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4)
- 2023(14853)
- 2022(12861)
- 2021(11724)
- 2020(9728)
- 2019(22089)
- 2018(21588)
- 2017(41974)
- 2016(23016)
- 2015(25404)
- 2014(25419)
- 2013(25321)
- 2012(23058)
- 2011(20974)
- 2010(20398)
- 2009(18220)
- 2008(17746)
- 2007(15417)
- 2006(13296)
- 2005(11448)
- 学科
- 济(93716)
- 经济(93619)
- 管理(67215)
- 业(61488)
- 企(50701)
- 企业(50701)
- 方法(43860)
- 数学(38628)
- 数学方法(38275)
- 农(23991)
- 财(23512)
- 中国(22733)
- 学(22069)
- 地方(20451)
- 业经(19836)
- 环境(18157)
- 贸(17222)
- 贸易(17213)
- 易(16664)
- 农业(16021)
- 制(15714)
- 和(14979)
- 务(14647)
- 财务(14585)
- 财务管理(14566)
- 技术(14298)
- 企业财务(13847)
- 融(13844)
- 金融(13842)
- 划(13764)
- 机构
- 大学(329976)
- 学院(327920)
- 管理(131065)
- 济(130196)
- 经济(127518)
- 理学(114729)
- 理学院(113455)
- 研究(112030)
- 管理学(111484)
- 管理学院(110929)
- 中国(81808)
- 科学(73024)
- 京(69625)
- 农(61198)
- 所(57400)
- 财(57025)
- 业大(55608)
- 研究所(52957)
- 中心(50277)
- 农业(48608)
- 财经(46911)
- 江(46006)
- 北京(43434)
- 经(42797)
- 范(41545)
- 师范(41014)
- 院(40597)
- 经济学(38993)
- 州(37429)
- 经济学院(35365)
- 基金
- 项目(236020)
- 科学(184429)
- 基金(171975)
- 研究(164698)
- 家(153435)
- 国家(152229)
- 科学基金(129308)
- 社会(103951)
- 社会科(98596)
- 社会科学(98569)
- 基金项目(92517)
- 省(92470)
- 自然(87357)
- 自然科(85295)
- 自然科学(85269)
- 自然科学基金(83748)
- 划(78914)
- 教育(74226)
- 资助(70188)
- 编号(65066)
- 重点(53197)
- 部(51070)
- 发(50547)
- 成果(50453)
- 创(49171)
- 科研(46005)
- 创新(45991)
- 计划(45440)
- 课题(44541)
- 教育部(42938)
- 期刊
- 济(135721)
- 经济(135721)
- 研究(91421)
- 学报(60652)
- 中国(56809)
- 农(53748)
- 科学(53445)
- 管理(45521)
- 大学(44324)
- 学学(42343)
- 财(41576)
- 农业(37016)
- 教育(29629)
- 融(27360)
- 金融(27360)
- 技术(25368)
- 业经(22729)
- 财经(22712)
- 经济研究(21970)
- 经(19313)
- 业(19130)
- 问题(17851)
- 科技(17588)
- 业大(16187)
- 版(16149)
- 理论(16111)
- 技术经济(15566)
- 资源(15204)
- 商业(15118)
- 图书(14998)
共检索到460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东滨 彭丽娜 陈晓红
针对我国区域碳市场多样性特点及运行效率不高问题,基于Swarm平台仿真系统模拟几种初始分配方式下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三方面衡量市场运行效率,并考察不同初始分配方式对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能耗行业聚集区域采用祖父制分配方式的碳市场流动性较高、波动性稳定且达到了弱式有效,为最优的分配方式;在高低能耗行业散布型区域及高能耗行业密集型区域,混合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市场流动性,但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而考虑转向拍卖方式则既能推动企业形成高效的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形成透明的碳配额市场交易价格,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
区域碳市场 分配方式 仿真模拟 市场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勇 王丁玉 陈彦汝
碳市场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降低碳排放量的有效方式,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碳交易市场为例,选取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和深圳6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动性比率指标、对数收益率指标、随机游走过程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对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历史法下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好于基准线法,提高拍卖法在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中的占比也能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2)基准线法、历史法和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下碳交易市场的波动性均较小,提高拍卖法在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中的占比会稍许增大碳交易市场的波动幅度。(3)混合配额分配方式比单一配额分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信息有效性。(4)基准线法下的碳交易市场减排效果较好。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不同配额分配方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对制定更加科学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丁 冯静茹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当下我国在气候变化语境下而尝试的应对策略之一。在构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必须要选择和确立碳交易配额的分配方式。本文探讨了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的政策考量,同时分析了我国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现实因素,进而对我国应当确立的分配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 配额分配方式 免费分配 拍卖分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举 陈真玲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翱
研究目标:探究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外生冲击及其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征,构建一个包含碳排放权交易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发现:(1)历史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政策冲击的影响。基准线法与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下,中国经济波动更容易受到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的影响;(2)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不改变碳排放企业技术冲击与生态企业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3)基准线法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小于历史法和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两种情形,随着企业的初始碳配额增加,通胀率波动与总产出波动持续增加,社会福利损失扩大,且这种情况在历史法下更明显。研究创新:将历史法、基准线法、历史基准线混合法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植入DSGE模型,比较三种碳配额分配方式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价值:本文的分析对于中国宏观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夏西强 曾庆丽
为分析碳配额分配方法对低碳供应链减排提升的影响,本文分别基于历史排放法和基准法两种碳配额分配方式构建碳减排费用不同承担模式的博弈模型,剖析两种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下减排努力程度、单位产品零售价格、销售量和收益等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到:(1)历史排放法与基准法下,与零部件商和生产商仅一方提升碳减排减排努力程度相比,供应链上下游同时进行碳减排时碳减排努力程度、供应链上下游整体收益和销售量更高;(2)两种碳配额分配方式下,供应链上下游是否愿意提升碳减排努力程度与二者碳减排成本系数有关;(3)历史排放法下产品碳减排努力程度、零部件单位价格、单位产品零售价格和销售量均低于基准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峰 王文举
配额分配是碳市场机制设计的重要内容和碳市场交易执行的前提条件。除重庆采取企业自主申报外,中国其他6个已试点碳市场城市均制定了明确的配额分配方法。通过对6个已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各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又各有特点,目前还没有出现统一的配额分配方法。未来跨区发展、行业交融和评估方法日新月异,各试点碳市场需要及时评估已有方法并进行积极改善,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也需要在统一的配额分配方法上做出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碳市场 配额分配方法 比较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永斌 丛建辉 杨军 张艺璇
区域碳排放不平衡是中国统一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设计需要考虑的特殊背景,而历史法和基准线法无法解决由该背景导致的"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亟需探索适用于中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碳配额分配的相关研究,发现在中国碳市场,历史法存在固定基年和滚动基年选择的两难,基准线法存在"一产品一基准值"原则取舍的两难。其次,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原则"提出一种配额分配方法——历史—基准趋近法。最后,分别采用历史法、基准线法和历史—基准趋近法进行配额试分配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历史—基准趋近法不仅可以同时避免"鞭打快牛"效应和"拔苗助长"效应,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策目标协同性,在控排系数公平性、分配结果精准性和减排成本可行性3个方面均优于另外2种配额分配方法,有效降低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风险。研究结论表明,历史—基准趋近法较适用于区域排放不平衡的情形,可作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初期配额分配方法选择和优化的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昕 梁志浩
本文以减排水平为正的控排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现行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方式下总量控制和拍卖比例对低碳消费偏好下不同类型企业的减排效应,并依据系列单位排放阈值对控排企业做了进一步细分。理论结果表明:在完全免费分配方式下,缩减碳排放配额总量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和中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而对重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并未显现;在完全拍卖分配方式下,缩减碳排放配额总量降低了所有类型控排企业的减排效应;在免费分配与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下,提高拍卖比例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但会极大降低中型碳排放企业和重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动力;而缩减碳排放总量和提高拍卖比例只对轻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轻型碳排放行业和重型碳排放行业的减排效应截然不同。无论何种分配方式下,严控重型碳排放行业内企业规模、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系数和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对促进企业减排和提升配额使用效率都是有益的。本文既丰富了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和碳减排方面的研究,也为政府完善相应的分配机制和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洁 范英 夏炎 刘婧宇
碳交易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碳交易试点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并计划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初始配额的分配方式是碳交易机制设计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中国多区域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CE~3MS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碳交易模型的耦合,刻画了碳交易中交易主体的决策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的初始配额分配方式下碳市场对各地区宏观经济及重点减排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统一碳市场建立初期,能源行业配额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配额拍卖的混合分配方式是最优的分配方式。
关键词:
碳市场 初始配额 分配方式 CGE模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劬 钱崇斌 张荣光
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在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所积累经验。以这7个试点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运行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能耗排放控制多个角度比较各市场的运行效率。结果表明,各试点在交易机制设计中的差异导致其运行效率的表现差异很大,很难在交易所的机制设计中达到多方兼顾的目标。因此应认识到我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复杂度,借鉴欧盟等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碳交易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锐意创新,逐步完善碳市场机制,提高碳市场运行效率,真正达到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的
关键词:
碳市场 机制设计 运行效率 效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玉桃 张萱 彭文祥
基于“30·60”双碳目标,核定碳排放总量、设计制造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对于加快碳市场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灰色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碳排放量,并使用CRITIC法及模糊优选模型,构建行业间碳排放权分配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结构清洁化指数、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占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的平均权重较高;非金属和黑色金属加工业碳排放权分配份额最大,石化行业、有色金属加工业份额也较高,以上5个行业之和约占97%,较适合纳入全国碳市场;烟草制造业等12个行业预计将在2060年出现碳排放权“自给自足”或“有可出售余额”的情况。基于此,应分阶段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创新深度减排模式推动碳市场纵深化发展,加快能源替代转型,推进绿色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制造业 碳交易 “双碳”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张静雯 刘鑫
依据温室气体排放凭证种类的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可分为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日益活跃,以及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不同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日趋紧密。如何认识并利用产品价格的关联关系,对于及时掌握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依据不同阶段合理选择交易产品的类型,稳定和调控市场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碳排放配额和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两种商品的现货价格以及期货价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比较上述商品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在市场上处于主导作用,对碳排放核证减排量价格有引导作用,碳排放核证减排量的现货价格对碳排放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秀群 汪巧巧 杨红娟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二级二次碳配额分配体系,改进以历史碳排放量为基础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推动中国碳市场建设进程。【方法】利用Markov链将工业部门划分为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建立二级分配体系;以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分别作为为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指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俱乐部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性水平,作为研究差异性水平修正系数和配额基期的基础,并以云南工业部门为实证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分别由6个、6个和12个行业构成,其碳排放差异性显著。其中6个高碳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中碳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18年是俱乐部和行业碳排放差异性变化趋势的拐点,选择2018—2020年作为基期能更好体现公平性。(3)基期内俱乐部及行业的碳强度变化幅度参差不齐,对受惩罚的俱乐部、受惩罚的高碳行业、受奖励的中碳行业先进行二次配额分配有利于体现赏罚分明原则。(4)俱乐部、高碳行业和中碳行业的一次配额的修正幅度是合理的,分别在-0.36%~2.41%、-4.41%~9.60%和-8.14%~2.78%之间。(5)该配额分配体系体现了碳强度的激励功能,其结果比一级一次体系调整了-8.14%~9.60%。【结论】利用Markov链建立二级分配体系、利用基尼系数确定基期和差异性水平系数是科学合理的;本体系下行业的初始配额分配既能充分体现基期内各行业的碳排放水平,又能体现行业碳强度的变化幅度;以碳排放差异性的变化趋势作为基期选择的理论依据能为碳配额分配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旖璇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关键词:
碳排放权 初始配额分配 福利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