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
2023(1100)
2022(990)
2021(890)
2020(870)
2019(1743)
2018(1743)
2017(2911)
2016(1941)
2015(2209)
2014(2072)
2013(1968)
2012(1825)
2011(1720)
2010(1711)
2009(1584)
2008(1716)
2007(1498)
2006(1123)
2005(1014)
作者
(8131)
(6753)
(6716)
(6368)
(4255)
(3489)
(3030)
(2863)
(2467)
(2438)
(2394)
(2376)
(2362)
(2225)
(2210)
(2192)
(2063)
(2018)
(2008)
(1906)
(1867)
(1785)
(1723)
(1625)
(1601)
(1549)
(1549)
(1507)
(1487)
(1442)
学科
(4044)
经济(4042)
(3376)
管理(3169)
(2364)
方法(2183)
(2115)
(2009)
企业(2009)
数学(1937)
(1937)
(1900)
玉米(1882)
数学方法(1872)
(1731)
玉蜀黍(1723)
(1723)
蜀黍(1723)
水产(1427)
(1394)
贸易(1393)
(1380)
动物(1312)
动物学(1118)
(1065)
(1041)
(1026)
(965)
生物(906)
虫害(857)
机构
大学(27008)
学院(26636)
(13875)
研究(12182)
农业(11625)
科学(11414)
业大(9463)
(8336)
研究所(7819)
中国(7695)
农业大学(7597)
(6802)
实验(6613)
(6611)
实验室(6398)
(6113)
(6077)
重点(6072)
(5626)
经济(5420)
管理(5341)
技术(5059)
科学院(5055)
中心(4940)
理学(4519)
(4406)
理学院(4380)
(4235)
(4097)
管理学(4018)
基金
项目(20598)
(14862)
国家(14767)
科学(13916)
基金(13887)
科学基金(10632)
(9458)
研究(9424)
自然(9087)
自然科(8894)
自然科学(8885)
自然科学基金(8701)
(8327)
基金项目(7109)
科技(7034)
计划(7002)
资助(6048)
(5427)
重点(5240)
专项(5200)
(5088)
科研(4674)
(4442)
农业(4410)
(4394)
创新(4269)
教育(4141)
社会(4125)
技术(4070)
社会科(3850)
期刊
学报(13521)
(13192)
农业(9065)
大学(8501)
科学(8450)
学学(8365)
中国(6798)
(5409)
经济(5409)
(5097)
业大(4776)
研究(4360)
农业大学(4255)
中国农业(3299)
(3147)
自然(2621)
自然科(2492)
自然科学(2492)
(2329)
管理(2192)
农业科学(2189)
林业(2149)
农学(2061)
华北(2061)
科技(2047)
农林(1852)
(1852)
科技大(1675)
科技大学(1675)
西南(1656)
共检索到39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国奇  陈小密  陈志斌  王景升  
采用种胚酯酶电泳指纹法和田间种植法分别对掺混了母本自交粒的玉米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酯酶电泳指纹法和田间种植的成熟期鉴定结果基本与实际掺混水平接近;苗期和花期的田间鉴定结果与实际掺混水平相差较大。准确度比较表明:种胚酯酶电泳指纹法和田间成熟期鉴定的准确度相同,分别是苗期和花期鉴定结果的5倍和8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玺  曹萍  
选用铁单9号等18个玉米杂交种的35份样品分别进行电泳鉴定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树云  文仁来  苏义成  苏月贵  何静丹  滕辉升  何雪银  杨萌  
研究鲜穗烘干法下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母本桂39722不同熟期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及其种子发芽后3叶期幼苗各性状,为玉米单粒播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母本桂39722授粉后43 d(即第5期)种子的千粒重近于最大,发芽率最高;该期种子的幼苗的高度最高,简易活力指数最大,根干重和冠干重最大,发芽势最强;其根长、根数、根冠也较好,根冠生长协调,因此,鲜穗烘干法下桂39722的最佳收获时期为:从开始授粉日算起,有效积温达到780.7℃、穗位叶干枯时收获,可有效地保证桂单0810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最佳产量及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峰  张垂明  吉家乐  吴其卫  黄忠兴  常海龙  陈俊吕  金玉峰  王勤南  胡后祥  符成  刘少谋  
为探明温水去雄处理对甘蔗杂交后代杂种真实性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在进行甘蔗有性杂交前利用50℃温水对甘蔗母本粤糖91-976及桂糖92-66的花穗浸泡5 min后,将其分别与父本粤糖93-159及粤糖91-976的花穗进行杂交,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杂交后代的杂种真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温水去雄可有效减少甘蔗杂交制种过程中的自交过程,提高杂种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泽民  李雪英  高书颖  孙立民  王长英  田兰荣  
对不同育种年代的11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杂交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区分不同材料的灵敏性高于酯酶同工酶。尽管不同育种年代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同工酶谱带上差异明显,但未表现出随育种年代变化的趋势。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或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很难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仁华  苏顺德  肖晖  许鲁平  李林源  林文龙  张子文  孟庆银  
为选择优良杂交母本,调查分析27年生杉木优树多父本杂交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立木材积在参试组合间差异极显著;胸径受遗传控制相对较强,家系遗传力0.325;木材基本密度在组合间差异显著;红心率、偏心率、树皮率差异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的家系遗传力为0.202。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利用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构建选择指数方程筛选出‘F三明74-5’、‘F桃3’、‘F桃2’等11个速生优质杂交母本,家系的胸径、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分别为3.19%和1.21%。对比分析12年生时和27年生时对胸径的选择结果,表明中期生长性状选择的入选率为19%时具有最高的选择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海峰  赵书广  金铮  刘彦  高辉  王雍  
中国瘦 肉猪母 本新品系( D V I) 系 ,是利用 国内外优 秀猪种 资源: 太湖 猪、长 白猪 和施 格猪杂交 育成的 ,经过6 个世代 的选育 ,其经产猪 的平均 窝产仔数13 头 以上,平 均日增重665 g ,胴体瘦肉率 5932 % , D V I 系经产 母猪与大 白猪、杜 洛克和 皮特兰杂 交,其窝 产瘦肉量 分别是462 kg ,470kg ,和49 2 kg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欣  成仿云  肖佳佳  王越岚  张栋  王莹  钟原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508粒杂交种子。结果表明:1)‘凤丹白’自然授粉结实率高(19.13粒/朵),且明显高于自花授粉结实率(0.4粒/朵),属于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凤丹白’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紫斑牡丹杂交结实率(18.44、23.84、26.62粒/朵)均较高,表明‘凤丹白’的杂交亲和性较强;3)结实率受父本花型影响,皇冠型最低(10.42粒/朵)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  陈琛  刘晨旭  李伟  李金龙  焦炎炎  张垚  程德荷  刘文欣  陈绍江  
为研究不同父本自交系对杂交当代籽粒含水率的影响,以籽粒脱水速率较慢的5个杂交种和5个自交系为母本,以脱水性能较好的5个早熟自交系为父本,10个母本分别人工授粉进行自交及与父本杂交,并对授粉后52天(DAP,d)的杂交当代籽粒及所有亲本材料的自交籽粒含水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早熟自交系授粉后,母本杂交授粉当代的籽粒含水率均值下降3.04个百分点,单粒干重比自交增加5.63%;母本自交系籽粒含水率均值下降2.85个百分点,单粒干重增加7.18%;当代杂交籽粒的含水率与父本呈正相关,表明玉米籽粒脱水性能具有父本效应,早熟父本可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水率。本研究可为玉米种质脱水性能的改良和选育快速脱水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建华  廖树华  宋同明  刘岩  
系统阐述了玉米品种鉴定技术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由于种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关学科的渗透,玉米品种鉴定技术在近期内已由传统的形态学和化学方法发展到了现代的各种电泳技术,包括醇溶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zein-IEF)、同工酶电泳(isozymeelectrophoresis)、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酸性系统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ic-PAGE)等。此外,许多学者还进行了分子标记技术(如RFLP与RAPD等)、色谱分析及映像分析等方面的探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爱国  张成和  石洁  
1997~ 1999年对 2 0 4份参加河北省和国家黄淮海区域试验的玉米杂交种 ,进行了 14 2 8份次玉米大、小斑病、矮花叶病、茎腐病、黑粉病、眼斑病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能兼抗 4种以上玉米病害的杂交种有户单 961、承玉 5号、郑 94 - 2、邯 95- 4、衡单 10号、遵单 1号、遵单 3号、中原单 32、邢抗 2号、冀玉 8号、石 97- 1等 11份 ,占所鉴定材料的 5 4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宗泽  李阳  郭宗娟  李军萍  聂贵芳  赵自仙  李云波  
【目的】验证SNP分子标记中HRM技术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为杂交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种家佳荣2号及其父母本、近似杂交组合JR02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和SNP分子标记中的HRM技术两种方法对杂交玉米家佳荣2号的同一批种子样品进行纯度鉴定。【结果】田间小区种植纯度鉴定结果为97.8%,SNP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结果为97.1%。【结论】SNP分子标记中的HRM技术鉴定结果可靠,可作为杂交玉米种子的纯度鉴定方法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和  刘爱国  罗畔池  张晓青  
1986~1991年在保定、承德、唐山三个不同生态区设统一病圃,对1342份玉米材料进行了5886份次的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抗5~6种玉米病害的自交系82份,占鉴定自交系的8.4%,杂交种102份,占鉴定杂交种的27.8%.玉米自交系53,冀35,承191,2094,5003等,杂交种烟单14,丹玉13,冀承单5号、掖单2号等既抗玉米大、小斑病,又抗3种以上其它玉米病害.通过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多抗性鉴定看出,只有从多抗玉米自交系中才能选育出多抗玉米杂交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江民  肖植文  张建华  石俊峰  董晓波  
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为了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杂交种,要对玉米杂交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较优品种,在筛选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各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还要综合考虑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部性状等,才能对各参试品种做较全面的综合评价。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的品种评判。本文采用间比法顺序排列试验,设2次重复的试验方法,应用聚类分析法对云南省农科院配制的28个玉米杂交品种,选用莫A和京杂6号作为对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此方法可以弥补常用的方差统计分析方法针对产量等单一性状的局限,为品种试验结果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海合  李凤华  才卓  杨兆顺  楼辰军  钱芳  张旭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