液比1∶3,加酶量23.41 mg/g,pH 8.77,酶解温度53.41℃。【结论】利用优化双酶水解条件制得的低分子多肽的水解度高达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东艳  李健  马玉芳  丘伟娟  俞道进  黄一帆  
芪苓制剂超微粉用甲醇提取,固相萃取小柱纯化,40%甲醇淋洗,60%甲醇洗脱后收集洗脱液.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0∶3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显示,白术内酯Ⅲ含量为0.77-27.02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9),检测限为3.86 ng.mL-1,平均回收率为93.05%,RSD为4.0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守雷  王清章  彭光华  
采用福林法测定了藕节中总酚的含量 ,确定了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福林法测定藕节中总酚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 ,没食子酸在福林试剂与 10 %Na2 CO3 之比为 1∶1(v∶v) ,体积为 3ml,反应温度为 2 5℃ ,反应时间为 30min ,浓度为 2~ 10 μg/ml时与其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 89.5 %~ 96 .5 % ,变异系数为 2 .14 % ,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宏伟  邹德堂  迟凤琴  
以不同品种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含量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提高,淀粉含量表现增加趋势,品种间存在差异;在吐丝49天之内,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到吐丝21天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但高氮处理下降速度慢于低氮处理;子粒灌浆期间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四单19的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最高,依次是东农早粘、东农248、东甜4号,氮肥施用量对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影响较大;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淀粉含量的关系除吐丝后7天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其它均达极显著正相关;SS分解活性与子粒中淀粉含量在吐丝后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霞  谭胜兵  田纪春  王宪泽  
【目的】研究不同淀粉组分含量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籽粒所含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及类型,为研究其在小麦支链淀粉合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非变性PAGE与HPLC技术,对糯麦1号、关东107、鲁麦21和济南16四个小麦品种灌浆过程中的淀粉去分支酶进行分析。【结果】在灌浆过程中,淀粉去分支酶的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灌浆中期活性最大;淀粉去分支酶对底物支链淀粉均具有相似的酶解活性;对灌浆中期小麦淀粉去分支酶进行的纯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胚乳中也存在2种类型的淀粉去分支酶,一种是以极限糊精为特异性底物的极限糊精酶(Limit dextrinase),另一种是以支链淀粉为底物的异淀粉酶(Isoamy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丹丹  李建科  
【目的】系统研究Folin-Ciocalteu(FC)比色法测定石榴皮中多酚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榴皮资源提供有效的测试手段。【方法】以没食子酸为标准物质,考察FC试剂浓度、Na2CO3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FC比色法测定石榴皮多酚含量的影响,用L9(34)正交试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优选,并对FC比色法的测定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适宜的显色条件是:FC试剂浓度为0.6 mol/L,Na2CO3质量浓度为0.150g/mL,在25℃避光条件下反应50 min后,于765 nm处测吸光值。1~6 mg/L没食子酸的吸光度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品华  林慧  刘明研  余丽访  杨芬  
测得野生干巴菌废弃料(干固形物)中总氨基酸态氮为0.376 g/100g、总黄酮为6.158 mg/g、多糖为1.587 g/100g。研究了用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水解的优化条件及总黄酮、多糖的变化。结果表明,鲜干巴菌:水=1:4的条件下,酶水解最佳条件为:木瓜蛋白酶(≥800 U/mg)≥0.75g/100 mL、时间7 h、ph值6.5、温度65℃,干固形物中总氨基酸态氮为0.933g/100 g,总黄酮3.868 mg/g,多糖1.792 g/100 g;菠萝蛋白酶(300 U/mg)1%~1.25%、时间7 h、ph5、温度35℃,干固形物中总氨基酸态氮为0.772g/100g,总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洁  李新华  高海燕  
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和玉米面粉为原料,用RVA(快速粘度分析仪)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糊化参数,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各糊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RVA糊化参数和DSC热力学参数有很大差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RVA峰值粘度、破损值、糊化温度与DSC吸热焓值(ΔH)的影响极显著,对淀粉的RVA回生值较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民  黄仁泉  冯新梅  崔延棠  
采用无盐发酵制备酱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HPLC)法测定异黄酮含量 ,并对酱油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乙醇沉淀除杂可以较好地提取分离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 ;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的消耗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酱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豆粕的异黄酮含量有大幅度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