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7)
- 2023(13592)
- 2022(11596)
- 2021(10645)
- 2020(8962)
- 2019(20443)
- 2018(20319)
- 2017(39533)
- 2016(21444)
- 2015(23853)
- 2014(23643)
- 2013(23816)
- 2012(21714)
- 2011(19131)
- 2010(18989)
- 2009(17421)
- 2008(17146)
- 2007(15111)
- 2006(13164)
- 2005(11703)
- 学科
- 济(91216)
- 经济(91114)
- 业(88813)
- 企(79842)
- 企业(79842)
- 管理(78621)
- 方法(42550)
- 数学(33429)
- 数学方法(33091)
- 业经(29431)
- 农(28483)
- 财(27929)
- 务(21321)
- 财务(21261)
- 财务管理(21242)
- 农业(20537)
- 中国(20388)
- 企业财务(20114)
- 技术(18951)
- 和(18424)
- 环境(17830)
- 学(17339)
- 划(17185)
- 理论(17116)
- 地方(16400)
- 制(16241)
- 贸(15419)
- 贸易(15408)
- 易(14954)
- 策(14737)
- 机构
- 学院(308447)
- 大学(305090)
- 管理(130750)
- 济(124448)
- 经济(121994)
- 理学(113317)
- 理学院(112191)
- 管理学(110477)
- 管理学院(109934)
- 研究(96642)
- 中国(73808)
- 京(64865)
- 科学(60383)
- 财(56370)
- 农(50995)
- 所(47831)
- 业大(46793)
- 财经(45622)
- 江(44838)
- 中心(43657)
- 研究所(43497)
- 经(41523)
- 北京(40716)
- 农业(40017)
- 范(37287)
- 师范(36967)
- 州(36189)
- 经济学(35946)
- 院(35671)
- 商学(35106)
- 基金
- 项目(211556)
- 科学(167767)
- 研究(155680)
- 基金(154741)
- 家(133932)
- 国家(132768)
- 科学基金(116002)
- 社会(98163)
- 社会科(93099)
- 社会科学(93076)
- 省(83410)
- 基金项目(82723)
- 自然(76334)
- 自然科(74563)
- 自然科学(74549)
- 自然科学基金(73236)
- 教育(69244)
- 划(69009)
- 编号(63241)
- 资助(63216)
- 成果(49083)
- 重点(46487)
- 创(46203)
- 部(46001)
- 发(45369)
- 创新(42413)
- 课题(42212)
- 业(41968)
- 科研(40507)
- 国家社会(39993)
- 期刊
- 济(137564)
- 经济(137564)
- 研究(88117)
- 中国(52953)
- 管理(51280)
- 农(46684)
- 学报(44956)
- 财(44837)
- 科学(43856)
- 大学(34419)
- 农业(33058)
- 学学(32651)
- 教育(28427)
- 技术(27857)
- 业经(25186)
- 融(23566)
- 金融(23566)
- 财经(21701)
- 经济研究(20749)
- 业(19430)
- 经(18523)
- 问题(17789)
- 技术经济(17601)
- 现代(15650)
- 科技(15595)
- 理论(14664)
- 商业(14485)
- 财会(14267)
- 图书(14214)
- 资源(14065)
共检索到442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崎 康建成 黄晨皓
酒店业(Hospitality)的高速发展,面临着能耗巨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对该行业的综合能耗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但是目前对其研究还相对滞后。本研究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参照IPCC推荐的国际通用方法,采用分解分析法,构建了具有酒店行业特征的综合能耗和碳排放评估模型。经过对上海等地区酒店最长达5年的第一手综合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所跟踪的某五星级酒店连续5年年均综合能耗下降4%;显示高星级酒店通过综合技改,能使可比单位建筑能耗达到小于等于55kgce/(m2·a)的先进比拟值;②建筑时间在10~20年左右的二、三星级酒店,可比单位建筑能耗数值还远高于53kgce...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黄崎 康建成 张建业
与其他用途的建筑相比,酒店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投入的特征,酒店能耗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要控制酒店的综合能耗,首先要构建评估体系。本文通过实地采集华东等地区2009年~2014年星级酒店综合能耗的第一手数据,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我国的相关标准,提出了酒店业的碳排放基准线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酒店业综合能耗进行评估后得出:(1)五星级酒店经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能达到55 kgce/(m~2·a)的先进值,四星级酒店能达到48 kgce/(m~2·a),三星级酒店可以达到45 kgce/(m~2·a);(2)从能耗的投入产出指标评估,不同星级和规模酒店的万元能耗聚类均值在238.47 kgce/104y·a~310.30 kgce/104y·a;(3)从酒店建筑每平方米能耗源费用贡献度测评,五星级酒店聚类均值在181.56 Yuan/m~2、四星级在146.22 Yuan/m~2、三星级在193.96 Yuan/m~2。几个指标系统均表明,不同星级酒店均有节能减排空间,尤其三星级酒店通过节能技改,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关键词:
酒店业 碳排放 基准线 节能减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卫 赵思香 杨新凤 张沙沙
面对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高能耗、低利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酒店业经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但我国在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以广东省星级酒店为例,就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5个主要因子,即"节能管理"、"经济因素"、"外在环境"、"信息交流"和"政府政策",构建了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模型。该研究对推动酒店业节能减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酒店 节能减排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关键词:
能源结构 内部替代 供给约束 节能减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本文从投入产出理论出发,在消费和出口产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以投资作为调整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和最优化技术预测了2020年的消费产品结构,结合出口产品结构的预测,给出了不同的消费率和出口率组合下,经济均衡增长的增长率以及对应的均衡产业结构,并根据均衡产业结构计算了高、中、低GDP目标下2020年的生产能耗和生产碳排放。结果表明:虽然城乡居民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有加剧中国重工业化的趋势,不利于低碳产业结构调整,但消费率的提高依然会使得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演进:如果能源结构和各部门的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在2005年的水平,仅仅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可使2020年生产能耗...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最终需求结构 均衡增长 碳排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永喜 张叶 宋世雄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晓耕 张国丰 孙丽欣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计算了污染治理效率。研究显示:2003—2008年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吨标准煤,节能效率只有0.671,年均COD减排潜力为312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为1334万吨,减排效率只有0.345,污染治理效率平均为0.660。基于以上地区数据,本文采用了二维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路径,并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政府采取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节能减排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治理效率 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珂 屈小娥
文章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测算并分析了我国各省份的CO2排放绩效、减碳潜力和减碳规模,并研究了CO2排放绩效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绩效差异较大,CO2排放绩效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CO2排放绩效较低的省份主要以中西部板块的落后省份为主。减碳潜力和减碳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完成2020年单位产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的行动目标,只有上海、北京、广东、海南、福建、黑龙江、湖南等少数省份能够完成该目标,山西、河北、内蒙、辽宁、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杨雨石 赖培浩 於露瑾
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际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节能减排潜力和空间巨大;地形地貌、荒漠化沙化程度和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调整前的理论能效和理论碳效的排名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后的实际能效和实际碳效的排名则是中部、西部、东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莹 廖翠萍 赵黛青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加。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交通的低碳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通过预测不同情景下广东省2020年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分析不同政策选择对交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影响,进而梳理出广东省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敏 邹素娟
通过构建碳排放权省域分配模型测算黄河流域2018—2030年各省区的碳排放权及其空间余额,采用最优效率法评估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碳减排潜力。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各省区碳排放权分配不均,2018—2030年流域的碳排放权总量为323.06亿t,配额大部分集中于中下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碳排放权配额较少。其中,山东配额最多,达100.30亿t;宁夏配额最少,为5.46亿t。(2)2018—2030年黄河流域碳排放空间不足,累积碳排放权赤字达113.50亿t。其中,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青海和宁夏的累积碳排放权空间余额均为负值,属于碳排放权赤字地区;四川、河南和陕西则均为正值,属于盈余地区。(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碳减排潜力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碳减排潜力差距大。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碳排放权 省域分配 减排潜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李艳梅 黄园淅 吴映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家之一,中国节能减排的意义重大。根据节能减排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单位能耗和能源结构-碳排放3个联动模型,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增长与碳排放三者的行为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演进决定能源消费增长基本走向;第二,二产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演进极大地延缓了单位GDP能耗倒"U"字型变化的过程;第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奠定了国家碳排放增长的总体格局。有鉴于此,推动结构节能减排,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判断,未来20-30年,在国家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和能源供应结构的改善至关重要,其中,前者的贡献度可能达到60%,后者的贡献度可能在1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