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3)
- 2023(10224)
- 2022(9089)
- 2021(8696)
- 2020(7327)
- 2019(16970)
- 2018(17167)
- 2017(32915)
- 2016(18200)
- 2015(20509)
- 2014(20344)
- 2013(20078)
- 2012(18516)
- 2011(16639)
- 2010(16495)
- 2009(14887)
- 2008(14511)
- 2007(12429)
- 2006(10904)
- 2005(9269)
- 学科
- 济(68389)
- 经济(68308)
- 管理(51985)
- 业(49019)
- 企(41648)
- 企业(41648)
- 方法(33567)
- 数学(28702)
- 数学方法(28326)
- 学(18259)
- 农(17909)
- 财(17466)
- 中国(16619)
- 业经(15433)
- 地方(13729)
- 理论(12787)
- 农业(12100)
- 和(11996)
- 贸(11789)
- 贸易(11784)
- 务(11668)
- 财务(11608)
- 财务管理(11588)
- 技术(11524)
- 易(11402)
- 制(11240)
- 环境(11174)
- 企业财务(11026)
- 教育(10005)
- 划(9904)
- 机构
- 大学(260768)
- 学院(257068)
- 管理(103567)
- 济(94432)
- 经济(92244)
- 理学(91149)
- 理学院(90055)
- 管理学(88237)
- 管理学院(87805)
- 研究(85695)
- 中国(61007)
- 科学(57903)
- 京(55952)
- 农(44829)
- 所(44075)
- 财(42341)
- 业大(42264)
- 研究所(40878)
- 中心(37579)
- 江(36032)
- 农业(35571)
- 范(35256)
- 北京(34990)
- 师范(34866)
- 财经(34865)
- 经(31769)
- 院(31114)
- 州(29681)
- 师范大学(28441)
- 技术(27615)
- 基金
- 项目(184560)
- 科学(144464)
- 基金(134036)
- 研究(131452)
- 家(118146)
- 国家(117166)
- 科学基金(100016)
- 社会(80274)
- 社会科(75826)
- 社会科学(75803)
- 基金项目(72395)
- 省(72160)
- 自然(68118)
- 自然科(66550)
- 自然科学(66533)
- 自然科学基金(65332)
- 划(61616)
- 教育(60206)
- 资助(55169)
- 编号(53320)
- 成果(43223)
- 重点(41189)
- 部(40087)
- 发(38497)
- 创(38357)
- 课题(36550)
- 科研(35823)
- 创新(35711)
- 计划(34666)
- 大学(34058)
共检索到358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兵 杨敏 吴昊
[目的]为了开发氟雷拉纳(Fluralaner,FLU)新剂型,本研究以酪蛋白胶束(Micellar Casein,MC)为载体,研制了MC-FLU粉末制剂。[方法]采用pH驱动法制备了MC-FLU自组装复合物,并在pH为10.0和7.0的条件下制备了MC-FLU的碱性和中性复合物,分析了不同复合物中MC与FLU的作用机理;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得MC-FLU复合物粉末,采用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物结构,测定了复合物的溶解性,并评价了复合物的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三种pH下MC与FLU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298 K下,自组装复合物中FLU与MC的结合常数为2.25×10~(6) L·mol~(-1),中性复合物中二者结合常数为2.12×10~(5) L·mol~(-1),碱性复合物中结合常数为2.26×10~(4) L·mol~(-1)。中性复合物粒径约为200 nm,碱性复合物粒径约为120 nm,自组装复合物粒径随着FLU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三种条件下复合物Zeta-电位均小于零。SEM观察发现,喷雾干燥法制得的中性复合物粒径最小。[结论]不同pH下MC与FLU的主要作用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且结合过程为自发过程;其中,自组装复合物中FLU与MC的结合常数最大。冷冻干燥法制得的复合物溶解性高于喷雾干燥样品。模拟胃肠消化试验结果表明,经MC负载后,FLU的累积释放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FLU新载体的开发及MC在药物分子负载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中一 刘庆慧 黄倢
根据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网格重链蛋白(Clathrin Heavy Chain,CHC)的2个功能结构域Clathtin Propel Repeat(LvCHC1)和Clathrin Heavy Chain Repeat Homology(LvCHC2),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至pBAD/gIIIA载体上,以E.coli Top10为宿主菌,在阿拉伯糖的诱导下表达出获得LvCHC1和LvCHC2重组蛋白表达产物。以Co(2+)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中一 刘庆慧 黄倢
根据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网格重链蛋白(Clathrin Heavy Chain,CHC)的2个功能结构域Clathtin Propel Repeat(LvCHC1)和Clathrin Heavy Chain Repeat Homology(LvCHC2),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至pBAD/gIIIA载体上,以E.coli Top10为宿主菌,在阿拉伯糖的诱导下表达出获得LvCHC1和LvCHC2重组蛋白表达产物。以Co(2+)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琳桓 王伟 孙晶晶 刘均忠 李尚勇 张洁 郝建华
沙雷氏蛋白酶属于锌金属蛋白酶M10B亚家族,是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专一性沙雷氏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可靶向抑制沙雷氏蛋白酶,从而减弱产沙雷氏蛋白酶的细菌病原体的活性,成为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沙雷氏蛋白酶MP和其抑制剂Lup I均来源于海洋微生物Flavobacterium sp. YS-80-122,本研究分别纯化了蛋白酶MP、抑制剂LupI及MP-LupI的复合物,对MP-LupI复合物进行结晶条件筛选,成功在2种条件下获得MP-LupI复合物晶体,并经X-射线衍射收集到分辨率达2?的高质量衍射数据,其晶胞空间为P1211,晶胞参数为a=51.66?、b=51.85?、c=102.14?、α=γ=90°、β=97.68°。
关键词:
沙雷氏蛋白酶 沙雷氏蛋白酶抑制剂 晶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艺华 马开元 孙晓洋 张丽芬 陈复生
【目的】探讨超声对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豌豆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高酯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超声豌豆蛋白(PP-US)和超声高酯果胶(HMP-US)制备的乳液为对照,比较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和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制备的乳液在储藏过程中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表观黏度和乳析指数的变化,结合复合物的油-水界面行为,阐明PP-HMP-US复合物的界面行为与其乳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豌豆蛋白(PP)和超声豌豆蛋白(PP-US)乳液相比,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和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乳液的粒径和剪切稀化程度较小,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储藏过程中液滴分布均匀且未出现乳析现象。与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乳液相比,超声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US)乳液的粒径和表观黏度进一步减小,储藏过程中乳液更为稳定。油-水界面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可以促进豌豆蛋白与高酯果胶结合,减小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的接触角,且降低复合物界面张力的能力显著提高,更有利于PP-HMP-US乳液的稳定。【结论】超声可以减小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PP-HMP)的接触角,改善其油-水界面行为及乳液的理化特性,进而提高PP-HMP-US乳液的稳定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芳 蔡豪亮 刘文豪 陈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质结合后,溶于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以改善姜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陷,并揭示姜黄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将姜黄素与实验室自提大豆7S、11S蛋白结合,确定姜黄素与蛋白质结合的最优条件;将结合物溶于制备的6种NADES中,考察结合后姜黄素的光、热稳定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合后姜黄素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并采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与大豆7S、11S蛋白结合后的姜黄素在NADES中的光、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的结合强度均较弱,且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间为静态猝灭,生成了摩尔比约为1∶2的不发光的复合物,同时,姜黄素与蛋白质的结合引起蛋白质部分二级结构的展开与折叠。[结论]姜黄素与大豆7S、11S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姜黄素水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陷,且制备的蛋白质材料可能被用作新型药物载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青青 李俊平 梁立滨 黄山雨 周陈陈 赵玉辉 王倩 周圆 姜丽 陈化兰 李呈军
【背景】PA蛋白是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感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筛选与流感病毒PA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获得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1(poly(r C)-binding protein 1,PCBP1)。【目的】探索PCBP1蛋白与流感病毒PA蛋白的互作关系及其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流感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方法】将诱饵质粒pGBKT7-PA与筛选到的重组质粒p GADT7-PCBP1以及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按照醋酸锂法分别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并涂布在3种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5—7 d,观察酵母菌落生长情况和菌落颜色,回交验证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酵母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参照GenBank中录入的PA蛋白和人源PCBP1蛋白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AGGS-Flag-PA和pCAGGS-Myc-PCBP1,将这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单独转染或共同转染HEK293T细胞,于转染48 h后裂解细胞,收获上清,留取少部分作对照,余下的样品逐步加入FLAG单抗和Protein G琼脂糖珠子进行免疫共沉淀(Co-I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LVX-IRES-Zs Green1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假病毒,将假病毒侵染A549细胞后经超速流式分选构建PCBP1蛋白过表达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PCBP1过表达情况,然后用流感病毒WSN以0.01 MOI感染该过表达细胞系,于感染后24和48 h收获上清,对上清中的流感病毒进行蚀斑计数。合成PCBP1蛋白的si RNA,转染A549细胞下调PCBP1蛋白的表达,干扰后48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CBP1蛋白表达下调情况,并以MOI=0.01感染流感病毒WSN,收获感染后24和48 h的上清,进行蚀斑滴定计数。【结果】通过酵母回交验证发现诱饵质粒pGBKT7-PA与重组阳性质粒p GADT7-PCBP1的共转酵母菌落可以在SD/-2、SD/-4、SD/-4/X/A等3种营养缺陷型平板上正常生长,并且能分解底物X-α-Gal,使菌落呈现蓝色,与阳性对照组一致,表明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酵母系统中存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发现PA蛋白可以将PCBP1蛋白沉淀下来,说明PA蛋白与PCBP1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在PCBP1过表达细胞系中,PC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流感病毒的复制滴度下降;而通过si RNA干扰后,PCB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流感病毒的复制滴度升高,表明PCBP1对流感病毒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流感病毒PA蛋白与宿主蛋白PCBP1在酵母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相互作用,且宿主蛋白PCBP1对流感病毒的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兴军 郭明 李兵 郭建忠 李铭慧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5种二价金属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生物大分子猝灭反应机制和结合位点模型研究发现锌离子Zn2+,镍离子Ni2+,钴离子Co2+和钙离子Ca2+均可导致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Zn2+,Ni2+和Co2+离子半径处在正常范围,能有效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牛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静态猝灭。Ca2+离子半径较大,受空间位阻影响不能有效进入结合位点对BSA二级结构影响较小,不能与BSA形成配合物,表现为动态猝灭;而Mg2+由于大的水合半径阻碍了Mg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有效碰撞,使电子或能量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燕英 陈正望 陆婕
为研究大炎肽影响胰腺β细胞的机制,将大炎肽偶联到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介质上,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垂钓其在胰腺组织中的相互作用蛋白,并对纯化蛋白进行胰蛋白酶水解,测定水解片段的分子质量和其中2个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在MASCOT数据库中检索,鉴定此蛋白为胱硫醚β-合成酶,结果提示大炎肽可能通过结合胱硫醚β-合成酶,调节其活性,造成同型半胱氨酸积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王莉 陈雯莉
应用NCBI、Expasy等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蓝细菌各菌株的PipX进行多序列同源对比分析,获得保守序列,预测了二级结构与结构域,分析了pipX的基因簇等。分别构建了蓝细菌的16S rDNA进化树以及基于PipX的分子进化树,同时也对与PipX相互作用的NtcA和PⅡ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解它们之间起源与进化的关系。由此推测PipX可能是蓝细菌氮代谢途径中除NtcA、PⅡ外的另一个关键调控蛋白,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向阳 谢勇平 蔡碧琼 郑新宇 李清禄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烟酸(NT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TA主要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使BSA的内源性荧光下降.通过计算得出了在测定温度(T)为293和310 K时,NTA与B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1.9和72.9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NTA与BSA之间以疏水力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技术分析表明,NTA对BSA的构象几乎没有影响.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烟酸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薇 孙海莲 Mawsheng Chern Randy Ruan Pam Ronald 樊明寿
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是水杨酸(Salicilic acid,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SAR)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NPR1和水稻NH1/OsNPR1(NPR1 homo-logue 1)(NPR1的同源物)可增强抗病性。水稻基因组中还有4个NPR1旁系同源物(Paralog),为NH1的家族蛋白。本试验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or split YF...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战旗 蒋亚明 潘敏慧
【目的】HSP60是热休克蛋白中重要的一员,在昆虫先天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昆虫生长发育的必要因子。前期研究证明家蚕BmHSP60参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入侵细胞过程,本研究通过鉴定BmHSP60相互作用蛋白,为其在家蚕先天性免疫中作用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和银联-质谱分析技术(LC-MS/MS),首先构建BmHSP60过表达载体并融合Flag标签,转染到家蚕细胞中48 h后,收集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用Flag抗体孵育磁珠调取相互作用蛋白,银染处理后,能够检测到明显的差异条带,把差异条带切胶保存在-80℃,然后质谱分析差异条带的多肽;根据质谱结果和差异条带的大小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到候选相互作用蛋白。最后,构建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的克隆载体并融合HA标签,分别和BmHSP60表达载体共转到家蚕细胞,免疫共沉淀和荧光共定位验证BmHSP60和候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Mito-Tracker-Green分析BmHSP60候选相互作用蛋白与线粒体的共定位。【结果】免疫共沉淀银染结果显示BmHSP60相互作用蛋白在110、90、75、60和35 kD附近有5条明显的差异条带,将这5条条带混成蛋白池进行质谱分析,通过银联-质谱分析结果和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以及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共鉴定到32个差异蛋白,根据多肽数量和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共筛选到5个相互作用候选蛋白与银染结果差异条带一致,分别为ADP/ATP translocase(ANT)、Actin、Alpha-tubulin、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和HSP90。构建BmHSP60候选相互作用蛋白克隆表达载体并融合HA标签,与BmHSP60共同转染到家蚕细胞,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ed(IP)用α-Flag抗体孵育,immunoblotting(IB)再用α-Flag抗体孵育,均能够检测到BmHSP60表达。而IB用α-HA抗体孵育显示只有BmANT和BmHSP90能够检测到相应的条带,而Alpha-tubulin和EF1α与BmHSP60没有检测到相应的条带,说明只有BmANT和BmHSP90与BmHSP60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而Alpha-tubulin和EF1α与BmHSP60没有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共定位进一步分析表明BmANT和BmHSP90能够与BmHSP60共定位在细胞质中。线粒体标记物Mito-Tracker-Green共定位结果显示BmHSP60、BmANT和BmHSP90均能够与线粒体共定位到一起。【结论】鉴定到家蚕热休克蛋白BmHSP60能够与BmANT和BmHSP90相互作用,并共定位于线粒体,可用于研究BmHSP60在家蚕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纳 王衡瑞 毛彦娜 张成林 秦斌 王志民
寨卡病毒(Zika Virus)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虽然很早就已经被人类所发现,但是一直到2015年在南美巴西的大规模爆发,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寨卡病毒对人类的感染往往引起包括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多种症状.寨卡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正链RNA,其基因组可以编码翻译并剪切加工出3个结构蛋白,分别为膜蛋白,囊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以及7个非结构蛋白(NS1, NS2A, NS2B, NS3, NS4A, NS4B, NS5).相关研究已经证明,NS1蛋白与同属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的发病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根据其蛋白结构推测其可能与寨卡病毒穿越血脑屏障有关.因此鉴别NS1与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对于发现寨卡病毒在细胞内的转运,转录,以及装配都有重大的意义.在此,该课题构建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包含Flag和Strep两种标签的NS1融合蛋白,通过免疫沉淀的方法将与NS1结合的蛋白利用标签蛋白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进行分析鉴定.通过分别带有Flag与Strep标签的相互作用蛋白分析,发现了16个两种标签共同的结合蛋白,其进一步的通路分析证明这些蛋白于与病毒转录、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多个通路有关,相关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寨卡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开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晶 储晓洁 康恒 朱辉 张忠明
豆科植物百脉根是研究共生固氮体系的模式植物之一,对其根瘤菌共生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建立和共生体形成的奥秘。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体外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证明百脉根GARS类家族转录因子结瘤信号通道蛋白NSP1和NSP2在体外体内均可以相互作用,并将相互作用的位点定位在NSP1的GRAS结构域的LHRII区域和NSP2的LHRI区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