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
- 2023(1380)
- 2022(1270)
- 2021(1243)
- 2020(1114)
- 2019(2320)
- 2018(2349)
- 2017(4204)
- 2016(2679)
- 2015(2914)
- 2014(3083)
- 2013(3070)
- 2012(3012)
- 2011(2818)
- 2010(3006)
- 2009(2583)
- 2008(2475)
- 2007(2233)
- 2006(1883)
- 2005(1673)
- 学科
- 济(7713)
- 经济(7707)
- 管理(5963)
- 业(5311)
- 学(4478)
- 企(3749)
- 企业(3749)
- 方法(3442)
- 环境(3086)
- 数学(3015)
- 数学方法(2956)
- 财(2273)
- 及其(2128)
- 农(2049)
- 中国(1924)
- 划(1891)
- 防(1626)
- 制(1560)
- 务(1560)
- 防治(1552)
- 治(1551)
- 财务(1549)
- 财务管理(1548)
- 生态(1543)
- 和(1483)
- 企业财务(1442)
- 染(1411)
- 农业(1368)
- 地方(1368)
- 银(1359)
- 机构
- 大学(39107)
- 学院(38668)
- 研究(18276)
- 科学(15057)
- 农(13760)
- 中国(12672)
- 所(11550)
- 济(11506)
- 经济(11194)
- 农业(11146)
- 研究所(10871)
- 管理(10448)
- 业大(10447)
- 京(9914)
- 理学(8871)
- 理学院(8629)
- 管理学(8235)
- 管理学院(8165)
- 室(7765)
- 中心(7576)
- 省(7526)
- 农业大学(7314)
- 实验(7303)
- 实验室(7091)
- 院(6807)
- 重点(6702)
- 科学院(6694)
- 江(6463)
- 北京(6165)
- 业(5944)
共检索到58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慧霞 刘永军 吴学仁 齐永顺 李双民
通过对9个不同抗性的酒葡萄品种接种霜霉病菌,在接种后4,8,12d分别测定叶片POD、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SV6059、赤霞珠的POD酶活性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梅鹿辄、夏夫拉尼、华北264、齐哈维里的酶活性呈递增趋势;除拉别长依、霞多丽外,其余品种的SOD活性在接种后4d高于对照,并且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赤霞珠、拉别长依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SV6059无明显变化规律。其余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接种后4,8,12d呈递增趋势;除霞多丽外,其余供试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4,8,12d呈递减趋势。这些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刘长远 王辉 于舒怡 关天舒 王东旭 李柏宏
筛选抗霜霉病的葡萄品种可为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为了探讨葡萄抗霜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抗性的葡萄品种贝达(高抗)、红地球(感病)和无核白鸡心(高感)为材料,分别测定接种霜霉病菌前后不同时期的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接种霜霉病菌的各葡萄品种防御酶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后,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不同抗性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接种后第1天,贝达和无核白鸡心CAT活性达到最大值,酶活性上升分别为0.79倍和0.26倍;接种后第3天,各葡萄品种POD、SOD、PPO和PAL活性达到最大值;贝达在接种后第3天PPO活性达24.7 U·g~(-1) FW·min~(-1),酶活性升高最大,为1.29倍。高抗品种贝达的酶活性一直高于感病品种红地球和高感品种无核白鸡心,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能够诱导植物体内酶活性升高,并且高抗品种酶活性提升幅度更大,能够在接种后11 d内维持较高酶活性。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葡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下降,高抗品种的叶绿素可变荧光(Fv)、光系统Ⅱ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和高感品种。表明霜霉病菌的侵染破坏了叶绿素的合成,高抗品种叶绿素的合成能力以及抵御致病毒素的能力强于感病品种;高抗品种具有更高的光能捕获能力和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俊兰 李妙 翟学军 李之树 王国印 黄国存 崔四平
在田间病圃发病高峰期,对抗黄萎病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感病和健康植株叶片组分内四项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弱,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感病品种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高.从平均效应看,SOD活性健康植株高于感病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感病植株高于健康植株.试验结果还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或是感病品种,植株发病后POD活性皆上升幅度很大,对SOD活性的反应,抗病品种变化幅度小,感病品种变化幅度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林 马占鸿 王海光
为了实现植物病害严重度的精确测定和自动分级,克服目前病害严重度肉眼观测存在主观随意的缺陷,以葡萄霜霉病发病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病害单叶严重度自动分级方法。经对完整的叶部病害正投影图像进行处理,利用K_means聚类算法自动准确地将叶片区域和发病区域分别分割出来,通过像素统计的方法提取叶片和发病区域的面积特征,从而精确地计算出发病区域所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并根据分级标准给出病害严重度级别。利用该方法对葡萄霜霉病样本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地估计病害严重度,对葡萄霜霉病发病叶片严重度判断的准确率为93.3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娟 杜金哲 杨庆凯
分析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而感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下降。这表明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大小与大豆抗病性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大豆品种抗性鉴定的一个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关键词:
大豆 灰斑病菌 多酚氧化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姗娜 侯喜林
采用不同霜霉病抗性的不结球白菜自交系,研究了其对霜霉病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在接种病原菌前,不结球白菜健康叶片中木质素含量与霜霉病的抗性成正相关,几丁质酶与霜霉病抗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接种后抗病材料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呈现出快速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分别在接种后24 h和96 h达到峰值;而感病材料变化缓慢,变化幅度小,在36 h达到峰值。接种后抗病材料的几丁质酶变化迅速,且长时间处于高活性,在48 h达到峰值;相比之下,感病材料的酶活性增高的幅度小,高活性维持时间短,在36 h达到峰值。上述结果表明,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是植物抗性潜能被激活的结果,是诱导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昆玉 方芳 石雪晖 杨国顺 钟晓红 倪建军 徐丰 白描 聂松青 陈湘云
比较腺枝葡萄和刺葡萄2种野生葡萄与红地球、户太8号2个栽培品种对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嫁接不同栽培品种后,通过调查砧穗组合的抗病性,分析腺枝葡萄与其他野生葡萄资源赋予接穗抗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均较强,刺葡萄抗黑痘病,但不抗霜霉病;嫁接后,刺葡萄作砧木的组合,抗病性明显增强。由此可以认为,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均可作为真菌病害抗性育种的资源,刺葡萄可作为砧木育种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勇 门兴元 于毅 周洪旭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
关键词:
绿盲蝽 生理指标 枣 桃 樱桃 葡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欢 郭印山 苏凯 石广丽 赵玉辉 宋俊杰 刘镇东 李坤 郭修武
以欧亚种红地球与山葡萄双优杂交组合149株后代群体及欧亚种霞多丽与山欧杂种北冰红杂交组合130株后代群体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盘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杂交群体各单株对霜霉病的抗性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群体后代表型表现出免疫、高抗、中抗、感病和高感共5个级别。其中红地球×双优组合亲本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4.44和2.96,红地球表现出高感,双优出表现高抗,杂交后代高抗级别以上的单株占60.41%,感病和高感级别的单株占23.49%,后代群体中产生了较多的抗霜霉病单株;霞多丽×北冰红组合亲本的病情指数分别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关天舒 王辉 臧超群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用SPSS11.5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并推导了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条件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17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17日至8月14日,衰退期为8月14日以后;避雨栽培条件该病的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8月14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8月14日至9月11日,衰退期为9月11日以后,明确了指数增长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宁 陈天恩 姜舒文 张驰 鲁梦瑶 张玮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筛选出北京市房山地区的主要气象因子,作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输入特征向量,通过粒子群算法(PSO)优化SVM的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δ,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和PSO–SVM的葡萄霜霉病短期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该地区未来1 d的葡萄霜霉病发病等级进行短期预测。与改进网格搜索法优化的SVM模型、经验选择参数的标准SVM、不同训练函数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PSO–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对葡萄霜霉病发病等级的预测正确率为95.24%,与基于全部气象因子的PSO–SVM模型相比,预测正确率提高了1.19%,运行速度快1.81 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超群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刘丽 于舒怡
研究了生防细菌SY286菌株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SY286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等抑菌代谢产物;SY286的发酵液成分可导致葡萄霜霉病菌菌丝及孢子囊出现皱缩、破裂等现象;SY286振荡培养3d,抑菌效果最大,达93.18%;60%的硫酸铵饱和度下提取的抑菌粗提蛋白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效果可达76.3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金娟 王东旭 刘长远 赵奎华 梁春浩
依据抗病基因在保守区域序列同源的原理,针对已知抗病基因NBS保守结构区域设计9条简并引物,以高抗霜霉病的葡萄品种贝达为材料,人工接种葡萄霜霉病菌15d后,应用PCR技术从叶片cDNA中分离出2条抗霜霉病基因同源序列VR5和VR16,并提交到Genbank,其中VR5含有507bp,登录编号为JQ763391;VR16含有562bp,登陆编号为JQ763392。2条序列均含有P-环(GGVGKTT)、kinase-2(VLDD)、kinase-3(GSRII)及HD(即GLPL)等植物抗病基因中的保守结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VR5与亚麻抗病基因L6聚为一类,VR16与拟南芥抗病基因RPS2聚为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欣陶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臧超群
为筛选出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放线菌,对采自辽宁省沈阳、葫芦岛、锦州、鞍山、朝阳等地区葡萄园的23份土样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并对获得的119株放线菌进行防效评价,得到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QH94,其田间防效可达68.83%~89.80%。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谱的测定,QH94菌株对9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57mm。根据菌株QH94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 ,将其初步鉴定为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Krainsky)Waksman&Herici]。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云中 韩忻彦 张建成 李占成 刘和 霍晓兰 高秀萍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葡萄 水分胁迫 抗逆 物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