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0)
- 2023(2680)
- 2022(2323)
- 2021(2333)
- 2020(2108)
- 2019(4815)
- 2018(4687)
- 2017(8770)
- 2016(5113)
- 2015(5933)
- 2014(5841)
- 2013(5917)
- 2012(5279)
- 2011(4612)
- 2010(4930)
- 2009(4544)
- 2008(5094)
- 2007(4712)
- 2006(4422)
- 2005(4182)
- 学科
- 管理(29751)
- 企(26065)
- 企业(26065)
- 业(25993)
- 济(16346)
- 经济(16322)
- 财(13291)
- 务(11673)
- 财务(11646)
- 财务管理(11631)
- 企业财务(11185)
- 方法(9606)
- 数学(7730)
- 数学方法(7697)
- 制(6890)
- 策(5051)
- 划(4954)
- 经营(4924)
- 人事(4793)
- 人事管理(4793)
- 决策(4409)
- 业经(4341)
- 体(4306)
- 计划(4261)
- 银(4222)
- 银行(4219)
- 体制(3892)
- 行(3738)
- 理论(3461)
- 和(3167)
- 机构
- 大学(70207)
- 学院(69604)
- 管理(32004)
- 济(25391)
- 理学(25388)
- 理学院(25117)
- 管理学(24879)
- 管理学院(24686)
- 经济(24648)
- 中国(19059)
- 研究(18822)
- 财(18129)
- 京(15194)
- 财经(12972)
- 江(11894)
- 经(11831)
- 科学(10562)
- 北京(9869)
- 财经大学(9869)
- 所(9859)
- 中心(9723)
- 州(9678)
- 商学(9201)
- 公司(9188)
- 商学院(9107)
- 农(8408)
- 研究所(8316)
- 省(8260)
- 业大(7961)
- 会计(7375)
- 基金
- 项目(37489)
- 科学(29523)
- 基金(27890)
- 研究(26644)
- 家(23879)
- 国家(23675)
- 科学基金(21209)
- 社会(15905)
- 自然(15221)
- 社会科(15140)
- 社会科学(15129)
- 自然科(14917)
- 自然科学(14913)
- 基金项目(14851)
- 自然科学基金(14702)
- 省(13693)
- 教育(12811)
- 资助(12245)
- 划(11782)
- 编号(10731)
- 成果(9124)
- 部(8566)
- 重点(8062)
- 创(7632)
- 教育部(7563)
- 大学(7552)
- 性(7511)
- 科研(7510)
- 项目编号(7430)
- 人文(7354)
共检索到119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陆正飞 魏涛
本文研究了我国1998—2001年间上市公司首次配股后会计业绩下降的现象。实证结果表明,配股公司在配股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无后续融资行为公司配股后业绩下降且操控性应计利润在配股后发生反转,这为配股前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观提供了直接证据;有后续融资行为公司在配股后仍进行盈余管理以继续尽可能维持较高业绩。这两类公司配股后现金流的减少表明,配股前盈余管理仅能为配股后业绩下降提供部分解释。本文研究发现意味着,限制公司管理层在配股前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并非避免配股后业绩下降的唯一手段,如何提高配股后资金使用效率应该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又一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徐晋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 3年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资本配置效率的下降。
关键词:
配股融资 盈余管理 应计利润 业绩滑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良成 陈汉文 向锐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特征,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创造了先天性的条件。在我国这样特殊的制度背景下,采用掏空理论比盈余管理观点更能直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配股业绩下滑之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和真实业绩同时出现了显著下滑;配股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反转会引起公司会计业绩出现显著的下滑,但是对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没有显著影响;而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不过只有社会法人股性质的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会显著影响公司配股后真实业绩的下滑,而由于受到操纵性应计的干扰,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程度对公司配股后会计业绩下滑的直接影响要打个折扣,在统计上...
关键词:
掏空 盈余管理 配股业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晓蓓 郑建明
本文研究了业绩大幅下降强制预告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管机构对业绩下降的强制预告要求会诱发上市公司向上调高利润以避免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具有该类动机的上市公司可操纵性应计显著高于披露了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上市公司,但是该类公司并没有由此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研究结果表明,强制的业绩预告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盈余质量;但是市场可以对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发现与纠正。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强制披露 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雪彤 朱琪
本文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异质性观点,考察不同动机的盈余管理公司中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公司真实业绩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高管薪酬的公司特征因素、公司治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之后,不管是出于机会主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还是出于信息驱动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高管都通过盈余管理获得了显著较高的薪酬。但是,在机会主义动机的盈余管理中,由盈余管理引致的超额薪酬与真实业绩负相关;在信息驱动动机的盈余管理中,由盈余管理引致的超额薪酬与真实业绩正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雪彤 朱琪
本文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异质性观点,考察不同动机的盈余管理公司中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公司真实业绩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高管薪酬的公司特征因素、公司治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之后,不管是出于机会主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还是出于信息驱动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高管都通过盈余管理获得了显著较高的薪酬。但是,在机会主义动机的盈余管理中,由盈余管理引致的超额薪酬与真实业绩负相关;在信息驱动动机的盈余管理中,由盈余管理引致的超额薪酬与真实业绩正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荣
真实盈余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实证研究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考察却存在截然相反的经验证据。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两个层面对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述评与展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蕴英 姚莹
本文分别考察了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正向盈余管理即调增当期利润额,会对企业下期经营利润增长变化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相反,负向盈余管理即调减当期利润额,会对企业下期经营利润增长变化产生显著正面影响;具有短期盈利动机的微盈公司易过度调增盈余额,这种激进行为必然会牺牲企业后期业绩。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经营利润增长变化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娥平 刘春
选择可转债融资为切入点,以2000年至2008年为研究期间,以中国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PSM方法对初始样本进行配对以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对再融资后的绩效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引致可转债再融资后绩效下滑的原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发行可转债的公司绩效显著差于配对公司;在可转债转股高峰期,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向上调整当年利润,即存在基于转股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发行前盈余管理反转是可转债发行后绩效下滑更多的原因之一,但是公司治理却能够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反转效应对可转债发行后绩效滑坡的影响;在保持对可转债发行前和转股高峰期的盈余管理予以重点监控外,加强公司治理的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德仁 崔宸瑜 汤晓燕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彬 张俊瑞
文章以费用操控为研究视角,对比分析费用操控样本公司和配对样本公司未来三期的经营业绩,发现费用操控样本公司其随后三期经营业绩水平普遍低于配对公司的对应水平,得出了利用费用操控而管理盈余的行为是牺牲公司未来经营能力为代价的结论,丰富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内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敏 张耀中
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在不同制度背景的市场环境中,公司股权再融资后均出现业绩下降现象。本文指出,造成业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一冲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通过引发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导致公司业绩下降。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运用Myers和Majlu(f1984)的模型框架,对上市公司配股融资后的会计业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配股后公司业绩出现了显著下滑,在股权集中的治理结构下,控股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造成业绩下滑的直接原因,包括配股前的盈余管理和配股后的圈钱行为;公司治理结构对业绩下降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发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端莲 杨有红
对我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业绩变化和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新股发行之谜"也存在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中,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均进行了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相对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偏离了公司最优化决策,损害了公司的长期利益。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设置创业板差别化的准入标准,并适时推出注册制,继续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制度,建立投资者保护制度。
关键词:
创业板公司 IPO 盈余管理 业绩变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国琼 张合伟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市场中推出业绩型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资产减值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发现:(1)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年度,管理层会通过计提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以满足行权条件;(2)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真实盈余操纵会对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本文还发现:为踩线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条件,管理层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同时,管理层更倾向于操纵流动资产减值科目来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而非长期资产减值科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李明 和辉
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研究发现,IPO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则下权衡的结果,当公司面临的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